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合集)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页,当前在第1页123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时
总复习 31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准备”,选择几个学生回答)
2、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加深对“变化的量”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起新课的学习积极性。本环节的课前准备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掌握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交流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小结。我发现(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出第一幅情景图,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变化,能够回答问题,发现年龄与体重的变化情况,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学生先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D、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学第二幅情景图,认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发现规律。这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已有基础。
3、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B、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气温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教学意图:这环节学生理解蟋蟀的叫声用关系式表示,大多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关系式,个别不行的,就个别辅导。
三、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2、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设计意图:我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没有太多的练习量,反而注重巩固课本上的练习。由难到易,重质不重量,希望通过补充练习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部分学生的梳理知识。
四、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笔算小数的减法, P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反思
遵循知识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