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蓝玉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春天来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

教学难点:

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

(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

:“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4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课前准备:

预习

学情分析:

对于孩子而言,这首哲理诗非常之难,所以不求一致的理解。在孩子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几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思路:

一、谈话激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那书到底神奇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狄金森《神奇的书》去看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三、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1.“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1)说说这节诗写什么?将书和战舰对比,写出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2)为什么说书能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呢?

2.“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1)说说这节诗写什么?将书和战舰对比,写出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2)想想,书为什么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3.“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想想为什么说“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对于书来说人人平等。

4.“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1)说说这节诗告诉我们什么。

(2)你如何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比非凡战舰更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比神奇的坐骑更能让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书真是神奇啊!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没有……能,也没有……能”的句式自己创作关于书的诗歌。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浩瀚的天地

人世的真谛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8个,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能力。

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

(二)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

(三)结合实物进行观察,讲述,写作

五、教具准备

(一)生字生词卡片

(二)幻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三)挂图

(四)录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蟋蟀吗?谁能简单说说蟋蟀有什么特点?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15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扯”、“骤”是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慎重”、“选择”、“住宅”、“挖掘”、“骤雨”、“钳子”、“住址”。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7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8—10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2.课文可以分几段?

(三段,第1自然段是第一段,2—7第二段,8—10第三段)

教师边听边做总结性板书(一、蟋蟀的出名。二、住宅特点。三、建造过程)

(紧紧抓住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预习提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四)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教师板书(唱歌、住宅)

2.(指板书)问: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同学们很熟悉蟋蟀的歌声,但对它们的住宅了解不多,下文着重介绍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分三层意思讲的:一是住址的选择;二是使用的工具;三是屋内屋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1)第一层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投影仪显示)

①提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②以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一是慎重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③说说“慎重”的意思,并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慎重:谨慎、小心。一是“排水优良”;二是“有温和的阳光”。)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

教师板书(柔弱的工具)

(2)第二层

①指名朗读,让学生观察蟋蟀的形体,体会人们对他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的原因。(出示蟋蟀挂图)

②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3)第三层

①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巢穴投影片)

②师生交流归纳:(从外部看:向阳、隐蔽、干燥、弯弯曲曲、有门、有平台。从内部看: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总的印象是“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板书:伟大的工程

③指名读第三层。

④讨论:

假设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仪出示)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蟋蟀挖掘巢穴用自己的足和腿)

“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工具,竟把粗糙地方修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作者发出感叹,称赞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六)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二)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弃、住宅、慎重、选择、挖掘、住址、骤雨、钳子)

2.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幻灯出示)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让学生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在扒、搬、踏、推等词下面加点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体会蟋蟀建造住宅时全身使劲,很吃苦耐劳)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说明蟋蟀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干,很有耐心)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在别的季节里,更不会放松整修住宅了,说明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也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4.检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扶放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放全文录像片)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不肯随遇而安”“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平台”“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种拟人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

(二)识记字形

有的学生从形近字的角度认识了“掘”与“倔”、“宅”与“它”、“址”与“扯”的区别。

有的通过分析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了“骤”。

(三)练笔

1.(幻灯出示)练笔要求。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2.回忆《鲸》、《蟋蟀的住宅》抓住动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通过哪些方面写鲸的外形的?(出示《鲸》的幻灯图片,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内容)。

(2)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师生小结:通过分析《鲸》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蟋蟀的住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具体的?(出示板书)

我们就运用课文中观察方法和抓住事物的特点的方法进行一次练笔(引导学生回想本组课文中学列的方法为学生练笔作铺垫)

3.让学生读并理解要求

(1)运用本组学到的观察方法。

(2)抓动物的特点。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4.让学生观察动物说特点

(1)师准备小动物,生四人一组观察讨论抓什么特点来写?

(2)运用说明方法再说。

5.学生自己动手练笔。

6.指名读,酌情表扬。

(四)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当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二、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三、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五、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六、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飘、鲜”等7个字。学写“北”“家”等6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它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小朋友你知 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真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自读诗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的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读诗歌,谈收获。

a、指名读各小节诗,课件出示图片

b、生谈读完诗歌后的收获。(课件演示)

4、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5、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课件出示全文) 师:假如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我们操场的`20圈也就是4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走下去,沿着国界线走一圈,我们没有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走整整三年多的时间。

你有什么感受?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

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5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②直接抒发感情;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

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5.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标签: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