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罪念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1、作品展示

教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

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教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教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

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

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

(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布置学生收拾、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3课 猴子上树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本课猴子上树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本课猴子上树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教材为学习者呈现了三种折纸方法以供参考,使“猴子”既可以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也可以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从而较好地扩充了游戏制作的可选择性。由于教材猴子上树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也提供了一些形象,设置了一些小情境,使游戏活动的容量有了新的拓展,群体所呈现的学习结果和形式方法,将因此变得更为丰富,更富有情趣性和娱乐性。

二、教 学 目 标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的基本制作方法的教学,到寻找折法的多样性,再到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故事情节,并进行装饰,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在教学组织方面力求寻找合适的形式方法,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感知激趣——自主探索——表现创作——欣赏评价。

在感知激趣学习环节,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演示或cai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使其在直观教学活动中,对游戏形式、方法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印象深刻的客观感受,产生激活学习欲望的作用。因为本课的基本折法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有接触(见《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玩具或基本的折法,自己动手折一折,教师应鼓励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表现创作这一学习环节的任务,主要是对玩具进行装饰,追求的不仅是学生添画、粘贴的技能,同时也是低年级学生进行主题想像、创作的尝试,给传统的游戏赋予新的内容。欣赏评价阶段可以让学生玩一玩,议一议,使之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制作、绘画、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评价活动中巩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兴趣和信心,从而使学习绩效得以延伸。

教师可以以小组学习或伙伴学习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使探究活动和设计活动更完美。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画上你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同学交流、玩耍。

四、教 学 建 议

*在折法的探究上,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进行示范讲解。若有学生找到其他新的折法,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并抓住时机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探究新的折法。

*在对“猴子上树”进行添画装饰设计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设计的图案要适合“猴子”和“树”的形状特点。特别对“猴子”添画时要注意选择的图案要适合画在三角形中,如不适合可另外采用剪贴的形式。

*在玩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对玩具进行粘贴、添画,设计故事情节,边玩边说。

*在教学策略运用方面可在路径上多一些选择,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调整。甚至可以从设疑反思、探究解惑进入制作活动,采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应付境遇的自主能力。

(王琴)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提问:看书中两幅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和《莫斯科的英国人》与以前见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分析《莫斯科的英国人》。提问:作者用哪些物象组成了作品?你觉得画面和谐吗?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2、引导学生将自己带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拼摆,组成有趣的造型。小组同学讨论、评价。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利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物象有趣组合。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观察其它生活物象,并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根据生活物品进行想象组合。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看到的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并说一说想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达利的《公寓式梅/维斯头像》,分析其组合方法。

2、启发学生总结出艺术家在奇思妙想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根据一组静物进行想象,巧妙的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利用自己的日常积累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美术教案-《怪兽》

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 美术教案-《怪兽》

课时设置:1课时

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空间,大胆想象晕运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完成本课的形象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

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

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

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