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知识,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与策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综合性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分数除法的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单元知识点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独立整理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一句名言,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的,意思是温习原来学得知识,总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这句名言的原句是什么呢?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构起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整理知识框架,注重整理方法指导,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选择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兴趣,拓宽数学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整理,再小组交流,对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个了不起的人物,请看。(课件出示2004年奥运110米跨栏冠军刘翔的照片)
师:他为我们中国争光,是我们的骄傲!看,我还收集了刘翔的个人资料,(课件出示)这里边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
师:除了这几个,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师:这么多计量单位这样摆放,你们觉得怎样?(乱、没顺序。)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复习计量单位。
二、展示评价,总结方法。
1、展示评价。
师:今天早上,老师收了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我挑了几本,(挑选2-3人)请看。
师:你认为这同学整理得怎样?评一评,可以说说他的优点与不足。(多让几个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其中一位同学详细讲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2、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几位同学的整理方案,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计量单位?同桌俩讨论一下。(贴出板书)
三、完善方案,深化理解。
师:老师按照刚才的整理方法整理了计量单位,请看,和刚才同学一样吗?
课件出示整理结果:
10001010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10010000100100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10001000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升毫升
重量单位:10001000
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1001231、306060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9、28
2、教师强调注意地方。
师:请观察各种计量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有没有规律?(贴板书。)
学生可能说出:(师板书:10、100、1000。)
(1)除1千米=1000米以外,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4)质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师: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生边讲,师边点击课件)
(1)生: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2)生:时间进率特别要注意,平年二月有28日,全年有365天;闰年二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一天有24小时。
师:哪些月份是有31日,哪些月份有30日?区分大小月。用什么方法记忆?
生:可以用自己的拳头进行记忆。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3)(老师补充问:1、如果不相邻又怎么记住呢?例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它们之间进率是多少?
2、立方分米和升有什么区别?
3、不同的计量单位有不同的用途,计量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应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用体积单位。
4、在用计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要清楚每个计量单位的大小,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你们可能不太熟悉的计量单位,请看(课件)
其余的计量单位,请你们小组内互相比划、或用身边事物描述举例它们的实际大小。
3、师:在应用这些单位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要注意的呢?
四、质疑问难。
师:我们复习的内容是书本P123-124上部分的内容,大家填填书,有不明白之处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1、师:计量单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智慧宫,解决生活问题。请看书本P125页第一题,填在书本上。
2、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我们可以去闯关了,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断。书本P125,2
(1)一只大象重3千克。()
(2)2100年有365天。()
(3)1立方米大于1平方米。()
(4)人民公园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千米。()
第二关。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小强100米短跑成绩是14()。
A、小时B、分C、秒D、日
2、一瓶可口可乐的容量是1.25()。
A、立方厘米B、毫升C、立方米D、升
3、我们从莞城中心小学走到百佳商场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A、千米B、米C、平方米D、公顷
4、我国领土面积是960万()。
A、平方米B、平方千米C、公顷
第三关。
改病句:同学们,四(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请一生朗读日记),请你帮忙改改:
(课件出示)今天是2006年2月29日。早上7点,我被闹钟急促的铃声惊醒,便从长2厘米、宽15厘米的床上爬了起来。我穿好衣服,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餐了,我吃了200千克面包,喝了一杯250升的牛奶。吃过早餐,我拿出一些零花钱急忙走出家门,因为今天要为妈妈买生日礼物呢!
第四关:
考考你:在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计量单位?
8()8()8()
3、联系生活:
师:恭喜你们勇闯了三关。我这里还有一道蛮难的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1、杨利伟大家知道吗?这位航天英雄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机升入太空,于10月16日清晨7时许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一牧场,他在太空一共遨游了()小时。
2、费俊龙、聂海胜又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乘坐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机升入太空,于10月17日下午4时许降落,他在太空一共遨游了()小时。
师:前后间隔的时间只有2年,但是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却很长,说明我国的科技正在迅猛地发展。
六、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是怎样复习这些计量单位的?这种方法可以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用到其它学科上。
七、延伸拓展。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学过的计量单位,你们还听说过其它的计量单位吗?老师也了解了一下,请看:(课件出示)
*什么是微米?
微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毫米的千分之一。
*什么是纳米?
纳米也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什么是光年?
光年是计算星体间距离的单位。光的速度每秒约三十万千米,光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千米。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详细了解。
板书设计:
量的计量
种类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容积)
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4
学材分析
P--68、69页
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看信息。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导学策略
导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 生活动
一、数据世界
1、出示书中数据事例。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人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2)学生讨论数据。
(3)说说这些数据说明什么意思。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数据?
二、小组活动
1、出示例题第1-5小题。
先小组讨论,再说说你们小组讨论后的答案。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9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试一试
1、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学生讨论数据。(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数据。说说数据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这些数据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试一试
1、学生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平时在生活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⑵====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做一做的第1、2题,练习十五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环形,学会环形的制作方法,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
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环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自辅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半径为6厘米和2厘米的两套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光盘。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半径为6厘米和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欣赏图片:美妙的圆
2、思考:圆的面积怎样计算?请同学们拿出半径10厘米的圆片,谁能告诉大家,你会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吗?(引导学生说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3、画一画。你能在这个圆内画一个小圆吗?试试看?(学生画圆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算一算。你能算出小圆形的面积吗?说一说。
5、猜一猜,剪一剪。如果用剪刀剪去小圆,可能会得到什么图形?象图几呢?把剪出的图形举高,让大家欣赏一下。
揭题板书:环形
思考:图1和图3为什么不是环形?(环形有两个同心圆)并粘贴图片。
强调: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小同心圆就得到了环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环形?学生举例,课件演示。
2、数一数:环形有几个圆?环的宽度是什么?
认识环形的特点:有两个同心圆,环宽相同。
3、环形的组成:小圆、大圆、小圆半径、大圆半径。(课件演示)
4、环形的面积。由圆的面积引出环形的面积。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手中环形的面积。讨论:怎样才能算出手中这个环形的面积呢?4人一组讨论。
5、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先板演,再探究谁的计算方法最简便。师:演示从一个大圆面积里去掉小同心圆的面积就是环形的面积。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还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环形面积的简便算法,并用字母公式表示。(板书: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同心圆的面积)再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外圆半径R和小圆半径r)
6、实践,判断。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2)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4厘米,内圆半径是2厘米,计算这个环形的面积列式为:3、14×4-3、14×2()
7、一个铁环。它的内圆半径是10厘米,外圆半径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练习)
1、你能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半个环形:R=10厘米,r= 6厘米)
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它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在一个直径是4米的圆形花坛周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动手操作:5人一组,团结协作,制作五环。
(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4题。
板书设计: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同心圆面积=环形面积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0
计算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准备题例题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成了计算的工具。我们应着手加以改革。
(1)、体现计算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
我们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了解知识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为此我在复习后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一(1)班有49人,还有6个不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有多少人?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懂得学会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整体呈现知识。
生活实际中运用的知识是综合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而我们在知识传授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把一块知识分割成一小部分,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导致了学生知识贮存的杂乱,提取困难,造成了学与用的矛盾。为了尽可能缓解这一矛盾,发挥整体功能,在知识的呈现时尽量地整体化。因此,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随意写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这样退位、不退位一次呈现,学生初次感知了退位和不退位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
(3)、探究多种算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会书本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计算方法,或不于理睬,或强制否定。这显然有悖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起点就是求异。为此根据本课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寻求多种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32-8=可以有多种解法。
①、12-8=4 20+4=24
②、10-8=2 22+2=24
③、8-2=6 30-6=24
④、32-2=3030-6=24
⑤、32 -8=24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 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 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 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三、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3. 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
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 ∶ 173。
4. 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 ∶ 20,第二杯是1 ∶ 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 ∶ 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 课外延伸
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2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课时总数:9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1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问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在这方面还要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
教师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试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1)学生用连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借助于分数加法来理解理分数乘法的原型。
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和3都是求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你又都是怎样计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6=
让学生试做,然后教师强调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教师板书。
活动三:反馈练习
1、完成9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注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2、完成练习二中的1、2题。
活动四:质疑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3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好吗?
生(齐):好。
师:有一种球,它不用手玩,用脚踢,能猜出它是什么球吗?
生(齐):足球。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出示挂图)
(简评:以小朋友感兴趣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即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把学生的心由激烈的课前玩耍状态收回到课堂,又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课
(让生仔细观察挂图)
师: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踢球。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齐):10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挂图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生3:穿橙色衣服的有6人,绿色衣服的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师:你们可以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8、9的解题规律写出关于10的四道算式吗?
生:6+4=10 , 4+6=10 ,10-4=6,10-6=4。
(简评: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直观入手,借助形象的挂图使学生投入到积极思维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以前所学的8、9的加、减算理很顺利地得出关于10的加、减的四道算式,更进一步感受加、减算式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审美情趣。)
师:除了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一个戴帽子,9个没戴帽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得到:1+9=10,9+1=10。
生2:有10个小朋友, 6个小朋友在左边,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右边?得到:10-6=4。
生3:10个小朋友,有4个小朋友穿绿色衣服,其余小朋友穿橙色衣服,穿橙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简评:由浅入深,凭借挂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索,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讨论,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着装异同、是否戴帽]、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识,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从踢足球上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那你能帮书上这个小女孩吗?
生(齐):能。
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55面,桌子上是这个小女孩抛花片得到的结果,你能根据她抛的结果(7个正面带花的,3个反面),列出4道算式吗?
生:3+7=10,10-3=7,7+3=10,10-7=3。
师:真棒!表扬他。(生齐鼓掌)(师奖励星图片)
师:既然小朋友能帮助书上小女孩解决好这一题,老师想你们自己动手抛也会做的很好,是不是?(让学生抛花片,写四道算式,在组内互相交流)
师:有谁来说一说你抛花片的情况,你列的算式是怎样的?
生1:带花的一面有8个,不带花一面有2个。算式是:
2+8=10,8+2=10,10-2=8,10-8=2。
生2:带花的一面有7个,不带花一面有3个。算式是:
3+7=10,7+3=10,10-3=7,10-7=3。
生n:带花的一面有5个,不带花一面也有5个。算式是:
5+5=10,10-5=5。
师:你为什么只写出两道算式呢?
生n:(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两个加数都是5,调换它们的位置,还是一样,所以只能写出两道算式。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看法。
(简评:程老师根据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一心理特点,让小朋友用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强、感兴趣的抛花片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迪他们的求知欲。依据抛花片的结果列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同学们抛的不同结果,列出不同的算式,有助于新授知识的伸展和学生思维发展。提问时注意了学生有条理地一组一组地说,筛选出特殊情况5和5、10和0,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我出1。(拍手2次)
生:我出9,1和9合成10。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客人,它们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出现戴头饰的小朋友),它们也来做数学题,(老鼠出8,大象出2,说出两道和是10的加法算式,2+8=10,8+2=10。)老师想请同桌的小朋友和老鼠、大象比一比,你们还可以出哪两张数字卡片使它们合起来等于10呢?(同桌互相出卡片,说得数是10的算式)
(简评:当戴着老鼠和大象头饰的小朋友出现时,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程老师让同学们合作出卡片,合成10,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感知和是10的算式的五彩缤纷。从课堂热烈的场面,能发现同学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有成效的。)
2、帮小白兔顺利回家
师:现在小白兔遇到了一个难题,它不能顺利回家了,(出示挂图),你能帮帮小白兔,让它顺利回家吗?
(师说算式,生口算得数)
(简评:本来很枯燥的计算变成了帮小白兔回家,小朋友们都变成了乐于助人的小公民,这样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3、P56第3题
师:既然小朋友能这么快帮小白兔回到家,相信下面的题目也不会难倒你。(师以卡片形式出示口算题,一张接一张出现,生按坐的位置不同,开火车口答。)
4、师: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帮帮小蜜蜂,它找不到它们要采的花蜜了。记住这里每只小蜜蜂都有它要采的花朵,老师相信聪明细心的你,一定能很快地帮助每只小蜜蜂完成任务的。(用线连一连)
(简评:这两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由初步掌握列式计算提升到熟练口算,体现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性特点。从学生那自信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活力和产生的成功感。利用开火车这种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答对让别的同学点头,答错遥头也体现了程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的真棒!很快帮助小蜜蜂找到了要采的花蜜。现在小松鼠和小猴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们也给小朋友们出了数学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出示题目)
师: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谁能用算式来比较它们的多少呢?
生:小松鼠有8只,小猴有6只,小松鼠比小猴多2只,小猴比小松鼠少2只。算式:8-6=2。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好不好?(生齐答)
师:那小鸡和小鸭怎么比较呢?
(让生独立完成。)
(简评: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几、少几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初步理解结果的不同,对结果的表达也不同,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也为以后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6、师:下面还有一道难度稍大的题目,你们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生:好。
师:你能说出一些和是10的加法算式和一些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
生:
(简评:注重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多思善想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空间理念。既和前面的踢足球、抛花片、帮小白兔回家相呼应,又由形象到抽象地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56第3题。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