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和“秧”的写法。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
教学目标
①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用“000”圈出)
③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是前三项任务
二、学习生字
现在,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老师这里共有16个的生字(投影出示)
吵杂拥拼音除剂喷
雾器欺负喘纷汹蛮
小朋友们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用老师教,或不看书就已经认识的?请同学起来回答,并说说是在什么时候认识的,或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读课文
哇,还没看书就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现在老师请同学把书拿好,认真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后面的生字表。
四、检查
1.齐读生字,指名读
2.好,这些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这些组成的词你会不会读?
投影出示
杂草一拥而上拼命一棵化学除草剂
喷雾器欺负喘气纷纷争吵
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声音
3.指名读齐读领读
4.那么这些词语中,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呢?
指名说,便说边描红
五、再读课文
1.好,我们不知不觉已完成了两个任务
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写在纸头上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老师收几张典型的,投影一下。
3这些词有的是需要老师帮助,有的再多读几遍课文就理解了,假如读出理解,就可以擦掉了.
教师巡视,发现擦掉了不少。
4.把不理解的再交流一下。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这篇课文非常有趣,是一个童话,里面有几个人物角色,一个是小稻秧,一个是一群杂草,一个是喷雾剂,一个做旁白,下面请同学自己找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待会上来读
七、交流
奖励读得好的为最佳组合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分页标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0课,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看这些小稻秧长得怎么样?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到了危险?哪几自然段写脱险?(板书遇险脱险)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打开书本,默读1、2节,找一找从哪些句子看出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3、自读这两句话,找出说明小稻秧遇险的词语。
交流,加点(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
4、指导朗读句子,通过表演理解词语。
5、朗读1、2节,发头饰表演,再读
6、是啊,小稻秧垂下了头,脸色蜡黄,病倒了。课件出示发黄的稻秧。
突然,小稻秧的救星来了,是谁?课件演示喷雾器。
三、学习3、4自然段
1、听3、4自然段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用横线画出杂草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喷雾器大夫的话。
2、交流:杂草说了哪些话?喷雾器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
3、请看前面,谁把第一句读一遍。
理解“警觉”,可表演。(点出)
4、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回答的?声音是怎样的?(点出)
5、指导朗读
6、自己练习下面的对话
7、指名、练习、指导对话。
8、理解“纷纷”,站起来做动作。
9、同桌互相练习对话,可配上动作。
10、练习朗读3、4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光了,没人再跟小稻秧抢营养了,小稻秧脱险了,看!(课件演示),多神气,多高兴!
2、小稻秧脱险了,你们高兴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发头饰)
2、总结课文,(板书:抢洒)
3、学习了课文,老师还想知道后来小稻秧长成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指名答,课件出示成熟的稻子。
这些稻子长得怎么样?看着这些稻子,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同桌讨论)
5、交流,可当个小作家写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5、让小英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6、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2次)
7、谁能读读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指名读。
从哪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8、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10、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
12、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板书:感动)(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13、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你的演讲太棒了!、、、、、、、)
14、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得——(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5、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原来我也是很棒的!同学们对我可真关心呀!)
16、但是小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17、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投影出示】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的语言风格口语化,京味隽永、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的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1)在想像情境感知词义时,可以根据词语中的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结合下一题中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作适当解释。
5、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分别出示六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将词语与之匹配的画面连线。
4、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5、看到这些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夕阳西沉连绵不绝山清水秀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读题。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1)要求仔细而有顺序?
(2)图中描绘了夏季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小鱼,他高兴地笑了。
3、小组活动收集有关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4、描述图中景物,比一比哪组的词汇丰富,运用恰当。
四、小结解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练习1的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回忆一下,同学们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的?
1、根据词语中个别认识的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结合书中的画面,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其实,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今后要多中积累,大胆运用。
作业设计:
1、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写在好词佳句本上。
2、把练习中用“钓鱼图”的一段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用上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积累成语和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2、理解成语和古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读题。
2、观察三个字的间架结构及书写要求。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
(2)左部收,右部放,彼此照应,收放自如。
(3)结合具体字具体分析。
3、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在田字格里正确描红、仿影和临写。
4、练习、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读题,审题。
2、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理解成语,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提示及讲解。
4、观察插图,联系旧知,揣摩含义,帮助记忆。
5、自由读,集体读,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四题
1、读是,解题,简介作者。
2、这首诗主要写晚秋之夜,诗人的所见所感。
3、诗意:晚秋的风打着梧桐的叶子沙沙作响,使人感到天气就要凉了,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只见篱笆边有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呢。
4、指导感情吟诵,注意重音和停顿。
5、熟读成诵。
四、教学第五题
1、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上众多的文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成为一门艺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学写毛笔字。
2、看图,观察,认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学习基本笔画——横。
4、先书空,体会运笔方法,再练习。
作业设计:
1、组词。
愉()秧()绵()浇()
偷()英()棉()绕()
2、背熟成语、古诗。
3、练习写毛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读书的乐趣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和图案装饰一个主题黑板报报头。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示审题。
1、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读书交流)
2、交流什么内容?
3、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语句)
4、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也可简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二、揭示目的。
1、质疑:读书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2、介绍书实际上就是在和他人交流,心中要想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别人也来读你介绍的这本书,这是最终目的。
三、指导练说。
1、小组展示自己带来的书,再全面展示。
2、请一位学生介绍,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3、小组交流,巡视检查。
4、全班交流,尽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大胆表达,相机指导。
四、通过小组及全班的交流,进行读书交流。
五、教师总结。
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sect;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sect;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sect;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sect;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sect;1,那么sect;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sect;1,看看从sect;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sect;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sect;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sect;1
1、sect;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sect;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sect;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sect;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sect;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sect;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sect;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用“越来越……”造句。
情感目标:
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读通课文。
会用“越来越……”造句。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猜谜语.
1、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2、谜语: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小露珠》齐读。
2、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读。
四、检查初读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发现错误请帮他及时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老师相机纠正。
过渡:同学们刚才正确、流利地初读了课文。现在我们不但要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要边读边想。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出现的地方、形成的过程。(抓住“夜幕降临、黎明、爬、滚、越来越…越来越…”)
3“夜幕降临”是什么时候?指导读好这个词语。
4、出示句子“小露珠爬呀……那么大了。”
5、指导朗读:“呀”读轻声,“越来越……”稍慢,渐响。读出“亮”的样子。
6、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表达喜爱的感情。
过渡:我们喜欢小露珠,小动物也喜欢小露珠。问:哪些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呢?它们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读一读,自己分析字形结构。
2、说说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错。
3、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描写小露珠的散文、诗歌、童话等。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认识并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露珠》这一课,谁来说一说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美丽的小露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小露珠的足迹吧!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
1.早起的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都和它打招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至5自然段:有哪几位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
2.指名回答。
3.出示动画1
(1)看,小青蛙一蹦一跳地来了!
小青蛙对小露珠说些什么?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齐读,要求读出友好、赞美的语气。
4.出示动画2
(1)小蟋蟀爬来了,它又会怎么说?
(2)学生同座位互读互听。
(3)指名读、分组读。
5.出示动画3
(1)小蝴蝶飞来了,它会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呢?
(2)各人默读,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学生评价。
6.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7.小组分角色表演这部分内容。
指名一个小组上台表演,众人评议。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也喜欢小露珠。
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植物也喜欢小露珠?(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
3.出示第二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一词的含义,体会衰老的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发生的变化。
4.读一读,比一比。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非常好看。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句,并说出理由。
5.老师朗读这一段,学生闭目想象,你还看到哪些植物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6.齐读该段。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小露珠看到自己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心里可高兴了。她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飞去。看到小露珠的变化,大家会怎么做呢?自由读这一段。
2.指名说一说,读一读,体会植物依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想象一下植物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
4.齐读小露珠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
2.小露珠不但外表美丽,还滋润美化了植物。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小露珠这样的人。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和家里人听。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 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
2、 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课前准备:
1、 课本插图投影片。
2、 例文录音。
3、 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 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儿吗?拿出你的小镜子,欣赏一下镜子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了张像呢!画好了,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自画像”,想读吗
二、 读懂例文
1、 指导看图。
(1) 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啊?指名说。
(2) 你能看图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
说给小小组的同学听。
指名说。
(3) 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的,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啊。
2、 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
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杜小虎写的《我的自画像》,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对照插图,再读例文。
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杜小虎的自画像,从这张自画像上,你能看出杜小虎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们再来读读杜小虎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
三、 指导习作
1、 学生给自己画像
2、 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 自由地把画张贴在黑板上,学生做“猜猜看”的游戏。
(1) 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请把自画像贴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
(2) 睁开眼睛,让我们来“对号入座”猜猜看,他们都是谁,把名字写在相应的画像旁,并说说你猜出的理由。
(3) 学生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理由。
4、 学生练说。
(1)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像,就像杜小虎一样给同学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如果小朋友觉得你说得不像,那就要请你唱歌儿啦。
(2) 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写作时选用。
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美丽大方帅小伙
愣头愣脑憨厚
5、 学生练写。
(1) 学生写草稿。
(2) 指名读。
(3) 师生评议。
(4) 学生誊写。
(5) 习作和画像展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那么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
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材分析: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①
②
③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围绕一句话来展开叙述进行初步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2、感知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方式。
教学措施:
1、抓住全文的文眼“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展开教学。
2、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沙滩的迷人。
3、结合“趣”组织学生朗读公园的着名。
4、抓住重点词感受街市的繁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上课之前放《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歌名是什么?(东方之珠)你真会听。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谁知道这首歌曲是描写了哪里吗?
2、谁能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最后一段:
1、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说说我们想象中的明"珠"都是什么样的?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词?
理解:璀璨。
2、齐读句子。质疑:读了这句,你想知道些什么?
(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问题吧。
过渡: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香港有迷人的,著名的,繁华的。学生接说,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这么多的景点,就让我们和作者乘上飞机,一起去饱览一下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吧。
三、读中感悟。
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把它多读几遍。
那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相机学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很有眼光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行,同桌赶快读一读这段,想一想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今天正赶上演出呢,都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用波浪线在文中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句子: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理解:开怀大笑。示范一下。
动物表演非常精彩,非常滑稽,也正因为这群小精灵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你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还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呢,海洋公园才会被世界知道,才会这么的------举世闻名。
板书:闻名
3、看图读文。让我们看着图,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举世闻名的公园吧!
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东方的一颗明珠"。
学习第二自然段
表演实在精彩,让我们舍不得离去,可是香港的美景实在太多了,下一站你准备去哪儿?(浅水湾)
1、出示第一句。读第一句.
2、你为什么想带我们来到浅水湾呢?
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指名读。
师:这么迷人的地方,难怪一到节假日,人们就结伴来到了这里度假休息。
出示第2句。
1、请你们去轻轻地读,慢慢地想,细细地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交流:
2、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我们仿佛已经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太美了!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读一读。
学生纠错:听倾听惊涛拍岸浪涛拍岸(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配乐朗读。
点题:有这么迷人的浅水湾,香港不就是那东方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吗?
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精神养足了,我们又该出发了,有些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带我们到街市去游览了,你们想去吗?
1、男生读读课文第四段,你觉得香港的街市怎么样?
2、指名说,你觉得香港的街市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和人流如潮,师相机出示图画帮助理解。
3、香港的街市给你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读好了。请一小组读。
还有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读书。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呀!白天的香港热闹非凡,就像一位活泼的少女;而夜晚的香港却是那么宁静安逸。
1、出示图:你看夜晚的香港是什么样的?指名说。出示句子。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香港是灯的海洋呢?
3、香港的灯美得犹如焰火从天空溅落到人间,多得好似闪光的长河不停地在奔跑,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4、作者在这一个自然段中紧紧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先总说香港的灯,然后围绕灯展开来说。这是明显的总分关系。
小结:看,作者看了美丽的灯光之后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我们平时的写作也应该这样。
5、小练笔:
出示:国庆节那天,大街上可热闹了。
6、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大街的热闹呢?学生分组说,指名说。
四、总结升华。
1、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2、香港的沙滩、公园等地方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香港的过去伴随着屈辱,一百多年前,它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回来了。让我们来祝福香港吧。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再次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东方之珠
五、板书
沙滩迷人
14、“东方之珠”
公园闻名
(香港)街市繁华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课后反思:
1、本节课能够很好地抓住本文的文眼(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朗读来感受香港的迷人,但是文眼中的深度还挖掘不够,应该让学生除了感受到明珠的美丽和迷人外,还要感受到明珠的珍贵,从而感受香港是我国闪耀在东方的一块宝地。
2、在感受了香港迷人的浅水湾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后,应该适当地安排一些香港其他的特色,让学生对香港的认识继续得到升华,进而产生热爱香港之情。
3、对于重点词的理解,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像焰火溅落人间,也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束缚下展开充分的想象,如理解“璀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下心中的明珠是什么样的?
4、学生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应该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香港的迷人。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