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颜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通过不断准备和修改教案,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读写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拟定、锻炼、情不自禁”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长征》中,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胸怀,令我们敬佩不已,无限敬仰。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的情感。请读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2、哪位同学知道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课件出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龚自珍的诗句。我们再读这句诗,要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PPT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通过对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小结:这篇文章按毛泽东思想感情变化为顺序,全文可以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到电报,悲痛欲绝。

第二部分:强忍悲痛,作出批示。

四、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说三封电报的主要意思。

第一封: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指导学生了解毛岸英是保卫朝鲜牺牲的,也是保卫祖国牺牲的。)

第二封:志愿军司令部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指导学生通了解志愿军战士牺牲后都埋葬在了朝鲜这一历史。并从中体会司令部对主席的体贴与尊敬。)

第三封:朝鲜方面请求把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指导学生从“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烈士的敬仰。)

3、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将岸英葬在朝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毛爷爷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感知毛爷爷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导语、揭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导学案初读感知第2题。)(8分钟)

2、默读课文,画出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5分钟)

三、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交流读后感受,指导感知毛爷爷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训练拓展

主席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难眠的夜晚、艰难的抉择,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个夜晚他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发挥你的想象,动手写写。

五、小结反思

六、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伟人胸怀

写批示——忍痛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毛泽东的宽阔胸襟和父亲毛泽东的慈父情怀。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毛泽东和毛岸英的图片、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图片(毛泽东):让学生谈谈对毛泽东的了解。

2、出示图片(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与毛岸英的关系。

3、提出问题:谁知道毛岸英是在什么战役中牺牲的?(抗美援朝)

4、由“抗美援朝”话题导入,介绍文章背景。(课件展示抗美援朝的图片)(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5、齐读课题。

(1)这是一句诗,谁知道下一句是什么?(生:何须马革裹尸还)

(2)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品读文本,了解感情变化

1、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爷爷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爷爷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板书:无比悲痛)

(2)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板书:凡人情怀)

③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爷爷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3)当毛爷爷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爷爷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爷爷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4)当毛爷爷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第二天早上,毛爷爷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伟人胸怀)

②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爷爷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板书:平凡伟大)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铁骨铮铮,与青山同在,骄傲的儿子!一位感情饱满,有血有肉,真实的父亲!一位旷达心胸,无私襟怀,伟大的领袖!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小练笔:

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

2、观看感人至深的电视剧《毛岸英》。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4)

执教时间:

20__年12月2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启动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爷爷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师生互动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爷爷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生生互动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爷爷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

◆学生交流

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常人情怀,伟人胸怀;

毛爷爷;

伟大父亲;

听有所感:

天然去雕饰——听《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上周,聆听了我们年级张晓琼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这是一节原滋原味的随堂课,整堂课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但张老师“天然去雕饰”,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风格“求真务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落到了实处,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拟定、锻炼”等10个词语。

2.找出文章对毛爷爷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博大的胸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爷爷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毛泽东图片)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爷爷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分组练习识字,采用分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加深印象;

(2)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词,师指导识字词。

(3)注意区分形近字“拟”和“似”、“眷”和“誊”。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了解背景,交流资料。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生交流抗美援朝的资料。师出示地图,简介历史。)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第“一”和“二”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了毛爷爷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欲绝;第二部分写了毛泽东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抉择过程。)

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诗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将诗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毛爷爷用此诗表达的情感。)

五、小结。

老来丧子最是心痛,此刻,毛泽东只是一位孤独无助的父亲,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心中是多么痛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了毛爷爷痛失爱子,悲痛欲绝。但是,他作为一位领导者,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丧子之痛,还有后续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接着看。

二、掌握内容,感受细节。

1.感受丧子之痛。

(1)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可谁想,踏上朝鲜战场才一个多月,年仅28岁的毛岸英就牺牲了。

①读电报,感受战争的残酷。(配上战场的枪炮声)

读了电报内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②再读电报,感受毛爷爷的悲痛心情。

请大家再读电报,想想毛岸英牺牲的这个消息对毛爷爷来说简直就是什么?指名回答。(噩耗、晴天霹雳)

(2)请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然后多读几遍,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教师设置语境,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用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这一天,对毛爷爷来说是长还是短?”“这一天对毛爷爷来说,就像一个月那么长”“这一天对毛爷爷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啊!”)

②“‘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教师通过“轻一点!是喃喃!”“声音有点大了,应该是轻声呼喊!”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小结引读。

①噩耗传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

②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泽东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

③更何况毛岸英已是毛爷爷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

④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⑤此时此刻,老人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他的眼睛模糊了,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⑥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

2.体会抉择之痛。

(1)屋漏偏逢连夜雨,事情还不止如此,秘书带来的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文,让这颗滴血的心更痛了。

出示电文的主要内容,轻声地读。这封电文的到来,说明毛爷爷面临着什么?

(2)面对这封电文,毛爷爷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出来?指名回答。(犹豫、痛苦)

(3)他犹豫什么?为什么为难呢?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他内心想让儿子回来吗?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愿望。

②“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体会到主席矛盾、痛苦的心情了吗?用你的朗读再现主席当时的心境吧。

(5)小结引读。

①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儿子活着——”,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长眠在朝鲜,他决定——

②岸英从小受尽苦难,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他决定——

③岸英是杨开慧烈士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么愧疚啊,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

(通过个别指导朗读,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结引读,一步步把气氛烘托出来,让学生走进毛爷爷的内心,细细体会伟人的悲痛。)

(6)但是,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还是 了,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 。

(教师在说过渡语时,出示上句,与学生互动。)

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支做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毛爷爷提不起,更放不下。

(7)出示“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爷爷的卧室。毛爷爷已经出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请你闭上眼,走近他,贴近他这颗滴血的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这个夜晚。

学生进行练笔,播放音乐《神秘的花园》来烘托气氛。出示练笔的开头:“窗外的风更大了……”

学生完成练笔后,点名反馈。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三、朗读诗句,总结全文。

1.尽管不舍,尽管悲痛,但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泽东那宽广的胸怀和深深的父爱。

毛泽东是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句诗!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毛岸英牺牲,毛爷爷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

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爷爷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中毛爷爷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爷爷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2.通过对毛爷爷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爷爷的内心世界。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毛爷爷的内心世界,紧扣文中的描写进行教学。语言描写,如“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岸英”。动作描写,如“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神态描写,如“毛爷爷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3.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要求学生不要忽略心理描写,其实心理描写就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产积极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__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对“__”的了解。

2、由__的有关情况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⑴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⑶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⑷秘书将电报纪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⑸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⑹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四、小结,深化感悟

1、小结:

毛爷爷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老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的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爷爷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__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__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爷爷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亲x的慈父情怀的主席的无私胸襟。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毛泽东同志常人的慈父情感和超人的无私胸怀。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x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周我们感悟到了x作为一个诗人的豪放与乐观,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气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来感受x那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和他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1、揭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一齐读课题,读——《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谁能接下一句?

(1)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2)初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诗,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预设:

生: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呢?”

师引导:忠骨仅仅指骨灰吗?它还指——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的忠义之士的骨灰。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生答:毛岸英烈士的骨灰。

3、原意: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教师介绍:

其实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活着的人以此来纪念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忠心。后来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那么毛爷爷借用这两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看黑板,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还有些生字,我们来认一认。请一位同学带读。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让舒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说出相对应的词语。

三、感受丧子之痛

1、同学们,当主席得知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描写他心情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还可以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些批注。

教师巡视。找到的同学可以自己轻声地读一读。

2、交流体会:同学们,此时痛失爱子的x心情怎样呢?

(1)一生:心情悲痛。我从“从收到这封电报起,x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段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

a、“整整一天”给我印象最深,我从这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毛爷爷已经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了,从中感受到主席心情的悲痛。

b、“一支又一支”给我印象最深,我仿佛感受到主席靠着不停地吸烟来排解心中的痛苦。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段话吗?(生读)

c、“原封不动”这个词语给我的印象最深,从中可以从侧面看出主席心情的极度悲痛,到茶饭不思的地步。你能读出那种茶饭不思的沉痛吗?(生读)

师:同学们,知道以前人们所说的人生四大悲事是那四件吗?那就是——雪上加霜,年幼丧母、中年丧妻和老来丧子。对于当时已经将近60的毛爷爷来说,失去像岸英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对他来说是怎样剜心刺骨的痛啊,读——师:更何况岸英已经是毛爷爷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这是一种怎样肝肠寸断的痛啊,读——师: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主席虽然很悲痛,但他有流泪吗?(没有)那他的眼泪在哪里呢?(心里)是啊,他心里难受的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师:此时,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他的眼前,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岸英——生答(预设:小时候的岸英趴在x的腿上,央求着爸爸给他讲革命战斗的故事。)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少年岸英在他的书房——生答(预设:岸英在他的书房偷偷地看书的时候。)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青年岸英从部队回来时——生答(预设:开心幸福的模样)是啊,有岸英在身边的日子,总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高兴,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主席他希望岸英能成为一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勇战士,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只是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幸福。读——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是啊,主席此刻是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假的,希望岸英还在他身边啊。

(3)你还找到了哪句话?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在主席仰起头的瞬间,他的眼泪不仅在心里,还在哪里?(在眼眶里)为什么你觉得是在眼眶里?(因为主席仰起头不想让他的眼泪落下来给别人看见。)

师:此时此刻,透过天花板,你分明看到了主席怎样的眼睛?

生:盈满泪水的眼睛。

生:布满血丝的眼睛。

生:疲惫不堪的眼睛。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

四、感受抉择艰难

1、同学们,你知道痛失儿子,此时主席最想的是——(生:见见儿子)

是啊,此时他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豪气万丈的主席了,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城楼上气定神闲的主席了。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一个想再见见自己儿子遗体的父亲而已。

2、然而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时,竟然看到电文稿下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明明主席这么想见见岸英的遗体,为什么他会决定将他葬在朝鲜呢?你能告诉我吗?(你能用文中语句告诉我吗?)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同学们也找到这段话了吗?(找到了)。那么毛爷爷是真的不爱岸英了吗?(不是)难道失去了爱子,主席真的不悲痛吗?(不是)那么难道是主席真的不想再见岸英的遗体了吗?(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5、同学们请把手放下,不急。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从中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你又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呢?

生: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

生:一个舍己为公的主席。

6、是啊,就是在作为父亲与主席这两种身份之间,x作出了这样一个普通却又伟大的决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7、可是同学们,要做出这个决定对于刚闻得噩耗的x来讲,又是怎样一种艰难而痛心的抉择啊!文中哪句话最能触痛你的心?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五、情感升华

1、是啊,一个曾经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主席,一个曾经带领红军顺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席,一个曾经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的主席。这样无畏的他竟然流泪了。也许这验证了一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喃喃地对他的爱子说……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想到的写下来(想想他会说什么?)

预设:岸英啊,岸英,我是多么想要再见见你,可是你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你就安心地在朝鲜长眠吧。我的儿啊。

师:多么慈爱的父亲啊!多么伟大的主席!

2、拓展升华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有一叠整整齐齐的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看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主席爱子情深。)

3、没错,就是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作为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读——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

想到这里主席挥笔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时这句话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毛泽东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毛泽东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激情导入。

1、导入

今天,老师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为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师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文章指谁的忠骨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可以齐读、轮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同伴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

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展示汇报。

⑴师抽读生字。

a、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检查课文朗读。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回答。

b、师板书:爱子殉职传噩耗,主席踌躇满怀痛抉择

c、理解殉职踌躇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毛爷爷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会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出反映毛爷爷情感世界的语句,反复朗读后,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读你勾的部分,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组员从朗读、感悟上进行评议,并可以围绕句子发表或补充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读的感情就有多深,请同学们先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的感受。你可以一个人起来朗读,还可以邀请同伴一起朗读。

围绕以下句子进行指导,教师相机板书: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就是凡人毛泽东的悲伤。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主席的悲伤。

从重点的字词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会方法,同学们今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内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读:生朗读。

读完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爷爷非常悲痛)

你从哪些词语感觉到了主席的悲伤。(喃喃紧锁的眉头)

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读出来吗?

我只听到你读了两遍,但喃喃是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怎样读才叫喃喃,你能再读一遍吗?

板书:主席锁眉语喃喃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赴朝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这一部分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精彩,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毛爷爷的心理活动。全班读旁白部分。

齐读: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谁知竟成了永别!

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齐读: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生读:……

b、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师再读: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父亲,主席听到爱子殉职的消息,饱受着剜心地疼痛,作为我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完全有特权将爱子的遗体运回国安葬,他却与百姓们将心比心,他打消了将儿子运回国的想法,像是自我安慰地说——

生读:……

师:一位伟人,一个国家的主席把自己当作了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他真是一位——(能谈谈你的感想吗?)

(4)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到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点文稿放在上面。

(5)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爷爷的卧室。毛爷爷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你从哪里读出了主席一宿没有睡觉,哭了一夜呢?

看来文字引发了你的思考。我们读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不但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板书:一夜长泪未成眠

(四)拓展

过渡:毛爷爷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1、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板书已然成为了一首诗,请四人小组合作在板书的最后补上两句句话,赞扬主席对儿子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吗?

2、学生汇报

过渡:请问你们组怎么补充的,请将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岸英殉职传噩耗,

主席锁眉语喃喃。

踌躇满怀痛抉择,

一夜长泪未成眠。

(学生补充)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亲x的慈父情怀的主席的无私胸襟。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毛泽东同志常人的慈父情感和超人的无私胸怀。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x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周我们感悟到了x作为一个诗人的豪放与乐观,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气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来感受x那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和他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1、揭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一齐读课题,读――《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谁能接下一句?

(1)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2)初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诗,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生: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呢?”

师引导:忠骨仅仅指骨灰吗?它还指――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的忠义之士的骨灰。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生答:毛岸英烈士的骨灰。

原意: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3)教师介绍:

其实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活着的人以此来纪念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忠心。后来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那么毛爷爷借用这两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看黑板,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还有些生字,我们来认一认。请一位同学带读。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让舒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说出相对应的词语。

三、感受丧子之痛

1、同学们,当主席得知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描写他心情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还可以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些批注。

教师巡视。找到的同学可以自己轻声地读一读。

2、交流体会:同学们,此时痛失爱子的x心情怎样呢?

(1)一生:心情悲痛。我从“从收到这封电报起,x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段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

a、“整整一天”给我印象最深,我从这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毛爷爷已经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了,从中感受到主席心情的悲痛。

b、“一支又一支”给我印象最深,我仿佛感受到主席靠着不停地吸烟来排解心中的痛苦。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段话吗?(生读)

c、“原封不动”这个词语给我的印象最深,从中可以从侧面看出主席心情的极度悲痛,到茶饭不思的地步。你能读出那种茶饭不思的沉痛吗?(生读)

师:同学们,知道以前人们所说的人生四大悲事是那四件吗?那就是――雪上加霜,年幼丧母、中年丧妻和老来丧子。对于当时已经将近60的毛爷爷来说,失去像岸英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对他来说是怎样剜心刺骨的痛啊,读――师:更何况岸英已经是毛爷爷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这是一种怎样肝肠寸断的痛啊,读――师: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主席虽然很悲痛,但他有流泪吗?(没有)那他的眼泪在哪里呢?(心里)是啊,他心里难受的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师:此时,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他的眼前,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岸英――生答(预设:小时候的岸英趴在x的腿上,央求着爸爸给他讲革命战斗的故事。)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少年岸英在他的书房――生答(预设:岸英在他的书房偷偷地看书的时候。)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青年岸英从部队回来时――生答(预设:开心幸福的模样)是啊,有岸英在身边的日子,总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高兴,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主席他希望岸英能成为一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勇战士,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只是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幸福。读――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是啊,主席此刻是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假的,希望岸英还在他身边啊。

(3)你还找到了哪句话?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在主席仰起头的瞬间,他的眼泪不仅在心里,还在哪里?(在眼眶里)为什么你觉得是在眼眶里?(因为主席仰起头不想让他的眼泪落下来给别人看见。)

师:此时此刻,透过天花板,你分明看到了主席怎样的眼睛?

生:盈满泪水的眼睛。

生:布满血丝的眼睛。

生:疲惫不堪的眼睛。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

四、感受抉择艰难

1、同学们,你知道痛失儿子,此时主席最想的是――(生:见见儿子)

是啊,此时他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豪气万丈的主席了,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城楼上气定神闲的主席了。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一个想再见见自己儿子遗体的父亲而已。

2、然而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时,竟然看到电文稿下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明明主席这么想见见岸英的遗体,为什么他会决定将他葬在朝鲜呢?你能告诉我吗?(你能用文中语句告诉我吗?)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同学们也找到这段话了吗?(找到了)。那么毛爷爷是真的不爱岸英了吗?(不是)难道失去了爱子,主席真的不悲痛吗?(不是)那么难道是主席真的不想再见岸英的遗体了吗?(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5、同学们请把手放下,不急。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从中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你又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呢?

生: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

生:一个舍己为公的主席。

6、是啊,就是在作为父亲与主席这两种身份之间,x作出了这样一个普通却又伟大的决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7、可是同学们,要做出这个决定对于刚闻得噩耗的x来讲,又是怎样一种艰难而痛心的抉择啊!文中哪句话最能触痛你的心?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五、情感升华

1、是啊,一个曾经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主席,一个曾经带领红军顺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席,一个曾经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的主席。这样无畏的他竟然流泪了。也许这验证了一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喃喃地对他的爱子说……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想到的写下来(想想他会说什么?)

预设:岸英啊,岸英,我是多么想要再见见你,可是你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你就安心地在朝鲜长眠吧。我的儿啊。

师:多么慈爱的父亲啊!多么伟大的主席!

2、拓展升华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有一叠整整齐齐的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看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主席爱子情深。)

3、没错,就是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作为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读――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

想到这里主席挥笔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时这句话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x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x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对x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x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x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爷爷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毛泽东的宽阔胸襟和父亲毛泽东的慈父情怀。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毛泽东和毛岸英的图片、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图片(毛泽东):让学生谈谈对毛泽东的了解。

2、出示图片(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与毛岸英的关系。

3、提出问题:谁知道毛岸英是在什么战役中牺牲的?(抗美援朝)

4、由“抗美援朝”话题导入,介绍文章背景。(课件展示抗美援朝的图片)(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5、齐读课题。

(1)这是一句诗,谁知道下一句是什么?(生:何须马革裹尸还)

(2)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品读文本,了解感情变化

1、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爷爷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爷爷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板书:无比悲痛)

(2)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板书:凡人情怀)

③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爷爷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3)当毛爷爷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爷爷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爷爷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4)当毛爷爷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第二天早上,毛爷爷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伟人胸怀)

②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爷爷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板书:平凡伟大)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铁骨铮铮,与青山同在,骄傲的儿子!一位感情饱满,有血有肉,真实的父亲!一位旷达心胸,无私襟怀,伟大的领袖!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小练笔:

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

2、观看感人至深的电视剧《毛岸英》。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4)

执教时间:

20__年12月2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启动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爷爷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师生互动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爷爷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生生互动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爷爷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

◆学生交流

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常人情怀,伟人胸怀;

毛爷爷;

伟大父亲;

学生絮语:

张鸿鹄:这是一篇感情很深沉的文章,张老师在引导我们体会毛爷爷那常人的情怀,伟人的胸怀时,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课前我们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历史,了解了毛岸英的的成长经历及牺牲经过;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她那充满深情的优美语言把我们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然后教我产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思考,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都潮乎乎了。

刘旖旎:我很喜欢张老师上的这节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节课我产都听得非常认真,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读得很有感情。大家心情都很沉重,都被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所感染,被主席那博大的胸怀所感动,心中充满了对伟大领袖毛爷爷的深深敬意。

胡贤康:这节课老师的板书特别美。简洁,美观,用的都是冷色调。看得出每个字,每个符号老师都是经过认真设计的。

刘竹:这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爷爷在电文稿上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课前张老师教我们查找这两句读诗的出处;一开课读完课题,老师让步们交流诗句意思,后来又引导我们把诗句放进课文中去理解,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悟,课结束时,又带着我们深情朗诵,朗诵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声音都哽咽了。我从中学到了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方法,我希望每节课老师都能教给我人闰些学习方法。

官林逸:我不是很喜欢这节课,我觉得张老师很做作,眉头皱得紧紧的,声音也很让人伤感,好像有意做出来的。老师留给我们学习的时间还是少了些,特别是最后老师让我们想象主席这一夜是怎么过的,然后写出来,时间有点少,只有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写完了,也起来读给我们听了,我还有好多话都没写完。还有,我觉得张老师怕我们讨论吵闹或者不听指挥,这节课让我们讨论的时间没有平时多。

同伴互助:

七嘴八舌话互动

彭雪梅老师:我觉得张老师《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启动――互动――自动”环环相扣,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在启动环节,她充分利用课前精彩3分钟,有意识指导孩子整理资料,从资料中选取讲演材料,与教师的教学浑然天成。教学中以三封电报为线索,清清楚楚一条线,教学层次十分清晰。这样的设计充满了执教者的睿智。

潘飞老师:解读张老师这堂课,最可取的是课堂上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告诉,条分缕析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文中行走,循着学生的感受、体验逐步向言语的纵深行进,不断地鼓励学生去精思,去领悟,整个教学过程好似风行水上那般自然。

陶静老师:这课最让人欣赏的是张老师在教学中由三封电报说开去,以此为教学明线,以体会主席情感变化为教学暗线,课堂结构就像一篇严谨的散文。由于设计的精妙,所以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热烈场面。这样匠心独运的设计,不下一番与文本、与编者、与学生对话的功夫,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是设计不出来的。

周兴柳老师:我借鉴张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了这堂课,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放在了解读文中,通过想象主席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让学生进行片断描写,感觉效果也很好。

谷仪凰老师:师生互动在这节课中体现得非常好,但在生生互动方面略感不足,学生动得不充分。我分析了一下,问题出在教师的设问上和时间安排上。一节课时间只有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句揪人心的话都勾出来体会,可叫学生勾出一句最揪人心的话深入理解,进行批注,然后通过交流达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

听有所感:

天然去雕饰――听《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上周,聆听了我们年级张晓琼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这是一节原滋原味的随堂课,整堂课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但张老师“天然去雕饰”,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风格“求真务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落到了实处,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出示x少年时所作的诗:

▲幻灯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x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x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x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x作为诗人和的风采。不过,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x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