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青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

学生熟练阅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级边上的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我”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拓展学习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

2.跟自己的家人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级、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5.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课件出示2)

师:同学们都认识着这张图画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课件出示3)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4)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多音字)(课件出示5)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这组加粗字)(轻声词)(课件出示6)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成语)(课件出示7)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囊、级、露、角、羡、殷、豁、撇、霉、亏、哄、拙、砸”(课件出示8)

“囊”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豁”应读一声,不要读成四声。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课件出示9)

指导书写:“念、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中间宽一些;“级、段、俩、练、裤、改、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4.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11)

班级 一段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改变 亏得 挖了 哄堂大笑 砸锅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提示句)(课件出示12)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3.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17)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五、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建议

《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白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的妙趣横生才好。

《白公鹅》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内容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按排。将“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重在诵读,不必过于在理解上下工夫。

六、课时安排

《白鹅》2课时《白公鹅》1课时《猫》1课时《母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4、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重点难点:

1、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人物。

2、板书课题:《23、跳水》。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环游世界风平浪静放肆桅杆龇牙咧嘴瞄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介绍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我们找找看,哪几小节写事情的起因,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经过、,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结果。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1节写事情的起因,第2——5节写事情的经过,第6——7节写事情的结果。)

2、完成思考题。

(1)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桅杆横木?

(2)水手和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具体表现在哪里?

(3)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

(4)孩子最后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

(5)40秒时间长吗?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参考答案:略。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3、读句子,思考。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

(2)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

4、读课文,想想船长为什么对孩子发出“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的'命令(参考答案:这是为了救孩子。其实,这也是能救孩子的方法。请学生理解船长的果断和急中生智。)

5、教师: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小结。

课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o尼古拉耶维奇o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写一艘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紧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脱离了危险。文章以“取乐”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动事情发展。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领,领悟“依偎”的意思。

3、能够恰当的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用简短的3、5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指名复述3~5人,师恰当评价(说话有条有理,口齿清楚,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评价。)

二、分析理解课文

师:复述完了,同学们那么我们刚才的.问题你有了答案了吗?

生回答: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师: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然后读一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可能说是“靠着”的意思。)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埃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如:晚上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给我讲《灰姑娘的故事》。

三、小练笔

师:刚才咱们找了3个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鞋子挂到树叉上的理由,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当你遇到一个无助的小鸟躲在你的脚边你会怎么做。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而是把它送还给小鸟妈妈?从这件事中体会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天真、善良、爱护小鸟)

师: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年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相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续编故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清:鞋子为什么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领悟“依偎”这一词语的意思。

3.能够恰当地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把握住以下内容要点:

①我发现雏鸟藏进鞋子,看到树上的鸟在叫,明白它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②我发现雏鸟望着树上的鸟妈妈叫,就托起它爬上树。

③我发现鸟窝很高,爬不上去只好放弃。

④我发现雏鸟把我的鞋子当成了它的家,就把雏鸟装进鞋子,并把鞋子放到树杈上。

⑤我发现鸟妈妈不敢靠近鞋子,就走到远处观察。

⑥我看到鸟妈妈和雏鸟依偎在一起,才放心了。

三、细读课文,交流评议。

1.自学思考:

①一只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杈上呢?请读一读棵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②“我”在睡梦中惊醒,发现鞋窝里有一只雏鸟,“我”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后来“我”又发现了什么?做了什么?

2.在理解课文时,要抓住一些词语进行探究。如:“依偎”一词写出了鸟妈妈和雏鸟安详幸福的挨在一起的样子,在议论课文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引导他们想象“依偎”是怎样一种情景。

3.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我”发现雏鸟的处境而自觉自愿地救助它,并没有写想些什么,这反映了“我”儿时的天真、朴实以及爱护鸟类的习性。

4.关于“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建议给学生以下提示:

①“我”回到家,爸爸妈妈会怎样看待这件事?

②小朋友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有什么议论?

③别人看到树杈上有一个鞋子,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

依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趣事。教师可先示范,自己讲儿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由学生自由结组,在小组内活动;再组织学生在讲台前讲给全体同学。

五、学习生字,记忆字形。

1.指导书写:

“蟋蟀”这两个字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写法,还要强调“悉”的前三笔是“乊”。“掘”“唧”“喳”都是形声字,要读准它们的字音。

2.书写生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2.了解形近字,并能用形近字组词。

3.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5.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辨析形近字,了解其形旁和声旁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给形近字组词。

2.积累关于疑问的名人名言,在给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近字,能用形近字组词。

2.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尝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近字的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给形近字正确地组词。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各种句式,尤其是设问句的特点,能写设问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每组中带拼音的生字之间的关系。

驻(zhù)扎 蛀(zhù)虫 拄(zhǔ)拐(ɡuǎi) 捐(juān)款 娟(juān)秀 手绢(juàn) 花苞(bāo) 冰雹(báo) 鲍(bào)鱼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生字的读音相同,我们称之为同音字;有些生字的字形相近,我们称之为形近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仔细观察教材中给出的生字,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

2.教师讲解什么是形近字以及形近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形近字。

明确: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3.同桌交流对形近字的看法,并能说出教材中的几组形近字的声旁和形旁,以及形旁的表意。

明确:“驻、蛀、拄”“捐、娟、绢”“苞、雹、鲍”是三组形近字,它们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是字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偏旁来理解各个字的`意思。如“驻”指车马等停止,与“马”相关;“蛀”指咬谷物、衣物等的小虫,与“虫”有关;“拄”指用手扶着拐杖,与“手(扌)”有关。

4.引导学生齐读教材中的词语,教师板书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组词。

5.教师适当扩充形近字,指名学生组词。

示例:湖(湖水)蛾(飞蛾)苍(苍白)畔( )崎( )渴( )

蝴(蝴蝶)娥(嫦娥)沧(沧桑)拌( )绮( )竭()

糊(糊涂)饿(饥饿)抢(抢夺)伴( )倚( )喝( )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过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特殊的语句,如有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有的运用关联词语,还有一种语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语句吗?(学生齐答:排比句)正确使用排比句,对我们的表达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组句子,了解一下排比句。

2.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是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构成排比,强调了当时科技落后的状况,而第二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第二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也是排比句,“……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构成排比,强调了狗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爱叫的特点,而第二个句子只是一般陈述,没有第一个句子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对排比句的认识。

(1)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句。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改写示例: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拥有老师的关怀,拥有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我爱荷叶田田的夏天,我也爱银装素裹的冬天。

(2)根据语境仿写排比句。

①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

②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_______________;平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

①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②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小结: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请同学们积累更多的排比句,并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的特点。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过很多句式,你们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学生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句式——设问句。

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这些句子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

明确:这些句子都是设问句。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就是设问。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6.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些设问句,并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示例: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沃土,故乡是老根。

幸福从哪里来?从人的心里来。

智慧可以用钱买来吗?不可以。

7.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并积累下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主要从字词句方面进行了积累,了解了什么是形近字、形近字的形旁和声旁所表示的意义、排比句以及设问句的一些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我们增进了认识,加深了理解。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究,这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能像今天这样,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进行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2.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古人对于疑问的看法,从中得到启示。

2.阅读时要做到善问、多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对疑惑的问题进行反复探究,从而提升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课文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很多,质疑问难就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本单元第二、三篇课文的右栏都给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关于课题的,或是关于课文内容的。对于这种理解课文的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交流结果简单记录在本子上。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给予指导。

对课文提问的方法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

(3)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

(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问。

(5)针对课文的标题提问。

(6)紧扣段落之间的关系来提问。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小结:“学贵存疑”,疑是知之始,阅读时只有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知识,拓展思维。我们要养成疑则思问的好习惯,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也能让我们对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其揭示的道理。

3.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并给予指导。

过渡:这是几句关于疑问的名句,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提问,不断长进。

明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遇到疑难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便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求教就不会知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勤学善问的其他名句,进行积累。

小结:多学、多问,这是古人早已用切身经历证明的求学之道,即便经历时间的洗礼,依然光芒闪耀,给人有益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做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要知道理是于问中揭示的,知是在问中求得的。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名句,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自觉培养善问的好习惯。

关于勤学善问的名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北宋]林逋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问”。“交流平台”告诉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诉我们“问”的好处。在阅读时多问,在学习中善问,学识才能长进,能力才能提升。相信我们在这节课中也都深受教益。或许有些同学在学习中不敢问,不善问,那么从今以后,希望你们都能做敢问、善问的人。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改正了以往学习中的缺点,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而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见解,这正是你们善问的结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像今天这样,多疑善问,那么我们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并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

【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

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

五、回顾整体,迁移结果

1、联系课文内容联合本身的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2、本身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一种自然现象,借此阐明一个道理,写一篇随感。

【评析: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发展和创新本领的培养。本节课老师能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搭建了刺激引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的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本领,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的整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1)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2)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c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d全班交流。

f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驻扎 蛀虫 拄拐

捐款 娟秀 手绢

花苞 冰雹 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 ②蛀 ③拄

(1)战士们日夜( )守着祖国的边疆。

(2)( )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 )牙了。

①娟 ②捐 ③绢 ④涓

(1)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

(2)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 )钱。

(3)一股( )( )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4)老师的板书,字迹( )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三)词句段运用

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指名读一读。

第一句话是一个排比句,每一句中都有个“没有”。而第二句话中的这几个词语是并列关系。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好的'用法,再抄下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3.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4.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四)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a.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e.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