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
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
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论文,欢迎各位美术学毕业的同学阅读!
摘要:在大力推广新课程的今天,美术新课程理念呼唤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呢?本文以美术教师从灌输者变为引导者、被动执行者变为塑造者以及裁判者变为激励者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美术教师 角色转换 新课程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变更新,热切呼唤美术教师角色作出深刻转换。这种转换是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美术课程的新成长中发生的。我们首先应理性审视和反思美术教师在封闭和狭隘教育中的传统角色,使之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移位。对于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偏重于以老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不敢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
如我在上二年级手工课《手指玩偶》一课时,我在课堂设计了“大朋友帮帮我”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制作,碰到疑问引导其小组先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大讨论,确实找不出解决办法的就可以咨询“大朋友”――老师,比如有一个学习小组一开始就碰到不知道小动物的头该怎么翻折,就派本组小组长上台邀请“大朋友”,我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告诉他:你们确实有困难,应先到其他组咨询,让他们教教你们……最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互助的形式下解决了相应困难。确实有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帮助他们解决小动物的头的翻折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坚决改掉一碰到问题就问老师的坏习惯。不过我知道翻折狐狸的头是本课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这一步会碰到困难,只不过是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这节课最后每一位学生都解决了困难,通过折、剪、画、讲、玩等美术活动,同学们做好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动物手指玩偶。我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思考后获得成功,并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整堂课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又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敢问、想问。使课堂在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下真正动了起来。并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美术新课标》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定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对美术教科书作适当的“裁剪”,不过究竟是取是舍,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
如我下节课要上《家乡的桥》这课时,我课前就告诉学生,我们准备画斗门镇袍江工业区的富恩桥,请同学们课后先认真观察桥的外形(整体感受),再仔细瞧瞧花纹图案(局部观察),试试从不同角度欣赏大桥,还有请愿意和老师去实地拍照的就一道去,结果学生兴趣特浓,参与积极性较高,连平时不喜欢美术课的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这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作业中我发现虽然画的是同一座桥,但因每位同学所观察的角度、所表现的气候环境、所表现的季节各不相同,学生作业可以说是大面积丰收,我想这样来拓深、拓宽美术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不是很有效吗?
三、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变成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惟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经过实践,我发现,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如在上二年级《春天来啦》一课时,我播放了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变化的课件,小朋友们在嫩绿而柔软的草地上一边唱着、一边跳着,尽情感受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机,到处都有生命在萌动,作画时要以绿色调为主的特点。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如果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话,或伸伸大拇指。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他们的一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
[4]师资通识培训.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