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冰魄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是由()组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可以组成()组。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能拼出()组,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幅。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