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是怎样的?关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论文应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1】
第一章绪论
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实验条件的制约等问题,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依然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一项通过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对数千省市中小学生实验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平均成绩在及格线下,折合成百分制,物理实验平均成绩为55.9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平均成绩58.2分。
研究表现出中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比较差,不能"手脑并用",能简单操作,却不能胜任细致操作,很少有设计思路,在有限的实验中也不过是"照方抓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几乎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十分狭窄。
研究者认为,调查结果间接地反映了在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做大量的笔头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使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
第二章演示实验教学理论探讨
1.演示实验的定义
演示实验的内涵虽然拓展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其理念依旧是传统的"先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后是教师讲给学生听"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观察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这与新课程标准对演示实验的要求格格不入。
而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学生应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因此,有人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演示实验不仅仅是把实验单方面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更是要参与这个过程。
教师不仅仅是把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把探究的物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问,一起讨论、预测、探究,最后完成学习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努力寻求演示和探究之间的平衡。
2演示实验的分类
有一些知识点所涉及到的物理情境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达,学生也难一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演示实验把所涉及的知识点直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看到,有一个观的感受,能够帮助概念的建立,和对规律的理解以及验证。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这一节中,学生往往感到很抽象,光靠理论无法让学生感受物体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会出现什么现象,而教材中选用"观察玻璃管内蜡块的运动这个演示实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个实验的应用相当成功,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使学生对原本很抽象的运动的合成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调査研究........19
1.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19
2.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访谈调查(教师)......23
3.调查结果分析......25
第四章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30
29第五章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实例......34
第五章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实例
1.作用为与反作用力案例
教师可一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观看,实际上天平仍然向左边倾斜,这个实验现象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惊讶,出乎他们的意料。
那么教师就可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平会向水杯方向倾斜?教师就可一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向学生讲授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手深入到杯子的水中,会受到一定的浮力,同时水也会受到手的反作用力,这恰好解释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教师通过设计这样新的实验方案,可一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别出心裁、生动、有趣、直观的演示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这个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还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从而达到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2.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访谈调查(教师)
力的分解的演示实验设升案例因此,在一后的为的分解的分析中,很多同学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判断无从下手。
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很快被力的正交分解法取代,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的情况下,这种分解方法已经很少出现了。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力的分解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弃之太可惜。
因此,这节课在笔者看来必须要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按照为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的方法的效果。
所一在这节课中,本人设计了两个演示小实验:斜拉箱子,让拉力使箱子上提的作用效果更加直观化;斜面上下滑物块,使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化。
第六章结论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髙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笔者一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案,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利用演示实验可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一设置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探索欲望,可一打造一个探索自然探索世界的科学环境;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可一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等。
参考文献(略)
基于助学案的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2】
第一章 绪 论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注重“问题链”的“五何”设计,由何,问题情境的导入;是何,问题的本质;为何,作出合理的推断与解释;如何,应用所学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若何,推断如果问题的某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会变成什么。
导学案中的“问题链”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更加具有层次性,学生的思考更清晰、有条理且不断得到深入。
好的助学案更有一个好的问题的设计,能充分体现助学的功能,使得知识问题化,通过助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钟小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导学案的设计教案化,习题化,提纲化,缺乏个性,模式单一等问题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转变观念,提高设计自觉性,明确内容要领,确保合理性等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3。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助学案”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学习目标问题化原则?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与能力点,经过学生对知识点提出疑问与解释疑问,进一步激发思考,培养学习者的探究精神与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等能力,助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
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回归到书本,必须对教材进行详细的阅读,但是只依靠书本不进行思考也是行不通的,思考不深入不透彻也依然行不通。
让学习者从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会看书、思考、自学。
笔者认为,设计问题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①能够让学生思主动思考;②要简洁精炼;③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呈现要尽量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尽量不用填空的形式(个别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除外),避免学生不经思考直接填写答案,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描述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如:你的看法是什么?你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发现是什么?等等。
2.2 “助学式”课堂本义及特质
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均本于教与学的关系及途径方式。
“助学式”课堂,在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的有效学习依靠“助”,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也要本于学的需求,要充分地体现“助”。
“助”使学更加自觉主动;“助”使学方向明确,方法、策略更加科学有效;“助”使学更加深刻、更成体系。
“助”贯穿学的始终,“助”与学共同成长。
“助学式”课堂以自主学习、同伴互学为学的基本形式。
师生共同创建、引导深化是学的必要保证。
设定学习目标、提供方法指导、实施即时评价、深化学的程度、建构完善体系是“助”的主要内容。
“助学式”课堂,让自觉、自主成为习得的主要方式,学会为过程,会学是结果。
使教师由怎样教“学科”转变为怎样教“学习”。
第三章 高一物理“助学案”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17
3.1 问卷编制的依据............17
3.2 问卷的实施...........17
3.3 问卷的结果..........18
3.4 问卷结果分析........19
第四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的教学模式研究..........21
4.1 “助学案”的备课环节与结构...21
4.2 助学案的编制............22
4.3 助学式课堂的模式..............23
4.4 助学案使用的模式流程的说明.........25
第五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36
5.1 习题课使用助学案的实验研究..........36
5.2 实验分析.......39
5.3 实验研究的反思与总结.......40
5.4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案例展示........40
第五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5.1 习题课使用助学案的实验研究
笔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南通市第二中学的 2015 级新入学的高一(8)和高一(9)两个平行班,其中高一(8)为实验班,高一(9)为对照班,高一年级在分班伊始便是平行分班,这两个班的情况也较为相似,笔者在选取时采用了高一上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通过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已知两个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在高一《物理(必修 1)》和《物理(必修 2)》的教学中,笔者将经典力学部分对应的《课标》规定的五个二级主题罗列出来,对应共七章节课。
下表列出了物理必修 1 的课程内容,必修 1 含有 23 次课,其中内容设计习题课如下:
5.2 实验分析
在实验研究中,以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以高一下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作为后测成绩,通过检验法来检测实验班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以验证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的实践研究的有效性。
利用 excel 软件得出前测和后测的平均分,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数据如下:由此看出,经过一个学期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实践,实验班的成绩开始超越对照班,
在解题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高一学年即将结束时笔者安排了一次小型的针对实验班部分同学的访谈,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也有所提高,
在课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促进他们在课后更有兴趣的去学习物理,笔者并没有要求他们去针对物理做专门的小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有个别小组由于组长的带领和影响,
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一些物理学习的规律展示,展示的是他们的学习心得,并将这些内容分享到了整个高一年级,该小组也因此被评为年度学习先进小.组。
第六章 结束语
基于本研究总的结论,为了使习题课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独特的功能、达到预期教学的目标及任务,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1.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学有效性实施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助学式课堂的实施对物理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做反思型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不断进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