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唁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复习解方程的过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节课结合复习题,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型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寻找题中等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题型拓展开,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全面回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关于用方程解决问题,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3)你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回顾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1)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

(2)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式。

②找出题中的未知量,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

⑤写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质疑,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和倍”“和差”类型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过程。

小明和妈妈一起集邮,妈妈的邮票数是小明的6倍,妈妈比小明多100张邮票,妈妈和小明各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步骤。

①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妈妈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100

小明的邮票数+100=妈妈的`邮票数

妈妈的邮票数-100=小明的邮票数

③列式解答。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则妈妈有6x张邮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张邮票,妈妈有120张邮票。

(2)引导学生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有两个未知数时,需要确定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复习“相遇问题”中的方程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复习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时行驶85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两车几时后相遇。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①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两地的总路程

②(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A、B两地的总路程

③A、B两地的总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个充满鼓励,充满肯定,充满分享,充满赞美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生:看电视、补课等。

2、师:出去玩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上周日小明和妈妈去公园玩就遇到了好多数学问题。(课件显示)小明最喜欢坐飞机了,于是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自己去买票。(课件显示)他花了5元钱,还剩15元,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列式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含未知数X的方法进行汇报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课件显示)玩下一项游乐项目,先去买票,票价6元,买两张,还剩38元,你知道这次妈妈又给了小明多少钱吗?想一想,这组信息中蕴含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汇报。师肯定学生发言。下面,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猜想。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吧?。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归纳步骤.师:学到这,请同学们回顾并讨论一下,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师:看看数学专家是怎么归纳的呢?(出示投影)肯定学生,赞扬学生。

三、实际应用

1、师: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妈妈都感到口渴了,不知买什么饮料好。谁愿意帮小明出出主意?师:现在我们虚拟购买饮料的场景。我当售货员,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买饮料。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求每瓶水的价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请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提出意见。

2、(课件演示)小明选择了买酸奶。(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数量)学生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评,并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最后,妈妈还剩下38元钱,要买些水果回去,看到苹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还要剩下20元钱买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卖哪种水果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看看能买几斤?学生可讨论,可试做。做后汇报。

四、全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各方面回答。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课后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2、完成第9题。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1个梨=3个苹果再根据右边图: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

三、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4)教师板书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直接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只数和1980只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减少坡度,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50+50=100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含义。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xx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xx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xx年的只数与20xx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

列式为:3X+100=1000(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数。)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合作学习的基础,第三幅情景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10+10=2020+x=5050+50=1004x=20010x=1600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发现方程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第1题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2题重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第3题则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和1980年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660或者,90×x+75×x=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4x=660或者(90+x)×4=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0.(课件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计划每小时走3.8千米,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9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XXXXXXXXXX;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圆柱的体积公式:v=sh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4a+5ba+12=89

4x=y3+100>25+y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此时引导: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在列出方程600+x=860

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模式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概括结论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题。

讨论要点

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天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2、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

3、在检验的`问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算术法的验算向方程法的检验转变。

4、教学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较为实际的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指明了方向。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⑸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概括归纳就是

⑴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⑷培养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知识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先扶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后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②会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③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考、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②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5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X+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英文字母歌

(一)导入

师:大家都说咱们班的同学见多识广,表达能力特强,倾听习惯也非常好,老师特意带了几张图片来考考大家。你能看懂吗?(边播边说)

老师带来的这几张图都有字母,生活中,它们都表示了特定的含义,在这里用字母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方便、简洁)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字母吗?(广告上的字母、衣服商标、零食袋的名称、车牌开头字母……)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的是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字母已不陌生。通过课前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确定和把握新知的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呢?想知道吗?(给学生看看)

(二)学习“字母表示数”

1.单个字母表示数。

师:猜猜里面有多少钱?(生猜)

有这么多种可能,看来这个数是不确定的,未知的。

师:谁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数都表示出来呢?

可能性1:……

你是指说不完的数吧?这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还有吗?

可能性2:a元或其他字母表示。

为什么用a元表示呢?

可能性3:没有字母出现。

其实在我们数学上用一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把所有的可能都表示出来。

引导小结:像表示这种不确定的数时,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字母表示数”。读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体会这个盒子的钱是不确定的,未知的,引导学生在说不完的情况下或者未知的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

2.过渡。

刚才我们是用哪个字母来表示盒子里的钱的?(板书:a)

3.含有字母的减法式子表示数。

问其中一个学生:现在请你在里面取出一张钱,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取钱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后面提出的问题。]

(1)问旁边另一学生:现在盒子里还有多少钱呢?

可能性1:b元。

现在是b元了,比刚才多了还是少了?跟刚才的a有关系吗?那你能用a来说一说吗?

可能性2:(a-10)元板书:a-10

引导小结:原来不仅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数,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a-10”表示什么意思?说的真好,谁能再来说一遍。

引导:a-10有两种含义,既表示现在盒子里的钱数,又表示比刚才盒子里的钱少了10元。

(2)又问刚才的学生:好,请您把钱先放回来,谢谢!

现在盒子里有多少钱?(还是a元。)

[设计意图:感受从盒子里取放相同的钱数,盒子里的钱数不变,仍是a元。]

(3)再请一生从盒子里拿钱:谁也想来取试试看。

生拿了后举起来给大家看。

再问:现在这盒子里还有多少钱?(板书:a-5)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你能来说说意思吗?

好,谢谢你的配合,请把钱放回去。现在盒子里还是a元。

哦,你也想来,你也来一次。(生举起后说说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盒子里取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参与其中。深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

4.含有字母的加法式子表示数。

咱们班的同学真的`是太机智了,刚才咱们是往盒子里取钱,如果往里面放入10元钱,现在是几元了呢?

a+10,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a+5,生说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个逆向的思维,从刚刚往盒子里取钱,再放回,再往盒子里放钱,体会用字母式可以有加减法的运算。引导学生结合例子说说字母式的两层含义。]

5.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表示数。

(1)如果老师有6个这样的盒子,里面存的钱都是a元,现在一共有多少钱?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把它写下来。(a×6)也可以是?(6×a)表示什么意思?(引导说两层含义:既表示6盒钱的元数,又表示现在的钱是刚才1盒钱的6倍。)

板书:a×6、6×a

在数学上写字母乘法式子的时候,还有着更简便的方法,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吧,再在草稿纸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字母是不仅有加减法,而且还有含有乘号的字母式子。结合题意,列出字母式,引导说出两层含义。设置悬念,智慧老人还有更简便的字母乘法式缩写方法,感受字母简洁美埋下伏笔,而后让学生自学乘法字母式子简写知识窗,显得更加主动,更加亲切。]

(2)老师又有个疑问了:6a还可不可以表示其他地方的数呢?

比如:出示幻灯片,一支铅笔a元,6支铅笔就是6a元。

一个苹果重a千克,6个苹果就重6a千克。

……谁能来说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爱思考的孩子。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含有字母的算式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与结果的过程中,6a可以表示很多地方的数,通过给学生举例子,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思考,串编出很多例子来理解。]

(3)减法、乘法都有了,还有其他的式子可以写吗?

两种过渡:

可能性1:还有加法。(怎么加?表示什么?)

可能性2:还有除法。(除法也可以吗?)

6.含有字母的除法式子表示数。

老师告诉你,这盒子里的钱刚好够买6个这样的盒子,你知道每个盒子多少钱吗?

板书:a6你还能想到其他式子吗?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乘法字母式子的铺垫,引导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除法式子的含义,增加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7.延伸。

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的“a”,看来对a特别有好感啊,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比如:(由生答)b,如果原来的钱数是b元,那么这里就是b-5,b+10,6b,b6……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感受不仅字母a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字母也可以表示数。比如:x、b、c等。]

(三)练习

1.看来,字母式的能量可真大呀!让我们拿出作业纸也来写一写吧!

(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①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站后下车a人,上车b人,现在车上有()人。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

③一本练习本的价格是a元,买b本应付()元。

④有一段m米长的绳,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米。

学生反馈。

[设计意图: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作业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又因为学生是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所以必须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理解的字母式子含义,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余地。]

(2)妈妈比我大26岁,如果用n表示淘气的年龄,淘气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呢?(同桌之间列表格试试吧)

想想这里的n可以取哪些数?(生答)1000岁行吗?

看来,在有些题目中,比如字母表示年龄的时候,是有取值范围的。

[设计意图:借助母子年龄关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的数量关系(两个数量的差是一个常数),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的特点,扩展了学生的思路,也让学生体会到变化的数具有一定的范围,要根据实际进行判断。]

2.研究了这么久,同学们都有些累了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儿歌放松一下。

《数青蛙》儿歌。

(1)能继续编下去吗?那如果是a只青蛙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反馈学生作业,交流,比较哪种方法更确切?更简洁?

可能性1:a、b、c、d

质疑:abcd分别表示什么呢?

可能性2:a、a、2a、4a

你为什么这样写?原来青蛙的嘴、眼睛、腿和青蛙只数都有一定的关系的。

你们觉得哪一种更确切?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儿歌一直说下去,学生不仅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产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更为复杂的儿歌如何用字母表示。学生经历了这个探索过程,将再次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自主建构模型——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能表示结果还能体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你觉得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吗?

3.看来,字母在数学中随处可见,还有更多的用处等待你们的发现。这节课就上到这!

七、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不确定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a

(未知)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10

数量关系a+10

a×6=6×a=6·a=6a

a÷6

教学反思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生活化语言”的结论时,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本质特征及其用法有了直接的体验以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把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语言角度出发就是寻求“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磨合,在语言描述交流中创造形式化,是学生主动参与后得出的,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应防止以“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如果不加引导地放手让学生一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只停留在“生活化”的低层次水平而不上升为形式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以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全面发挥。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就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很大困难。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即符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初步感受这样的问题无穷多,再让学生在列算式解答问题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产生探究、创造的欲望,从而逐步抽象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个过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即符号化的全过程),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知识,加深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3.巧妙设计练习,扎实训练“双基”。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意味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要进行合理的扬与弃。本节课就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们教学中传统的做法,即“双基实,变式精”,充分做到了“分层练习有保证、变式练习有体现”。在练习与应用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的习题,并且都是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炼过的)、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的同时,“双基”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与提高,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数学味的课堂。

教学中力求让课堂充满数学的思考。本节课,在学生参与创造、运用新知的同时,极好地渗透了符号化、函数、辩证等数学思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

5.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智的过程。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进行碰撞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使思维变得更加缜密与深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注数学抽象,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交替中体验数学,在现实数学结构重组中理解数学。通过数学抽象活动能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将具体数学问题抽象为形式化,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的水平。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学难点:

了解等式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在古代三国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小儿子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重量。你是怎样理解曹冲的方法的?

(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

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检查预习。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习等式性质

1、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克砝码。

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操作在刚才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减砝码。

提问: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去掉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解方程的依据。

(三)重点精讲。

探究二: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2、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3、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23+x=45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随堂检测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板书设计

X+5=7x-5=7

解:X+5-5=7-5解:x-5+5=7+5

X=2x=12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七、作业布置

课本69页5、6题

八、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

通过回顾与,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

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你们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5+2=5+2

X=10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解方程(一)

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出示图片:示意图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

上午下午一天

4.教师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

(1)表示4个,表示3个,一共是(4+3)个,也就是.

(2)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

6.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教师板书:

=(4+3)=

答:这一天共运土吨.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教师提示:1个,可以写成.“1”可以省略不写.

8.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计算出结果.

9.练习

(二)教学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师提问

(1)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2)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解: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的解.

3.练习

解方程3.6-0.9=5.4(要写出检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表示()加(),一共是()个,得().

2.表示()减(),是()个,得().

3.().

(二)直接写得数.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

2.()

3.()

(四)用线段把下面每个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

+13=33=0

3-=80=10

1.8=54=20

6.7-60.3=6.7=30

9+=0=40

五、布置作业

(一)解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