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瞳荧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热】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并背诵跟小草有关的名诗名句,哪位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能谈谈你对这个诗句的理解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看看我们还能读懂怎样美丽的生命。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形象是不同的。

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2、谁来谈谈作者的观点,野草是怎样的?

三、品析“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课文用哪些例子来证明“种子的`力”力大无比?

分开头盖骨掀翻重压

2、请从两个事例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例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一下,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

把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阅读感受:

(1)谁细细品读了“分开头盖骨”这部分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2)很多同学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种子力大无比,课件出示“一发芽……如此如此”,请大家大声读,你从

这段话中还能读懂什么?

画出“完整分开”,什么是“完整分开”?

(3)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感情朗读,让我们就把这种震撼大声地表达出来。

4、我们用了惯用的“读-品-议-读”的方式读懂“分开头盖骨”部分课文。

哪位同学品读了“掀翻重压”这个事例?谈谈你的阅读感悟,把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1)学生汇报

抓“挺、钻、透、掀翻”这四个描写野草动作的词语感受了石块下的小草的生命力。

这四个词都有“长”的意思,如果我换掉,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画出,品悟“曲曲折折、顽强不屈”。想象一下,石块下的小草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顽强不屈地

面对这些困难的?看看图能不能受到什么启发?

(3)这顽强不屈得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你想不想会野草说点什么?带着我们的敬意和赞叹通过读表达出

来。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联系背景,深度感悟

1、我们看着石块下生长的小草,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期抗战的力,什么是能屈能伸的力,什么是不达目的不

止的力,感受了种子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在震惊之余,如果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

,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

出示写作背景:

2、读了那段文字,你是不是对“长期抗战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能屈能伸的

力”深度理解?

3、扩说内涵,激情诵读。

这种子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而是一个一个有生命力的中国人,一位位关心祖国命运的

人。同时“石块”“花房里的盆花”也不是在指石块和盆花,是指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党派。让我们齐读最后

一段,把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写作意图)

把文章当作抗战的号角,为英雄的中华儿女呐喊助威,只要生命在,我们革命必胜!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总结板书。

2、学习了这篇文章,感受了顽强的生命力,你都想到了谁?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板书设计:

江钓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小学语文教案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2.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3.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出示“续编故事”要求。

1.师生齐读要求。

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评价总结

1.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行点评。

预案:

(1)如果可以种太阳就好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花盆,装满了土,挖个洞,放在阳光底下,心想:“明天就会有好多太阳长出来了!”

(2)这样,花儿就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让太阳妈妈再生几个太阳宝宝吧。

(3)牛牛想:“我拿个一盆子把阳光吸收起来,等花儿需要它时再把它放出来,那该多好啊!”

2.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

3、评选出“故事大王”,奖“小笑脸”。

师生评价:我们的小笑脸应该奖给谁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尊重学生,进行奖励。

4、师评价小结: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听,小动物在夸你们呢!

(放录音:谢谢同学们,你们真棒!)认真倾听,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环境。

享受学习乐趣。

学生参与评价,公平、公正。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

3、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4、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程设计

一、古诗引路,揭示课题

1、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

3、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秦→汉→唐)

二、诵读诗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

2、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

3、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

4、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

5、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

三、品读诗句,体验感情

1、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

2、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

4、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赏读想象,依诗作画

1、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

3、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

小学语文教案7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很有教育的时代价值,相信其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潘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语文上,既有知识性的传递,又有思想性的启发,获得了教学教育的双重效果。

第二教时,往往是属于对课文的精读阶段,对词句要进行深磨,对语句要进行理解与体会,对段落要进行感悟与品味……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九色鹿于散步时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读和思,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然后又进入语言文字中,

1是从那些句子中知道到的?

2是九色鹿是怎么做的?

3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的?

4是感情朗读。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出现呈“线”状,理解的抓关键词,很有层次性,最后以感情朗读外化了对文本的感知与感悟后又强调了对人物语言研究,从中了解与理解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见义勇为、不图回报)。重点又将其安排在对调达的“见利忘义”的深入体会,也是通过了具体的语境来实现的。,如此,将调达的背信弃义完全暴露在孩子们的眼前。相信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点。

综合其教学的过程,感觉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对文本的利用的“度”(密度和效度);

二是对主题性理解的“导”(导程和导法)。

作为一堂研究课而言,我想说几点思考:

一是结论的出现的时机问题。其表现中心内涵的“板书”内容的'“上墙”,在引导上要体现“顺水推舟”,在时效上要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其充分地思考,让其在思维中选择和组织外化的词语或表达的语言,还要多给以机会,让其享受到参与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是课堂上时间与环节的安排,更应该研究它的合理性。如在课的开始能否将最后的一组成语提前出现,以这一组成语为“线索”来安排与组织教学,不知妥否?其次,因为这教案是他人备课,分员运用实践的。在这里我想还有个“思路”与“设计”的磨合问题。按照备课的要求,还有个备学生的细节,在此,只有真正实现了“集体”和“备课”这两个要素“结合”的时候,那么,其效果必将会相得益彰。

小学语文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xx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xx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按照“列举现象——揭示规律——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时间的规律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这篇说明文思路清晰,全文紧紧围绕“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展开,第1 自然段按顺序列举了九钟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根据这个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第2 自然段解释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以设问的方式承上启下,用“为什么”“原来”“比如”“还有的”等关联词把句子连接起来,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在第32自然段的教学中迁移运用。

这篇课文词汇丰富,语句优美,非常适合练习朗读,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积累词汇,学习多样表达。它和后面的《密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凌晨”、“暮色”、“蔷薇”、“干燥”等14个词语,正确书写“醒”、“修”、“播”等几个生字,了解“干燥”、“灼伤”、“淡雅”、“欣然怒放”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注意与“燥”字形近的字。

2、能体会“左右”、“大致”等用词的准确性;学习用“比如”、“还有的”连句成段。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由读到写,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自然的习惯和乐于创造的激情。

教学重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花钟的原理,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鲜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和迷人吧!(多媒体出示鲜花)

2、说感受

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那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想说说呢。

(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学生读)

3、揭题

师: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还有更多、更神奇的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花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题,齐读两遍。)

4、质疑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赶紧打开课本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生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过关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教师出示句子)谁愿意把这几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句子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请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注意看清楚,读准确。

⑴ 读句子: 相机指导字词

①凌(líng)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qiáng)薇(wēi)绽(zhàn)开了笑脸。

②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nù)放。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mù)色中苏醒。

③昙(tán)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zào),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zhuó)伤的危险。

④还有的花,需要昆(kūn)虫传播(bō)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wěn)合。

⑤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zhàn)开淡雅(yǎ)的花蕾(lěi)。

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zhì)是几点钟。

过渡: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通顺,现在让我们走进花钟。

三、细读课文,走进花钟

1、找出中心句

⑴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里哪一句话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用笔画出来。(板书: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⑵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读相关的句子(凌晨四点?)

2、朗读体会描写花开的不同方法

⑴看图认读花名

师:这么多,现在让我们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花的名字来。

(生自由读课文找花名。找出花名后教师课件出示,请学生开火车读花名。)

(2)感知时间的不同和用词的科学性——左右

①划出不同的时间

师:我们知道花不同,它们开放的时间也是……(生齐答“不同的”),让我们再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划开花的时间,开始吧。(生边读边划。)

②利用问答引出“左右”

师:当我出现一种花时,你们马上告诉我它开花的时间,听明白了吗?

换词理解左右 :大概 、大约 、大致

(随机提醒学生注意用词准确性。)

(3)学习描写花儿开放的不同方法,感受语句的美

师:同学们,你们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啊陆续地开放。老师把它写成文章了,我想请你们一起读好吗?

(课件出示:牵牛花开花了,蔷薇开花了,睡莲开花了,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开花了,夜来香开花了,昙花开花了。)

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吗?

师:这样写都让我们乏味了,是不是啊?课文中可不是这样写的,你能找到生动的语言帮老师改一改吗?

(学生逐一找到课文里描写花的句子帮老师进行修改。课件出示)

师:课文中用了七种不同的说法来写开花了,请你们再来读读看,你觉得这么一改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

(4)朗读喜欢的句子,读中感悟表达方法。出示句子,读一读。

①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凌晨,太阳还没出来的那一段时间; 结

合牵牛花图片, 牵牛花也像一个调皮的男孩?学学吹喇叭的动作,吹些什么呢?)总结,从花的外形。颜色入手描写的

②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理解:“艳丽”、“绽开”、“笑脸”、可以模仿

做做动作 从颜色入手、外形入手

③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创设情境:凌晨四点,温度太低,万寿菊不能开放。七点呢?中午十二点左右呢?光照和温度还不适宜。万寿菊还是不能开放。下午三点呢?万寿菊欣然怒放。

此时万寿菊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所以她开放的时候特别的有力,这就是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 欣然怒放 这里的怒是发怒的怒吗?(不是,激动) ④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理解“暮色“、“苏醒”。体会心情 读 ⑤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做做舒展的动作 读

⑥ 昙花在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理“含笑一现”,补充课外资料,体会昙花开放的心情。 ⑦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你早晨起来是怎样的?做动作读)

(全班同学表演读)

⑶迁移练习:看,你们把这些花读得多美啊,可是午时花和夜来香不高兴了,她们觉得自己开得还不够美,你们能帮帮她们吗?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十花

晚上八点左右,夜来香

(5)师生合作读

师:看来你们可喜欢。可理解她们了,午时花和夜来香都迫不及待地要对你们说谢谢呢? 看着你们美美地读,老师也想加入呢,老师读时间,你们读花儿开放的样子,让给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6)、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读了这些,你认为只有这些花能告诉人们时间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省略号

3、课外拓展 :留心观察的同学,还可以发现在别的时间开放的鲜花,谁来说说。

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如凌晨五点左右,蒲公英开花;上午十点左右,半支莲开花;下午五点左右,紫茉莉开花……

4、小结:这么多美丽的花儿开放,真是——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四.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生字

现在我们来看看本课的生字,举起你们的小手,让我们一起来写写。

重点指导:醒、播、修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课件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课件出示。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诗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内容: 《书本里的蚂蚁》 。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简单浅显但情节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时代 感,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前两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一只小小的蚂蚁,因为在一朵小花里睡觉, 在浑然不觉中,被一个路过的小姑娘把这花儿采下。它随花一起被夹进了书本里,变成 了扁扁的蚂蚁。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通过精巧的构思,把“书本里的蚂蚁”这个拟 人化的形象表现得那么灵动而又神奇。一本陈旧的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 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文字因为 过着快乐多姿、充满诗意的生活,让书天天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魔力” 。 神奇的蚂蚁,可爱的文字。它让我们感受到另类童话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 文字的魅力。

3、教材编排特点: 《书本里的蚂蚁》 被安排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儿童生活” 在 这个单元主题的引领下,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 有的读来清新儿愉悦,如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的甜蜜回忆,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 如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他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带来沉重与思考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 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生活里的 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生活。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蕊、陈” ,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 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 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二、学情分析: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 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 习的热情一定很高。但对文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 导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四、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五、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的导入,我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 面,一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小蚂蚁又发生了哪些故 事?那只小蚂蚁是谁?如果学生说得很多,那么就在最后明确:我们本课重点要弄清前 面两个问题,以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质疑激趣,引发读书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

2、介绍作者。我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

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 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出示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生词的 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3.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 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 、 “密密麻麻” 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趴” 、 “喂” 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阅读障碍,彻底扫 清字词障碍。 )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 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下, 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 、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蚂蚁怎样走进书本的?

生: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 本。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有着花香与书香的童话意境中去。 )

师:从此,小蚂蚁就在书里安家落户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把相关的 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巡视,相机指导)

预设

1.书本里的字会讲话有趣。 学习 3--6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字与小蚂蚁的对话,听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要问的吗?(此环节除了恰当的比喻外,还有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时要相机指导。 体会童话特有的魅力。 )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说什么?怎样做?(此环节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3.小蚂蚁和字天天做运动,旧书变成了新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注意观察 小姑娘的神态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每天都有什么新故事?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层层递进.抓住小蚂蚁的形象和字的形象的.互换,理解书由 静到动的变化,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发挥想象,让童话故事中的形象、语言、情 感深深印入孩子心中,并感受其所带来的快乐。 )

师: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 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出示 课件) 变换字的位置或加上标点,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a.妈妈给我梳小辫。

b.他同意我也同意你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与创造欲望。)

(四) 、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出示幻灯片) (让孩子把汉字 视为活生生的小蚂蚁,感受它的色彩、声音、气味、形象、动作、表情等。 )

(设计意图:让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 言去表达。不用老师去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去影响。 )

4.观看《狮子王》动画片段。

5、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 同分享快乐与甜蜜! (自由写作)

活动一:根据蚂蚁的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情境一:叶子

情境二:大树 大河 月亮 山洞 蚂蚁 小白兔 猴子 (课后交流点评。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 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阅 读创新。 )

(五) 、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1、 《兔子的胡萝卜》(出示课件) 。

2、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 《住在雨街的猫》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 兔子》 。

(设计意图:体会王一梅童话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阔视野。 )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文章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首尾呼应,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会认四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学会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大家喜欢雨吗?谁能把你看到的雨给大家说一说。老师做简单的评点。比如,这个同学是从颜色方面来写雨的,这个同学是从声音角度来写的,这个同学描写了雨的形状,这个同学还写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个同学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2.揭示课题:

好,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一场如歌如画如诗的山雨。(生读题)

【屏幕上显示课题《山雨》,画面上出现雨中的山林,课件的运用除了引入课题之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面上湿漉漉的小路和翠生生的树林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赶快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与理解词义:一阕啼啭悄然余韵

3、谈谈对山雨的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抓住“悄悄”朗读山雨刚来时的情景(一生读课文第一段)

2、理解并指导读第2、3、4自然段。抓住“歌谣”“神奇”等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歌谣”做比喻表现了山雨的美妙,也写出了对山雨的喜爱。“神奇”“飘然”写出了雨的体态美好和作者的赞叹。)

“沙啦啦,沙啦啦…”应该怎样读?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评价。老师指导学生要读出从远到近(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的感觉,并且是越来越清晰。

【课件出示语段: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背景是雾气笼罩的山峰,图文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3、学习第5自然段。

1)听雨声【多媒体展示下雨的'情景,雨丝斜飘,伴着清脆的雨声。“雨”学生既看过又听过。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心与作者碰撞,用“心理视线”去领会语言文字。】

2)弹奏山雨之歌。

【课件出示语段: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以雨中山景为背景,整个画面干净素雅,弱化了图像,突出了文字,便于朗读。配上优美的钢琴曲,更能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男生读,女生为他们伴奏。(女生轻敲桌面,做优美的抚琴动作,表演山雨落在山林中就像柔软的手指弹钢琴的这种情景。)

师生同奏(配乐,边读边演,陶醉其间)

3)展开幻想:我幻想自己是山中的…….

【画面还是雨中山景,景物逼真,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也会张开想象的翅膀】

4、自学课文6、7自然段

教案《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案十二》,来自网!

学习建议:

1)理解文意:雨中山林与晴天山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词语积累:请用一两个词概括雨中的绿。

()的绿

3)佳句美读:美美地读,读出雨中山林的色彩美。听听小伙伴的评价。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课件出现学习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这些文字都可以课前预先打好,因此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讲到雨中的绿时,考虑到城市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山林雨景,农村学生即便见过也不一定都留心观察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雨中山林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山林“绿”的特点,让学生亲临其景一“游”为快,学生在亲眼目睹了雨中的绿”后,学习课文时就不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了。】

5、学习8——10自然段。

一生读(读8-10)其他同学在书中找找哪个词最能体现雨后山林的特点。你从哪儿读出了山林的幽静?

一起去感受一下雨后山林的幽静吧!

【多媒体展示画面,偶尔鸟叫,还有晶莹的雨滴声,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时空约束,又拉近了语文学科与大自然的距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一起通过朗读来描绘这美丽的画面。指导朗读“叮——咚——叮——咚……”这里又有省略号和破折号,朗读怎么处理呢?

四、延伸

如果你就是这山林中的一个孩子,当看到了雨中山林美丽的景色,听到山雨动听的声音时,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去看看山雨,(播放音乐)让这场如歌如画如诗的山雨永驻心间。

请齐读诗《山雨》

山雨

沙啦啦,沙啦啦

你飘然而至

像一首无字的歌谣

用你轻捷柔软的手指

在山林间弹奏优雅的小曲

每一个音符

都插上了幻想的翅膀

一滴滴,一缕缕

伴着醉人的绿色

在山间流动

流入我们的眼睛

流入我们的心胸

融入我们的记忆之河

【课件出示诗歌《山雨》,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这一节课在学生极富感情的朗诵中结束了,为本堂课留下余韵。课件定格在那里,我们的心也留在了那里。】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欠、元、包等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我们应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感知一分钟。

同学们默读课文一分钟,老师来把握时间。

二、初读课文。

l.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又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读音指导。

2.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叹、哈:都是四字旁。

钟、迟、闹:都可以用熟字加部件来记。

3.扩词,帮助识字。

4.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元、欠:上窄下宽。

包:将巳写在勺内,写紧凑。

钟、叹,哈:都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第四笔为点。

闹:半包围结构,门里是市字,写时里面部分要写得紧凑。

四、巩固练习。

1.抽生字卡片,指名读。

2.完成找找说说,看谁组的字最多。

钅十中=钟 门十口=问 口十欠=吹 口十合=哈 井十辶=进 门十市二闹 尺十辶=迟)

3.教师指名学生读读自己组的.字,并用这个字组个词,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l.指名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闹钟将元元喊醒后,元元想再睡一分钟。)

(板书:再睡一分钟)

2.齐读第1自然段。

重读一分钟,表现出一分钟的无足轻重。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元元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事?)

2他是怎么说的?

(板书: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小学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谜、嫦、揭、摄、御、倾”。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谜”是左右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嫦”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揭”是左右结构,右边里面是“人”字,书写时要注意。

“摄”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右边要紧凑。

“御”是左右结构,注意中间下是“提”,书写时要正确。

“倾”是左右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自然段):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②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分析问题:宇宙有没有生命

③第三部分(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交流:

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关注内容

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②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至少应有四个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师:引导学生找“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学生通过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谈出:

①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列数字: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还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③举例子: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二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考: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即可。此环节让学生展示出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宇宙之谜》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课件出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段落,(集体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必要时要多读几遍。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小练笔:结合“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理有据的证实自己的观点。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探索的发现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火星的探秘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教学反思:

1.让学生主动查阅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运用《宇宙》的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学习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微课导学《宇宙之谜》,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观看后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