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共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默读短文,能弄清短文由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
2、能读懂短文,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总复习四第4题)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总复习五1—4题)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内容写话。
2、能看懂图意,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2题)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编故事。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二、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3题)
1、看看图,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3、写下来。
4、交流评议。
5、看看由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贤文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
2、对课文中的成语、名言能熟读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8、古今贤文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听取意见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背诵课文。
课外: 收集一些名言、成语及谚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介绍名人名言导入。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
2、交流了解词语。
三、进行朗读比赛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到读流利
2、朗读比赛
四、讨论
第一自然段: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材料讨论,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讨论议题,再从学生所知道的名人中举例说明“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五、再读课文,联系实践
1、再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给你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吗?
2、交流。
3、: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我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六、熟读。
七、课后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语或谚语。
教后感: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名言,感悟课文语言,要把读、思、议、悟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感悟训练,以全面吸收语言材料。
教学时可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从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读,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的理念】
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本课,通过欣赏──美读──想象,把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神奇。在欣赏中读,在读中感,在感中创。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已完成字、词、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写鸟的天堂是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强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思议画相结合等形式,自主学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⑴ 创新点:
① 课题还可以换哪些项目?
② 自由结合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③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讨论学习。
④ 切入点不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⑵ 德育点:
① 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② 适当展开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空白点:
① 导入部分留空白。
② 学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展开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 结语部分留空白。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习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习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性强,为重点、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天堂的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3、看了课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三、学生研究体验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指生读文。
2、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⑴ 交流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⑵ 师引问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作者是怎样具体讲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
⑴ 作者见到大榕树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选择最喜欢的伙伴探究学习。
四、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段落
1、自由读,小组讨论、动笔画出重点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
(创新点、空白点。)
2、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师适时板书。)
3、质疑。
五、巩固与创新型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画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鸟生活在鸟的天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画面配音(合作表演,此处是创新点)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鸟的天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维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加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六、回归整体、归纳总结
七、体验型作业
展开想象向喜欢的小伙伴说说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6和7的物体,能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会读、写6、7。
3、能比较5和6、6和7的大小,了解0-7各数的大小。
4、学会6、7的组成。能从6、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6、7的书写、组成、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6、7的组成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师:(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6位小朋友、7个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7的认识》。(揭示课题)
师:你想学习有关6、7的哪些知识呢?
生1:我想在田字格里写好6和7;
生2:我想知道6和7比,谁大谁小;
生3:我想学习6、7的分成。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课题,然后借学生的口,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基础说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新颖别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6、7的认识
1、认识6
师: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看看6、7是怎么来的。
师:(出示5只小鸡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了5只小鸡。
师:(出示1只小鸡走来)怎么样了?
生:又来了1只小鸡。
师:(圈起来)现在是几只?
生:现在有6只小鸡。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师:(出示5块方块图)这里有几块方块?现在有几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块再添上1块就是6块。
师:(演示拨珠的过程)原来有几颗珠子?又拿来几颗珠子?一共有几颗珠子?谁能把老师拨珠子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5颗珠子,又拨上一颗珠子,一共是6颗珠子。
师:哪颗珠子与众不同?由下朝上数黄珠子是第几颗?
师:6条鱼、6块方块、6颗珠子都用6来表示。6像什么?(读儿歌:6像哨子666。)
2、认识7
师:(在多媒体电脑上把6条鱼、6块方块、6颗珠子下移)怎样就能变成7条鱼、7块方块、7颗珠子呢?
生:都添上一个。
师:从下往上数黄色珠子是第几颗?它的下面一颗排第几?7像什么?(读儿歌:7像镰刀777。)
师:生活中处处要用到6和7,你能6、7说句话或说个词吗?
生:6朵花、6个人、妈妈买了7棵菜、我家有7口人。
三、数的顺序
师:找找看你的文具上有没有6和7。
生:我的直尺上有6和7。
师:仔细观察,6和7在直尺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生:6在前、7在后。
师:(出示断尺图)老师这里也有一把直尺,不过刻度只从0-5,6该放哪儿呢?7放哪儿呢?
生:6放在5后面,7应该在6后面。
师:(指断尺图)读一读,想一想,再讨论讨论,你会有所发现的。(生读0-7,再读7-0后讨论。)
生1:我发现从0-7,一个比一个大。
生2:我发现从7-0,一个比一个小。
师:(出示练习六第2题)老师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跟小朋友桌子上的数字卡片一样,给弄乱了。你能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学生自己排,老师巡视。)
生1:我是从小到大排的,0、1、2、3、4、5、6、7。
生2:我是从大到小排的,7、6、5、4、3、2、1、0。
(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和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认识了6,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就显得重复累赘了,本课认识7时出示个数是6的物品问学生"怎样就能变成7个了呢?"教学数的顺序时,让学生读、想、讨论,果然有了不同的发现;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卡片,学生也有了不同的排法。这样做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学生体尝成功的愉快。)
四、6、7的书写。
1、师:(多媒体电脑出示书写规范的6、7)你觉得6和7怎样写比较漂亮?
2、电脑范写,学生跟着电脑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习写6、7。
五、数的大小比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写6、7,那么你能摆出6个圆片吗?(学生摆);你能对着上面的圆片摆出7个三角形吗?(学生摆)
师:比较6个圆片和7个三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个圆片少,7个三角形多。
师:7和6比,谁大谁小?7和6的中间添什么号?7>6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比7小的数还有哪些?
师:6和5比,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填什么号?6除了比5大,还比谁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 ) 墨( ) 砚( ) 弛( )
熟( ) 默( ) 观( ) 驰( )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 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 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 理清本段层次
(4)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 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 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 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
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五、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语境中识记生字新词特别是新词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说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音形
1)读准字音:持、梭、奔
2)记清字形:忧、哀、慰、梭、奔、若
2.理解词语:
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滋味、假若、与其……不如里
七、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三、出示自学问题
1、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四、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五、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六、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八、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鱼有生命吗?在困境中小鱼能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小鱼被困,男孩去救鱼,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2)学生质疑。
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来解决,个别的`放在学文时解决。
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那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看到了什么?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男人还是向前走着,忽然他停下了,他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3.男人忍不住了,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既然知道这种努力是无济于事的,那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有谁会感激呢?
小男孩怎么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
他认为怎么样?
(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条小鱼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都和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有获得同情、关爱和帮助、呵护的需要。救活一条小鱼就是救活一条生命。尽管这么多小鱼他救不过来,可是对于被救的小鱼来说,他的^新学生不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整个世界吗?有什么理由不倾情相救呢?别人在乎不在乎有什么重要呢?)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
(生存的权利)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弯捡扔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教完这篇课文,不禁感慨:课文中的男人不是没有经历过童年时代,那么他是怎样丢失了一颗童心而变得如此世俗和功利的呢?反过来说,若干年后,男孩也会长大成人,走向成熟,那时他还能保持这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吗?在人类不断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怎样消除这种隔膜和异化现象呢?令人深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