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采用对比逐层论证的方法。
3、掌握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偏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三性”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阅读课文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四、疏通字词
学生自译。补充(板书):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厌、当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了解童话的写作特色。
2、感情真挚、节奏欢快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从多角度来分析文章的主题。
2、赏析童话中绚丽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
情感体验点:
学会关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法:
合作式学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不会有太大困难,可指导学生边讨论边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再归纳出文章情节步骤,教师板书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三、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
①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习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四、课堂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五、布置作业
①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件事最让你感兴趣?
教学难点:
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最让你感兴趣?为什么?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什么是童话呢?
童话是通过非常丰富的想像、强烈的夸张、神奇的幻想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儿童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神笔马良》就是这样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了超现实的夸张和幻想,给马良除恶安良的言行增加了新奇神秘的色彩,使故事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全文充满了儿童情趣。使我们阅读时,更觉得亲切、生动、有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用投影灯打出重点词语)
1、哪些语句描写马良喜欢画画,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说。
教师引导:大官和画师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说了些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讲:马良只是生气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齐读第4、5两个自然段课文。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
2、马良怎样得到一枝笔?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引导:马良得到一枝笔,他的表现怎么样?他怎样做的`呢?
学生说。
3、马良有了这枝神笔,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马良用这枝神笔,为穷人做了那么多事情。而大官让他画金元宝,他一动不动。大官又怎样呢?
学生说。
教师讲:“假装”是故意作出某种动作和姿态来掩饰真相的意思。大官亲自给马良松绑,这是一种假象,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而马良又是怎样对待大官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马良想夺回神笔”到“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放录音)
学生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说。
三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喜欢画画画耕牛
刻苦练习用神笔为穷人画水车
盼望有笔要什么有什么
对大官画大海
四作业设计
1、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2、填量词
一()神笔一()金山一()摇钱树
一()公鸡一()画一()老爷爷
3、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
3、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花的美丽会让我们留恋忘返,树的伟岸会让我们赞不绝口,你见过哪些树呢?你们见过榕树吗?(介绍榕树)在小树子家的门外有一株老榕树,但围绕这株老榕树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读课文,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读后回答:“这株老树”指的是什么?它长成什么样子?学生再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描写老榕树的句子。文中写到它和许多老榕树一样盘根错节、根深叶茂,但又说它古怪,什么叫做“古怪”呢?(学生回答)文中是怎样描写它的古怪的?想象一下这株老榕树长成什么样子,并用笔把它画一画。
围绕着这株老榕树,发生了哪两件有趣的事呢?(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
当第一位旅客看到这株老榕树时,他是怎样做,又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并划出重点地语句。齐读第一位旅客说的话。
这株老榕树使第一个旅客想起了那些坚强的人,不禁想它致敬。可是当第二位旅客看到这株老榕树时,他是怎样做,又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朗读)
对同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你们能回答小树子的问题吗?默读课文,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三)扩展
假如你见到这株大榕树,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让学生质疑、自主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以"见义勇为"的事例导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气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4、课时的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
1、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老师赞美学生的勇气)
2、老师讲述报道《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问:是什么使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下岗工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使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万人景仰的壮举?(学生回答)
一、理解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生用句式"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4、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每分钟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样开头、发展、结尾。
二、品味课文
1、学习一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气”,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的含义。
3、你更欣赏哪一种“勇气”?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4、学生质疑。
三、感悟课文
1、过渡: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
2、学生谈抗战时期英雄的故事。
3、学生自拟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4、小结: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勇气,学习了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勇
气战胜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
5、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一、理解
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_” 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三、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3 课时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案 篇10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能从名称、形状、玩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玩具。
2.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往的勇气。
3.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内容分析:
本内容安排在语文百花园五中,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插图帮助学生了解交际内容,图边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该怎样表述。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基础,本课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本内容选择比较贴近学生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兴趣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设计思路:
1.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充分进行口语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投影出老师童年生活照。大家认识照片上的小朋友吗?这就是老师小时候的样子。
2.展示玩具。小时候的老师也喜欢玩,特别喜欢玩一些玩具。看,我把它们都带来了(出示一些旧玩具,有买的、也有自制的,并取出最喜欢的玩具)。
[看老师的童年生活照和一些学生没见过的玩具,营造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参与。]
(二)练习说话,进行交流
师:小朋友仔细看,谁能说说老师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1.指名说。句式:老师小时候玩过,最喜欢的.玩具是。
2.同桌练说。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要说出玩具的名称,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同桌的同学先说一说。
3.指名说。大家说得很带劲,有的小朋友说得准确生动,谁能到前边来说一说?
4.介绍自己玩过的玩具。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玩具呢?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先向同学说说。
5.指名向全班说。教师小做板书:可爱、好玩。
[运用句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引导学生观察、抓住特点,使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三)领悟方法,介绍玩具
1.介绍形状
师(出示小熊):请你仔细观察,该怎样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呢?自己先练习,一会儿说给同学听。
①指名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介绍了哪些部分?按什么顺序?
②师小结介绍方法并板书:名称、外形、顺序。
③谁能把小熊介绍得更可爱,其它同学认真听,想想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④我说你猜。请一位同学上台介绍小白兔玩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猜猜这是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⑤同桌介绍自己的玩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倾听、互评中领悟方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遵循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交际的兴趣。]
2.介绍玩法
①(演示电动玩具的玩法):有的玩具不仅形状可爱,还十分好玩。
②指名介绍玩法。大家认真听,听听他的话中,哪一些值得称赞。
③讨论后板书:玩法。
④师小结:大家现在明白了,可以从玩具的可爱和好玩两个特点中选择其中的一方面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玩具,你能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吗?
(四)运用方法,介绍玩具
1.同桌介绍。请小朋友教同桌玩玩你的玩具,要说清楚怎么玩。
2.指名介绍,互相评价。谁的玩具最好玩?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遵循儿童的心里特点,让儿童边玩边说,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向同学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语言实践练习,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五)推荐玩具,积极交流
师:有位小朋友的妈妈想托老师给她的孩子买一件生日礼物。可是买什么好呢?这可难为了老师,大家帮助老师,给我推荐一种玩具吧。现在我就是顾客,你们就是售货员。哪位售货员介绍得好,我就买谁的。
1.练习推荐。
2.指名推荐。(强调说好推荐的第一句话)。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师生互动,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儿童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快乐,既训练了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又调动儿童的交际积极性。]
(六)总结,激励
这节课大家都很能干,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还向老师推荐了好玩的玩具,谢谢你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