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
伊人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
多媒体、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新闻报道从采访、写作到传播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一)电脑辅助新闻学应运而生80年代末,随着功能强大而又相互联系的电脑数据库的出现,随着大批各种政府、企业、事业、商业乃至个人信息、文献、文件、数据的上网和电脑在大众传播业的广泛运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而且在采访方式上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电脑辅助新闻学(ComputerAssistedJournalism,简称CAJ)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新闻采访革命的开始。所谓电脑辅助新闻学,主要是借助在线服务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环球网等进行新闻采集,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据调查,到90年代中期,“(美国)主要日报不仅形成了在必要时运用CAR的常规调查项目,而且越来越多地、有意识地把CAR的手段与战略融合到日常报道中。”①据1996年9月至11月一项对美国所有日报和星期日报的年度邮寄问卷调查表明,美国报纸及其新闻记者运用国际互联网络的比例在今年内急剧增加。1995年,37%的新闻记者说他们还没有上网,到了1996年仅为13%。39%的报纸说,他们的记者天天上网,30%以上的报纸说他们至少每周上一次网。②(二)电脑辅助新闻学的主要内容电脑辅助新闻学包括四个方面(即四个“R”):电脑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Reporting,简称CAR)。即主要利用互联网络上的大量的、实时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特别是知名人士及有关专家)和事件线索,寻找报道思想和灵感。同时,互联网络上的大量的、实时的信息也是新闻记者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背景材料的有效渠道。调查表明,尽管目前在互联网络最发达的美国,大多数新闻记者仍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寻找新闻来源和线索,仅有4%的人将网络资源如电子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组和环球网等作为他们的主要报道来源。③其中主要原因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以外,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历史信息资源)还不多,网络上的用户也还不多是重要因素。随着网上信息和用户的数量每年以几何级数倍增,越来越多的记者和媒介必将把互联网络作为重要的新闻报道与采访渠道来加以利用。通过互联网络发现报道线索的领域主要是:教育新闻,竞选新闻,地方政府财政开支新闻,商业、金融新闻和刑事犯罪与法庭新闻等。电脑辅助参考(ComputerAssistedReference,CAR)。即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如辞典、百科全书、地名索引、年鉴和汇编等,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由于网络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匿名性,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和非在线资源验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已成为未来新闻记者素质训练的重要课题。电脑辅助研究(ComputerAssistedResearch,CAR)。即利用在线服务提供的各种报告与文章的数据库、新闻稿以及重要组织机构和个人的环球网主页等,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美国记者通过网络亲自进行调研而不是依赖资料员进行调研的人数比例从1995年的25%增加到1996年的32%。④美国《新闻观察家》报通过检索和调研美国各州政府3000多个数据库发现,一家被火灾烧毁的鸡肉加工厂,在其存在的12年中,竟然没有受到健康与安全局官员的一次检查。电脑辅助聚会(ComputerAssistedRendezvous,CAR)。即利用互联网络上的数千个新闻组、布告牌和新闻论坛(listservs)等电子讨论组,定期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新闻组等电子讨论组的信息可以是“离线”(offline)的,仅发布出来供组员们收到后在空闲的时间里阅读;也可以是“在线”的或实时的,目前互联网络上的“接力侃谈”(relaychat)组虽然是以笔谈的形式出现,却能当即进行阅读和回答,有如真在面对面的谈话一样,有的时候参与电子侃谈的人数还能多于口头交往所能允许的人数。有人把这种在互联网络上的“电子聚会”比作是“连线世界”(wired world)上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有人则把互联网络这方面的功能描述为“像一家拥有上千个房间的大咖啡馆;也是一个海德公园演说角的全球电子版…它是一个大众媒介,因为任何一条信息只要上了网,都有直达全球成百万人(指上网者——引者注)的潜在可能性。”⑤电子辅助聚会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络最激动人心、最富有潜力的一个方面。(三)网络采访最终将成为日常新闻报道的主要采访手段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渠道或手段是面对面的访谈和电话采访。网上采访(如电子邮件等)还只是辅助手段。在美国报纸记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采访手段是面对面采访(61%),其次是电话(22%),电子邮件目前仅名列第三(13%)。但是调查表明,在过去两三年里,将电子邮件作为采访渠道的人数有了急剧的增长。⑥可以肯定,在互联网络上的视频技术、数字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闻记者通过互联网络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网络采访(即电子邮件书面采访、视频面对面采访等)最终将成为媒介工作者日常新闻报道的主要采访手段。这种采访手段将大大扩大新闻记者的采访范围,模糊国内记者和国际记者的界限;大大减少采访所需的时间、人力和车旅费用;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 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 媒介机构的资料检索和数据查询系统也将为电脑网络系统所取代,检索和查询工作将变得大为简便和高效。数据库的建立和资料的查询工作是媒介机构的重要基础工作和保障工作。但是传统的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空间,而且查询起来极为不便。电脑网络的资料检索和数据查询系统,可以免去剪刀、浆糊等大量人工劳动;可以节省大量的复印纸、剪报纸、磁带、胶带等物资及其占用的空间,将海量信息储存在少量光碟、硬盘中;还可以实现资料检索和数据查询的全社会乃至全球共享;资料检索起来也方便、及时,不受时间、地点和文本的限制。这将使记者、编辑在运用新闻背景资料等方面更及时、更高效。(一)新闻报道方式的根本变革:超文本结构写作与报道这里的新闻报道方式主要是指传统印刷媒介的新闻写作方式和电子媒介的制作方式。在电脑文字处理系统、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广泛普及和冲击下,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写作方式、特别是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写作方式将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文字新闻写作方式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多媒体新闻写作方式为主。迄今为止,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新闻报道与写作方式是以文字为主。文字这种符号形式在信息沟通中的最大特点是:一是字面上具有表意的相对确定性,所谓“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即是指此;二是字里行间又能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或解释余地。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文字报道同广播报道、电视报道相比,又有很多弱点:一是不如声音、影视报道生动、形象;二是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如视频报道客观、立体。单一的文字写作报道方式迫使记者在报道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非做线性的描述不可,对客观的新闻事件非做抽象的概括、主观的形容不可,这就不管记者本身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难免与客观真实有差距、难免掺杂进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也是当今为何在我国,报纸的批评性报道举步维艰,而电视台的批评性报道却搞得有声有色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别的原因以外,“线性叙述”这一单一文字写作、报道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新闻记者客观、真实报道新闻事件的能力。这是在新闻传播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界限分明的条件下难免出现的弊端,是人们无法苛求于文字记者和印刷媒介的。 论文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来自 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给印刷媒介带来了福音,音频、视频报道不再是广播、电视的专利。在互联网络和多媒体的条件下,随着各种智能、易用软件的不断推出,报纸记者除了可以用文字来进行新闻报道与写作外,对于声音、图画、照片乃至三维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使用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即使在今天,人们利用windows95、word97、wps97等应用软件来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文本,已成为现实。以线性文本结构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超文本结构为主。传统的新闻写作、报道,受到文字文本结构的严重局限:原本立体、多维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只能用一维的线性文字来陈述;原本同时发生的新闻信息、新闻要素等,只能按有先后循序的线性结构来排列;原本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限于印刷媒介的篇幅和表述方式,只能用短短数百字或数千字来报道;原本有声有色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只能用千篇一律的黑色的、无声的文字来复叙。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为打破这种不能充分反映现实生活的线性文本结构提供了广阔天地。在未来的电子报纸中,新闻信息的联结不再仅仅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的文本结构不再仅仅是线性文字的,而是超文本结构的。所谓“超文本结构”,就是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直至影视文本。在超文本结构中,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联结另一个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记者可以通过这种超文本结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地又全方位地、历史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当然,多媒体写作和超文本结构是以文本写作与结构为基础的,在学习和掌握多媒体写作和超文本结构的同时,不但不能丢弃而且必须加强对文本写作与结构的训练。但是,多媒体写作和超文本结构则空前提高了新闻记者特别是报纸记者和大众媒体客观、真实、立体地报道新闻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与质量。它既是信息时代对媒介工作者提出的崭新素质要求,也是媒介工作者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二)新闻编辑方式的根本变革:电脑网络编辑系统电脑网络编辑系统主要是靠媒介的内部网络(intranet)来实现的。记者、编辑和媒介内部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电脑相互联网,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无纸化、高效化、高质化。新闻稿件的网络传输,减少了驻外记者邮寄稿件、传真稿件时失密、失效或丢失的可能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纸张浪费和污染;节省了记者、编辑在一字一字写稿、改稿,一遍一遍抄稿、誊稿上所花的大量时间;节省了稿件在各部门、各级领导间为审稿、汇稿、签发中所耽误的人工传递滞留事件;电脑网络的自动校对功能,将大大减少校对人员数量和工作量并提高稿件的技术质量。 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 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无论是报纸等印刷媒介还是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都以线性编辑为主。所谓线性编辑方式,是指记者和编辑对所采集的大量新闻素材(分别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进行整理,从中选出新闻报道所需要并能容纳的片断,按先后顺序组合成新闻成品的工作方式。传统的线性新闻编辑方式同传统的线性新闻写作、报道方式一样,受到印刷术和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的限制,使得编辑过程十分复杂,新闻成品中的任何一次内容改动,都可能引起全部内容的线性重组;新闻成品的容量受到线性结构的严重限制;模拟信号的多次复制和长期保存都会不断降低信息传播的质量。以数字式多媒体编辑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方式和观念。它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文字报道、广播报道或影视报道等),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时间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事件现场、中央台与地方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和编辑,可以无限复制和长期保存新闻信息而同时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由传统的线性新闻写作与编辑方式转化为多媒体超文本的新闻写作与编辑方式,是媒介机构和媒介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业务素质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这对于无论是印刷媒介记者还是电子媒介记者来说,都是一场根本性变革。只是印刷媒介记者比起电子媒介记者来说,可能要花更多一些精力来适应罢了。在多媒体超文本的新闻报道中,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之间的差别,文字报道与广播报道、电视报道等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别也许只存在于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报纸以文字报道为主兼有音频、视频文本,广播以音响报道为主兼有文字、视频文本;电视以影视报道为主,也有文字文本…网络化、多媒体的传播技术使得新闻产品的传送、发行方式确定无疑地向着以网络传送、无纸传送、网络打印、网络下载为主的方向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开通到绝大多数家庭以后,新闻产品包括报纸的发行、传送方式将实现网络传送。人们不必再等着邮递员上门投递或上报摊购买报纸。报纸将像广播、电视一样通过网络传送到家庭、办公室或受众手中的接收终端。外出旅行、出差时,通过遍布宾馆饭店、街头巷尾类似ATM机式的装置,人们可以方便及时地付费下载当天乃至当时出版或更新的报纸。在办公室或家中,人们可以直接在电脑终端上及时收看,也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上下载下来慢慢阅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逐步习惯于屏幕阅读和家用打印机的普及,人们不再依赖印刷品,只有当人们确实需要反复阅读检索、反复欣赏把玩某些信息内容的时候,人们才会在自家的打印机上把它打印出来。新闻产品的网络传送使得媒介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图书出版社等)对印刷纸张的消耗、对纸张的运输、对印刷成品的发行零售等方面,从人力、物资、时间、资金的支出上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得媒介消费者为购买印刷媒介在纸张、时间、人力上所付出的开支也减少到最低限度。整个社会在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纸张等物质资源的浪费、废纸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各方面的状况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注释:① Garrison B.: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 Story and Project Topicsin 1995-96:Apaperpresented to the newspaper Division,Southeast Colloquium,Associationfor Education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Knoxville,March 13-15,1997 http://www.miami.edu/com/car/quest97.htm② RossS.S.& MiddlebergD., The media in cyberspace Ⅲ: An ational survey http://www.mediasource.com/study/CH01.HTM③RossS.S.& Middle bergD.(nodate).The media in cyberspace III:An ational survey.④Garrison B.(1997).Online news gathering trends in 1994-96, URL http://www.miami.edu/com/car/stpete.htm⑤Rheingold,H.(1993).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 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⑥RossS.S.& MiddlebergD.(nodate).The media incyberspace III:An ational survey. 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