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传统音乐社团大众传播路径

传统音乐社团大众传播路径

颜若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传统音乐社团大众传播路径

摘要: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提高其大众传播效果对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大众传播路径还需要合理拓宽,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传播活动需要改革和创新,具体为:拓宽受众群体;广泛使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以繁荣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发展,推动非遗品类的传承。

关键词: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大众传播;创新

在全面提倡非遗传承的大环境下,一部分吴地传统音乐民间社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社团建设也日趋规范化;另一部分音乐社团却由于经营不当而濒临解散。究其原因,除了各品类音乐社团因历史构成、文化生态、组织形态、生存现状、社会互动的差别,导致其艺术成就、传承效果以及发展趋势的不同外,现代大众传播的使用与效果也是影响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是官方专业音乐团体的补充与扩展,因扎根民间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传统音乐社团发展如果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非遗的系列传承路径以及相关政策将难以真正贯彻执行。目前,在大众传播中,涉及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内容还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社会关注度和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现代化及全面提倡非遗传承的大环境下,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蓬勃发展需要认清其所处时代的双重性、以及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差异性,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上锐意创新、大胆开拓。

一、拓宽受众群体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有别于官方专业音乐团体,乐手来自民间,乐团活动在民间,依赖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民间的传统音乐社团。只有激发大众的兴趣,拓宽受众群体,才能大大地提升传统音乐社团的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促进民间传统音乐社团的发展。

(一)打破传统社团性质

21世纪,继我国昆曲艺术被列入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诸多隶属于吴文化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也先后被列入到世界级、国家级、以及省市级非遗目录中。传统音乐社团的存在意义不同往昔,肩负着沉重的非遗传承使命。然而,传统的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因为受传统班社性质的限制,演出范围极小,遏制了社团影响力与传播。如非遗品类——江南丝竹按传统分为“清客串”和“职业班”两种性质,“清客串”去不了婚丧喜庆场所,“职业班”也不会去没有报酬的雅集。随着政府主导的不同类型的演出活动日益增多,不少社团打破了传统性质,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位于江南丝竹之乡的五洋丝竹乐团,被誉为太仓江南丝竹界的领军团队,也是众多民间江南丝竹乐团运行模式的浓缩精华,不局限于传统“清客串”和“职业班”的班社性质,于2013年被评为丝竹界首家“4A级民办非企业类社会组织”①,活跃于各大演出平台。其类型可大致分为:接待演出、商业演出、惠民下乡演出、进校园演出、出访演出、交流学习演出及各大音乐会演出。既包括大量服务性、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又包括商业性的收费演出,活动形式丰富多元,打破了传统江南丝竹团体班社“清客串”与“职业班”的性质界限。五洋丝竹乐团契合时代的现代化、制度化的生存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模式,使其蓬勃发展,在全国各大比赛中屡获大奖,为江南丝竹音乐的普及教育及乡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从太仓五洋丝竹乐团的成功,我们看到只有使吴地传统音乐社团进一步提升社会参与度,顺应时代发展,社团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关注大众参与度

一些比较成功的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在社团建设中都充分关注到了大众的参与度,这些成功典范值得借鉴。例如地处常熟的虞山琴社,将非遗传承融入市民的文化项目中。虞山琴社以节日为契机,频繁在虞山公园等旅游景点进行雅集活动,如在2016年6月6日在尚湖风景区进行尚湖雅集暨虞山琴派传承人古琴学子三年培养计划签约仪式等;此外,虞山琴社每年在常熟都要组织大型全国性的古琴演出,活动地点经常设在常熟尚湖国际文化节、尚湖龙舟节、徐市的灯谜节、王庄的戏曲节、宝岩的杨梅节等旅游景点[1]。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虞山琴派内部以及和其他琴派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创新性地将传统音乐传承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可以使民众在旅游中感受虞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为非遗的保护与振兴立下了汗马之功。

二、广泛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信息化、数字化媒体。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传统大众传播途径主要表现为文化教育和培训。随着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各类新媒体不断渗入到生活中,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网络、信息化技术促进了吴地传统音乐文化在中青年一代中的传播,更能迎合现今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兼具即时性、趣味性、互动性、时代性等优点,较多成功的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已经关注到这块信息化技术传承发展的新领域。吴地传统音乐社团中的较多发展势态良好的社团都通过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吸引了足够的粉丝关注和转发,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太仓市五洋丝竹乐团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以微信为平台,展示乐团活动的最新动向,如自2016年开始的演出季的持续更新;太仓市溪山琴社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转载了较多古琴爱好者的美文,并记录了每一次琴社雅集、专场音乐会;苏州欣和曲社、道和曲社等昆曲社团也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向广大昆曲爱好者发布最新的曲讯和曲社活动等。这些传统音乐社团的传承之举,值得借鉴,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又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三、创新传播手段

目前,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传播手段主要为:1表演形式:通过音乐会、曲会、书会、雅集、高压艺术进校园等现场表演,让受众观赏品牌传统音乐社团的演出,切实感受到非遗艺术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同一非遗品类的不同派别和演奏特点。如:虞山琴社加强与当地高校-常熟理工学院的合作交流,多次开展古琴名家进校园活动、光裕书场长期保留了“踏社会”的传统,通过“早茶”的形式,让听书人和说书人到书场来品茶聊话,这样传统早茶的形式深受当地资深评弹票友的欢迎[2];2交流形式:举办研讨会、讲座,另外通过参加各类大小赛事,推广社团知名度。如:太仓五洋丝竹乐团积极参加江南丝竹界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各大赛事,包括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丝竹相和交流比赛、长三角地区民乐团展演等,并屡获大奖。常熟琴川国乐社是2013年新成立的江南丝竹社团,经过四年的排练磨合,终在2017年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上获得非职业组优秀奖。3.辅导培训:通过传统音乐社团进校园包括进校园演出与学生民乐团的培训、品牌社团辅导周边各乡镇的同品类团,“由点及面”的方式,为非遗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虞山琴社在中小学和高校均开设了古琴兴趣班,并成立了中国首个少儿古琴社,为虞山琴派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常熟市实验、石梅小学、常熟艺校等等校常年设有古琴兴趣班。此外,虞山琴社会员尹栗新长期固定为常熟理工学院外聘教师,向大学生们传授古琴技艺;太仓五洋丝竹乐团,团长与6名核心团员都参与了周边丝竹乐团的培训辅导,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每人负责一片区域,带动了一方江南丝竹乐团蓬勃发展[3]。2005年8月,常熟电视台录制完成古琴记录片《七弦的风骚》,并于2006年6月在央视国际频道首播。此部纪录片分为一、岁月的弦歌;二、大象无形;三、琴乡;四、琴境;五、十指连心;六、逍遥游,共六个章节,对古琴的历史、音乐特征进行了较完整、生动的概述,更进一步提高了虞山琴派、以及古琴之乡-常熟在全国的知名度。该纪录片传播力度大、效果好,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为非遗古琴品类的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严峻,人们不断面临新旧事物的挑战,其压力也日趋沉重,而看电视已经成为多数人饭后娱乐、缓解压力的主要手段。因此,选取一个传承有道的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把其发展历程、现有模式(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传播模式、传承模式)等成功之处、拍摄为电视纪录片,既能为传统音乐社团的发展树立示范典型,又可以促进吴地非遗品类的传承、以及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才能增强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影响力,竖立当地品牌社团,以带动地方系列社团的发展壮大。

四、非遗创新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勇于创新

要不要创新和如何创新一直都是非遗传承之路上被争论和探讨的问题。在非遗的大众传播中,一些传播者的思想守旧,不能接受新兴的大众传播,他们认为传统音乐社团的发展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去宣传才符合其身份和特点。其实不然,传统音乐社团要想在当今有效地传播,就必须要在中青年一代中普及,这不仅要符合时代的精神,更要跟上社会的需求,并从传播内容到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大众传播路径的创新对信息技术水平、媒体应用意识、策划创造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训和引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比维持传统传播模式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尽管创新大众传播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创新大众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发展,维持现状只会将濒临灭绝的文化生存更加困难。

(二)要适当创新

非遗大众传播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抢救非遗。因此,在创新中不能破坏非遗的内涵、扭曲文化的本质,不能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改变了文化的核心内容。更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恰当的创新性的大众传播可以提高非遗的宣传效果,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它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