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教案
《落日》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落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投降仪式时间、地点、方式、意义,体会这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可贵,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2、品读中把握作者的内在感情。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
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二、介绍文体
通讯: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它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三、研习文本
(一)研习1、2节(总写)
设置问题:1、为什么说要说“9时10分”呢?(体现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
2、说道“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突出现实感与真实性)
3、第二段简要点出了意义,它所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议论、抒情)
(二)明确本文的线索——时间,依此分析下面的内容。
1、文章在描写投降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找出后点明线索。(写得如此细,突出仪式的非同一般)
2、因为有小标题,内容清晰,不需要过多述说,分析时应该抓住几点:
(1)“点面结合”是本文的特色,请生任选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2)分析文中的描写与对比,如:“仪式开始”部分写日方的两位代表签字的内容,“代表到来”部分写日方到来与前正义方到来的情景等。
(3)分析文中现实与历史相联系的内容,明确联想的力量,如:三个“9.18”等。
(4)分析最后两段,完成主题的升华。问:为什么不能忘却?该如何纪念?
四、小结:
1、题目的理解: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叫落日呢?(双关——A、写完本文,刚好是日落时分,以此为题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B、日本的国名和国旗里有日,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以此为题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
2、主题:
A、文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B、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3、写法借鉴:本文被誉为报道二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也是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有以下三点值得借鉴(阐述见教参91页)
A、材料组合方面,点面结合,得益于线索的选择和把握;
B、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C、现代的新闻通讯手法与史传散文的统一。
《落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别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教学设想
1、因为是自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对的了解
2、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看法。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联系典范教材。
2、《落日》,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式应在一舰海军军舰上举行,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
3、勃兰特(1913-1992),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67-1974年在任联帮德国总理。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获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组。
二、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
2、整理结构、内容
3、复习消息文体的常识,区别消息和通讯的不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悠悠五十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
二、精读课文
自习课文,要求理清的结构思路,明确的主题,先让学生看课文,思考,再同桌间适当讨论,得出结论
《落日》
签字场所 8点多
既表现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准备(7点多) 代表到来 8点半,8点50分
仪式开始 9时整,9时10分,9时18分
投降书脏了9时18分以后
《落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述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三亚落日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天,老师继续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你们愿意去看一看吗?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样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群众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十分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述,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述。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就在这蓝天碧海的映衬之下,三亚落日于是呈现出少有姿态。
1、自由读。注意做到:
口中有味――你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吗?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这种美吗?
心中有形――边读边想象落日色彩、形态之变化
下笔有神――写出自己的独到体会来,能够品一个词的妙用,妙意,也能够品语言的传神,还能够品想象的奇妙以及作者情感的表露。
2、交流:方式:我来读_______,(读课文片断),(谈自己的读书感怀)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述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自由读文)
《落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
“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
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它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三、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四、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第2段,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第五部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花絮,或者说是小插曲。第1段,借“投降书脏了”嘲弄日本人。第2段,写盟军空军组队参加受降仪式。第3-5段,是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五、内容分析
1.开头,为什么要说“9时10分”呢?说道“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提到“9时10分”,目的是体现这次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因为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二次大战才真正结束。同时也体现一种气势,收到庄严肃穆的效果。
生:提到具体的地点,目的是突出现场感与真实性。
2.文章接着写“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作用是什么?
生: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扼要地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概括地表述了这个受降仪式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大家回答得不错。文章在描写投降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请你找出来。
生:“天刚破晓”“7点多钟”“8点半”“8时50分”“9时整”“9时10分”“9点18分”这些时间的描写,突出了仪式的非同一般。
4.本文的特点是“点”“面”结合,请你从“点”和“面”结合的角度,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生:这篇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一样,镜头推前、推前,画面由远景—中近景—特写镜头。如:“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5.分析得到位。朱启平的作品反映的题材重大,在以对政治、军事的观察和分析见长之外,还善于从对比描写入手。比如,他的作品中“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其此之谓欤!”那么,本文的对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突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奴役亚洲人民而被钉进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欣喜之情。
6.在写到“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时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用的是细节和衬托的手法。衬托手法的运用表明了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的可怜与卑微,是罪有应得。
7.文章里提到“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怎么理解?
生:文章结尾的风趣语言,表达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他们内心肮脏的写照。
8.同学们,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有独特的含义吗?
生:象征日本就如同落日一样,风光不再了。
生:在强大的正义面前,日本军国主义就像没有生气的落日,激情全无。
师: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又有“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号。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用“落日”有另外一层含义---日本给人类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的结果也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是一个没有还手之力的奄奄一息的杀人魔王,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的落日。
六、布置作业
1.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感受雪与火的年代的爱国情怀。
2.课外观看关于日本投降方面的纪录片或电影。
《落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新闻性(及时真实),生动翔实,这篇新闻通讯的特点:情感立场。
2、学会辩证地反思历史,观照现实,体会作者的“永志不忘”观。
(一)导入
这篇课文是“永志不忘”板块中的一篇,“永志不忘”是什么意思?(志:纪念)那么怎么做才才算“永志不忘”?(朱启平在文章中告诉我了,读完全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读注
文体:新闻通讯(状元之作典范教材)
发表时间、刊物:1945年9月4日《大公报》
职业:战地记者,高危职业。
信条:
(1)在战场采访,工作第一,生命第二。
(2)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
(三)读题
1、文章以“落日”为题,有什么寓意?
(1)写作完成在日落时。
(2)日本国旗是太阳旗,象征日本投降失败。
(3)昔日骄傲的“旭日东升”成了如今惨淡的“日落西山”。嘲讽意味浓。
(四)读文
朱启平如何写这篇新闻通讯。抓住第二段“这签字,洗净沥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内容较多,如何来理清材料——小标题,时间顺序。还可以怎么写?这么写好吗?
幻灯:1945年9月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
这么写好吗?可能有的回答:消息比较概括,通讯有细节、情感倾向、现场氛围、详细
2、比较三部分内容,如何写好细节,展现氛围、情感?
亲见
老师读“签字现场”一部分,学生用笔勾勒展现“亲见”部分的语句,读后讨论。
小结:详细第一现场感,真实难忘。“这一幕,简单、庄严,永志不忘。”
日本代表团登舰
1、2组赏析“代表到来”中“乐队寂然”至最后。
小结:这一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签下日本投降条款。
3、4组赏析“仪式开始”中第一自然段小结:冷静客观中透露中国公民的情感、立场。
这样的情感、立场下面还有体现吗?
中国代表徐部长永昌继美代表之后签字于日本降书。三个“918”
小结:这签字,洗净沥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永志不忘。”
过渡:记记住这个胜利的时刻,就是“永志不忘”了?(不是)怎样才算的“永志不忘”?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找出三个词代表作者的“永志不忘”观。(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小结:永志不忘——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
附板书:落日
新闻通讯:及时真实、细节翔实、情感立场
永志不忘:代代相传民主团结迎接新生
作业:
(1)结合朱启平的“日本投降是临时休战”说说你的“永志不忘”观点。
(2)欣赏朱启平的另一篇出色的文章《伟大的平凡》,作为自己的阅读积累。
《落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品读描述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资料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透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述语句的品读
1、导入:
观察带给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用描述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述落日语段的学习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述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资料的学习
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务必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习本文,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举例说明(笑、月亮)
课后推荐阅读书目:
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
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