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杯与酒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课件

一、 导入谈话。

回忆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老师准备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跟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办?(查找工具书、请教同学等)同学们真会学习,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按照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吧。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借助音节认读生字,“陡、峭、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的?注意区分:“陡与徒”、“峭与俏、悄、稍、哨、捎、梢”、“朽与巧”的区分。认读词语:绕道、陡峭、朽烂,说说词语的意思。

2、本课有三个生字(课件:陡、峭、朽),看看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写三个。请同学们独立写峭和朽。用部首查字法查“陡”字时,应该查什么偏旁?还有什么字也是左耳旁?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好,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分自然段读一读吧!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15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2、课题是“皮巧根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认为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是写景物或是说明文吗?(写事)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2、他为什么要架桥?3、 是怎样架桥的?4、 人们为什么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5、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

带着问题读文,用“---”画出架桥的原因。用“﹏”画出架桥的经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奖与评价的语言。)

六、感悟写作特点

1、比较下列句子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课件)

课件出示:

A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

B“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C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提示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要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定。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句子。

2、课文开头写其他孩子关于怎样做英雄、如何出名的议论和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从而突出了皮巧根的性格特点,这种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关的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仿写:深秋已过,公园里一片凋零,月季、百合、海棠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梅花凌寒独放。----------------------------------

七、巩固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

磨斧

砍树 爱心

把大树架在河上 (尊敬、喜爱、赞美)

砍光柳枝

加上栏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爱和奉献、爱国情怀、名人故事、奇妙的大自然、成长的故事、观察的乐趣、爱护家园和奇特的想象。八个话题均未呈现主题词,而将其义隐含在单元内容之中。每个话题单元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有的话题,呈现比较严密;有的呈现比较宽泛。各话题相互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八个话题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整体凸显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儿童为主角,贴近学生生活,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4、课后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视基础,注重开放。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背诵8首古诗,有学习中国古传统文化的兴趣。

7、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

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4、能用普通话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写话,并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三单元11课时

第四单元12课时

第五单元11课时

第六单元12课时

第七单元11课时

第八单元12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美丽的愿望》和古诗《游子吟》,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5、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部分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爱和奉献”来编排的。

《美丽的愿望》是首儿童诗,展现了四季的不同情趣,勾勒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读了《长眼睛的小树》,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那只活泼可爱又有着美好心灵的梅花鹿。《三个小伙伴》告诉了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育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阅读成语故事。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上下两个句子,

初步感受反复手法的修辞效果。“我的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有趣的事”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在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快乐。综合性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用自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创造。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独特感受,理解课文,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课时安排:

《美丽的愿望》二课时

《长眼睛的小鹿》二课时

《三个小伙伴》二课时

《游子吟》一课时

语文乐园一三课时

1、美丽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2、了解“金色、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5、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

6、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

2、了解“愿望、清香”2个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重点是“亮”。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清香、阴凉”3个词语的意思。

2、朗读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美丽的愿望,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课件、赞美泉水的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泉水,让生选猜后尝,得出泉水结论。

2.启发学生说说泉水的特点。(可以从出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

3.泉水从山上一路欢快地走来,看到了些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示范朗读

1.教师放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看书中插图并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运用、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师用投影出示生字,生汇报。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师去掉拼音,生齐读生字。(平、翘舌音多读2遍)

6.游戏:送小拼音回家(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五、指导书写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3.教师范写要漂亮,学生先描红再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流利朗读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评价指导。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泉水》一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再听全文,感知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请一名同学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给配乐。)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读悟,感情朗读

(一)1—2小节。

1.师提问题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生自己读1—2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要读出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第3—7小节。

1.师:刚才我们用“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小节,学习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还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3—7小节。边读边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读,指名读。

3.学生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引导生通过“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等句子的理解体会泉水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7.指导朗读: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要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师: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学生准备、交流。

3.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选择背诵

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六、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自己编歌词唱。

5.讨论延伸: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石缝

水池 多 山里的姐姐

泉水

平地 清 杜鹃花

山坡 甜 果树

献给美好的生活

山谷 美 百灵鸟

大海 好多飞流的泉水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说“天、上、火”所对词语“地、下、水”。你们知道吗?来自地下的水清纯、甘甜,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我们都叫它──泉水(师生齐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可爱的泉水宝宝在山上诞生了,它一路走来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

123下一页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法指导:(小黑板出示)指名读

标:标出自然段。

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想象—联想。

4.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①小老师领读

②说偏旁猜字

③编序号猜字

④识记生字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⑤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⑥扩词

三、师生交流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学生说说自己对字的理解,也可以扩词或说一句话。

4.读新词(卡片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鹃花、打结、结果、清脆、一股清泉

5.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引导生在读书中的句子中记一记)

6.游戏:找朋友(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结”是多音字。

2.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指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

鹃:左下是竖。

3.要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其中“然”字要注意不能少点,“塔”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答”

4.学生练笔。

5.展示交流。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点拨。

4.学生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练习按事物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非…不可”、“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赤壁之战

、介绍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3、预习生字、新词。

①字音

di4o ti4o ku9

调兵遣将 眺望 丢盔弃甲

②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4、复习巩固。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说说什么意思。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的谁?在干什么?

抓词:非…不可,连船(画图)

3、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学习,我们了解到“曹操”尽管有80万大军,但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惯水战,只能战船相连。虽然东吴只有3万人,却都善于水战。既然这样,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周瑜”一声令下,杀向曹军,行吗?不行。光凭勇气是不行的,要想取胜,有勇还要有谋。

我们看一看,东吴是怎样用智谋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3、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是一个什么计策?

2、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3、轻声读3~6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6、指名读6~10自然段,领会内容。

7、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说说写了什么?

2、总结: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3、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1.读熟课文。

2.查字典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 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1.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 (个别读、齐读2遍。)

2.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3.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4.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5.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 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6.齐读句子。

7.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1.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 “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你们觉得行吗?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战胜了自己!英子,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五)朗读课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理解两次掌声

我们看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般) 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七)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点击出示:

1.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师: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紧张、害怕;高兴、愉快)

(八)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师:同学们,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他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赞扬、夸奖、关爱)

同学们,就是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九)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最后一段。

(十)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标签:教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