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对水墨画感兴趣。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法创作水墨画。
二、活动准备:
水盆、墨汁、砚台、毛笔、宣纸、课件、盘子、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笔墨纸砚,感受中国水墨文化,
1、出示笔墨纸砚提问幼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怎么用”。由熟悉的纸到墨,让幼儿认识墨、墨水。
2、看图片感受中国水墨画(诗词、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
3、提问幼儿是否喜欢,有什么感受。(美丽、开心、骄傲)
(二)、寻找水墨画中藏着什么
1、欣赏三幅画,提问看其中藏着什么,是怎样画的?(同一幅画,放置角度不同)让幼儿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效果。
2、欣赏水墨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得出:墨去了水里,每次流动都有不同的画面。提问“那怎样留下画面?”
总结:把墨滴在水里,让它流动,把纸放在水面,拿出来就是一幅好看的水墨画。
四、学习创造:(音乐)
1、 教师示范:滴墨印画
讲明要求:①滴墨
②轻摇,使之流动(不能摇匀)
③将纸放入水面
④提出来
2、 幼儿操作(桌子上每人两个盘子,一个放水准备让幼儿滴墨,另一个空盘子放纸张,并且印好后放到空盘子里,操作一次)
3、 作品展示
实践成果: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花纹与图案装饰向日葵的花盘、茎叶。
2、学会用相似色进行背景色的涂色,鼓励幼儿用不同规律的'色块来涂色。
活动准备:
花纹范例、范图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有个大画家叫凡高,他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是什么?
2、请幼儿描述一下向日葵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范画
1、了解不同的作画方式:凡高的《向日葵》是油画,这幅《向日葵》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呢?(线条装饰画)
2、欣赏不同的花纹和图案:除了这些花纹,你还会其它漂亮的花纹吗?(请个别幼儿画一画)
三、提出作画要求。
1、构图时要大胆、流畅,向日葵的花盘画得圆又大。(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花瓣)
2、进行装饰时注意花纹要画得整齐而密集。
3、背景色选用相似色,运用不同形状的色块排列来进行涂色。
四、幼儿作画
五、作品展示。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画家毕加索及其作品。
2、知道通过线条、色彩和画画时的心情来表达画面内容。
3、产生欣赏名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梦》、《哭泣的女子》的PPT。
2、勾线笔、白纸。
活动过程:
1、介绍毕加索。
PPT上出示毕加索的图像,介绍:今天给大家 一位有名的西班牙的画家,他叫毕加索,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你们想看吗?
2、欣赏作品《梦》。
出示《梦》
(1)画得是什么呀?
(2)我们眯起眼睛看一看,人和背景有什么不一样?
(3)沙发用了什么颜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是黑色的沙发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4)这幅画中用了什么样的线条来画这位阿姨的?我们用手指来画一画。
(5)你想帮这幅画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毕加索爷爷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愉悦,用了亮丽的色彩、弯曲的线条画出了这位漂亮的阿姨,给人以柔和、美好的感觉。
3、比较欣赏《哭泣的女子》和《梦》。
(1)这幅画中画的是什么呢?
(2)它用了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线条?
(3)毕加索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4)你想帮这幅画起什么样的名字呢?
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总结。毕加索爷爷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悲伤,用了暗淡的色彩、直直的线条画出了这位丑陋的阿姨,给人以害怕的感觉。
4、总结。
不同的线条、色彩,人在画画时的心情都能影响画给我们的感受。
5、幼儿创作。
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毕加索,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来画一个快乐或悲伤的人。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情感。
2、创作“美丽的星空”或描绘自己对梵高和他作品的感觉,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半数幼儿、油画棒、订书机、幼儿操作材料、《星月夜》范画、轻音乐——班得瑞《安妮的仙境》,《天空之城》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星月夜》画面中的情感。
播放音乐《安妮的仙境》,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中的画,请幼儿说一说你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音乐是欢快的还是舒缓的,你听到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想要做什么事?)由于这首曲子非常舒缓,小朋友们说听后感受很舒服,都要睡着了,接着老师又提问,你们想睡在哪里?小朋友们说想睡在家里软软的床上。于是老师很煽情的配着音乐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梵高的人,离开家乡很多年了,由于很多原因,他一直没有回家,在一个秋天里,他生病住院了,在病床上他特别想念家乡,怀念家乡的田野和村庄,于是他画了一幅画,这幅画上面一颗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村庄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凡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择死亡?还是….
小朋友们安静的听着,沉浸在那种忧伤宁静的感情中,故事顺势也将作者和创作背景等一些常识介绍了一下。
2、教师讲解作品的布局,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局部地区做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讲解作品布局: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教师强调:不一定要画的和梵高画的一样,你可以画的比他画的还要有感情,还要让人想家。(暗示幼儿可以从颜色的搭配、线条的比例上做一些改变等。)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天空之城》,这是一首比较忧伤的音乐,幼儿听着音乐,揣摩着自己的情感,尝试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来表达幼儿心里的“星空” ,我发现不用老师过多的强调树要是黑色的,高高的,幼儿通过刚刚老师的介绍已经理解了“盘旋的巨龙”的意思了,所以他会很自然的.将柏树画的又高又黑,而且是扭动的,星空中的星星也都是忽大忽小,幼儿解释说因为有云,所以一会能看见一会看不见,巡视一圈下来后,我发现这一半孩子的画与众不同的还是挺多的,大部分没有模仿范画。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了,所以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种冷色调,我问幼儿为什么选择重的颜色时,他说听这个音乐就想用这种颜色,看来,音乐发挥了它的魔力!
4、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教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多数幼儿都踊跃的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完后教师都以称赞的话语表扬小朋友,并将他们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内。
改变平时的评价眼光,并在介绍作品和讲解作品时以“情”感动幼儿,启迪他们的想象,鼓励他们创作出不一样的画,看到小朋友们聚精会神的作着画时,我就知道,这节课效果应该很好!
分析:
在幼儿园里进行美术活动,多数老师都是采用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模式:出示范例——现场示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点评,这种模式带来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幼儿绘画出来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小朋友还是快乐的小画家吗?不是!他们变成了加工作业的机器人了,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不喜欢画画了,觉得画这个太难,画那个又不会。幼儿的作品都差不多,没有突出他们的特点,我就在反思,幼儿的美术活动到底是让幼儿做一个模仿的的机器人还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引导他们感受不同的情感呢?
我们都知道,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积极有效的美术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心灵得到陶冶,自信心、生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音乐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发展孩子的直觉、想像与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将这两者有效的结合,听了很多展示课,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文献,把好的方法带入课堂,在教学时让音乐与美术紧密联系,发现充满音乐的课堂教学其实可以比普教课堂教学上的更为丰富多彩,让幼儿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情感。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 ,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有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所以,这节课我将感受画面的情感的作为了一个小重点,通过播放渲染力强的两首音乐,达到了启迪思维,加深欣赏深度的目的。并鼓励幼儿创作性的绘画,改变了一味的模仿,幼儿觉得随心所欲,老师看到的作品也更加丰富多彩。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尝试用水粉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二、活动重点:
用水粉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范画、水粉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
“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但是要求小朋友用白色油画棒作画,整幅作品完成以后,在纸上图上水粉颜料,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就成现在眼前。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4、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5、活动结束: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就教学和幼儿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维果斯基的有关理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造就了发展,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与发展过程既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是一个十分诱人但又很难在教学中解决的理论假设。中班美术活动《冬娃娃》是一个很传统的教学活动。可是,从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用维果斯基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尝试。
1 、努力寻找幼儿的大纲。维果斯基曾经指出:“3岁以后的儿童是按照成人的大纲同时也是自己的大纲的程度学习的……,因此,教师的大纲同时也应该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冬娃娃》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画出冬季人物服装的主要特征。这是教师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提出的教学自标, 是一个教的大纲。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讨论范例人物小弟弟时,将该目标变得非常具体又非常有弹性:小弟弟要出门怎样才能保暖呢?你们戴过什么样的帽子呢?在分辨人物服饰颜色的时候,老师还请幼儿从桌上的蜡笔中任选两枝,比较哪一枝颜色深,哪一枝颜包浅呢。这里,范例并没有成为统一的图像标准,而是从这一具体图像中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因此,当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的大纲时,就成了穿得暖烘烘,别冻着就好,穿戴什么、穿什么式样、花纹、颜色都行。这个有统一答案的问题,给了幼儿创造自己图式最大的安全感。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以后,幼儿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他们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中去了。
2. 将技能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
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当一种技能技巧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就会因不理解,没兴趣而变得被动,有时他们还会拒绝学习。
《冬娃娃》中,教师示范蜡笔涂色,其实是提高控制手部肌肉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的技能演示。但教师没有把这个涂色技能抽象地告诉幼儿.说:“要用力地涂得均匀,涂得浓”,而是把它与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小孔,别让北风吹进来等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当幼儿涂色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涂满、均匀,而是给冬娃娃穿上暖暖的衣服,把涂色练习变成了幼儿关心冬娃娃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练习涂色的积极性。
3.在激发创造中指向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好的教学不仅能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且能激发和形成目前尚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就是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怎样才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呢?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必须鼓励幼儿的创活性表现。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两次对幼儿直接提出表扬。一次是当一名幼儿说出蓝色和米色配合时,教师立刻表示惊讶地说:“啊!你连米色都知道,这可是许多大人也说不出的呀!” 又一次是教师为手套划分色块时少划了一块,她没有立刻补上,而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了幼儿。她用一种犹豫的口吻说 :“呀!少了一块,两块米色要连在一起了!”一位幼儿立刻说:“中间再挤过去—块!”老师说:“真的,你可救了我了!”这两个并不明显的细节,都被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变成了鼓励幼儿努力超越的契机。教师还向幼儿提出为冬娃娃找一个动物朋友一起上学的极具挑战性的建议。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幼儿创造的那些她从未演示过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及时介绍给大家,如狐狸、野牛、松鼠……,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一步观察思考:冬娃娃穿得暖和不暖和,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能不能跟着冬娃娃一起上学。从而引出了更多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觉得教师对幼儿认识米色有点小题大做, 幼儿画的那些动物远比教师画得差,甚至让幼儿帮助教师填色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可正是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在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幼儿不是跟着教师重复已经获得的经验,而是在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们看到幼儿非但没有看不起老师,相反,他们与教师更亲密了。这一切使教师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教学活动,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启发。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确常常不能达到维果斯基所提出的那种好的教学境界,其主要原因不是教材不够新,也不是教学形式不够别致,而是教师和幼儿是处于完全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教师并不能真正地完地了解教育对象。这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过程常常不能一致。怎样找到通向理想教学境界的思路呢?维果斯基曾指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沿着向目标迈进的道路上跨出一定的步伐……大纲实施的次序又应符合儿童感情丰富的兴趣的和与一般要领相联系的思维特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努力去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每一次都去认真地了解幼儿,把幼儿的不同表现贯通起来,找到一些规律,并将它们作为设计、组织、评价和改进教学的依据,那么,我们的教学在适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上就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和叶脉倾斜的方法表现树叶飘落的动态,萌发喜欢小树叶的情感。
⒉大胆想象、添画背景,表现秋天的美。
活动准备:
范画、记号笔、纸、蜡笔、各种树叶的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已有经验的巩固、提升。
师:秋天到了,小树叶飘落下来。你看到小树叶是怎样飘落到地上的?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小树叶飘落地上的情境。
二、树叶飘落——仔细观察,分辨树叶飘落的动态。
⒈小树叶飘落下来的表情是怎样的?
⒉(出示两片树叶的图片)他们的表情怎样?请你学学?
⒊还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呢?(幼儿想象、表现)
⒋小树叶飘落下来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树叶的动态图,请幼儿分辨,哪一片树叶在空中飘的?哪一片树叶好像树上掉下来?在空中飘动的树叶是怎样的?(叶脉是倾斜的。)
⒌:用各种表情和叶脉倾斜的方法表现出小树叶飘落的样子。
三、秋叶飘飘——表现出不同树叶飘落到不一样的.地方。
⒈很多很多的小树叶飘落下来,细细长长是什么树叶?梧桐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树叶也飘落下来了?
⒉这么多美丽的小树叶,看,他们在草地的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观察空间布局)
⒊我们把他们美丽的身影画下来好吗?
绘画要点:
(1)大大小小的树叶、胖胖瘦瘦的树叶、各种各样的树叶。
(2)给小树叶脸上画上不一样的表情。
(3)把小树叶飘落的优美姿态画出来:叶脉倾斜。
(4)用多种颜色装饰小树叶。
(5)添画背景,大树妈妈在哪里?她在做什么?秋天里还有些什么?小树叶喜欢飘落到哪里去?引导幼儿装饰背景:如云朵、菊花、树、山坡等等。
四、作品展评
⒈哪些树叶姿势最美?
⒉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你来学学这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⒊小树叶在哪里飘呀飘?它会飘落到哪里去?(关注画面的空间布局:小树叶有的在草地的中间,有的在草地的左边,有的在右边,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