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
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七、凡是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2、指读。
四、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1、交流研讨:上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板书。
3、感情朗读。
引:上联从时间角度入手,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成的,盛赞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4、重点品读丰碑
指导学生说出丰碑的含义,由“丰碑”你想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5、带着感情,想象着画面读。
6、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7、默读下联,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特别注意动词)
8、重点品读“奇观”,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9、品读,全班交流。师引领学生领会每句话的.内涵,适时板书。
10、感情朗读。
五、升华感情
1、放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鼓励学生充分自读,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
3、补充长城被破坏的资料,激发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来赞美长城,你知道有哪些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七、作业。
1、搜集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2、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3
教学目标:
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
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读体验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二、巩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一篇赞美长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文的教学重课堂——学知识、提能力,而课外积累则是——懂运用。赞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这就需要有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与长城有关的课文,再介绍对联的相关常识,有了这些铺垫,再来学课文,已由难变易了。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学习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一、 导入
1、老师想问问,你们谁到过长城,你能用一两个词说说爬长城的感受吗?
2、你对长城了解多少?
3、看课件,再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二、认识作者
说到《长城赞》这课文,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个人,罗哲文。
课件展示
师补充介绍
三、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认识生字,多音字:垛 ,还有 隘 黎
3、指名读,齐读。
四、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明确读书要求。
2、学生自己默读。
3、交流
不理解的词语:吏卒、黎庶、百工、巍峨、瀚海、烽垛、隘口、丰碑……自己尝试着解读。
4、 老师有一个问题,这幅对联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长城的?
上联:从时间入手
第一句,朝代,第二句,为此付出的人们,第三句,。
下联:从空间入手
第一句,修筑的难度,第二句,经过的地点,第三句,。
五、、板书
时间 丰碑 中华民族的
空间
六、 拓展
1、我们说,这是一幅对联,那么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特点吗?
2、课件出示对联特点。
七、作业
对下联:物华天宝 引得仙女下凡来
为自己的班级或学校写一幅对联。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城赞》5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篇长对联,叙述了长城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情分析
“长城”之象,于学生,图片多见而亲临者少;“长城伟质(长),仅晓概念而感会浅,更莫说成因和意义了。因此标定如下……
教学目标
深刻认识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坚立长城之志,增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难点
1.深刻认识长城伟质和成因.
2.立长城之志,感华夏之恩。
教学处理
第一课时:介绍长城和对联知识并感读课文。(略而不述)第二课时:全力教铸“重难之点”,以达目标。(案程详下)
教学准备
1.手绘地图两件
2.地球仪一个
3.临长城老照片一张
4.类长城青砖数块
5.有关诗词故事歌曲等数篇首
教学过程
导入并感读:
前一课我们感读了《长城赞》一文,对长城感知不深。因此,加深理解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显得重要。
全课统设四大要点
1.感长城之伟质(惊长城之奇最)
2.掘长城之成因(叹民族之伟大)
3.展华夏今长城(赞祖国之发展)
4.论“不到长城非好汉”(立志)
【一】长城之伟质
总发:一字概括长城的基本特征。
弥合:(师生切磋)统曰为“长”。一谓时间之长——“上下两千年”;一谓空间之长——“纵横十万里”。
(1)具解长城之长“两千年”.
设疑:“两千年”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历史观:须经20个朝代;500多个皇帝;82个诸侯国。2.生命观:人的寿命至长者百年。3.建筑观:一般的楼宇过百年则颓。(师启学发)4.昔照观(老照片)。
插说:1.“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语于“生命观”之后。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语于“建筑观”之后。3.“万岁,万岁,万万岁”语于皇龄之后。4.“人生易老天难老”语于“老照片”之后。
段结:我们的长城之长——“万寿无疆”(《诗经》);继往开来;与天地同在。
(2)具解长城之长“十万里”.
设疑:“十万里”数从何来?
弥合:1.纵横说:我国东西两条线(复线);南北数条线。(长城走向)2.建筑说:春秋起(楚国始建方城),战国分(战国七雄各筑己城),秦皇连(秦皇一统连各家之城为一),汉王增(汉朝又增补陕甘西阙),后代缮(以后各朝代多修补),元明重(及明朝,工时长达100年)
设疑:“十万里”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最比“珠峰”8000米;2.最比长河“亚马逊”;3.最比地球长赤道;4.较我国域贯东西。
插说:1.“坐地日行八万里”于“赤道”说之后2.亚马逊河5000千米之说于“长河”之后。3.我国东西跨度为5000千米之说于“国域”之后。4.毁长城其所有砖石1米厚×3米高可舖绕地球一周有余之说。
段结:我国的长城无愧为“伟大”二字,无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二】长城之成因
设疑:如此伟大的长城是怎么来的?
弥合:统曰,心和力。1.用工方式观:肩扛、身背、手抬……(古朴的劳动方式)2.客观地形:沿长城走线海拔均在千米之上。(见其难度之大)3.参工员数近4万万(仅秦嬴政年间80万劳工;明朝工期达100年计算约得)4.监工方式:鞭笞棍打。
插说: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2.老师示范背砖的方式。3.我国地理形势的特点(呈三级阶梯)
段结:长城是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每一块砖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每一段长城都有屈死的冤魂。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知道它的不易。
【三】今之长城
设疑:古长城已成为过去,现在还筑长城吗?
弥合:(统曰之后启)1.政治上:实行民生、民权。
2.经济上:空前发展。3.文化上:空前进步。4.国防上:空前提高。
插说:1.胡锦涛有关“展望前景”的讲话。2.世纪工程的列举(例: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水利工程……福民工程)3.人民解放军及航天工程的进展…….。4.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段结:今华夏长城之筑,方兴未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坚修永筑,福祉当代,功在千秋。
【四】“不到长城非好汉”
设疑:是否到过长城,好汉的标准是什么?
弥合:1.类长城远大目标的怀有者。(狭隘者不在数)2.血汗艰辛壮举的.创建者。(安逸者不在数)3.大观景下的敬仰者。(破坏者不在数)4.志坚如山的执着者。(动摇者不在数)
插说:正面:1.例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反面:3.历史工程阿房宫的焚毁者。4.知难而退的自私者。
段结:学“长城”,不仅要知长城,观长城,到长城,更重要的是要立长城之志。此乃“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真正所在。(顺接下文)
【尾声】凸露课旨,强化文意
设疑:1.长城之志在文是如何表述的?2.在《国歌》中又是如何表述的?3.在现今金融危机形势下又应如何显示?
弥合:1.文中共有三个短语(见第一段)2.《国歌》“我们万众一心……”等語。3.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课结:壮歌“起来,不愿做努奴隶的人们……”。
作业:笔绘长城走向图。(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