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留井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电视塔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电视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电视”,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谁来读?

生1:电视

师:读“视”的时候,要把小舌头翘起来,你再读读。

? ? ? 生1:电视

师:跟老师读,电视。

生:电视、电视、电视。

2、打开折叠卡片出示“塔”字

师:这个字宝宝谁认识?

生1:塔

生2:塔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生2:塔

生:塔塔塔

师:谁能连起来读?

生1:电视塔

生2:电视塔

生齐读:电视塔

3、示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电视塔。(将“电视塔”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见过电视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电视塔高高的,伸到天上去了。

生2:电视塔很尖。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在黑板上画电视塔的简笔画)

过渡:师: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71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同桌的小朋友。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

(1)师:小朋友读的真好,课文的哪一句写了铁塔的样子?(出示课文第一句)

生1:第一句。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1: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小朋友自己再读读。

师: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铁塔很高。

生2:我知道铁塔尖尖的,到白云和天上去了。

(2)师:铁塔真高,它还和蓝天白云交朋友呢!谁能把铁塔高高的感觉读出来。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 ? ?师;这个小朋友的“高”字读得真好,老师感觉铁塔真的很高。谁再来读读。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这个小朋有把“入云天”拉长了一些,好像电视塔真的到天上去了呢!

(3)师:铁塔又高又尖,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生1:火箭是尖尖的。

生2:五角星是尖尖的。

师:这些尖尖的东西都是(手势)上——生)小,下——(生)大,小朋友跟我读,上小下大尖尖尖。

生:上小下大尖尖尖。

师:你有办法记住它吗?

生:先记一个“小”字,把“小”的钩去掉,再记一个“大”。

师:尖字怎么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看课件演示“尖”字的笔顺)

师:我们再看一遍,这一次我们要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尖”字,边口述。

“尖”字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些,撇起笔时和竖稍稍对齐。请小朋友打开中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尖字。看谁的.字写得又端正又漂亮。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师:小朋友看天空中飘来了什么?(课件:天空中飘来两片云)

它还会变呢!(课件:演变成云字)它变成了——

生齐答:云

师:“云”字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

师:谁会写“云”字,请你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写,好吗?

生齐说:横横撇折点;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云”字

师:你们发现“云”的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

生1:第二笔,横。

师;谁来给云字找朋友?

生1:云白云

师:你能用“白云”说句话吗?

生1:白云在天上飘。

生2:云乌云

师:什么时候会有乌云呢?

生:要下雨的时候。

生3:风云(风字读成了方言。老师纠正)

(5)小朋友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然后又让学生把“尖”字上的“小”与平常写的“小”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云”字的课件设计很好,两片云变成了云字,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特别是采取请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好,学生说笔画,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很有成就感,体现了师生平等。]

2、学习第二句。

(1)师:小朋友看,谁来了?(点课件:孙悟空卡通图象)

生:孙悟空!

(2)师:谁来喊喊它的名字?

生1:孙悟空

师:读“孙”的时候要把舌头伸直。“悟”读第四声。

师:谁再来喊。

生2:孙悟空

师:老师听这一组的小朋友喊喊。

生:孙悟空

师:我们一起来喊。

(3)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

(学生鼓掌)

课件:出示“迎”字

师:这就是欢迎的“迎”,谁会读?

生:迎

师:跟老师读,迎。

生:迎迎迎

师:谁来给“迎”字找朋友。

生1:迎欢迎

生2:迎迎来

(4)师:孙悟空来到小朋友家的电视前,小朋友多高兴呀!谁来高兴的读这一句。

生1: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请男孩子来读读。

男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

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5)师:小朋友那么喜欢孙悟空,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孙悟空你可以教我七十二变吗?

生2:孙悟空你到我家来玩吧!

(6)师:小朋友想想,是谁迎来了孙悟空?

生1:是电视机。

生2:是电视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电脑吧,你们平时都用电脑干什么呢?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2、今天学习一篇向我们介绍怎样和电脑下棋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兴趣浓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3、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电脑的用途,交流有关电脑下棋的知识。

【设计意图:谈话,拉进学生与教师、文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

②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②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③扩展词语。

④认读多音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4、积累词语。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练习组词;认读多音字,并练习组词;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字形特点。写字时对于字的笔画、结构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感知感悟。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导学生读课后“指南针”,认识什么是默读。

2、根据默读课文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默读的方法,感受默读便于提高阅读速度,便于思考的好处,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四、 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同桌评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想想:“我”与电脑下棋,感觉怎样?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2、根据下棋前和下棋中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句子: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1——8自然段为一部分,10、11、12自然段为一部分。

【设计意图: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围绕“为什么说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展开学习。

1、自由读下棋前的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和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答思考题。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并评议。

4、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及胜利时,它又怎样?

5、指导感情朗读10、11、12自然段,生练习。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收获,读中培养语感。】

四、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默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小组代表回报,师适时点拨引导。

4、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 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并质疑。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六、 作业

1、抄写课文中喜欢的词语。

2、把用电脑的乐趣写下来。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进行口语交际。

5、展示本领。

6、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7、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

二、学习反义词: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

4、记住反义词。

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三、拓展发现反义词:

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

多——少前——后左——右开——关

……

四、作业:

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图片。

2、请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

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1)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中心——

著名——

特别——

(2)读一读近义词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

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

……

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自由读、自由完成。

2、上台自由讲。

3、板书完成。

4、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自由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五、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

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

二、才艺展示准备:

三、才艺展示

(注意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表演。)

四、评价

五、作业:

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四、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字;正确使用句号和问号;能根据图意写句子;能正确朗读儿歌;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放大图或投影片(第六题的两幅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八》的内容。(板书:复习八)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并说说要求。(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亻、扌、又、土”四种偏旁的字写出来。)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有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在我们学过的字中哪些字带有这些偏旁呢,想一想,看谁说得多。

亻-们什他你作件做化保位住伯。

扌-把捉护打拉扒找拍拨挑。

又-观欢双鸡难

土-地城块坏埋。

3.写出带有上述偏旁的'字,各写三个。(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4.订正,并读一读,写得又对又多的应予以鼓励。

三、练习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

3.指名读一读。(老师多指名一些同学读,发现搭配不当的给予指导、纠正。)

答案:

美丽的(荷花)送(雨衣)

鲜艳的(红领巾)挑(水)

奇怪的(叫声)捉(虫)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小兔小鱼

白鹤白菜

壁虎竹叶

大熊猫虫子

指名读一读左边的四个词,再读一读右边的四个词。

2.提问:小兔爱吃什么?(小兔爱吃白菜。)

老师将“小兔”、“吃”、“白菜”三个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的要求,照上面的样子在书上连线。

提示:想一想白鹤、壁虎、大熊猫都爱吃什么,再连线。

4.订正。指名读一读。

(可用不同的彩色粉笔连线,以示区别。)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黑板上有要读的词语),学生自己练读。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青霉素发现的经过及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弗莱明热爱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 揭示课题

(出示居里夫人、牛顿等学生已经了解的科学家的图片,简单议论后出示弗莱明的图片,告诉学生他也是一位值得世人为之骄傲的人物,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青霉素的发现》。(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弗莱明、认真、严谨)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读中感悟

1.小组合作读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的精神,画出来,读一读。(板书:重做试验、马上试验、动物实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借助书中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弗莱明那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然后说一说。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课前搜集的资料)

5.你此时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板书:伟大)

6.多媒体出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中国)

指名读郭沫若的名言。

7.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丰富知识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重做试验

青霉素的发现 马上试验 认真严谨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4、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5、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教学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和浮,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用简单的符号做实验记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是有沉有浮的。

三、教学难点

创造性活动:怎样让小瓶沉下去?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四、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或水盆)、石块、木块、橡皮、橡皮泥、乒乓球、泡沫塑料、铅笔、钥匙、钉子、硬币、牙膏皮、带盖的小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水槽

2.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仪器叫什么?它有什么用?(装水)我们今天要用它来做实验。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认识水槽: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盛水容器,它叫“水槽”。

(2)小组观察:把石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沉”和“浮”来描述这两种现象。)

(4)教师小结:把石块和木块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发生不同的现象。像石块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做沉,像木块这样浮在水面的现象叫做浮。在这节课里,我们就学习“沉和浮”的知识。(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识记“沉”和“浮”两个字。)

2.指导学生实验:把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1)观察:看一看要做实验的物体是什么。

(2)指导学生实验

①讲解实验的目的:实验一下,这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②实验方法:把物体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看一看它是沉还是浮。

③试一试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④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中第8页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的第一行是物体的种类,如果你实验的物体在表中没画出来,可以在后面的空格里补充上,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拼音写出这种物体的名字;表格的第二三行用来记录物体的沉浮情况,如果沉,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二行的格子里画一个“√”,如果浮,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三行的格子里画一个“√”。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平时在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观察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了解这些知识很重要,例如我们在做米饭的时候,总是先用水洗米,借助水把米和稻壳分开,就是因为米要沉在水底,而稻壳要浮在水面的缘故。

3.指导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方法

(1)怎样让小瓶沉下去?

①观察:把带盖的小瓶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②讨论:怎样让这个小瓶沉入水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2)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①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边说边演示)我们能想办法让它浮在水面吗?

②小组讨论、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可以边汇报边演示)

④讨论:如果有一块铁,我们也把它做成中间是空的,它也能浮在水面吗?

⑤教师演示:把牙膏皮放入水中,沉底;把牙膏皮捞出来,折成一个碗状,再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⑥讨论:你们看,这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和牙膏皮像什么?(像碗、盒或船)

(3)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如果在瓶内放入水或沙,增加了它的重量,就会沉入水底;本来是沉在底的橡皮泥团或牙膏皮,如果把它做成空心的(船状、碗状或盒状),就能浮在水面。这个道理很重要,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很多船是用钢铁做的,却能浮在水上,就是这个道理。

做游戏

(1)讲解游戏方法: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小船装东西的游戏。各组的橡皮泥团都是一样大的,用这块橡皮泥做一个小船,比一比哪个组的小船装的硬币多。做之前,先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做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做;往船里放硬币时要轻,一个一个地放,直到小船没入水里,减去最后一个,就是这个小船能装的数量。

(2)小组讨论、制作、试验。

(3)汇报制作、试验结果。

(4)演示。(请制作得比较好的一二个组在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

(5)观察、分析:取得优胜的组制作的船有什么特点?

(6)小结:通过比赛和分析可以知道,把同一块橡皮泥捏得越薄,做成的小船越大,装的东西就越多。

(三)巩固新课

1.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分别说出三种在水中沉浮的物体。

(2)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底?

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

(四)布置作业

1.把鸡蛋、苹果、梨、桃、桔子、番茄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是沉还是浮?

2.观察刚下锅的'饺子和快要煮熟的饺子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六、参考材料

(一)物体沉浮的条件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当物体的重力大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上浮;当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是悬浮在水中。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重力。因此,也可以说当物体的重力大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上浮;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悬浮在水中。

(二)空心球制法

将中药丸的塑料壳或乒乓球的外面包上一层薄橡皮泥即可。用空心球和橡皮泥球可做浮沉实验。

(三)物体在水中悬浮实验的做法

把鸡蛋放入盐水中,调节盐水的浓度,当盐水的浓度合适时,鸡蛋就可以悬浮在水中。

板书设计

第二课沉和浮

1.沉(沉入水底)

石块、钥匙、橡皮、铁钉

2.浮(漂在水上)

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