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2016部编本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主 题:识字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玉梅/郑州市中牟县卫民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寓言,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活动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子旁。
3.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六种小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会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会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任务三: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5分钟)
活动一(1分钟)
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认识新朋友,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4分钟)
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环节二
初读儿歌,识字学词(10分钟)
活动一(2分钟)
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2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读通读顺。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6分钟)
多形式检测读书情况及积累情况。
(完成目标一)
读好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赏读课文
随文识字
(15分钟)
活动一(2分钟)
出示第一段。谁能来读?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
读出自己的感受。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5分钟)
读第一次对话。
结合汉之星随文教学“对”。
说话练习。
图片对比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后再读。
能读出自己的理解。
能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能展开想象用句式说话。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三(5分钟)
读第二次对话。
检测词语积累。
图片对比教学,学生体会后再读。
读出自己的感受。
调动积累,说出词语。
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四(1分钟)
这一对好朋友你感谢我,我感谢你。这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所以(学生接读最后一段)。
能理解“更”,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五(2分钟)
分角色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三)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出自己的理解。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四
交流方法
书写生字
(9分钟)
活动一(3分钟)
凭借田字格观察生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能注意拼音的写法以及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3分钟)
教师范写分和对,学生书空后练写,教师巡视。
活动三(3分钟)
写字评价反馈,总结。
(完成目标一)
环节五
实践活动
巩固新知
(1分钟)
1.推荐阅读:《犀牛与犀牛鸟》、《海葵与小丑鱼》。
2.拓展延伸:课文分享给父母和伙伴;为课文配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5 动物儿歌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空中 花间 土里 地上 池中 房前
展翅飞 捉迷藏 造宫殿 运食粮 游得欢 结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