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一、钢笔描红
这次钢笔描红的一段话选自课文《秦兵马俑》。我们先来读一读,从“惟妙惟肖的模拟”、“生动地再现”、“形象地展示”中,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字里行间流溢着赞颂、自豪之情。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钢笔字的特点,细细揣摩一下运笔方法。同学们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二、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每组的词语,想想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原来,我们发现普通话中的轻声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呢!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
三、辨析词义
读一读每个句子,再进行尝试性填写。你填的合适吗?
关于对于为了由于自从经过
(1)(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一连看了好几遍。
(2)(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4)(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邓亚萍常在双脚上绑上沙袋练习打球。
(5)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经越来越少。
(6)我(自从)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壮多了。
(练一练)为了由于关于对于自从经过
写好字()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学校过去一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这学期,()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写字“大比拼”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同学们写字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同学们近一学期的努力,大家写字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词造句呢!试试看。
四、[标点符号]
读一读书中的一段话,试着给它点上标点。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游览了黄山。黄山上的怪石千姿百态,有趣极了。其中比较奇特的有“猴子观海”、“仙人踩高跷”、“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远远望去,真是惟妙惟肖。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黄山怪石》。每想到,这篇作文竟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了。我高兴极了!
(练一练)
最近我读了海洋的秘密学到不少知识对被人们称为蓝色宝库的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要是有人问我你长大了当什么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我要当一名潜水员投身大海的怀抱里探索海洋的秘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12个成语。
2、读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3、口语交际:畅想未来
4、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熟记12个成语
它的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能适当运用。
1、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12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切入口。如:高朋满座宾客盈门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相见恨晚交浅言深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情同骨肉十指连心在学习时,我们先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12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从从整体上感知这12个成语都是表达朋友多、情谊深的,而且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接着,们再逐一了解成语大意。
二、读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一部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从内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又用较长篇幅告诉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还讲了许多我国历史上发奋求学、终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内容广博,非常丰富。特别是它采用三言韵语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试试看。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摘自《三字经》
三、口语交际
畅想未来
(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我们有梦想,我们就能实现
假如没有想象,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灯,我们可能夜间还生活在黑暗里;假如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汽车、轮船、飞机……假如没有想象,又怎能会有宇航员一次次登上月球。……
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家熟悉的孙悟空、阿童木、匹诺曹……有了想象,才有了我们爱看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小灵通漫游未来》……
想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展望未来,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的梦想,对未来的憧憬,在无限的空间,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人,一件件离奇的事,一个个奇幻的景,一件件奇妙的物……
四、毛笔字
本次毛笔临写的“司”、“氧”都是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和口”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整个字的重心平稳。“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这一笔: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峰向上轻快挑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初识景色的美丽
师: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岁的老人。对,就是(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看课件)季羡林先生,我特别敬佩的一位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
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吕金杭。
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文接着读。
生2:(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不起,“jǐ liánɡ”(正音:“脊梁”)(以讲台上的花做引导)这就是花的——
生:(齐读)脊梁
生2:(重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潇寒接着读。
生3:(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杭杰接着读。
生4:(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这样感叹——(出示)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二、感悟景色的奇丽
师: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
生:“奇丽”的。
师:(板书: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
师:文婕,你读的是哪些句子?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课件出示该语段)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生:(自由读,做记号和批注。)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出示各种鲜花的图片)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生:(齐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女生来读。
生:(女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还有同样的感受?
生:我从“山阴道上”这里看出很美。山阴道就是山上的小路,两边有花,有树,很舒服。
生:山阴道两旁应该都是很高很大的树,浓密的树荫就像巨大的伞,把小路包围住了。
师:是啊,课文中是指街道两旁——
生: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外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
师:谁来读这句话?
生:(朗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出示课件)在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画中游而身亦入画,晴日风雨,无不相宜,颇具中国山水画之神韵。
东晋王献之有妙句:“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山阴道原来是一条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阴道,说明那儿实在太美了。
师:(出示句子)男生一起来读。
生:(男生齐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了这句话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这儿的花很丰富。
师:丰富。丰富除了表现在色彩鲜艳多彩,美丽多姿外,还表现在哪儿?
生:我觉得这儿的花很多。我是从“花的海洋”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还有谁也感到花多呢?
生:我从“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感受到花很多。
师: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丰富读出来?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我们来pk一下吧,一二大组先来,三四大组接招。看哪一组读出花儿更多更美。
生:(两大组赛读)
师: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出示哥廷根街道图片)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
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背)“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引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齐背)“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引背)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引背)走在街上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体会风情的奇特
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再用心来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做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家家户户”读出了德国人爱花,每个人家里都养花。
师:正是因为人人都这样,所以——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你还从哪儿读出来了?
生:文章中说,“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师: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就像我们窗台上的花。(师指向窗台的花)正因为人人都这样,所以——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
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
生:(朗读)“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生:微笑,淡淡的笑。
师:这么令先生吃惊的奇丽景象,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呢?
生:女房东觉得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
师: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书: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了解异国的文化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习俗,德国人爱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爱花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不会改变。
师: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在二战时期,德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赶紧拿出资料,自己读读这个奇特的故事。
生:(自由读故事《只砍有记号的树》)
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德国人很认真地遵守纪律,宁可忍受寒冷饥饿,也不愿意违反纪律去砍那些没有记号的树。
师:是啊,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德国人,这就是这个民族的性格:认真,守纪,忠实地服从政府的规定。
生:我觉得他们很善良。
师:为什么说他们“善良”?
生:因为他们只砍有记号的树。
师:不要忘了,有记号的树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树啊。说他们善良的话,那么,这些树就不该去砍它们了,是吧?其实,这跟善良不善良倒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我不得不为德国平民的环保意识感到吃惊,他们虽然处于寒冷的冬季,但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要把一片绿色留给下一代。正是因为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所以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德国重新站了起来。
师:其实,真正让人吃惊的,并不是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是你刚才所讲的“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老实说,中国人做不到,美国人做不到,和德国紧挨在一起的法国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这是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就像德国人爱花——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
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是啊!砍树,只砍有记号的树;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自由读文,标出小节。⑵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的方法,读准字音。
2.检查识字情况。利用字卡或电脑出示本课生字,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再读课文,小组内谈谈对女娲的看法。(老师相机引导女娲的不畏艰难)
3.小组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4.指名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导学生带着对女娲的钦佩、喜爱再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条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腾、祸”
1.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五、总结全文
1.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课下读有关的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1、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2、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通过加提示语中人物的神态、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深入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寓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们称为“理性的.诗歌”。
2、揭题
出示课题,投影片。解释辕辙
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利用投影的插图,形象地指出具体的事物,有利于深入地理解。
二、整体导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概括的说说课文的内容
3、再次读读课文,要求:用数字标出课文主要写了几组对话?说说你对课文中的人物留下的印象。
4、反馈。
三、深读、探究
1、指名读课文中的对话,集体评价,读得怎么样?
2、想象当时的情景,尝试给人物对话加上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至少选择一组)
3、按照选择的对话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合作、交流、评议、完善。
4、集体交流、优化。
朋友他
(1)急忙、好奇不紧不慢、慢条斯理
(2)奇怪满不在乎、不屑一顾、若无其事
(3)焦急心不在焉、不以为然
(4)无可奈何不耐烦
心理活动略
5、有感情地朗读
四、讨论体验
1、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好还是不好?
2、不加提示语,有感情的联系朗读。
3、自己寻找学习伙伴进行汇报。
五、拓展
1、课文中最后,主人公扬长而去,他的朋友见了其他人会怎么说?
如果你在那个场合,你会怎么说,怎么想?
2、读一读课文最后的一个小节,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寓言的寓意。
3、作业:找寓言拓展阅读;写读后感;寻找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对家人讲一讲。
教材简析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暑假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并讲给同学听。在这里,“感兴趣”涵盖的面应宽泛,只要是自己想说的事都可以。如果学生没有话题,教师要随机应变,可以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说话。诸如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等。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度过了第一个暑假,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哪些事感兴趣?讲给小伙伴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你做过这些事情吗?是怎么做的?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三、学生交流
1、把你的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2、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总结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为什么?
反思一
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明白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
第一,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这节课的引入,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朋友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第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课,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三,准确及时的评价,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反思二
13日上午的三年级教材网络培训一结束,我照瓢画葫芦,根据培训视频的一点提示——多学生多当众展示的机会,在三(2)班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我的暑假生活》。
我的心中大致有个模板,但时间仓促,更多的是临场发挥。开学以来,我本持着让孩子清楚自己要学什么的教学理念,一打开课件,出示"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几个艺术大字,我便发问:"什么是口语交际?"
令我惊讶的是,班上大多数学生不知什么是口语交际,上口语交际的形式是什么,经过分层引导,先让学生理解"口语"的概念,再说说"交际"的大意,学生们才渐渐明朗起来。
对于这一部分临场发挥的教学设计,我心里挺高兴的,洪莹老师对我说,一堂课不要求讲的多,一课有一得,就足矣。在这堂课,孩子们至少知道了口语交际是什么,上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一直给我教的孩子灌输"学习语文就是听说读写"的概念,口语交际就是"说"的这一部分。上口语交际要会说,还要说得好,别人说的时候,我们还要会倾听,也就是"听",会"说"不"听",会"听"不会"说"都不能算是学好了语文。
明确了我们"说"的主题后,我让学生开始讨论,这也是落实了"对话式教学"。以前我只知讨论就是讨论,不知讨论的重要性和好处,所以也不十分重视。经过暑假培训,明确了学生讨论也可以等于"对话式教学",我在我的每堂课都充分让学生讨论,美名其曰"思维火花的碰撞。"
另外,从讨论这一点教学设计我也学了点经验,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同伴有话可说,设计讨论话题时断不能是"一望而知"的,要"知意而口不能言"的问题,心中所想但只知冰山半角,通过和同伴的交流,心中答案能呼之欲出的,这才是有效的讨论。否则,我们的课堂上很可能出现学生聊天的现象。
充分讨论过后,我请班上口语表达较好的两位学生登台展现。这不是故意偏袒,而是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才刚刚起步,我寻思着要给这群刚刚起步的孩子们找个好榜样,有个合格的模仿对象。登台的两位同学虽略有羞涩,但也算大大方方,虽然说展现内容有些琐碎,但我的目标是能将意思说清楚就足矣,至于怎样才能说得好,来日方长,慢慢训练。
两位学生讲的均是沙漠之旅,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第一位学生说完,坐在台下的我举起了手,接二连三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其实我是在向孩子们示范,待别人说完后,我们是可以举手追问的,但不可以没说完就插嘴,这是不礼貌的表现。第二位学生登场,学生们纷纷效仿,对上台的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沙漠里的泳池长什么样,骆驼吃仙人掌会不会被刺伤等等,一时课堂好不热闹。
最后五分钟,我总结了这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在黑板上板书下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提问。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口语交际的上课规则,也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倾听能力得到展现,提问能力得到提升。我将在接下来的三次口语交际课中,精心备课,砥砺前行,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