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知道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4、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学生发言)
2、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问题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练读全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反复练读几遍。
2、圈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迷路、天然、向导、沟渠、指点、指南针、指路灯等。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学生轻声自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对比识字法:积和和,闯和闪,忠和思。
2、熟字部件合并法:禾+周=稠,门+马=闯。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意思并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倾听。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阅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千万别害怕别着慌,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会帮我们找到回家的方向。)
理解“天然”,就是指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自然现象。
2、小组讨论。
3、背诵。
(1)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齐背。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快速背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野外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忠实 诚实 慌乱 积雪 确实 积极 诉说 忠诚
2、背诵第一自然段。
(1)自己出声背。(2)指名背。(3)齐背。
3、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相机分析: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图片,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
指导看“星象图”。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4)积雪指示方向。
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
(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结合看图理解。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比较:
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看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思考: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学生发言)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加强学生熟记生字。
通过背诵,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中讲的四种方法,可让学生复述)
2、抄写第六自然段。
3、背诵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是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培养学生平时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验器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握每短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3、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络课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酎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增增增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强多吃多
害虫捕食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町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二、定向。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三、自学。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四、指点。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五、我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差异作业。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七、表演。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 观察图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 全班汇报。
三、 指导书写。
四、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1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 雕 厘 甚 至 蹲 概 异 侵 衅 驻 具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 雕着 厘米 甚至 大概 形态 各异 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 挑衅 驻守 具有 建筑
五、 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