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案()

心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案(9篇)

六.购物 教学内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 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 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老师拿了一张一元钱的买了一块橡皮,可是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你们怎么和老师换呢?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 )张一元。 二角能换( )张一角。 五角能换( )张二角和( )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智慧小博士:同学们,你们很喜欢动脑筋,都好学的好学生,智慧小博士恭喜你们闯过了七关爬到了最高层,未来还有许多科学高峰等着你们征服,你们有没有信心征服科学的高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买衣服 教学内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看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活动二:练一练。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动三: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去商店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第一学时。(90页)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与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5.能根据搜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资料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甘肃旅游胜地的资料。 教学设计: 我对本册教材上的内容作了修改,书上是通过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哪个季节,来学习统计方法的。但我考虑甘肃有许多名胜古迹,我把统计生日改成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美丽的甘肃,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另外,兰州处于西北,四季的区分和书上的四季区分有明显的不同, 如果用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牵强。比如,兰州的十一月份已经是冬季了。 教具学具准备: 水彩笔、白纸,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①.观看风光片,说一说看到了那些地方?(刘家峡、兰州市五泉山、自塔山、黄河母亲、东方红广场) [设计意图:把书中的例题进行改编,为学生打开一扇"新""越"紧扣"研讨一一探究"之门.] ②.你还知道甘肃有哪些旅游胜地? 汇报课前搜集有关甘肃旅游胜地的资料。 ③.老师想利用星期六带领同学们去一个地方玩,你们认为我们全班去哪儿最好玩呢? 〈学生自由发言〉 去哪儿才能使我们全班大部分同学玩得开心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呢? ④.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引出统计方法。第一点: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的问: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同学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来进行统计? ①.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 ②.教师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可三种的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统计过程 活动一:由同学们推荐一名主持人,用举手计数的方法,开展统计:活动二:我们用小组统计的方法小组统计完后,请两名同学作统计员汇总结果。〈将两次统计结果写到黑板上。〉 比较两次统计结果,看有什么异同?找出原因。 [设计意图:用两种方法进行统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进行统计,并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4.绘制统计图,展示、交流成果。 (l)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图 2)交流:通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以及上讲台对全班同学进行介绍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并将统计成果挂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技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5.观察分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①.观察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i.去哪个地方的同学最多? ii.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哪个地方? iii.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比如: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那个地方?为什么?] 6.课堂评价 ①.本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一个小组今天表现得最好?为什么? ②.将学生讲价的结果再进行.口头统计,渗透统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评价说明: 本节课我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六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 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花瓣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探讨统计方法,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的问题,并在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反应还是比较积极的,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本节课达到了目标。缺憾是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新塘小学 蒋春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B: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上 下 杨 明 明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 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课间都十分喜欢玩游戏, 什么"石头、剪刀、布”,什么“过家家” 都很有趣,接写来我们去看看淘气、笑笑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师介绍套圈游戏 2、估算 师:不计算结果你能估计一下到底谁会赢,说说你的理由。 二 探索计算方 1、独立思考 师:大家都说淘气赢得这次比赛是不是这样,我们算一算就明白了 在练习本上计算24+29+41=? 2、小组交流合作 你是怎么算的,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3、全班交流 各组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选择算法 这么多种算法,你喜欢用哪一种?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笑笑得了几分 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三 练习提高 1、想一想,猜一猜。 1)小丽套两次得70分,,她可能套到哪两种小动物? 2)老师也来 套一套,套三次,你猜我可能得多少分?那最多能得多少分?最 少呢? 四 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