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教案
语文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优秀教案1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四、布置作业
分组收集材料,探究、讨论加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语文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揭示课题:(3分钟)
师:我有一首诗,想请你们读一下。那是天地对话有形或者无形产生的心灵共鸣黑夜或者白昼就那么短暂最耀眼的总是你却是那么震天撼地劈得开世间一切划过无尽长空却抓不住你的踪迹师:刚才我们念的诗歌中包含了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吗?(板书:雷电)谈谈你所知道的。预设:学生可从雷电的声音、雷电的形态等介绍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这个谜。(板书:揭开)齐读课题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⑴近义词摄取——吸取⑵做动作)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⑴因为富兰克林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所以他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所以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勇士是因为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质疑: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说明: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词、句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习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2分钟)
(1)出示句子师:从前人们一直认为,
生: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2)出示句子师:可是,
生: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板书:敢于挑战
(3)出示句子师:1752年7月的一天
生: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2学习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25分钟)
(1)师: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自己轻声读,读了这段话后,你有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师: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学生交流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师:“觉得手有点麻”说明了“安上尖细的铁棒”使风筝能够摄取雷电,而“用上麻绳”使电流不至于太强,所以“有点麻”。
“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说明了铜钥匙能够聚集电流。男生别读,读出实验的不易。
师:读了这段话,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差一点儿被击倒”,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敢于实践再读这段话,感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说明;
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
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
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
④此处要重点教学,约10分钟。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
制作步骤;
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
2、用麻绳系住。
3、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一生交流,教师归纳)原理:(多生交流)
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
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
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
(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不会伤及他人,容易收集雷电)(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教过他的老师、别的科学家)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棒!”
师: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说:“也许曾经是我看扁了你,没有积极的鼓励你。”
师:他们忏悔了。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教过他的老师会说:“你成功了,这与你的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师:老师对于学生的自豪。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别的科学家会说:“你打破了常年累月人们的迷信说法。”
生:这是同事之间的肯定。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第3、4节,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体(5分钟)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电闪雷鸣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联系上下文想想,“风筝实验”做成功了,为什么会轰动全世界?
3、学生交流预设:了大多数人们,长期以来的想法。
4、小结:雷电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5、出示最后一节:师:后来,他还发明了,生:避雷针。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6、学生交流预设:富兰克林你敢于挑战,敢于献出生命,敢于实践。你有着坚持到底、坚韧不拔的精神。你很执着,并没有成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继续奋发努力,继续埋头于科学实验中。
7、教师小结: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不会成功。就像我们课文开头所说的:出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我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1)出示名言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2)齐读
四、拓展作业,激发情感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3、观察。现在的高楼大厦有没有避雷装置?现在的避雷装置和富兰克林当时发明的避雷针有什么异同?有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余毒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敢于挑战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敢于献身敢于实践
语文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练习说绕口令:
1.课件出示绕口令(一):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
3.课件闪烁难读字:平、盆。
4.点击分别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5.自由练读。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6.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7.课件出示绕口令(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玩。 因为,所以。 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蜂》。自由读。
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落实背诵。
五.我的采集本:
1.课件出示题目中的成语,自由练读。
2.观察思考:词语中都有什么共同的字?
3.圈出表示动物名字的字。
4.熟读词语。
5.课件出示缺少动物名字的词语,指名填空读词。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7.布置作业:通过多种方法(问、查、摘等)积累这样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喜欢观察吗?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1.自由读,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2.整体感知:日记中写的是小作者观察什么的事?
3.指名读短文:继续整体感受:你觉得写日记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引导思考: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5.出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小蚂蚁把比它大得多的米渣儿般回家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一定喜欢动物吧?谁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1.引导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呢?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板书:整体(大小、胖瘦、颜色)外形、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吃乖巧习性、喝性格淘气睡勇敢
3.自由练习介绍。
4.小组交流,互相倾听并提问、解答。
三.笔下生辉——学写观察日记: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练习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还学习了怎样把动物介绍清楚。能不能把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2.分析短文,思考:观察日记是按照怎样的格式写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题目、月、日、星期、天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部分位置的安排。课件演示。
3.课件出示观察与思考题: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想一想:你对小动物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小组互相交流、评议。
4.学生课堂练笔。
5.投影展示、评议格式和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合理。
6.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五.拓展学习:
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语文优秀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二)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例:引次江北。②次序。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应当。例:当横行天下。③会。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例:助画方略。②将要。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③刚。例:操军方连船舰。④方面、地区。例:挟天子以征四方。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例:今为君计。②计谋。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例:命猛将统兵数万。②统帅、带领。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③将要。例:将顺江东下。④扶持。例:出郭相扶将。⑤助词,无义。例: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①跌倒。例:一蹶不振。②使受挫。例:必蹶上将军。
立:①站立。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②使成。例:足以立事。③即、立即。例: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①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于是。例:乃罢会。③才。例:骑乃得过。④乃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①削平。例:今操芟夷大难。②平坦。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②使逃、驱赶。例:可烧而走也。
卒:①士兵。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②死。例:鲁肃闻刘表卒。③终于。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①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
②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③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
⑤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三)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语文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能从细节入手,探究人物内心世界。
4.树立正确的读史观,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细节入手,进行人物性格分析。
教学难点:
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安排3-4课时;2.结合相关史料和资料,分析评价人物。
教学步骤:
准备与预习:
1、查找资料,熟悉下列成语故事:
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
2、查找资料,设计一张楚汉相争的时间表。
3、依据注解,疏通文字,并根据课文内容列出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里对应的人物。
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
汉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
楚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4、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的?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里的人物哪些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第1-2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泛读课文,疏通文字。
一、导入
楚汉相争曾让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扼腕叹息,又留给后人多少思考和启迪!垓下之围,项羽至死还在抱怨上天不公,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殊不知,其实早在鸿门宴上,就有人预言他日后必败无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楚汉相争的第一个回合──《鸿门宴》。
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人。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奋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10篇表,8篇书。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等。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目的。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了解背景,梳理情节:
1、项羽一生三个关键性事件:了解鸿门宴的前因后果
项羽的江东起义与巨鹿之战的辉煌;
项羽入关与鸿门之宴的遗恨;
项羽的垓下之围与乌江自刎的悲壮
2、设计一张楚汉相争时间表
3、课文写了哪些故事情节?你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
事件过程项羽一方的活动刘邦一方的活动
宴会前(打不打)亚父定计、项伯夜访无伤告密、刘邦求策
宴会中(杀不杀)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项羽不应刘邦谢罪、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宴会后(追不追)项王受璧、范增愤骂沛公脱逃、张良留谢、刘邦锄奸
精彩片段赏析:三起三落,情节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4、你认为哪个情节是项羽失败的关键所在,而哪个情节决定了刘邦的胜利?
[讨论:引向人物性格,明确在情节中展开人物的刻画。]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点: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解性格对命运、事业、历史的影响。
预习:搜集项羽、刘邦鸿门宴前后的细节表现,用四字词语概括,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解读项羽:
根据以下细节,探究项羽内心世界:
(1)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既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就是“王关中”也并未背约,项羽为什么勃然大怒?从“怒”字,可以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2)项伯劝说,项羽许诺:既然已经传令“飨士卒”,击沛公,为什么项伯一席话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3)刘邦道歉,项羽告白:项伯听了刘邦假惺惺地赔礼道歉后,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有人以此赞扬项羽坦荡磊落的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请谈谈你的看法。
(4)项羽留饮,位分尊卑:从鸿门宴的座位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5)范增示意,项羽默然: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项王默然不应”。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的个性使然,还是他觉得此时还不能杀刘邦,或者还另有原因?
(6)樊哙闯帐,项羽嘉许:樊哙闯营,可谓无礼,可是项羽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食赐座,听了樊哙的指责,也“默然不应”。项羽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请想象描述。
(7)刘邦送礼,项羽受璧:我们从范增和项羽对刘邦礼品的处置方式不同上看到了什么?
二、解读刘邦:
1、看看刘邦的两种表情:项伯来访,刘邦大惊,张良追问,沛公默然。这是两种很有意思的表情。试揣摩刘邦的心情。
2、听听刘邦的两类称呼:称项伯为“伯”,称项羽为“将军”,称张良为“君”、“公”,在项羽面前称自己为“臣”。这里有什么讲究吗?
3、想想刘邦在两个场合的提问:刘邦在张良告知项羽第二天要来攻打的时候,两次问张良“为之奈何?”在借故离开宴席时问樊哙“为之奈何”?这两次提问获得了怎样的结果?
4、谈谈刘邦的两个决定:一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向项羽当面致歉,二是决定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不辞而别。请从时机把握和准备事项等方面评述刘邦的两个决定。
三、项刘比较:两个各具风采、各有归宿的英雄
1、关于出身和志向:
出身: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所以项羽是一个世代簪缨的贵族军人,一个国恨家仇刻骨铭心的报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分五裂的战国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不及待得分封诸侯。
刘邦出身农家,却不事稼穑,很会耍些流氓无赖的伎俩,有人称之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恶棍”
志向: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关于用人与团队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说说刘项二人的用人标准、团队建设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史记。陈丞相世家》)
3、项羽的性格与处事;
有人说项羽雄武盖世但又缺乏政治远见、为人光明正大但又缺乏城府、讲究规则但又不会机变、仁而爱士但又任人唯亲、爱惜荣誉但又为人不忍、耿直坦率但又优柔寡断、生性暴戾但又儿女情长。。。。。。请结合相关材料,有选择地完成下列活动。
(1)如果认同上述评价,请你从《鸿门宴》或相关资料中找到例证。
(2)你如果要补充上述评价,请按评价的格式概括。
(3)如果你对上述评价有质疑,请列举理由。
4、刘邦的性格与处事:
有人说刘邦出身无赖流氓,楚汉相争是流氓与贵族的较量;也有人说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是政治家,楚汉相争是政治对军事的胜利。你觉得有道理吗?
5、性格与命运:
刘项的功业相反,成败各异,固然因素很多,但两人的性格不同,跟他们的人生命运大有关联。诵读下面诗歌,联系作诗时的处境,感受两个英雄的不同心境。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四、应用与拓展:
1、宋人钱舜诗曰:“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他认为鸿门宴上项羽假如听从范增的计谋,项羽可能成为秦始皇第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假如当初项羽听从乌江亭长的劝说,楚汉相争的历史将会是怎样的结局?请结合下面两首诗来推断想象。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参看历史人物相关评价,完成你的人物品评: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4、设计一个300字左右的剧本片段。如:鸿门宴、垓下之围等等。
语文优秀教案6
教材简析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那大义凛然的行为,那掷地有声的语言,那慷慨激昂的神情,无不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第1段用简短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邓世昌。第2段讲了甲午海战爆发的时间和地点。第3~6段详细刻画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英勇杀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第7段歌颂了邓世昌的英雄行为,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的心随激战的变化与发展而被牵动着,无限的敬意涌动心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 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 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最受感动的情节。
2 用心读最受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 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 (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读第7段。
2 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语文优秀教案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谁的花朵开得最鲜,开得最艳!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读读泡泡框的内容,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画,比较图画和相应的字体,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幅图又是怎样的呢?
[在观察、比较中明白两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第一幅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嘴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的意思。第二幅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3)(板书:即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两个字,谁能为这两个字组词呢?
2)你还知道哪些形近字的造字过程呢?说一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汇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一说。(出示)
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鞋,可结实啦!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
玉石经过琢磨( zhuó ó ),变得更加光华美丽。
米芾认真地琢磨( zuó )字贴。
锅里的水沸腾了。
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个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句子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可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讨论讨论,看看你有那些看法。
(3)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结实:第一句中是“牢固,耐穿”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勇敢,坚强”的意思。
琢磨:第一句中是“打磨”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思考”的意思。
沸腾:第一句中是“水烧到一定的温度,热气上升。”
第二句中是“气氛热烈”)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搜集不同汉字的造字过程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语文百花园”,不但与那里各族的友谊格言相聚,还要去“向奶奶学语言”。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格言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
(出示)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维吾尔族)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而且与友谊相关的。)
(2)谁能说说每句格言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一句是说树长得直,它的作用就大,人如果要正直,就有许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广结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第三句是说有朋友的人,心胸开阔;没有朋友的人,心胸就狭窄。
第四句是讲人的智慧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也就是说并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有智慧,而在于是否爱动脑筋。一时友好不是友谊,平时经常的关心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1)请同学们再多读几遍格言,能试着背下来吗?
(2)你好知道哪些有关友谊方面的格言,说给同学们听听。
2、阅读平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边读边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呢?小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结合短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4)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老师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真正的友谊,还懂得了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你呢?
2、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更多有关友谊的格言。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又要和你见面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一位同学丢了一支和你同样的一支钢笔,他责怪你私自拿了他的东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会怎样呢?(难过)
再比如,你走过有果皮纸屑的地方,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批评旁边的同学不讲社会公德,使别人受到委屈;后来知道不是他乱扔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内疚)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确定自己最想说的内容。
(3)不论是你受到了委屈,还是你委屈了别人,该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适时出示泡泡框的内容。
1)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说清楚。
2)向别人说明情况,不要着急,要有礼貌。
3)向别人道歉,态度要诚恳。
(5)确定好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又懂得了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吧!
(6)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是否有礼貌,态度是否诚恳。]
(7)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
2、笔下生辉
启发谈话,揭示主题
(1)在“能说会道”中,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情,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
(2)习作内容:
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在众多的事情中,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写得也真实、感人。你觉得自己又有了那些进步呢?说一说。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语文优秀教案8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长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第二课时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附:板书设计
海浪---- 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第一人称的手法、拟人手法
雨的---- 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博爱者
作者———— 自拟 ————爱国
奉献者和使者
语文优秀教案9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词,会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个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不应该依赖父母生活,而应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道理。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懒狮子说的话,了解其不练功的原因,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中所讲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幻灯片,小黑板写狮子妈妈的话。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生字读音,理解字词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你知道狮子有哪些特点?(凶猛,食肉,林中之王)
2、今天我们学习14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二、初读课文
1、读准课文生字字音,读通全文,标了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例:kē 棵),齐读词语卡片。
3、逐段朗读课文。
4、再齐读课文。
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他们的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有哪点有同?
3、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⑴第一句话讲什么?板书:一只刻苦练功
从哪儿看出刻苦练功?
整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练的时间长,从早到晚,不怕苦,不怕累)
它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手势做一做滚,扑,撕,咬的动作?(滚可以练得身体灵活:扑能使动作迅速而凶猛,撕,咬能置猎物于死地)
⑵另一只小狮子整天在干什么?板书:另一只什么也不干。
懒洋洋地晒太阳是什么样子?(没精打彩)
⑶看图⑴谁是狮子妈妈?谁是刻苦的狮子?谁是懒狮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喜欢哪一只小狮子,为什么?
⑷带着感情读2自然段。
4、这只狮子为什么会这么懒?读 3-6自然段。
⑴小树向懒狮子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练功是什么意思?(锻炼本领)读出奇怪的语气。
⑵懒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那苦头指的什么?说明什么?(怕苦)它认为什么是吃苦头?它说这话时什么语气?慢吞吞说明什么?谁来试读?
⑶懒狮子不练功,以后怎样生活呢?它自己是怎样想的?(读懒狮子的第二句话)
凭着是什么意思?靠谁呢?它父母有什么本领?它父母有什么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想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板书:yi kao 父母⑷懒狮子说这话时是什么样子?(得意)看插图
⑷为什么会这样?(炫耀)
⑸它会生活得好吗?为什么?
5、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懒狮子的?读第七段,把妈妈说的话勾下来。
⑴妈妈一共讲了几句话?
⑵抽读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谁可靠,只有靠自己)
⑶要靠自己该怎么做?读第二句。
也是什么意思?跟谁一样该苦练功?应该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让他向勤狮子学习克服怕苦的思想)
⑷妈妈还告诉懒狮子什么?真正的狮子是怎样的狮子(有独立生活能力,像父母一样做林中之王)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只有刻苦学会生活的本领,才)板书:中心句
这句话用子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妈妈什么思想感情?
⑸听了妈妈的话,小狮子是什么表情?看插图(3)这时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6、这刻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小应该刻苦锻炼生活能力,不应该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7、小学生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应该学会哪些本领?
四、全文板书:
一只 整天练习 非常刻苦
14、两只小狮子
另一只 什么也不干 依靠父母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五、练习用应该 本领 真正说话。
(市三新教材培训研讨示范课)
第二课时
理念渗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
设计意图:
1、把生字编创入和课文联系紧密的语境中,使学生更有兴趣识字,又增加了阅读的量,丰富了语言,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2、打破逐段讲解方式,将内涵紧靠又富有朗读价值的语句突出结合来进行阅读指导,使读活跃于文本,深入于文本。以期学生得到良好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苦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语境识字法
教学过程:
一、语境中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只小狮子,刻苦练习的勤勤,懒惰的小狮子惰惰。勤勤整天练习本领,它已经能抓兔子了,你们瞧:幻灯出示
狮子王远远看见草丛中有只兔子,它猛地扑上去,一口咬住兔子,在地上打了个滚,用它尖尖的爪子撕开,美美地吃了起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勤勤真能干。可是还有只懒狮子呢!这节课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帮惰惰。
二、探究读文
1、惰惰这么懒,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先读读课文,找找它为什么这么懒?划一划。
2、反馈:
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的很好!惰惰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自由读,赛读,师范读,生齐接读。)
(指名读、评价、同桌互读)
读出了一只懒洋洋的狮子,但我们可不能真的懒惰哦!
3、老师就是怕吃苦头的懒狮子,谁能劝劝我、教育我,让我变一变呢?静静思考一分钟。各抒己见,角色对话。
4、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小朋友们说的可真有道理,我记住了。狮子妈妈以前也是这么教育我的,可我不懂,你们能再读给我听听吗?
练读一遍,齐读。
现在我懂了,我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随机板书应该、本领、真正。
三、分角色回归朗读
1、惰惰还有位好朋友呢!是一棵关心它的小树,把它的话找出来读读。(自由读3、5小节)
2、我们一起完整的读读这个故事吧!
分角色朗读全文:师读旁白添加激情导语,女生读小树的话,男生读懒狮子的话,男女生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四、总结延伸
惰惰有小树的关心、我们的提醒、狮子妈妈的教育,它一定会抓紧时间学习本领,象刻苦的小狮子一样,成为真正的狮子王!
那我们呢?故事学完了,有话对自己说吗?或者对你的小伙伴说吗?用上应该、真正、本领对自己说一句话。
五、书写指导
我们也不能做懒惰的小孩子,应该刻苦学习本领,学习知识,做一个真正的有用的人。今天就练习写苦。
认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加一加)
观察田字格里的位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描一个,再开始写。
一看、二记、三描、四写
板书:
两只小狮子
靠父母-----
应该本领真正
怕吃苦-----
语文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nbs
语文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的字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识字法认字。
2.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3.能正确、流利的诵读短文。
4.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韵文。
(2)朗读韵文。
(3)说一说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
(4)引导学生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二、我会认
1.出示“转盘”课件。转盘周围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就引导学生读哪个字。
2.交流识字方法,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3.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全班开火车读两遍)
三、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的影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读题目“我会填”这是让我们做什么呢?学生说出这项训练要求。
3.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视)。
4.反馈:让学生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填写的。
(二)我会读
1.听教师示范读短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书。
2.组织学生自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配以优美的音乐。
4.组织全班自由读,边读边想: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你的理想?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桥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桥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把你设计的桥展示给大家,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计的?
二、进入有主题的口语交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2.同桌练说、评价。
3.各学习小组组织练说、评价。
4.小记者采访。
A.同学们,学校小记者站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会设计桥,而且设计得非常漂亮,便派来几位小记者前来采访(四名同学扮成小记者上台)。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B.小记者采访(从桥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质疑,介绍者进行答疑)。
5.评选,展示最优桥梁。
黑板上贴满同学们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你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原因。
三、总结谈话
语文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语文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
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⑴ 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⑴ 查字词,教师抽读。
⑵ 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⑶ 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是否正确流利)
⑷ 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⑸ 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
(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
(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
(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二、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师总结:《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本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第二课时做小导游介绍以及谈感受,更是本教案的亮点,及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既培养了学语文的兴趣,在胆识、语言的运用、表达上得到锻炼。
语文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二、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文优秀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大自然的语言 2。 (字略)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略)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 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正课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 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 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讨论并归纳;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2》。)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6.提问: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讨论并归纳;举了三个例子。
7.提问:这一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时间先后顺序。
8.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讨论并归纳: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9.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10.提问:这一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四、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五、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下面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正课
1.提问: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讨论并归纳: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H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提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讨论并归纳:
(l)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4.提问: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5.提问:“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问:“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