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伊人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老师:

1.图片

2.字卡、词卡。学生:彩笔和画纸。

3.图画纸、彩笔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祖国各地参观好吗?注意边看边想一想,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2.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物美吗?指名答。

3.是啊,我们祖国各地真美啊!今天还有五位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他们从小生活的家乡也更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

(3)齐读生字。

1、认真看图,交流看到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注意读准字音。

3、认读生字。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3、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

4、听了课文说一说,都介绍了谁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在哪?

3.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看图连词、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和背诵古诗。在本课时完成前四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巩固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意识。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再生活中独立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教学准备:

准备城门、生字词的课件;画有火车车厢的大小列车图,大小汉语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一个神秘又好玩的地方——聪明城。聪明城里设有许多关卡,只有破解其中的密码,城主才会允许小朋友在里面痛痛快快地玩,怎么样?有信心吗?

二、复习声母、韵母

瞧,拼音列车来接小朋友了(出示列车图),哎,别急别急,列车长说了,刚才拼音宝宝为了接小朋友去聪明城,心太急,跑错了车厢。得请小朋友帮声母韵母找对车厢才能上车。但是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得找好车厢呢?

指名说说

好,就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办法帮声韵母找找车厢吧!

1、请两生上台板前分类(移动声母、韵母卡片),其余同桌合作在练习卷上分类

2、交流检查,带读声母和韵母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车厢,列车长请我们上车喽!呜——,火车开啦!(配乐《火车开了》)

三、初步认识反义词

呜,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停靠反义城,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出示城门图)哟,大门禁闭呢,瞧,来了两位门将。(出示两位门将,形象特征相反,可一男一女,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等)。小朋友都笑了,你们在笑什么啊?(指名说说)

两位门将说了,原来这正是他们反义城的特点,只有完全相反的人才能一起玩,才能成为好朋友。要想过城门,得找对朋友。

1、出示课件(写有字的`花朵:出、左、上、大、天、黑、哭

下、入、小、右、笑、白、地)

2、由找对的学生带读

3、你还知道那些也是反义城的朋友?

四、复习、认读字词

穿过城门,哇,原来是个大型游乐场,那边好热闹,传来一阵阵笑声,小朋友快去瞧瞧吧!

1、划船比赛:

(1)单人赛(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小船)开小火车认读生字比赛。

(2)双人赛:同桌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3)我觉得“日、月、云”都在天上,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能学我的样给这些小船排排队归归类吗?(可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5)对啊,这样读起来又方便又好听,一起来读读吧!

2、荡秋千:(课件出示写有词语的秋千架)

(1) 认识秋千架(指名读词语)

(2) 坐上秋千架(图片和词语相对应)

(3) 荡秋千齐读词语

五、巩固复习字词

游乐场里真热闹,但时间不早了,小朋友该回去了。看列车长在向我们招手了。这回来得是识字列车,叫出字宝宝的名字才可上车哦!(开小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1节

学习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脑瓜灵活。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二、作者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五、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就让我们借这来看作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的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文章最后两段中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与开头的那一句话呼应?

明确:与开头的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文字背后隐含着一种淡淡的枯味,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么冲淡隽永,我们常从这冲淡隽永中体会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是对过去的人和事的一种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和事的一种虔诚而殷切的期待。所以汪曾祺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一写”

六、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

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 连接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的读音和书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读准音。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

学法指导 利用表音表形图记住字母音和形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复习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告诉学生:这五个单韵母都要读得清楚响亮,发音是口形不变。

2,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指导看情景图,学习语境歌1,出示情景图。2,讨论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3,小结图意,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这时,一个小朋友用手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已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

4,教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三,教学声母bp

1,教学声母b,A 教学b的读音。a 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差不多,但也有点不一样。

c 出示b

教师读b和bo,要求学生注意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

d 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B 教学b的书写。a 初步感知b的样子。谁来说说b像什么?

教学顺口溜:帆板冲浪bbb。 b 指导笔顺。 看书上的笔顺图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b,要求学生仔细看。 提问:b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c 讨论b在四线格中的位置。d 教师在四线格中范写b。e 学生在书上描红。2,教学声母p。A 教学p的读音。a 出示图二。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爬坡的坡跟我们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有点像。c 出示p。

教师读p和po,要求学生仔细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之处。

d 学生练习发音,教师巡回指导。B 教学p的书写。a 初步感知p的样子。谁来说说你怎样记住p?

1

教学顺口溜:小猴推车ppp b 指导书写笔顺。

自学情境图下p的书写方法。指名三人到黑板上板演p的笔顺。小结p的写法:p有两笔组成,先写一竖,后写右半圆。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C、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写p。

教学顺口溜: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 B 教学f的写法。

a 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f的字形。b 自学课本中f的书写内容。c 指明板演。d 师生共同评议 没头没尾中间坐。

d 学生在书上描红。 1、学声母m,

A 教学m的读音a出示图三

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b 出示m

告诉学生:m的读音和蘑菇的“蘑”有点像。

c 教师范读:m和mo

d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重点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B 教学m的`书写a 初步感知m的样子指名说说记住m的方法。b 指导书写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m有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c 告诉学生写在四线格的中格里。d 学生描红。2 教学声母f。A 教学f的读音a 出示图四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b 出示f。教师范读三遍。

C、 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b p m f2、听写字母:b p m f3、猜字谜:A、 像个6字是什么?B、 像个小车是什么?C 、三个蘑菇是什么?D 、像个拐杖是什么?

作 业 完成习字册,抄写声母各一排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4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 学

基本内容 b p m f的拼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b p m f的拼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习拼读方法, 教学方法

2

及手段 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 学法指导 尝试学习 预习 认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顺口溜读声母。 2,听写四个声母。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 C 、“开火车”拼读

3、试读其余音节,教师检查,纠正 作业: 1、抄写音节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2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 预习 练习读写姿势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四个声母 2, 指名读音节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3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C “开火车”拼读3 看图拼读带调音节。

A 出示大雁图,练读图上音节。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大雁?出示:b——a——ba,指名拼读。指名练习直呼音节ba。指名直呼ba的四声。引导用ba的四声组词。

B 、教学大米图,山坡图,斧头图。

二.巩固练习

1,指名说说拼读方法。2,集体拼读。3,抽查拼读。

作 业 练习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习作时,能把自己的各种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创造情境。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所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a、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b、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a、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也可以有感情地讲解。

b、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指导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乐,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2、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3、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4、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个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二)作者简介:

提问: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 明确: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三)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 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

2 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①放录音,学生听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②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

③ 学习第一段

1、 抽读第一段,正音。

2 、全体朗读一遍。

3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4、提问:“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 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

生: 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

师: 这位同学的解答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5、 下面我们一边听朗诵一边跟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全班齐读 ④ 学习第二段

1 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 教师引导。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明确: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生: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也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 ,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 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提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师:如何写箫声?

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⑤学习第三段:

1 抽读第三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 教师引导。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明确:“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

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1、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2、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3、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 托遗响于悲风 ”的悲哀。

师: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来的“清风”,而变成了“悲风”,显示了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

⑥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⑦学习第四段

1、 抽读第一段,正音。

2、提问: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分析得非常准确。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师: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 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生: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师:对。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生: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生: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财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师:很好。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看后面的问题:你们是否认为苏轼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生笑而答:不能苛求。 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 于破坏生态。 ⑧学习最后一段:

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 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和人生态度?)

生: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 生: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 师: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说明什么? 生: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师:那么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⑨ 课文总结:

本赋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五)阅读迁移:

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

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六)作业: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带木字旁的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带木字旁的字,重点认识其中9个,正确书写5个。2、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间的关系,练习成批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进行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和在游戏中识字等方式进行识记,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感悟出汉字的表意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丁丁和冬冬。快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丁丁冬冬今天来是和我们大家一起来识字的,(出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激趣导学,愉快识字

1、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大树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出示课件,认识“树枝”和“树根”,齐读,观察“枝”“根”发现了什么?(都有木字旁)对,树枝和树根都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木字旁。

2、出示树木图片,师:大家知道古时候的人用什么字来表示大树吗?演示“木”的演变。接着认识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表示什么?(树木很多)

3、(出示森林图片)森林里的树木真多啊,数也数不清。丁丁冬冬一起来到了大森林里。我们快去和他们一起认认森林里都有哪些树?

课件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认识“杏树、枫树、柏树、松树、桃树、李树、杨树、李树、梧桐树”

(1)师指导识记“杏、杨柳、松、枫” ,总结识字方法并板书

(2)学生小组合作识记“梧桐、柏、桃、李”,汇报时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识记

(3)大家看,这个“李”字好有意思啊,十八子。指导书写“李”

4、丁丁冬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树,正高兴了。这时他们来到了一个桃园,哇,好多的桃子啊!孩子们,你们想吃桃子吗?(想)那我们赶快去摘吧!观察一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有木)对,这些树都是树木的'名称,所以都含有木。

(游戏:摘桃子。读准桃子上的字就可以摘下桃子)

5、好吃的桃子摘完了,如果把刚才的生字放到诗句中,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诗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注意指导读出节奏和感情

6、丁丁说:“森林里的树对我们人类的贡献真大啊!它们有的结果子给我们吃,还有的去哪儿了?(出示木材图,一起认读)冬冬说:“是啊,木材可以做成木棍、木板、木条”

(1)依次出示这些图片并认读

(2)丁丁冬冬说的这几个字你们认识了吗?用上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一下,你怎么记住它们。然后指名说。(学生说一个,教师就在黑板上贴上这几个字的字卡,一边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奖励)

(3)举“材”字卡片,大家看,材里面也有个木字,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放到田字格中看看,写时还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材”

7、你们知道木材还可以做成什么吗?

(1)学生边说,教师就将预设的含木的字卡贴在黑板上

(2)举“床”字卡片。“床”是什么结构?观察在田字格中,写时注意什么?一起来写写

(3)大家观察一下所贴的字,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用木头做的东西,所以都有木)

8、认识了这些字,丁丁冬冬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摸字游戏。教师一边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材’字宝宝跑回来”(学生上台摸贴在黑板上的字卡,大声读出来,其余学生跟读三遍,然后下来,教师继续)

9、好玩的游戏结束了,丁丁冬冬准备把今天学的几个字写下来,还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愿意)我们就来写这几个字,出示“材、床、李”先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再展示评价,学生写字时,用相机拍下学生的坐姿和作业,然后进行评比,

三、课堂小结

大家真棒,丁丁冬冬非常佩服大家,不得不承认大家是今天的识字明星。表扬我们自己!丁丁冬冬说“玩了一天了,一起去休息吧”演示人木休,现在我们下课休息,下课!

【教学总结】

一、思得【成功之处】

1. 这节课,我利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识字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2.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节课的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带木字旁的字词,既对本课教学内容做了复习、巩固,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一堂课下来,他们认识了很多字,积累了不少词。

3. 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与教学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为整堂课增添了趣味性,避免了识字教学易出现的枯燥、乏味。

4.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本节课,不管是识字部分还是写字环节,我都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答案。摒弃了老师一味教,学生盲目学的教学模式。

二、思效【效果达成】

“丁丁冬冬学识字”,是一个开放性单元。它重点在学习和掌握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偏旁的汉字,从而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这节课,通过丰富多样地识字、有趣自主地拓展,以及扎实有效地写字,使得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木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时,我设计一步一步分层去处理,突破了教学难点,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感知了汉字表意的特点,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思失【不足之处】

1. 设计识字环节时,忽略了形近字的教学。应当利用形近字,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具有表意的特点。

2. 写字教学,对生字重点笔画的示范和强调,以及对学生书写情况的评价做得不够扎实。

四、思改【再教措施】

如果让我重新教学本节课,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改进与突破:

1. 识字环节中穿插形近字“村—材”、“财—材”的对比学习。

2.写字教学部分,会注意对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进行示范和讲解。在学生看完老师范写之后,让他们先在语文书中描一描,最后再在生字本上书写。如果发现哪位学生某个笔画或者字书写不够规范、漂亮,应在指导后让学生继续练习,然后进行展示,不断帮助学生进步。

3. 在拓展环节—从古诗中找带木字旁的字这个环节时,我会加入让学生组词和说说结构这个步骤。这样能够更好地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4. 日后会重视和加大对学生写字习惯的纠正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这一次的师徒共建自主高效课堂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留下了很深的感触。首先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平台。其次感谢宁老师在备课、试课、磨课的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无私传授,热心帮带,使我学到了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真诚希望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教学。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课件

2、词语卡片。

3、制作材料、奖章。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2、体会本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评价人物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1课时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充分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字词,要求在早课时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及性格。

【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然后在书上给生字注音。

发酵( ) 穆( ) 吆喝( ) 招徕( )贿赂( )

查(姓 )( ) 忿忿( )然

补充你认为容易写错或拼音错的字(5个)

2、完成练习册上的 预习积累部分。

3、记忆书下词语解释。将书中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

4、你觉得文章哪个地方你还不能理解?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30分钟)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本文写了……的故事”,同学们2分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结。

二、探究人物,挖掘人物个性。

1、找出本文的出现的人物。

2、以“……是一个……的人”句式说一句话,根据课文依据进行对人物个性的分析。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人物进行分析,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学习,每一组内的同学都要发言。

3、学生汇报,从文内找出人物个性依据。

4、拓展延伸: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三、朗读,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1、读:自由朗读,可全文,可段落,可句子,自己喜欢。读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响亮、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语速适中。

2、赏: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品味,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子说一句话,同学们自由选择段、句、词甚至是标点都可以谈谈。小组学习,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3、老师补充小结。

四、体会、感悟,深入主旨。

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一句话总结,谈读完文章后你的感想和体会。句式是“读完《选举风波》,我……”,(可从“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我想”……等方面来谈。)

五、总结,同学们自己谈谈从本文中学到的自学方法。

1、归纳上面四个句式分别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2、学生总结后老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小说;

2、综合性活动:编写课本剧

【当堂检测】(5分钟)

基础题――初显身手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拼音。(10分) 招徕( ) 贿赂( ) 忌讳( ) 内疚( ) 巾帼( ) 茅塞顿开( ) 发酵( ) 舆论( ) 忿忿然( ) 耿耿于怀( )

能力题――挑战自我(5分)

2、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写词语。 ( ) :形容非常高兴或得意的神态。 ( ):危险已经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豪华美丽,有气派。 ( ) :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3、拓展题――勇攀高峰 (5分) 小说想告诉少年朋友一个什么问题?

标签: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