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节日诗词中的民俗”活动课教学设计

“节日诗词中的民俗”活动课教学设计

冷瞳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节日诗词中的民俗”活动课教学设计

“节日诗词中的民俗”活动课教学设计作者/ 汪 琼【适用年级】中、高年级。【设计意图】日常教学,我们总是将古诗词定位于文学作品,从经典的意义进行学习、探讨。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比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诗人都会吟诗作赋,像王安石的《元日》,就将过年的民俗用写实性的画面一幅幅呈现,具有其独特的风貌。如果我们从民俗这个角度切人,节日诗词教学也会别开生面。【教学目标】1.以各种方式熟读三首节日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寻找古诗词中的民俗,初步感知文学作品里的纪实功能。3.在今、古的比较中了解传统习俗的来源与变迁,整理成小论文,渗透研究意识。【教学过程】一、辨析“元”1.出示“元”的5种解释:(1)开始,第一;(2)为首的;(3)构成一个整体的;(4)朝代名;(5)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师:想一想,《元日》中的“元”是哪一种解释?具体指农历哪一天?元旦呢?请找出与其他4种解释相对应的词语。2.从元日开始,按时间顺序回顾我国的传统佳节。学生尝试诵一诵、背一背相关诗词。3.师:古时的中国人究竟怎样过春节呢?我们先到《元日》中寻一寻,觅一觅。二、读《元日》1.读通诗句,体会古诗的节奏美。2.利用注释,将《元日》译成一小段文章再交流。3.师生和诗,体会一唱一和的乐趣。4.借用《好日子》的曲调,师生表演唱《元日》,将古诗变成可想象的画面和可感受的氛围。三、《元日》中的民俗1.从《元日》中寻觅古人过年的习俗(炸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猜一猜这些习俗的来历。2.补充阅读材料(《炸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了解民俗的来历。(语文教案 www.ixbw.com)学生阅读时将自己觉得新奇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批注。3.补充老舍《老北京的春节》片段,学生比较阅读。4.完成表格。师:这些诗作不仅文字美、画面美,还具有纪实功能。四、诗词中的庆典出示《青玉案 元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及小组合作学习提示:(1)借助注释把握诗词大意。(2)用感兴趣或自创的方式吟诵《青玉案元夕》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直至会背。(3)寻找诗词中元宵节或重阳节的习俗,做记录。(4)查找并求证这些习俗的来历及变迁。(5)了解并比较今天这两个节日与古时的相同与不同,思考发生变迁的原因有哪些。五、阶段成果展示1.各小组用独创的形式诵读诗词。2.展示各组对元宵节、重阳节中民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受诗词的纪实作用,体会民俗的源远流长和与时俱进。3.各小组讨论、拓展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成果。六、整理成文1.按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继续查找、积累、分析有关传统佳节的诗词及材料,寻找其中的民俗,进行比较研究。2.完成小论文《节日诗词中的民俗与今日之比较》。3.小论文评选,设等级奖鼓励,出一册班级《节日诗词中的民俗》研究专刊。(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高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