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谈场域视角下对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

谈场域视角下对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

傲骨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谈场域视角下对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

场域的关系网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怎样对场域视角下对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的解读?

摘要:本文在场域视角下解读了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的内涵、重要性与优势,探讨了角色转换的策略: 在大学的角色环境中主动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在大学角色环境中经过不断的角色扮演以定位自己的位置; 在合适的位置上构型自己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场域视角;角色转换;重要性;优势;策略;大学新生

“场域”这一概念援引布迪厄的话为“在各种位置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解释的核心词包括位置、构型和网络。就方法原则层面而言,以场域的视角对社会问题分析即从关系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解读,为了更容易理解,布迪厄经常用游戏来类比场域的方法原则,在他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制约。受场域理论的启发,笔者认为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问题在本质上类比于高中与大学场域间“游戏规则”的转变问题,怎样使大学新生从高中的游戏规则平缓的过渡到大学的游戏规则中是大学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并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

一、大学新生进行角色的转换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怀海特说中学阶段是伏案学习的方式,大学则需要学生站起来,四处眺望的学习,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差异,也说明了在这两种教育环境中应采用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在高中与大学的场域转换中,因为学生自身所处的关系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个人在场域中的位置由高中时的确定性转变为大学伊始的待定状态。由于场域的特性,在关系网中的社会资源依附于场域中位置而存在,尽管位置在大学的“游戏规则”中是预设好的,但是也需要每位大学新生进入新的“游戏规则”状态中,在新的生活、学习法则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位置,否则将会面临一系列角色失败的后果,如对大学适应能力差而导致的心理困惑、缺乏目标感而对大学生活的茫然、远离亲友没有依赖所引起的精神生活的失落和空虚等等,这些问题是围绕大学生生活的隐性问题,但对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过程十分重要。因此大学新生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以在大学的关系网中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而去形塑符合社会期望的大学生角色。

二、场域中大学新生进行角色转换的优势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学公平的角色环境为每个人的角色转换提供了同样的发展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大学新生进行角色转换所付出的成本是最小的。从场域的视角可以看到这一阶段进行角色转换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高中进入大学虽然“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规则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大学里的新游戏规则去构型自己的关系网,并在关系网中定位自己的“网结”。同时大学的角色环境所提供资源条件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社会、家庭、朋辈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进行角色转换,不存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即在进入大学的场域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自我,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归零”的状态之中,摆在每个新生面前的“蛋糕”都是完整的,公平的制度与资源环境为每个人重新构型自己的角色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

第二,场域犹如一个引力场,在其构型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行动逻辑和能动性,场域中每个位置的个体能力的发挥都必须经过场域的结构调整机制。这一机制影射到角色转换优势表现在:每一新生不管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及以前所拥有的角色光环如何,进入大学都必须历经一次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符合大学的游戏规则的重新形塑角色的过程,角色形塑过程中每个新生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动性大胆创新的去挖掘资源,在大学的网络关系中根据自己的内心指向进行角色定位,相比高中阶段的单维度角色评价体系,在大学里多元的角色评价体系为每个新生进行角色转换的目标达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去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以实现自身的期待角色。

三、场域中大学新生进行角色转换的策略

场域的关系网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处于场域结构中的网络、位置和构型都根据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发生变化。动态的场域结构说明进入大学中的新生要进行角色转换非某一时间点就能完成,角色转换的完成程度取决于在大学新生的自我意识领域对把自己界定为“新生”称谓的淡化程度,也进一步说明角色转换的过程或路径的选择更多的需要新生不断去挖掘自己、认识自己。对于新生而言,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大学的角色环境中主动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进入大学所要进行角色转换的范围大致包括三个层面:学习层面、生活层面及心理意识层面,有针对性的在角色适应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三个层面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层面上,大学专业设置是灵活多样的,每位新生可通过任课专业教师,辅导员,学长、学姐和本专业相关书籍了解到所选择的专业、专业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做到对自己大学所学心中有数;在生活层面上,新生应充分利用军训、大学新生学前教育、社团活动、新老生见面会等社交机会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疑问进行解答,全面认识自己将要生活四年的角色环境,也为自己在大学网络关系中进行角色定位奠定基础;在心理意识层面,新生需要摒弃在高中阶段所形成的被动观念,大学是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有我的生活我做主的意识,时刻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处理所面对的各种问题,防止角色惯性带来的对大学人际关系相处的矛盾,主动的融入宿舍生活、班级生活和学校社团生活中。

2、在大学角色环境中经过不断的角色扮演以定位自己的位置

当新生进入大学的角色环境中,角色扮演就伴随着新生对大学网络关系的认知过程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个体借助预设在关系网中位置所含有的社会资本,不断与自己所期望的角色进行磨合,在磨合过程中逐渐强化对某一角色的感知程度,感知自我在这一角色位置上的角色扮演是否“得心应手”,感知在这一关系网位置上的资源供给是否顺畅,衡量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欢这一角色定位,进而在动态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3、在合适的位置上构型自己的大学生活

由于关系网中行动者所拥有社会资源的改变,位置在场域结构中将会处于动态的变化。自新生进入大学的角色环境中,他们对大学网络结构的认知程度就伴随着个体实践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过程而加深,角色扮演中新生体会每个位置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再结合自身的角色期望衡量这一位置的取舍,依据社会资源去构型自己的大学生活“小场域”,在反复衡量、取舍的过程中新生的角色定位会越来越明确。对于每位新生而言,构型的过程如同建设一幢大楼,怎么去建不仅需要自己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大学提供的一切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学所提供的体制环境内以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为导向构型自己的大学生活。

概言之,笔者认为大学新生可进行角色转换的行动逻辑是:在积极扩展自己大学关系网的基础上主动的认知自我与所处环境,以不断的角色扮演为实践指导,经过反复的角色磨合过程逐渐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方向,同时在动态的角色磨合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完成自己的大学生角色身份转换。

参考文献:

[1] 贾燕等.关于大学生角色定位向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9.

[2]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