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ぐ夏筱沐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2块,幼儿操作板大图一份。

2.学具: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

活动过程:

一、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幼儿观察范例板,并按范例板拼图。

提问1: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冷)风怎么样?(风很大)昨天夜里挂了一阵很大的大风,把小白兔家的房子给刮倒了。小白兔很伤心,我们要怎么帮助她呢?(给小白兔盖一幢房子)

提问2:(出示房子结构图)这是小白兔家房子的结构图,我们看一看它的墙壁是由什么组成的?(正方形)它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提问3:小白兔还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些图形片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片片?(三角形)小白兔想让小朋友们用这些三角形片片给她盖一幢新的房子。小朋友们看看墙壁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拼一下)

提问4:小朋友能用手中的三角形拼出这幢小房子吗?我们一起来拼一拼。(幼儿动手操作)

2)、出示另一张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提问1:小白兔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了,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这是什么?(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三角形)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6个)

提问2:原来是用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三角形。你们想不想用你们手

中的三角形来拼一拼这个大的三角形?这次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拼一拼。

二、游戏:“三角拼图”。

1)讲述规则: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记录表,在记录表的左边,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在正方形的左边有一个大的空格,在这个空格中小朋友们要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拼完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符号来记录呢?(小圆点,波浪线直线数字?)记住,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就在后面的空格中记录几个符号。

2)教师引导幼儿复述规则。

师:(指着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在长方形后面的空格中我们要干什么?(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拼完后要干什么?(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然后干什么呢?(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3)介绍操作工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花棒糨糊和记号笔,小朋友们可以现在空格中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用棉花棒沾一点糨糊涂到三角形的'背面,涂完后用记号笔记录到后

面的空格中。

3)教师总结,

师: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表?

4)幼儿相互检查。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三角形拼出一个大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反思:

当时在选课的过程中,由于怕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够,所以我选择了这节环节较少,目标目标明确的三角拼图活动。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所以在设计上将环节简单化,增加幼儿的操作次数,让幼儿自己在拼拼凑凑中找到诀窍以及拼图的乐趣。

虽然在这节活动中基本做到了环节清晰,语言流畅,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足:

一、整个活动显得生硬,游戏性不强,缺少让幼儿感兴趣的东西。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虽

然我在第一环节加入了情境以及游戏,但是在整体活动中没有将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中。尤其是在出示大三角形时,已经有幼儿说出这是屋顶,但是我还是说大三角形。我没有好好把握住幼儿给我的启发,从而导至整个活动有些生硬。我想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多注意活动的游戏性。

二、没有让幼儿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引导不够。

一个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整个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幼儿能否理解和接

受新的知识关键还要看导入的够不够充分。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幼儿观察小房子的结构时没有给幼儿充分的观察时间,在让幼儿观察时我缺少了让幼儿自己思考的过程,我没有让幼儿自己思考正方形是如何用三角形拼成,怎么样才可以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等等。如果幼儿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的话,那么在后来完成记录表的过程中应该会轻松许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钟面上看整点和半点。

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几台不同样式的时钟(如外形不同、指针数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钟若干。

2.整点记录表(见操作材料包“下课1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看时间

1.讨论:时钟有什么用?这些中有哪些不一样?(如外形不一样、钟面有方有圆、指针数量不一样等。)

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如1—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

2.区分时针和分针,谈论他们不

3.同的功能。

二、学习认整点

1.讨论:现在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钟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个代表不同的时间;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字就是几点钟。

三、拨时钟

1.教师与幼儿共同拨弄时针,分辨准确的时间。

2.幼儿两人一组,玩玩“我说时间你来拨”的.游戏。

3.在已能辨认整点的基础上,适当出现“半点”,让幼儿尝试拨“X点半”,辨认“X点半”;从中面上分辨是超过了“X点”还是没有到“X点”。

活动延伸:

1.利用“整点记录表”,版主幼儿建立时间与自身生活的联系,如8:00来幼儿园、11:00午餐、4:00回家等。

2.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连连看”(时间与相应的时间相联)等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扑克牌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会一些比较简单的扑克牌的游戏,但是扑克牌与生活中的数学是否有联系,他们对此知识经验还比较零散,需要我们老师给幼儿提升。同时,通过扑克牌的分类和排序的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扑克牌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从中挖掘数学学习的`元素,也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经验准备: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要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五、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案例评析: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目标:1、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2、进一步了解“-”“=”所表示的含义。

3、幼儿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课件、学习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玩“碰球”游戏,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

2、复习5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课件,创设情境:鸡妈妈要孵小鸡了。小朋友看鸡妈妈一共孵了几个蛋呀?(5个)第一天的时候,孵出了几只小鸡?(1只)还有几只小鸡没出来?(4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列个算式吗?(5-1=4)

2、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小结:用总数5减去已经孵出来的就等于没有孵出来的。

3、继续演示课件,引导幼儿依次列出算式:5-2=35-3=25-4=1,进一步了解减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4、演示课件,进行操练。

(1)情境:有5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几个男孩?(3个)几个女孩?(2个)第一次2个女孩藏起来了,几个男孩去找他们呀?启发幼儿列出

算式:5-2=3

同样的方法列出算式:5-3=2

(2)同样是这5个小朋友,如果我们按高矮分的话,几个高的.?几个矮的?启发幼儿列出算式5-1=45-4=1

5、给幼儿发学习单,幼儿操作。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发水果了。

讲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结果,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研组的牵头下,我精心准备,设计了一节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合型减法。活动之后反思到有很多成功与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很充分,课件很直观形象,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孩子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二、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过程我说的比较多,我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

2、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孩子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显得有点混乱。

3、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4、缺乏亲和力。

5、幼儿的操作结果没有进行展示,结束活动很草率。

今后,我还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孩子的方法,争取让数学活动更有趣、更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操作……

2、发展孩子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通过观察推理,学习归纳数量递增递减规律。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推理学习归纳数量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集体准备:雪花片若干、实物卡、点卡若干、魔术箱一个

自行准备:空白作业纸若干(人手4—6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魔术箱,引起兴趣。

师:“这个纸箱是一台魔术机器,会变魔术,今天老师就要用这个魔术箱子来变魔术,请你们仔细看,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二)教师通过魔术箱演示魔术,幼儿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1、演示魔术a——多1魔术

1)放进1个雪花片变出2个雪花片,请幼儿说说,魔术机器是怎么变的.。

2)接着放进2个雪花片变出3个雪花片,请幼儿说说,又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3个雪花片,请幼儿猜猜会有几个雪花片出来?为什么?

4)——“你们发现魔术箱的秘密了吗?”(出来都多了1个)

2、演示魔术b——少1魔术

1)放进一张数量为5的实物卡片,变出数量为4的实物卡片,请幼儿说说,魔术机器是怎么变的。

2)以此类推,再变两次,请幼儿归纳魔术机器是怎么变的。

三)与幼儿合作变魔术,巩固幼儿对递增、递减规律的认识。

1、放入一张数量为2的点卡,请幼儿在空白的作业纸上按递增规律画出变出来的点卡。

2、请一名幼儿上来任选一张点卡放入魔术箱,其他幼儿按递增规律画出变出来的点卡。

3、以相同的方法请幼儿共同完成递减魔术。

四)幼儿操作练习

完成幼儿用书p25、26练习。

活动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能力选择提高活动难度,如“多2魔术”、“少2魔术”、“变一半魔术”、“变两倍魔术”等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互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体验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自制PPT课件

2、大数字卡3、4、5、6、7,每人一张7以内的算式卡,操作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难点:理解互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听讲结合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幼儿游戏:开火车

(事先在幼儿身上贴上7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

师:今天毛老师带你们坐火车去旅行,怎么样?我们知道火车是有很多车厢组成的,每一节车厢都有一个车厢号,毛老师已经为你们安排好了车厢,那你到底坐在几号车厢呢?就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算出胸前的算式,你算出来是几,就坐在几号车厢。车厢里的位子看到空的就坐下来,不要管你们的名字了。听清楚了吗?行动起来吧,算一算,去找你的车厢。

待幼儿找好后,教师检查幼儿坐的座位是否正确。

认真听教师引导,听清游戏要求,积极参加开火车的游戏。

算一算自己胸前的算式卡,根据算出的得数去找对应的车厢号,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

找到车厢后和教师一起检查自己坐的是否正确。

以游戏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算式卡请幼儿计算,找到对应的车厢号,以此来复习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检查,再次复习巩固。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看图学习8的

第一组加减法

1、创设情境

师:现在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车厢,我们出发去旅行吧!看,前面有一座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一下?可是城堡的国王是一个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人,他跟毛老师说,小朋友参观城堡时,他会提出许多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引导幼儿看图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

(1)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

师:国王把我们带到了海底世界,看看海里有什么?谁会看图编应用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1+7=8)

(2)出示“草地”的图片

师:国王又把我们带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编应用题呢?谁会用算式表示?(7+1=8)

(3)出示苹果的图片

师:你们可真聪明!国王决定请你们吃一顿大餐,餐后还有好吃的苹果呢!一共有几个苹果?咦,怎么了?还剩几个?你能用完整的话把这道应用题编出来吗?用算式怎么表示呢?(8-1=7)

(4)出示气球的图片

师:吃饱喝足,我们去散散步吧!看,前面有人在卖什么?突然,一阵刮来一阵大风,把气球都吹走了,可怜的气球怎么样了?谁会编应用题?算式怎么写?(8-7=1)

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有参观城堡的欲望,愿意挑战国王出的难题。

观察“海底世界”图片,说说海里有什么,并根据鱼的动态图编应用题,尝试用算式1+7=8表示。

观察“草地”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怎么编应用题,并用算式7+1=8表示。

观察苹果图片,数数有几个苹果、爆炸了几个、还剩几个,用完整的.话把应用题编出来,并用算式8-1=7表示。

观察气球图片,根据气球的动态图编应用题,并用算式8-7=1表示。

通过参观城堡的情境来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在“海底世界”中观察,并编应用题,以此来复习巩固“1+7=8”

通过在“草地”上观察,并编应用题,以此来复习巩固“7+1=8”

通过对吃苹果现象的观察,编应用题,以此来复习巩固“8-1=7”

通过对气球的观察,编应用题,以此来复习巩固“8-7=1”

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8的第一组加减法。

三、帮助幼儿理解算式的互换规律

1、师:刚刚我们写了四个算式:1+7=8、7+1=8、8-1=7、8-7=1,国王想让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谁和谁长得比较像?谁看出来了?哪里像?

2、教师小结:1+7=8、7+1=8数字相同,符号也相同,只不过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了一下。所以看到1+7=8,马上就想到7+1=8,我们把它们称作朋友题。同样,看到8-1=7,马上就想到它的朋友题是谁?(8-7=1)

3、巩固练习

师:你们再来猜一猜2+6=8的朋友题是谁?(6+2=8)谁会根据这个算式编应用题?8-2=6的朋友题是谁?(8-6=2)谁会编应用题?

观看教师写的算式,找出长得比较像的算式,并说出哪里像。

认真听教师小结,自然想像到算式的朋友题。

进行巩固练习,猜测朋友题,并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写算式,让幼儿联想算式之间的关系,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小结朋友题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算式的互换规律。

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算式互换规律的理解,学会编应用题。

四、组织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国王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时间也不早了,该是我们回去的时候了,临走前,国王给我们小朋友颁了一张奖状——爱动脑筋奖。咦,奖状的背面好像有字,原来,这个爱给人出难题的国王有想考考我们,你们愿意接受这最后的挑战吗?他要让我们做什么呢?

2、教师交代要求

3、组织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评价

小朋友的努力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回去的时候接受国王颁发的奖状——爱动脑筋奖。接受国王最后的挑战。

在教师的指导下挑战难题。

继续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爱动脑筋,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让幼儿自己操作,帮助幼儿复习巩固8的分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中间环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1、游戏:大嘴巴吃是,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2、(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领你们玩个大嘴巴鱼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11个人一组,选择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当虾子。

※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是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

规则:间乐响起,虾子们边游泳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嘴巴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是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3、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3)、经营活动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教师小结:开口向左边的叫大于号,开口向右边的叫小于号。口子喜欢对数字的大的一边,所以哪边数大它的开口就朝哪。

4、游戏:抢答赛,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