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
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
(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
出示1—8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
(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
(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
(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
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双手环抱)
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d、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
(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
延伸环节:
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及三种图形标记。
2.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对三种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并能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海洋场景;圆形、三角形设计的小鱼若干;贴有标记的3个篮子。
水族馆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大海场景。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鱼宝宝的家里去,那你们猜猜鱼宝宝的家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出发吧。(听音乐进场)
2.鱼宝宝的家到了,我们轻轻的找个座位坐下吧。你看到了什么?(对呀有蓝蓝的海水;你还看到有绿绿的水草;哦还有美丽的'海螺……)
二、出示图形标记,寻找与图形相应的实物。
1.美丽的家里还有很多的鱼宝宝,有哪些鱼宝宝?(三角形鱼宝宝,出示三角形标记)那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它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尖尖的角)2.海洋里除了有三角形的鱼宝宝,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呢?看看哪个宝宝的眼睛很亮的?(圆形鱼宝宝,并出示圆形标记)圆形长得什么样?(圆圆的)3.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眼睛再睁大点看看。(长方形鱼宝宝,出示长方形的标记)长方形宝宝长得长长的,方方的。
总结:大海里住着三角形的鱼宝宝,圆形鱼宝宝,长方形鱼宝宝,它们快乐的在大海里游呀游。
三、与鱼宝宝找妈妈做游戏
1.你们想不想和这些鱼宝宝做游戏?(想)现在就一起到大海里游一游,并找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宝宝和它跳圆圈舞。(呀,这条小鱼和遥遥跳个圆圈舞,看他们跳的多开心呀。)
2.玩累了,鱼宝宝们想妈妈了,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三角形的鱼妈妈在哪里?(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呀我们找到了三角形的鱼妈妈啦,这是谁的妈妈?(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跟三角形鱼妈妈打声招呼。三角形鱼妈妈好!
3.我们再找谁的鱼妈妈?(长方形)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这是谁的妈妈?(是长方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也打一声招呼:“长方形鱼妈妈好!”
4.还有谁的妈妈没有找到?(圆形),噢,圆形鱼妈妈躲在这儿呢。这是谁的妈妈?(是圆形鱼宝宝的妈妈)快,也打声招呼吧:“圆形鱼妈妈好!”
四、送鱼宝宝回家。
1.天黑了,鱼宝宝想妈妈了。现在我们就帮助鱼宝宝去找妈妈,记住,要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把三角形鱼宝宝送给三角形妈妈。”(老师演示一遍)快去帮小鱼找妈妈吧。
2.游戏检查。现在范老师看看鱼宝宝和鱼妈妈他们都开心的笑了,他们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很开心呢。三角形妈妈谢谢你们呢。小朋友应该说:“不用谢”。
圆形妈妈也要谢谢你们呢。小朋友也说:“不用谢”。范老师听到有两条小鱼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呀?(原来小朋友给它送错了,快谁来帮助它?)
3.总结:今天小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把三角形的小鱼送到了三角形妈妈家里,把圆形鱼宝宝送到圆形妈妈家里,把长方形鱼宝宝送到长方形的妈妈家里。鱼妈妈和鱼宝宝们非常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下次老师再准备小鱼虫,来让你喂鱼宝宝和鱼妈妈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具组成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收回插板。
四、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发现图形中的公共边,并在图形拼搭过程中尝试运用。
2、乐于参与游戏,感受图形拼搭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形卡、小筐、小棒、经验准备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图卡教师提问
师: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知道图形的名称还知道图形的特点。
二、介绍操作材料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棒、小框)
三、拼一拼
师:(1)一根小棒当成三角形的一条边,谁能拼出一个三角形?(请一个幼儿拼)
(2)刚才小朋友拼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三根)
(3)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要拼成两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们请你们在想一想能不能再少一点,用5根小棒拼两个三角形?行不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使用小棒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探索实践结束后,请成功的幼儿分享成功经验。
先拼成一个三角形,再加上两根小棒,三角形有三条边为什么只用两根小棒呢?(已经有一根小棒),那这条边是谁的边呢?(是两个三角形的边)。这个小棒是这两个三角形共同的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公共边。幼儿操作,用不同颜色的小棒将公共边替换。
四、拼撘大挑战教师介绍材料
小棒、 不同颜色的记录牌分组进行拼撘 拼两个正方形,使用小棒最少的获胜。拼好后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们都用了几条边,几根小棒?(7)咦?好奇怪,一个正方形4条边,两个正方形应该有8条边,要用8根小棒,怎么你们都只用了7根小棒?(因为用了公共边)请幼儿找到自己拼撘图形的公共边,用不同颜色的小棒替换公共边。老师将正方形的`其它边设置成公共边,请幼儿想一想可不可以。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经过小朋友的操作,你们都发现什么小秘密啦?(每条边都可以做公共边)挑战升级每一组拼5个正方形,哪一组用的小棒数量最少,哪一组就算赢。拼好了请记录在你们的记录牌上。15根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藏起来的正方形(田字格)再次请幼儿想一想怎么办?(减掉一个小正方形)。那减掉了几根小棒(3根)现在我们拼5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12根)五、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用8根或10根小棒可以拼成几个正方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结合生活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糖果、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活动重点: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难点: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指导要点: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师:现在老师请宝贝们上来领礼物,干吼数一数你有几个礼物?你们都拿到礼物了吗啊?说一说你们都有几个物品用数字几来表示。如果我的礼物袋里什么都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呀?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师:你们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呀?(3个)那现在送给**宝贝3个,老师手中还剩几个苹果?又应该怎么算出来呢?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有在哪里见过“0”吗?它们又表示着什么意思呢?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