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栗子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情境图)8个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踏青寻找春天来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①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②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②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

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

出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思考交流: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问题也用除法来表示?(熊妈妈的问题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①师: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看书,对照算式说说。)

②想想平均分的过程,说说被除数20,除数4、商5分别表示什么。

4、操作巩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结果和算式的写法。

③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思考讨论:

师:想想说说,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他们都是把一些物体,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四、做游戏。(课件演示:8个小朋友在树林中采集活动)

小朋友告别了小熊猫,来到树林里采集,将采集到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1)蓝蓝采了16个草莓,要平均分给大家,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够分吗?(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东东、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这些蝴蝶做成标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几版?(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丽把采来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几朵?

(4)我们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组几个人?

五、课堂练习。

P20第2、3、4题。

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结]

重视操作,丰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学中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实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又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圆。

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

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忆所学的方法。

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

三、指导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动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

(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

四、师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

1. 看一看:

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 说一说: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上面那幅图案是轴对称的?

3. 画一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未完成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班内进行汇报。

(3)认真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设计图形

(1)在原有的图案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

(2)把画好的图案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互相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

三、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

(1)做课本p23的“画一画”1.2题。

2.巩固提高

完成23页“练一练”第1题。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五、拓展迁移

完成23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附页2”中图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设计一幅图案。在绘制之前,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设计。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教学目的:

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

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

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

[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

二、导学达标

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①铅笔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

②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

③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

(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

①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②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

(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

(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

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

(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

(6)做一做

①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②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

[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

(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

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①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①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

③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

①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 的应用题。

②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 ,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

③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④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

⑤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小结。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

三、达标测评

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

(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

数量 总价 单价。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

总产量 数量单 产量

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

(2)每双童袜2元, , 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会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2、经历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知识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并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项很厉害的变化本领,叫 ?(变)但他不管怎么变,他还是?(不变)数学中也有许多变与不变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故事感悟

花果山上有许多小猴子,其中有一只叫桃桃,特别爱吃桃子,一次孙悟空分桃子,分给桃子6只,要他平均3天吃完。可桃桃觉得分到的桃子太少了,就对孙悟空说:“大王,你分给我的桃子太少了,能不能多给一些?”孙悟空想:桃桃真贪吃,我得治治他,孙悟空眼睛一转说:“好吧!那我就给你12只桃子,但要分6天吃完,你同意吗?”桃桃还觉得太少,又说“再多点,再多点。”孙悟空马上说:“那就给你36只桃子,但要分18天吃完,怎么样?”桃桃一听能拿到这么多的桃子,便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孙悟空却哈哈大笑。

孙悟空在笑谁?

板书:6÷3=2(只)

12÷6=2(只)

36÷18=2(只)

3、你想知道孙悟空的话中间包含了怎样的知识吗?

4、观察算式。这里面有没有包含着变与不变的知识呢?(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同时在变 )

二、猜测、探究

1、观察讨论,商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2、交流并板书:1、扩大相同的倍数2、缩小相同的倍数3、加上相同的数4、减去相同的数。

3、出示作业纸,同桌合作探究

4、交流汇报:猜测1、2是正确的,3、4是错误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商不变的原因。(板书)

(随便写一个算式验证)同时乘以或除以时,哪个数不能选择?(0除外)

5、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1)书上为什么加上了“在除法里”?

(2)书上给这条规律起了什么名字?(完善课题)

(3)你认为这条规律中哪几个字是最关键的?

6、尝试

1、判断 350÷50=(350÷10)÷(50÷10) ( )

75÷25=(75×4)÷(25×4) ( )

900÷18=(900÷9)÷18 ( )

480÷120=(480×3)÷(120×3) ( )

180÷15=(180÷3)÷(15÷5) ( )

56×8=(56÷4)×(8÷4) ( )

2、填一填

÷40=(×4)÷(40×□)

=(○□)÷(40÷5)

=(×7)÷(□○□)

=□÷80

=□÷□

三、应用

1、示24000÷6000,你有什么新想法?(竖式上怎么表示?)(板书)

100个0 100个0

2、与计算机比速度:36000…000÷6000…000=

3、赛一赛

4800÷600○48÷6 35000÷5000

700÷90000 4500÷50

4、挑战

0÷125

四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 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