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颜面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

三、活动准备: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 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 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 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 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 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 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举在手里

4、 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评析:活动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很有条理,这对于一位新教师是难能可贵的。第一个游戏建议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给幼儿再多几份,让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迹,同时便于幼儿比较后找出新的分类方法,也便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游戏“快乐大转盘”,在幼儿对图形一个特征有明显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取出另一图形来比较,并提问“取这个行不行”?帮助幼儿发现图形的二维特征,这个手段用得好,通过自己思维获得发现比直接引导孩子观察第二种特征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不过,建议第二个转盘设计中作改进,因为出现了“大小”这一第三维特征,所以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有大小区别的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便于幼儿观察、比较、获得发现。此外,活动中,可在材料及提问方面多注重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连接提问水果种类后转入数的教学活动)

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苹果?五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有几只小兔?

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

为什么把梨分给小兔呢?

幼儿分错时,提问: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苹果,把水果还给小猴了,为什么?幼儿分对了,动画中每只小兔分到一只梨,非常高兴,一起跳起来。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

有几只小猫?

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为什么把柿子分给小猫?

3、小猴来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

有几只小狗?

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狗?

四、分组练习:

小猴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考考小朋友。

第一组:添、去点子。按照题目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按照题目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空格里印上相应的圆点。

第三组:找最多的图形印数字。每组题目有三排图形,看看哪一种图形最多,给最多的一种图形印上相应的数字。

第四组:找一样多的圆点印数字。每组题目有三排圆点,其中两排圆点是一样多的,把一样多的圆点找出来,然后印上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各种感官感知9以内数,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卡,大象吹泡泡的图;

学具:有数量分别为5-10的黑白棋子,数字卡若干张,分组操作活动的作业纸、笔。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比一比”。

1、师:每两人一组,请小朋友取出托盘里的一个小杯子,数一数小杯里的物体有几个,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找好后,比一比你们的这两个物品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回答,提问后引导幼儿说出多少、一样多,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二)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感知9以内的数。

1、出示教具“大象吹泡泡”引入活动。

师:大象吹泡泡,吹了三组泡泡(泡泡的颜色、大小、排列形式均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每组“泡泡”的数量,比一比哪组多?哪组少?

2、幼儿回答后,请幼儿点数每组“泡泡”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

3、引导幼儿说出谁多谁少,如:7比8少1,8比9少1,8比

(三)通过感官感知9以内的数。

1、教师敲小铃,幼儿拍手。幼儿的次数与铃声相同。

2、师:老师拍手,小朋友听到几声,用小手拍出比老师多1的数。

3、教师出示书卡,请幼儿拍出比数卡多1的.数。

(四)分组操作。

1、第一组幼儿在带数字的卡片上贴上相应数量的物体。

如:568(数字下方有大小适中的格)

2、第二组幼儿在数字的下方盖上比该数字少1的实物印。

如:648(数字下方有大小适中的格)

3、第三组幼儿按方格纸条上的数字涂画出比该数字多1的方格。

如:6(数字后面有十个小格)

各组活动后与其他组轮换进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

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1>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3>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2>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2.>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3>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习递增排序规律.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任选两种材料按递增规律排序.

2幼儿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音乐轻松活动自由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序列美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乐于尝试和探索的积极情感。

2、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并学习按规律进行排序,感受规律美在生活中的运用。

3、发展幼儿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周围一些序列装饰的规律和美感。

2、事先组织一次结构游戏,指导幼儿拼插“房子”,在草地上创设动物新村的场景。

3、颜色(红、黄、蓝)、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瓷砖若干,小推车10辆,小树、小花等装饰物若干。

4、幼儿人手一副袖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请幼儿装扮“小小建筑师”一起欣赏自己建构的.动物新村,激发他们继续为动物新村铺路的愿望。

2、引导幼儿观察“工地”上的瓷砖,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启发他们按一定的标准将瓷砖分类归放。

二、铺路活动

1、 提出铺路要求:

(1)、根据瓷砖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有规律的铺路。

(2)、取、放瓷砖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伴提出来,大家协商解决。

2、让幼儿自由组合形成建筑小分队(不限制人数,允许幼儿独干),并启发他们进行分工合作。

3、请幼儿挑选自己需要的瓷砖,并用小推车运到目的地。

4、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铺路。

(1)、启发幼儿有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排序规律。

(2)、鼓励幼儿就自己和他人所铺的小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5、用一些小花、小树为动物新村进行绿化装饰。

  三、欣赏活动

1、师幼共同欣赏美丽的新村,感受各种序列的规律美。

2、在铺好的小路上走走,体验劳动和创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之情。

活动评析

该活动能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出发,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引导幼儿在“建筑工地”的情景中运用数学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动物新村的环境创设、小建筑师的角色扮演、小推车以及瓷砖下角料等材料的提供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将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寓于“铺路”的游戏之中。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物体数量,辨认数字7。

2.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影响,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

3.能细致地观察与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6和7,苹果、梨、蝴蝶、小鸟、小鱼等图片,分组操作材料等。

环境创设:布置秋天公园情景。

活动过程:

1.创设秋天公园的情景,以“秋游”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认识数字7。

(1)请两名幼儿摘下6个苹果、7个梨,引导幼儿分别目测点数6、7的数量。

(2)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数字“7”,讨论“7”像什么。

(3)请幼儿在情景里找出数量为7的“小鱼”、“蝴蝶”、“小鸟”。

(4)引导幼儿听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感知7的数量。

(5)讨论:7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7可以表示生活中任何数量为7的东西。)

3.分组操作。

(1)串项链:引导幼儿根据绳子上的数字串相应数量的珠子。

(2)小火车:引导幼儿根据小火车的车厢数量把小鸡、小娃娃一一对应请上小火车。

(3)包糖果:引导幼儿根据糖果袋上的数字,包相应数量的糖果。

(4)夹夹乐:引导幼儿根据笑脸和刺猬模板上的数字夹相应数量的夹子。

4.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有数字7的物品。如,电话、门牌号等。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应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对于数概念的理解仍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秋游“公园”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将数概念已有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儿对数的认识有新的提升,力求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引入环节:我设计了秋游“逛公园”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小朋友兴趣很浓。

(二)学习环节:我通过欣赏秋天公园的情景,让幼儿摘水果感知6、7的数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7个梨比6个苹果多一个”,并让幼儿说出7像什么,除了7个梨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引导幼儿再次在公园里通过钓鱼、捕蝴蝶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感知7的数量。给了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对那些善于思考的幼儿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而调动了每个幼儿的上课积极性。

(三)最后分组操作环节,我采用了游戏“串项链”“ 小火车”“包糖果”“夹夹乐”的环节,幼儿通过自选玩具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6和7的物体数量。通过操作,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的活动,培养了细致观察与操作的习惯,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要组织好一次数学活动,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的知识、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引导的策略是尤为的重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明确活动的目标,既然给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堂中产生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幼儿学习数学服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粗细的干扰,按照物体的长短排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5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活动难点:

能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4个纸条.

2、长颈鹿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图片。

3、数学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并排序

1、将幼儿分成9组,每组幼儿发一组长短不同的纸条。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纸条,比一比谁最长,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较长的。

幼儿自由操作。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师:找出来以后请小朋友为这三根纸条排序,怎么样才能让这三根纸条整整齐齐的排好队呢?

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描述排序的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在增添一张纸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师:现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张纸条,请小朋友看看它应该怎么加入这个队当中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与评论。

二、教师设置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冬天来了,长颈鹿妈妈给长颈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买了一条围巾。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5条围巾分别应该给谁呢?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长颈鹿一家脖子的长短,并按脖子的长短进行排序。再次基础引导幼儿比较围巾的长短,将围巾按长短排序,为长颈鹿一家选择合适的围巾。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内容。将长颈鹿的围巾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分别图上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

活动反思:

今天是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考虑到务必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按长短排序》来做今天的活动内容。因为本次活动有幼儿操作环节,也会用到幼儿用书。活动一开始,我首先给每组幼儿发放了三张不用颜色不同长短的纸条,让幼儿先观察这几张纸条有什么不同,幼儿很快就观察出来了。在这一环节中优点是照顾到了每一个幼儿,幼儿都能近距离的看到排序的过程。缺点是准备的纸条不够,有一组幼儿差一张纸条。那么在以后的学具准备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差一张就是这次活动的缺陷。第二个环节,请长颈鹿的一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长颈鹿一家的`图卡做的特别生动,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别感兴趣,一眼就能分清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哥哥、谁是妹妹。也能分清他们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长的围巾应该给爸爸、第二长围巾应该给妈妈、第三长围巾应该给哥哥……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给长颈鹿一家的围巾涂色,在涂前两条围巾的颜色时,小朋友还能分清谁长谁短,还剩三条的时候,就感觉小朋友有点模糊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排那一条了,这时候我就让小朋友将涂过颜色的两条围巾用手遮住,然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再来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来了,知道哪一条才是应该排在第三的,接下来我就用同样的办法,让幼儿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别涂上了绿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儿都涂得很好,只有极少数动作慢的小朋友没有涂完。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都很配合,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看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在准备教具的时候也要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认真准备、仔细检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出小鸡、小鸭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

2、学习词:提、驮、盛、浮;词组:一次又一次。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起对看图讲述的兴趣。

(二)出示图片,启发提问:

1、出示小河边的背景即角色,小鸡小鸭。

(1)一天,天气怎么样?

(2)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去干什么?

引导幼儿讲出:小鸡提着小桶和小鸭一起出去玩,教新词:“提”。

(3)他们走呀走呀来到了什么地方?

教师并请幼儿讲:一天、天气很好,小鸡和小鸭提着小桶一起出去玩,他们走到一条小河边。

(4)他们想到河对岸去玩,可是小鸡不会游泳,心里怎样想?

(5)小鸭对小鸡说什么?

2、出示小河背景,并改换插入角色。

(1)看,小鸭是怎样帮助小鸡过河的?

(2)小鸡对小鸭说了什么?小鸭又说了什么?

教师并请幼儿学讲: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鸡不会游泳,过不了河,小鸭说:“我来驮你过河。”小鸡说:“谢谢你!”

3、 出示河对岸的背景,再改换插入角色。

(1)小鸡和小鸭走上山坡玩得很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2)这土坑是什么样子的'?小鸭能爬上来吗?它心里怎样想?

(3)小鸡对小鸭怎么说?

(4)小鸡想什么办法才能把小鸭救上来。

先让幼儿积极思考、发言,再引导幼儿说出小鸡救出小鸭的方法。

(5)小鸡提了桶到河边做什么?

①教新词“盛”。

②再跑到坑边做什么?

(6)一桶水不够?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一句话把意思说清楚呢?

教词组:一次又一次。

(7)土坑里的水怎样了?小鸭又怎样了?

教新词“浮”。

(8)小鸭高兴得怎么说?小鸡又怎么说?

教师,请幼儿学讲:小鸡走到河边用小桶盛水,再回到坑边,把水到进坑里。小鸡来来回回地提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到进坑里,坑里的水满了,小鸭浮上来了。小鸡和小鸭又可以在一起玩了,他们高兴得说:“你帮我我帮你,我们俩是好朋友。”

(三)教师完整地,并请幼儿为图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孩子对六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半圆形)基本有所认识,而计算课比较枯燥无味,怎样才能把活动开展的更有趣呢?中班孩子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根据这一特性,我在活动中把图形变成拼图,让孩子们在摸一摸、猜一猜、拼一拼、填一填等操作游戏中感知巩固各种图形,并尽可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小手摸一摸来感知各种图形,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2、尽可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喜欢并愿意参与“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活动。

3、学习在拼版上做原形填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尽可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喜欢并愿意参与“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活动。

2、难点:学习在拼版上做原形填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

四、活动准备

1、大图形拼图方块六块;

2、各种小图形方块;

3、录音机及磁带。

五、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大布袋子),告诉幼儿这是一个奇妙的口袋,里面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你想知道吗?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眼睛蒙上,用手在纸盒里摸出图形,向幼儿演示仔细摸的动作,然后说出图形的名字,全体幼儿来做裁判。

2、请一名幼儿将眼睛蒙上,摸图形,猜名字。猜对了,获得一朵小红花;猜错了,请其他小朋友来描述这个图形,继续猜。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尖尖的;长方形——长长的.,方方的,像一面旗子;圆形——圆圆的,像太阳。

3、教师将自己的眼睛蒙上摸图形。摸到后,不要拿出来,也不要说出名字,而是向幼儿描述它的样子。幼儿猜对了,鼓鼓掌;猜错了,跺跺脚。

(二)认一认,复习所学过的图形。

1、教师将幼儿容易猜错的图形挑出来,引导幼儿再一起辨认: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让你想起了什么?它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你想用它来做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摸一摸这些图形。说一说:它摸上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拼一拼,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

1、出示大拼图板,让幼儿说说,拼图板上都少了哪些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大拼图板上都少了那些图形呢,谁能把篮子里的小图形拼上去?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把空出的图形填上去。(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都准备了很多小拼图,请大家自己去摸一摸,认一认,拼一拼,看谁能将拼图完成的又快又好。

(四)延伸活动

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六、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