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网友稿).
浅殇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愚溪诗序(网友稿).
19湖南娄底蓝圃学校刘玛林★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2.领会作者托物兴辞,以“愚”自称的寓意。3.鉴赏课文以“愚”经纬文章,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4.体会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5.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均深有寄托,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介绍柳宗元概况,回忆学过的课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朝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体,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其散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黔之驴》《江雪》《小石潭记》《种树郭橐驼传》,我们读过的《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等都是他永州时期的作品,《愚溪诗序》也写于他任永州司马时。二、题解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永州是柳宗元被贬谪、流放的地方。柳宗元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年。三、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磁带。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谪(zhé)潇水上犹龂龂(yín yín)然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负土累(lěi)石塞(sāi)其隘(ài)智者乐(yào)也又峻急多坻(chí)石幽邃(suì)浅狭不能兴(xīng)云雨2、学生朗读,正音正句。(点名朗读,齐读)四、理清课文结构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 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叙出“八愚”,紧扣诗题。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结构提纲 名溪之因: 善鉴万类 (3) (转折) (溪)无以利世 清莹秀澈 溪与八景 名“愚”(1)(2) (对照) (5) (对照)通名为“愚” 实 智 (引子)名己之因: 漱涤万物 (4) (转折) (己)确为“真愚” 牢笼百态第二课时一、读朗课文二、口译全文1、注意活用的词语名(名→动,用……命名)之以其能今予家(名→动,安家)是溪合流屈曲而南(名→动,向南流)无以利(名→动,对……有好处)世虽辱(使动,使……受辱)而愚(形→动,用“愚”字称呼)之予得专(形→动,专有)而名(名→动,命名)焉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一)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③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④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⑤不可以不更也(二)①愚 泉凡六十穴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③嘉木异石错置④以予故,咸以辱焉(三)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③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④而适类于予⑤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四)①宁武子“邦无道则愚”②颜子“终日不违如愚”③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④予得专而名焉(五)①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物②能使愚者喜笑眷慕③超鸿蒙,混希夷④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三、分析课文1、愚溪以前称为染(冉)溪,其原由是什么?答:一是因为“冉氏曾经居住于此;二是因为溪水可以染布料。2、作者为什么称为愚溪?答:古有愚公谷,我也因为愚钝触犯天威而获罪,故以此命名。3从作者的解说来看,“愚溪”的特点怎样?答:其流甚下,峻急多坻石,幽邃浅狭。4、“愚溪”命名的理由是什么?答: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5、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愚?什么是假愚?答:所谓“真愚”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所谓“假愚”是富于睿智的“大智若愚”。6、作者在本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对比与反语手法,用古人的“愚”来反衬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7、作者通篇以一个“愚”字,将人与溪联系在一起,这样写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答:是因为二者有着很相投的“癖性”——愚溪“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愚则“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8、作者对溪等事物虽“咸以愚辱焉”,但真是在贬斥它们吗?全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答:并非真贬,实际是在借物抒怀,表现个人内心对仕途沉溺的愤懑不平而寄情山水的无奈之意。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四、诵读鉴赏1、托物起兴,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刻画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正如《古文观止》评此文:“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借愚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然,描写最为出色。”仅就第二段来看,仅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统贯。这样,文章就具朝着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结构也显得集中紧凑。作者在对于幽奇秀美的山水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不正同作者一们的遭遇吗?欣赏愚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2、写景关于布局 本文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景,把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读者仿佛跟着作者自萧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东北行六十步,见六孔泉,随泉沿沟向南,见一大池,到池东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头西望池中秀丽的小岛。除写景外,还叙述了作者如何被贬潇水上,又如何迁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栖息,也议论了愚溪的定名问题。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扰议论、叙事、写景三者有机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