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
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
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
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②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
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
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
(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②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②她惭愧的是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3)“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②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③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习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定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负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如果学生朗读很出色,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十分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十分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交流,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风生】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后(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吗?(卫星电视,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领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学写8个字。
2、读懂课文,了解人物的不同特点,使学生体会作者对邪恶贪婪的人愤怒鞭挞的思想感情,认识真善美,憎恨假恶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中的人物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普希金的有关资料、磁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普希金的资料。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出身贵族,童年时代开始写诗。1820年,因《自由颂》等诗篇反对沙皇暴政而被流放。1826年被赦免回到莫斯科。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共创作了6部童话诗。他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思考题。(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要当女皇,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重点注意“砖、奴、槛”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脾”字要注意右边“卑”的写法。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问激疑。
1、复习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激疑:课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五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女皇——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打了老头儿一个耳光——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皇的地位;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四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水变得阴暗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水变得阴暗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表演全诗。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续编故事或改写课文。
板书设计:
3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老太婆 木盆→木房子→贵妇人→女皇→女霸王(贪得无厌)
骂→骂得厉害→痛骂→打耳光→差点砍死(凶狠残暴)
渔夫: 心地善良、过分软弱
金鱼: 心地善良、知恩图报、言而有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霞(霞光)
锈(铁锈)假(假日)
透(透过)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
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r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r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阅读一”)
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2、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指名回答)
3、让我们也来当回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学 生默读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与教师一起做试验。(意图: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试验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试验填表。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导分析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出示“阅读二”)
(四)、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教师播放蝙蝠飞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得出蝙蝠飞行的原理。
2、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引导学生体会“反复研究,终于”的意思。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阅读三”)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飞机飞行的动画,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雷 达工作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件出示“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雷达天线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荧光屏的作用呢?
5、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讲解员,你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指名讲,再评议。)
(意图: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新颖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2、我知道( )的发明是从( )身上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4、(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仿学生学的资料,或动手做工小实验,小发明。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一、复习
1.提出问题、感悟文意
g)找出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互动学习。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已从收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已说的是对的。教师从旁相机点拔,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家互动、气氛高涨的学习氛围。
如:(1)男:
我不明白为什么小白兔听见湖中传来“咕咚”一声便吓得撒腿就跑?它为什么不回头看看是什么?
女:
因为小白兔的胆子很小。
男:
我还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学可补充。
(2)女: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通过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学习形式,老师从旁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们没有弄清楚事情情的真相,轻易相信别人:而猴子能对事情问个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随便相信别人。
二、品读句子、读书明理
a)课件出示,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的对话,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一组句子练习读好。
b)通过请某某听我读、我能读好、我想听某某读、师生、男女、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害怕的语气,狐狸、猴子第一次说话也是害怕的语气,猴子奇怪、认真的语气。
c)思想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三、小组合作、演演故事
1、让学生自由找伙伴组合表演。
2、同步练习:
bǎ xià mian de yīn jié bǔ chōng wán 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kàn pīn yīn xiě hàn z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jìn chū xiǎo māo mí lù huān lè qí zhōng( )( )( )( )( )
bǎ xià mian de zì jiā shang bù tóng de bù shǒu zǔ chéng xīn zì,zhài fēn bié zǔ 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小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板书:24、咕咚
湖响声
兔子喊咕咚来了
动物喊跑
狮子要看
结果木瓜掉下的声音
后记:
1.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2.这节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3.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找答案、思想感悟。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相关画面: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灯都亮着,仅仅是为了给一个出诊的医生照明回家的路!这情景多让人感动啊!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寒夜的灯光》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画出生字。
(1)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记忆的字有:
真-一镇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换偏旁记忆的字有:
珍一一诊缰一一僵
(2)指导书写。
"镇"是左右结构,右边"真"里有三横,不要少写。
"杂"是t下结构,上面是"九","水"。
"荒"是上下结构",非""亡",不要写成"~"。
3.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再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交流)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讨论:(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寒冷的夜晚,有人请"我"出诊)
(2)说说你从文中还读懂了些什么?
(夜晚很冷;农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课堂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
2.学生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段落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2、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7 华山的险
华山天下险 山崖险
山路险 赞叹 热爱
峰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