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

浅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3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旧知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借助线段图分析理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16是8的几倍?8是16的几分之几?

2、有6本故事书,10本漫画书。

故事书是漫画书的几分之几?

漫画书是故事书的几倍?

(2)根据分率句说单位“1”和关系式

1、今年西瓜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2、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台数的百分之几?

3、小汽车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根据数据,提出问题。

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由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境出发,学生既不会觉得陌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启发学生注意数学学习的延续性,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出示两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学生列关系式并列式计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类题如何思考、解答。

(二)探究新知

从学生的提问中找出一道例题,供大家研究。(例题是教师有目的选择的)

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探究提示

1、分析分率句。

2、用线段图和关系式说明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3、列式计算。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么。

(教师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去)

4、解析

(1)单位“1”在分率句中,是“男生人数”

(2)是女生比男生少的和男生比较,是女生比男生少的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转化成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关系句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线段图

(5)两种解答方法

方法一:(120-100) ÷ 100=20%

方法二:120÷100-1=20%

方法二是先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再用“1”减去就是少的。

这两种方法都结合着线段图说明

1、模仿练习: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学生独立计算,验证。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并不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百分之几。

(三)练习

练习

1、读题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6比10少百分之几?

(2)10比6多百分之几?

(3)10比12少百分之几?

(4)12比10多百分之几?

2、根据分率句列关系式

(1)今年西瓜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2)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台数的百分之几?

(3)小汽车的速度比原来慢了百分之几?

3、填空

(1)参加美术组的有25人,参加合唱组的有20人,参加合唱组参加美术组比参加美术组的少()人,少()%。

(2)一月份生产化肥3000吨,二月份生产化肥3600吨。二月比一月多()%

4、看图填空

(1)看了这本书的()%,再看()%就看完这本书了?

(2)看的比剩下的多()%

提高题

一种电视机比原价提高了10%,又降价10%,现在的价格和原来进行比较()

A价格不变

B价格降低了

C价格提高了

(四)作业:练习十七的1-2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第76页练习十四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类问题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根据条件,提问。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师问: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2、六(3)班和二(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学习新知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教师提问

①.这次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

②.怎么分?(按3∶2分)

③求的是什么?

3、思考:由"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6、教学试一试

如果把上题中的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2:3:5分给六(1)、六(2)、六(3)这三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动手做一做,全班讲评。

7、小结

观察以上两道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这类应用题可以样解答?

(解答时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问: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什么比来进行分配。

学生再独立解答,2人板演。

2、挑战第一关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________,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挑战第二关

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估一估比赛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交流结果。

学生按要求计算。

4、挑战第三关

做练习十三第4题。

引思:题中只有比,没有总量,如何解决?(引导回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本题就是把90度按3:2的比例来分配。)

4、挑战第四关

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5、走进生活

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吗?(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学)

五、课堂作业

书练习十四第1、2、3、4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已有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它是"平均"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知的材料,如中奖金额如何分配等,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充分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相互启发、质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听说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购买过彩票,说说你们是怎么买的,有人中奖吗?

看来只买一、两张中奖的可能性太小了,但是如果两个人或者几个人把钱合在一起买彩票,中奖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出示例1:甲、乙两位同学,共同出资10元钱买了体育彩票,中奖200元了,请你说说这200元钱怎么分配呢?

老师想请同座位的2位同学自己先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分这笔钱。

学生讨论后汇报。(大致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1、平均分。

2、共同再买彩票──再次支持体育事业,如果中奖就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请客,剩下的平均分。

4、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

……

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怎么分配最合理?引出课题。

解决问题: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怎么分这200元钱?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⑴200÷10=20(元)

⑵4×20=80(元)

6×20=120(元)

你认为第⑴、⑵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老师小结:这样分大家都没意见(合理、公平)。除了甲出4元,乙出6元,他们两个还可能是怎样出资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成:

甲乙

5元5元按1:1(平均分)

2元8元按1:4分

3元7元按3:7分

……

刚才大家认为按各人出资的比例来分比较合理,这叫按比例分,其中两人各出自5元时,平均分实际上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用不同分钱方法的争议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样分配最合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多种分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从而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解决了平静分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二、主动探索,归纳方法

我们学校的徐老师与张叔叔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彩票的经验都认为合伙买彩票能挣钱,就约定了出资比为,同学们对这个2∶3怎么理解?

①徐老师出资2元,张叔叔3元;

②徐老师出资20元,张叔叔出资30元;

③徐老师王叔叔出资4元,张叔叔出资6元;

老师引导:徐老师占总出资的()张叔叔占总出资的();

[复习铺垫,只作为一个准备随时可用的环节,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作为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必要环节,我们应从中吸取精华,赋予它一种与时俱进的内涵──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教学方案更具有效性]。

出示例2:徐老师和张叔叔买体育彩票,按2∶3的比例出资共中奖500元,同学们想怎么分这笔钱?(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把自己列式以及想法告诉大家。(着重是分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把一个数量(500元)按一定比2∶3来分配,这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解题步骤如何?(学生归纳,教师补充说明)

生活中像这样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很多很多,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P58~~59页,看书上的例子,不懂可以提问。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多向思维的发展,凸显个性化学习。]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应用

徐老师、张叔叔中奖了,很高兴,两人一商量,准备请请他们的朋友小聚聚。准备花80元买肉和买鱼,其中用钱比是3∶5,买肉和买鱼各用多少元钱?(口答)

师引导:宴请朋友,单买鱼和肉行吗?买鱼、肉、蔬菜你认为应该按什么比例去分配80元钱呢?(分小组讨论,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

例如,按鱼、肉、蔬菜比为3∶2∶1来分配,(告诉大家这个叫连比)

按自己设想的比例,算出买鱼、肉、蔬菜各需要多少钱。

2、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⑴一个运输队一共运货物140吨,上午运了3小时,下午运了4小时,上午和下午各运了多少吨?

⑵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米,长和宽的比是3:5,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拓展提高(每人选做一题)

⑴一个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4,男生比女生少7人,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⑵一种药水由药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在8000千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千克?

⑶、一次,吴明、朱强和李红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大家合理分摊,吴明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到三分之二处朱强也下了车,最后李红一个人坐到终点,付出90元车费,请你帮他们算算三人如何承担车费比较合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练习设计有坡度,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同时也注重开放问题情景的内容、条件和结果,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通过练习,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师生评价

上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就将把教师零散的知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知道如何有序地,重点地重温知识点,达到增强理解记忆又培养整理知识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4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专项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是临时加入的一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着重复习基本的三类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准对应份数,用归一法来解答此类实际问题。在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后,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比较难的、容易出错的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沟通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别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等的数学学习能力。

4、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三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复习。

1、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出示: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

师:根据男女生人数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男生3份,女生2份,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2、你能再添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成为一个应用题吗?小组合作完成,看有多少种方法。

交流:根据学生叙述师板演出按比例分配三种类型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的比是3:2,男女生各有几人?

(2)、六1班男生有3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都告诉了我们男女生的比,第一题已知的是总量,第二题已知的是部分量,第三题已知的是相差量。)

3、那么这些题目该怎么解决呢?

(1)、先来说说第一题该怎么解答?强调:这里的总量50人对应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对应几份?

(2)、第二题中的部分量30人对应多少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3)、第三题中的相差量20人对应几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4、小结方法。

像刚才这三道题目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

交流方法:不管是总量比、部分比、相差比的应用题都是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所对应的份数,求出问题。

着重强调:主要是两次找对应份数,一次是找已知量的对应份数,一次是找问题的对应份数。

二、找对应份数专项练习

从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这些语句中的对应份数。

1、现在有121克药水,它是由药粉和水按1:10的比配制而成的。

药粉对应()份,水对应()份,药水对应()份。

2、学校买来3包少儿读物,每包50本,按7∶8分给五、六两个年级。

3包少儿读物有()本,它对应()份。

3、饲养场养的鸡、鸭、鹅只数的比是5:3:2,已知鸡与鸭共养了1600只。

1600只对应()份,如果鸡、鸭、鹅共养了1600只,1600只对应()份

4、老年教师28人,中年教师35人,青年教师42人,按人数比选拔15人去参加座谈会。

15人对应()份

5、长方形的周长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

30厘米对应()份。5份对应()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180度对应()份,180度对应()份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3:400。

(1)要配制1612克这样的药水,药粉需要多少克?

(2)用48克药粉,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药水?

(3)6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只列式不计算。第一题注意求出每份数之后不要忘记乘以3.

2.果园里的`桃树与苹果树的比是3:5,苹果树比桃树多种了320棵,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320棵对应几份?注意问题求的是什么,问题的对应份数是多少?

3、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制而成,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多少吨?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呢?

这里的18吨应该对应几份?当黄沙全部用完的时候水泥和石子各式怎么样的情况?

四、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不同的两边之比,周长所对应的的份数也不同,而且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有可能只有一种成立的情况。

2、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注意有两种情况,必须把两种情况都算出来才能知道哪种面积更大。

3、甲箱有100个苹果,乙箱有80个苹果,从甲箱中拿出多少个放入乙箱后,甲、乙两箱的个数比是7:11?

两箱苹果都在变化,这时要找出其实总箱数不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复习

六1班男女生的比是3:2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各有几人?(总量比)

2、六1班男生有30人,女生各有几人?(部分比)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女生各有几人?(相差比)

已知量对应几份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求出问题

作业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开学前六年级三个班共领了练习本532本,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8人,六3班有45人,按三个班的人数比将这些练习本分配给三个班,三个班各应分得多少本?

3、用14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3:4,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小明期末考试语数外三门的平均分是75分,语数外三门的分数比是8:8:9,他期末考试三门各考了几分?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6、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7、甲乙丙三人合作制作一批600个的零件,甲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0%,余下的由乙丙按5:3来完成,乙、丙各完成了多少个零件?

8、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桃树与梨树的比是4: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2:5,三种树共有1450棵,三种树各有几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5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疏或遗忘,非常有必要进行"温故"。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特征。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量的比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

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求各部分的量:总数×()()

二、基本练习

1、口答: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倍

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

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解答下列各题:(集体练习)

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360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7:5。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三、变形练习

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

幼儿园买来5盒饼干,每盒60块。如果把这些饼干按2︰3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

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0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180件,其中的是六(2)班做的,六(3)班和六(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4︰1,六(1)班和六(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

2、隐藏的比(独立完成、讲评)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五、善用份数

1、六(1)班小聪家养母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有多少只?

2、六(1)班小聪家养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小聪家养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已知公鸡比母鸡少600只,小聪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六、溶液中的比

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重量)比是1︰50。

①配制1020千克这种药液,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5千克药粉要加水多少千克?可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液?

③500千克水中应加多少千克药粉?

七、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1、小金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0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的页数比是4:9。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一种三丁包的馅是由猪肉、笋干、豆腐干按5︰3︰2配制而成的。

①配制60千克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豆腐干各多少千克?

②如果用18千克豆腐干配制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各多少千克?

③如果猪肉、笋干、豆腐干各有30千克。配制这种馅时,要使笋干正好用完,猪肉和豆腐干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多少千克?

八、巧思妙想(辅导讲解)

A: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的钱用掉50元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B: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给40元钱小春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C:甲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73。如果甲数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6

教学内容: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45-45

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45(1-)

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

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6、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圆周长有关的问题,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部分学生连小数的乘除法都不会。据了解,学生以前成绩不是太好,尤其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另外也存在着两级分化现象的现象。由于留守儿童占有一定比例,加之家长也较忙,,学生又缺少自制力,部分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家庭作业经常做不完。学生中约一半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约有四分之一学生学习需要经常由老师督促。剩余四分之一学生学习较懒散、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抄袭作业等。做作业时不细心,导致作业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或简单计算出错的情况,没有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师生谈话,复习圆周长公式。通过复习回忆上节所学,并与今天的学习内容联系到一起。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圆周长公式,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活动2【讲授】

一:花坛问题

1、谈话并口述花坛问题。板书出相关数据。

口述问题,使学生感到问题来源于实际需要。就在身边,引起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和花坛有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两种解答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试着解答。

给学生提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让学生在尝试、计算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师:聪聪和亮亮想知道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但是直接测量直径又怕碰到花坛之中的花,所以他们就测量出花坛的周长。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呢?

边说边板书:周长17.27米,直径?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已知花坛的周长,怎样求它的直径呢?

生1:因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3.14,所以用花坛周长除以3.14就可以得出花坛的直径。

生2: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解答。

如果学生只出现其中一种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

师:那么这个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呢?试着算一算吧!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交流学生解答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在阐述想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周长公式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教师随学生口述板书算式和答语。

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花坛的周长除以3.14算出了花坛的直径。列式是:17.27÷3.14=5.5(米)。

●我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解答的。因为:圆的直径×3.14=圆的.周长

所以我这样做: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米。

3.14X =17.27

X=17.27÷3.14

X=5.5

答:花坛的直径是5.5米。

二、跑道周长

1、出示操场示意图,说明示意图上的蓝线表示跑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跑道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解答熟知的身边的操场跑道周长的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和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刚才我们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了花坛的问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

出示操场示意图。

师:这是某中学新建的绿茵操场示意图,图中的蓝线表示操场的跑道,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跑道是由两条直道和两条弯道组成的。

直道的长85.39米。

弯道是个半圆形,它的半径是36.5米。

两端弯道合起来是一个圆。

如果第四种说法没有出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跑道的形状,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

2、提出:沿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看出两端弯道合起来是一个圆,那么如果想知道沿着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吗?试着用计算器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有的学生把两端的两个半圆按一个圆计算,应给予鼓励。教师在参与学生的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随学生口述,板书第二种方法的算式和答案。

全班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取长补短。让学生在阐述和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思路多样化。

师:谁想给大家讲讲你解答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先计算左边的弯道长,然后计算中间两个直道的总长,再计算右边弯道的长,最后把三个数据加起来,结果是400米。

生2:我是这样解答的:先算两条弯道的长是多少米,再算两条直道的长是多少米,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3.14×2×36.5=229.22(米)

85.39×2=170.78(米)

229.22+170.78=400(米)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求沿着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就是求操场的周长,我们已经知道两端弯道合起来是一个圆,那么这个操场的周长就等于一个圆的周长加两条直道的长。

第二种想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

活动3【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读题,结合图示理解题意,再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变换形式出现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灵活的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了,接下来我们看书上46页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结合图意认真读题,再试着解答,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

答案:

282.6÷3=94.2(米)

94.2÷3.14=30(米)

答:这个桶底面的直径是30米。

2、练一练第2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怎样计算,再解答。

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来看第2题,自己读题。

师:谁知道根据车轮转25周,可以前进3.14米,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车轮转动一周前进的米数。

师:知道车轮一周走的米数,能求出车轮的半径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交流计算的想法。

答案:

31.4÷25=1.256(米)

1.256÷3.14÷2=0.2(米)

答:车轮的半径是0.2米。

3、练一练第3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理解用车轮的周长转数就能求出自行车每分钟行驶的距离,再解答。

此题有一定难度,师生分析题意,帮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为学生独立解答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接下来我们看练一练第3题,请自己读题,看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大桥的长和自行车的速度。大桥的长是570米,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车轮的直径是65厘米。

师: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求出什么?

生:根据车轮的直径和车轮每分钟转的转数,我们可以先算出自行车每分钟行多少米,用车轮的周长×100就是自行车的速度。再根据大桥的长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了。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订正。鼓励学生完整的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3.14×0.65=2.041(米)

2.041×100=204.1(米)

570÷204.1≈3(分)

活动4【作业】

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师:下面看练一练第4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8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圆周长有关的问题,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初步了解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它求圆的半径与直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如何求圆的周长。

生:知道直径,可以利用公式C=πd求出圆的周长。

生:知道半径,可以利用公式C=2πr求出圆的周长。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来看这两道题,写在练习本上。

生:3.14×2=6.28(厘米)

生:3.14×(2×3)=18.84(分米)

师:计算的很准确,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圆周长的实际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圆的周长公式,为今天的教学做铺垫。

二、新课组织

师: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7.27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教材第45页例题4)

引导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师:已知花坛的周长,怎样求它的直径?(教材第45页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

生:可以利用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直径,用周长除以π,即d=C÷π。(教师板书)

生:可以把花坛的直径看作是x米,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列出方程并求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就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花坛的直径求出来吧!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列方程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17.27÷3.14=5.5(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5.5米。

方法二:利用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17.27

x=17.27÷3.14

x=5.5

答:花坛的直径是5.5米。

师:大家计算的很准确,现在求出了花坛的直径,那么怎样求花坛的半径呢?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生:利用公式C=2πr列方程解答。

生:利用公式C=2πr可以得出r=C÷π÷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的概念,还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某中学新建了一个绿茵操场,示意图如下。(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知道绿茵操场是由2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示意图上的蓝线是跑道,求沿跑道一圈的长度实际上就是求蓝线的长度。

师:我们知道了求跑道的长度就是求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加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之和,长方形的两边长度从图中就可以知道,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此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半圆看作一个完整的圆,所以求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太棒了,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看看沿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再交流展示。

2×36.5×3.14=229.22(米)

229.22+85.39×2=400(米)

答:沿跑道跑一圈是400米。

三、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且认真看图,使学生知道3根铁箍的长度就是3个相同的`圆的周长之和。

师:我们知道了3个圆的周长之和是282.6厘米,怎样求出一个圆的周长呢?

生:用282.6除以3就可以了。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282.6÷3=94.2(厘米)

94.2÷3.14=30(厘米)

答:桶面的直径是30厘米。

第二题。教师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知道车轮转动25周前进31.4米实际上就是说25个相同的车轮的周长是31.4米,因此可以先求出一个车轮的周长是多少米,然后根据周长公式求出车轮半径。

师:我们来看第2题,自己读题。

师:谁知道根据车轮转25周,可以前进3.14米,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车轮转动一周前进的米数。

师:知道车轮一周走的米数,能求出车轮的半径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交流计算的想法。

第三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题,求自行车通过这座大桥所用的时间,应用大桥的长度除以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走的路程,关键是求出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走的路程。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大桥的长和自行车的速度。大桥的长是570米,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车轮的直径是65厘米。

师: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求出什么?

生:根据车轮的直径和车轮每分钟转的转数,我们可以先算出自行车每分钟行多少米,用车轮的周长×100就是自行车的速度。再根据大桥的长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了。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订正。鼓励学生完整的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9

教学内容: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说说24的含义,独立解答。

(5)(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1+),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周长公式求相应的直径、半径。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周长公式求相应的直径、半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在同一个圆内,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 ,C=πd,C=2πr。

2.求下列圆的周长。

(1)r=6分米 (2)d=5厘米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口答计算过程,教师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3.谈话引入: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知道圆的周长,你能算出圆的半径或直径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展开:

1.教学例6

(1)提问:怎样能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 学生意识到可以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

(2)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讨论: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

(3)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列式解答。

(4)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方法一: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 x 米。

3.14 x =251.2

x =251.2÷3.14

x =80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5)比较两种方法,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解答时可以按照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周长公式中各部分的关系直接用除法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将本题与例6进行比较。

(2)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3)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重点讨论解方程的过程和除法计算时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的书写格式。

3.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做练习十八第5、6、7、8、9题

逐题练习评讲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例6: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 x =251.2 251.2÷3.14=80(米)

x =251.2÷3.14

x =80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