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孤魂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小学美术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领域:通过学习了解路灯的种类、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从美观、实用和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技能领域: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美观、构思巧妙与环境协调的路灯。

情感领域:感受路灯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难点:设计出与相应环境协调的路灯。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等

学生:铅笔、彩色笔、黑色水笔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话亭的设计,了解了电话亭是一种公共设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再来学习一种公共设施——路灯。相信大家听到路灯都不会感到陌生吧,那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你了解的路灯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造型别致的路灯

(1)结合自己对路灯的了解,你们觉得设计者设计这组路灯是怎么想的?

或你认为这会是哪里的路灯呢?为什么觉得是某某某的路灯呢?

(2)揭题:路灯设计

3.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不同环境中的路灯,并思考2个问题:

(1)你看到屏幕上出现了那些种类的路灯。(2)欣赏了这些路灯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欣赏和同学的发言,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原来路灯不仅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光明,造型各异、璀璨的灯光还给我们美的享受呢,是不是这样啊!那既然这样我们今天设计路灯不是变得更有意义了啊。

4.看书请同学自学路灯的结构,理解各部分的含义

5.结合图片,讨论路灯的设计思路。

(1)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张图片小组讨论一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指出图片中的灯杆、灯体、灯罩

② 你认为图列中哪部分(灯杆、灯体、灯罩)设计得最巧妙、最美观?是如何体现的?

③ 它和周围环境协调吗?是如何体现的?

(2)这是书本上的'灯杆造型变化图例,想一想除了这些变化你还能想出哪些变化?

(3)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

(4)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路灯设计,那要想使路灯设计的漂亮应从路灯的各部分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考虑,并要和周围环境协调。

6.创作设计

(1)作业要求:请同学给校园、公园设计一盏路灯,二个地方中任选一个来进行设计,要求造型优美,并简单的说明设计意图。

提示:①思考你设计的路灯怎样与周围环境协调。

②设计时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考虑

③路灯的功能创意,如:可以通话、拍照、放音乐等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7.作业展评

(1) 小组互评,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设计的路灯,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评价要点:造型、是否和环境协调、有没创意等)推荐出好的作品放在展示区。

(2)欣赏入选的作品,请学生代表和部分老师一起评仪出最适合校园、公园的设计作品。请获胜同学介绍设计意图。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玩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俑的造型与色彩。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题材多是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或现实生活中的畜兽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与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纸冥器而渐衰。

汉俑的雕塑特点是:长于动态刻画,造型适度夸张,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概括,极富生活情趣,表现出稚拙、憨厚、浑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马俑》、《侍女俑》、《乐舞杂技俑》、《击鼓说唱俑》等。

《击鼓说唱俑》是一件在四川东汉墓出土的雕塑,表现了古代说书艺人边敲鼓边说唱的生动神态。他左臂挽鼓,右手举槌,似乎正说到精彩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诙谐有趣的样子。造型拙朴、浑厚,手法夸张、概括,充分显示了古代陶塑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 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1课 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通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 学 目 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涵义。

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可采取在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进行演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教师归纳、总结。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在任意位置先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要求: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填色时,每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 学 建 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太小则效果较差,而且完不成作业。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绘画体会。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谈话:你都知道哪些有名的桥?

一设疑自探

1、破题质疑:

这节课,请大家跟随作家王申浩到他的家乡江南去看看那里的桥。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2*家乡的桥

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家乡的桥什么样子?家乡有多少座桥?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写桥?……

你们可真是爱提问的孩子!这节课,我们重点带着这两个问题——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来学习课文。

2、请看自学提示:出示提示,指名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初步感知情况检查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自然段最不好读?谁有勇气来把它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评议,随机把出错的地方强化(读的好,请你当小老师把段中带音节的词语领读一下;读不好,评议,请你当小老师把段中带音节的词语领读一下)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两个问题你们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交流。

(二):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

1、总体汇报:家乡的桥都有那些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数量多造型美名称美) 能告诉大家你是采用什么好方法把它们又快又准确地找出来的,——抓总领句。对,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抓每一段的总领句。抓住总领句,就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分别感悟:

特点一 数量多

我们来看第一个特点——桥多,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桥的多?指名读评价,(听起来,怎么不够多。据说在一座水乡小镇上,竟有287座各式各样的小桥,谁能读的更多?)再指名读。

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家乡的桥可真多呀!

特点二 造型美

(1)作者是怎样介绍桥的造型美的?谁有不同的看法?(千姿百态 过户桥和单拱桥)过户桥有什么特点,谁能有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那个字最能体现过户桥简单?出示图片。一个“搁”字不仅连起了两户人家,还连起了两户人家的什么?(看似不经意的一个 “搁”字,却充分展示了过户桥的简约美,作者用词真是妙呀!)

(2)欣赏了过户桥的简单之美,我们来看看单拱桥有什么特点?单拱桥有什么特点,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出示图文,指名朗读。他读出桥的漂亮气派了吗,谁再来读一读?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读好的?多美的桥啊,真是令人向往!

特点三 名称美

江南的桥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妙,然而最令作者倾心的却是家乡桥的第三个特点——名称美

(1)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

来读读这些桥的名字吧,最好是边读边想象。读着这些桥名,你想到了什么,具体地说一种桥?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一个桥名就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难怪作者说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呢!我们一起来享受一下这种美,千岁桥……开始读。

(2)桥的名称美美除了富有诗意、蕴含故事、形状独特,还体现在哪个方面?(桥名书写)

出示字体:看到这些不同的字体,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龙飞凤舞 行云流水 秀丽端庄 苍劲有力)

在交流中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字体与桥名相映相衬,平添了几分情趣。谁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份情趣?出示句子,指名读,评价,再读。

过渡:家乡的桥,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那么作者写家乡的桥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看课文最后一段,我们来交流这个问题。

(三)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桥

1、恋桥,文中体现在哪儿?

2、家乡的桥就是我们的乐园,根据这段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话填一填:

一想起家乡的桥,我就想起______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的桥的确是孩子们的乐园,令作者魂牵梦绕!

这句话你认为该怎样读?出示句子:那凉悠悠的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指名读;谁还有不同的见解?指名读?

3、几十年了,儿时的一幕幕仍然浮现于眼前,铭记于心头,那作者仅仅是对家乡桥的留恋吗?这其中还有什么情感?

带着恋桥、思乡情齐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读出感情。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们读懂了家乡的桥具有数量多、造型妙、名称的特点,时时勾起作者对桥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请浏览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王维的诗句什么意思?桥还有哪些故事?

四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学到这里,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文内容、写法、读书方法)

2、我的作业我做主:平时都是老师给大家设计作业,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当小老师,给自己设计作业。先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提示:可以积累词语;可以搜集桥名的传说,可以想象石桥的故事;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3、学生编题,典型题展示:仿照课文2——5段总分的写法写一段话

4、结束: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江南石桥的无限风光,感悟了作者浓浓的恋乡意,款款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12 * 家乡的桥

数量多 造型妙 名称美

思 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从“我”对时间的感悟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道理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质疑:

板书“时间”,你对时间有什么认识?板书课题:16*与时间赛跑 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与时间赛跑?为什么与时间赛跑?作者为什么要写与时间赛跑?……

随机处理学生的问题。你们可真是勤思善问的孩子!这节课,我们重点带着这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怎样与时间赛跑、结果怎样来学习课文。

2、请看自学提示:出示提示,指名读

第一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再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请大家也和时间赛跑,尽快完成上面的读书任务!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二 解疑合探

(一):初步感知课文

1、大家刚才已经读过课文了,有人说读书有三个层次:一通顺,二流利,三有感情。你到了哪个层次?老师就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选择其中一个读,谁有勇气来把它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评议,随机把出错的地方强化。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个问题你们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交流。

(二):感悟与时间赛跑的原因

作者为什么与时间赛跑,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悟。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1)、外祖母的去世,请以忧伤的语气读这句话;

(2)、爸爸的话,请以这种迷茫、着急、可怕的语气读这句话;

(3)、飞鸟迁徙,日升日落。时间是如此匆匆,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请带着这种感受这句话。

过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再来的不一定是去年的燕子。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再青的不再是当年的那些柳叶。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再开的又怎么会是昔日的那一朵呢?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时间如此匆匆,如果她能够停下来,那会怎么样呢?

2、出示想象填空:

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 ;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 ;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我们将来也不会 ;如果时间能停下来,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我们又多么希望能够留住这美妙的一切呀,可是时间却不等人——出示:

“时间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就挪移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匆匆》片段,轻读。

是呀,就在我们轻轻叹息时,就在我们说话间,就在我们随意一瞥中,那一缕叹息,那一句语音,那一抹眼神,都已经成为了时间里的永恒,更何况失去的那一切呢!齐读——“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三)感悟作者与时间比赛的过程

过渡:因为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所以作者决定和时间赛跑。

1、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2、通过小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好像也和作者一样高兴,自己能够跑在时间的前面了;这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孩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位小作者……)

3、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出示: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

4、和时间赛跑,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了时间,我就快乐得无法形容”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四)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渡:作者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么样呢?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1、出示句子“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有时候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是用途却很大很大。”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是呀,,我们左右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我们左右不了时间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时间的宽度;我们改变不了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时间的态度,因为——出示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读一读:谁想来读读这句话,你想读出什么味道?评价再读;再评价再读。

(2)换关联词填空: 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 可以成功!

(3)个性理解填空:假如你一直 时间,你就可以 !

三 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们读懂了作者因为感知到时间的宝贵和易逝,就开始和时间赛跑,从中悟出“只要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这三个问题大家读懂了。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单独处理不了的,互相讨论解决)

预设:林清玄有什么成就?“维持”?还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与时间赛跑?

四 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学到这里,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文内容、珍惜时间、写法——表达顺序借事喻理、读书方法)

2、我的作业我做主:平时都是老师给大家设计作业,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当小老师,给自己设计作业。先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提示:可以结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参考课后思考题和自己平时练习的题型,给自己设计一两道自测题。

3、学生编题,典型题展示:先展示基础题;再展示拔高题。

4、我的时间我做主,结束:“时间如流水,半点不等人”就在我们说话间,时间又溜走了一截。,珍惜时间,走在时间的前面,开创成功的人生。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泥条盘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边器皿。

教学难点:泥条的合理组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上学期泥条盘筑手足形器皿的优秀作品。

2、欣赏泥条盘筑而成的花边器皿作品。

二、讲授泥条盘筑的要领。

1、器皿底板的制作压一块泥板,根据需要切割出底面的形状,如圆形、心形等。

2、改变泥条盘筑的方向和方式,盘筑器皿坯体。

(1)搓出泥条数根,泥条大小合适、粗细均匀。

(2)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改变泥条的长短、粗细、方向。重点分析泥条方向的处理,从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使学生得到启示。泥条的方向可纵横相间,

可卷成螺旋状、弧形,也可相交、缠绕、编织等,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3、装饰、作品。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学生熟练的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尝试改变泥条的方向,盘筑一件生动、美观的花边器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泥条是否粘结牢固,给予大胆、认真的学生以鼓励、肯定,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在构思上加以启发。

四、课堂

1、评议本节课学生的作业效果,对所有能完成作品的学生加以肯定。

2、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简单的。

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玩陶过程中的问题谈意见和感受。

4、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道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交通情景。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撕、画、剪等多种手段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交通标志教具、一张大的彩色卡纸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是我们常州的哪里?你们熟悉吗?(怀德桥)

2、每天早晨上学时要经过这座桥的小朋友举手?

3、这里的桥上什么东西很多?(车多、人多、房子多)

4、车多、人多,让你们觉得交通是怎样的?(拥挤的、繁忙的)(揭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早晨是坐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

2、在马路上你们还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

3、马路上的车辆都具有特别的声音,你们会模仿它们的驾驶动作和声音吗?(学生上台模仿:摩托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

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课件)

我们除了在马路上可以见到这些交通工具,还能在哪些路上见到它们?(立交桥、转盘、盘山公路、乡村的马路等)(课件)

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认识多少?(投影展示后贴在黑板上的道路情景图上)

4、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评述对作品的看法。(表现形式:画、剪、贴……)

5、放一段科幻影片中的可以飞的汽车,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作业阶段

这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大哥哥为常州设计的`一座未来的立交桥,你们看,纵横交错,非常有现代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去看一看美丽的新常州,好不好?

要求:1、用画笔画出各种交通工具,再剪下或撕下贴在马路上。

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

3、自由地表现,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4、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注:也可引导学生独立制作表现,突破纯平面的绘画方式,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四、展评阶段

1、游戏:摆一摆,想一想

用剪贴或画的方法制作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将自己制作的小车等交通工具剪下粘贴在马路上,并注意用花或树木装饰马路的两边,还要注意路两边的建筑物,这样看起来画面会更饱满、更美丽。(提醒学生粘贴时注意交通规则,布置出繁忙而有序的交通景象。)

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五、拓展阶段

如今我们常州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儿歌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六、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整理洁。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和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

2、鼓励同学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3、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明显的透视的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绘画工具或手工资料等。

教学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教学难点:画现能否表示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室内活动。

1、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同学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同学思维,能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2、欣赏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同学思维,使生活经验和感知逐步清晰起来。

二、教学新课。

1、发现。室外活动。

来到室外的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和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2、考虑。

同学们通过观察、考虑,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

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了。

3、再次欣赏。

让同学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和影像资料。

问题: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同学回答问题。

5、表示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怎么在绘画中表示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示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柔和些。

三、同学绘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

让同学自评、互评。在同学自评时,鼓励同学运用透视一词描述同学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 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装饰图案的方法表现大花鸡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装饰变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用基本型组合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大屏幕播放动画(大公鸡)

大公鸡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啊?(学生回答)我们初步了解了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装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花鸡。出示课题:《大花鸡》

二、 探究新知:

1、展示不同形态的鸡

因为鸡种类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只形态不同的鸡,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尾巴是向下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基本型组合来表现它们。

2、欣赏民间工艺品

因为鸡的外形漂亮,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深受民间艺人的喜爱,创作出了多种鸡造型的艺术品,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说出鸡造型的民间工艺品名称。为什么大家喜欢鸡的形象呢?谁知道?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那么谁能说出鸡的寓意呢?(吉祥吉庆)另外在古代没有表,鸡还有一个什么功能?(报时)

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3、出示第一幅图片(一只真实的鸡和一只装饰鸡进行对比),有哪些不同?色彩、外形等,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装饰?(简化、夸张、添加、拟人、变形等方法)

出示第二幅图片: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图案丰富吗?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什么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肚子的部位用一个单独纹样来表现。为什么?出示花边纹样图片,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折线、弧线和单独纹样,是不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同学们看看旁边的纹样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找一找它们用在了哪里?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这种装饰画不仅在民间受欢迎,很多同学也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重点装饰了鸡的哪些部位?我们还可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大胆的变化,比如鸡冠可以变成火苗状、花朵状,尾巴可以变成扇形或其它形状,翅膀的位置外形都可以改变。

5、出示纹样素材

(1)看看它们能用在什么地方?

(2)这里边的纹样还可以怎样组合、变形、装饰?

(3)教师出示一幅再创造的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丰富变化

三、学生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表现一只大花鸡,本节课完成一只大花鸡的外形及纹样装饰设计

可以画鸡的各种角度,并将其夸张变形 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装饰漂亮的花纹 注意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四、作业展评:

选两三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课题:小挂饰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件挂饰。

教学重、难点:

1、找到与众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挂饰。

2、用与众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挂饰。

教具学具:纸、纽扣、线等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一)欣赏交流

(1)看看,我今天的穿戴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戴了项链)

同学们也戴了项链、手链,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挂饰

(2)我还有几件要展示给大家:

(二)分析材料: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小挂饰呢?

2、发展阶段:看看我做的与众不同的.小挂饰(出示挂饰范作)

(一)分析范作造型:

(二)分析制作步骤:剪--穿--系

(三)启发想象,鼓励创作:看看你准备了哪些与众不同的材料?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小挂饰呢?

(四)作业要求:用线串联纸、纽扣等其他物品,做一件小挂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五、课后拓展:钥匙坠、手机饰品……这些小物件也可以称为小挂饰,你也试着做一件吧?

六、收拾与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说出3种以上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

2.区分出均衡与对称的图形。

3.选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法表现对称或均衡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学生作品

学生:剪刀,双面胶,彩色卡纸,颜料,调色盘,毛笔,抹布,水彩笔,油画棒,甚或中的对称与均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杂技是我们民间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节目,他给人们带来欢乐。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张杂技表演照片,请你们猜一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杂技。(1.杂技照片)

为什么他手中要拿一根长杆子呢?

2. 不光杂技演员需要平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需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平稳稳这一课(添加题目:平平稳稳)

3.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平衡的事物呢?

二、讲授新课:

1.老师也为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他们给人美的感觉,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3.对称定义幻灯)在我们美术中,这样的形式我们就叫他对称。

3. 这样的.对称他不光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来装饰我们的生活的。(4.对称的装饰作用)

4 有谁能把这些单独的图形变成对称的形呢?(5.练习一幻灯)

5.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光对称给我们平稳的感觉,还有一种形式也能体现平稳。(6.均衡幻灯)

6.(7.均衡定义幻灯)像这一类在视觉上有平衡感觉的,在美术上我们叫它均衡。

7. 好,现在老师要锻炼一下我们同学的眼睛,让它做一项运动了,看看在这些图中,你能找出不是均衡作品吗?(8.练习二幻灯)

8.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就找出来了,那你有什么方法把它变平稳点吗?(9.变均衡的幻灯)

9. 老师这有些小朋友,他比你们更厉害,他们不但能找到生活 中的均衡,而且还用美术的形式把他表现了出来,大家来欣赏一下他们作品,并看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如果是你的话,你还有什么方法把均衡或者对称表现出来。(10.学生作品种类的幻灯)

10.同学们的想法真棒,那你能运用你喜欢的形式,把均衡或者对 称表现出来吗?那就赶快行动吧!(11.音乐,以及欣赏学生作品,生活中对称`均衡的图片)(幻灯中没有需要添加)

三、展示评价:

1 欣赏,评价,做了什么,怎么做的。(12.学生作品,实物投影)

2 其实除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加容易的表现出对称与均衡,这就是我们的电脑,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到电脑上试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选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法表现对称或均衡的作品.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与均衡。

教学难点:用对称或均衡得形式来表现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举例:一棵树、一篮水果,它们的左右不一定对称,但视觉上看去是平衡的。教材中的《镜前的少女》、《组合橱》等都是给人的视觉上以平衡感,所以它们看上去是平稳。图片《大海上的船》,海面上船有的大、有的小,画面左边一艘大轮船,右边有远近三艘小船。画面左右不对称,但视觉上看是平衡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小结。

师小结;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

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

三、拓展:

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反思:

我原以为三年级学生理解“对称”这个词的概念,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没有将“对称”这个概念进行讲解,在第一个班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学生经过老师的简单提示,对对称图形的“对称”特点了解的不是太好,因此,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察觉到这个班与上个班的情况一样,就进行了大胆的调整,讲授新课:课我直接讲解并点出“对称形”有两种情况:一种像蝴蝶一样的对称形为轴对称;然后,通过找圆形花朵的中轴线得知:像花朵一样的对称形为点对称,经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印象,能够比较容易的区别开“轴对称”和“点对称”了。

另外,对于这一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在带领学生感受“均衡”过程中对课件图片的运用,我借助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了不均衡处理,在构图上,学生虽然说不出不均衡,可是也很明显的感受到了“别扭”, 然后再与原图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均衡的平衡与舒适感。美中不足的是,类似的图片准备的少了,学生没有能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