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执手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问题解决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3~15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习题拓展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

3.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 2=32

提问:30 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 6,背面写6 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节的`前一天,我给同学们留下了准备一百根小棒的任务,就是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晒出准备的小棒,并注明这是冒雨买来的;有的家长晒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来的小棒,还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堆凌乱的枝条,这让我不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晒了一张照片,已经是整齐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机称赞这位家长的用心,大家也跟着称赞,后来,还有的家长在群里说有多余的小棒,谁若没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课前,我把这份家长的爱讲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们用这份带着爱的小棒展开学习,果然,效果极佳,同学们在摆小棒时是那样认真,她们的学习是那样幸福。数学与爱就在一起,对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小组活动:找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请几个学生上台指)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请同学上台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

生:没有。

师: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师生折角,生高举角展示)

师: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谁能给这尖尖的取个名字?谁能给这两条直直的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的图形,就可以说它是一个角。谁能告诉大家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同桌互说:自己折的角的顶点、边在哪里?

(四)动手操作,演示活动角

1、师:(出示活动角,两边重合)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师让活动角慢慢张开)

你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又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

2、魔术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魔术。(抽动活动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师:怎样验证?(打开p40,用三角板验证)

你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

(五)体验感悟,画角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

2、展示学生画的角

师:画得怎样?

3、师示范画

师: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4、请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角。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在探索和自主体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拓展(游戏)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师:现在继续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 纸币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学生活动设计:

设1元2元分别为x张、y张,如何列方程组?用什么消元法比较好呢?

只设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对未知量较多的问题,所设的未知数越少,方程往往越难列。其实题中有三个未知量我们就设三个未知数来解决。)

自然想法是,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张、y张、z张,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下列三个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这个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可以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其解法的热情.

板书: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 讨论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观察方程组:

仿照前面学过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别代入①②,得到两个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不难求出y和z的值,进而可以求出x了.(问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消元法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

总结: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书: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减) 消元

三元变二元最佳方法:

1、有表达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或整数倍的`用加减消元法。例分析:p114习题1

二、主体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个只含x,z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

11x+10z=35 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板书:(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骤、格式:1)、三元变二元(有的可直接变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或其他简便的方法,把三元变二元的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4)、把这三个数写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 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三、时间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角的认识》,第17页“想想做做”。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点击大屏幕,出现一辆大巴车,车灯发射出灯光,路上有斑马线、实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把图中斑马线其中的一条画下来。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

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和射线呢?

议一议

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应用。

一、请你来当啄木鸟医生,帮果树治治病。

1.直线比射线长。 ( )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 )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 )

4. 一条直线长5米。 ( )

二、摘苹果。

1、直线和射线的长度都是( ),而线段的长度是( )。

①、有限的 ②、无限的 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

2、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是

( )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①、线段 ②、直线 ③、射线

(让学生知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这样的线段的长度就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六)、小结。

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