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画青笺ぶ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初中政治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政治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政治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 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

1、学生小品表演

值日生与值周生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虚荣心",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学生小品表演

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答:虚荣心太强,导致忌妒心理。

3、忌妒与自尊自信有什么区别?你能打个合适的比方吗?

学生举例说明忌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自尊自信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4、学生活动:挑战自卑

归纳:敢于正视不足,不断尝试改进,可以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

5、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由学生讲故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6、讨论分析:"我该怎么办?"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因此他时常感到不自信。请问他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持久地保持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因遭到失败而自卑,也不要因点滴成功而自傲。)

7、学生做课堂小结。

初中政治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了解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并不断提高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懂得自立的含义;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3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 )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请举手;

(2 )今天早晨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3 )今天早晨自己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这三个小问题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浅显,但却紧扣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会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总结:洗脸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讨论学习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个别同学可能由于特殊原因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伤、生病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同学是父母给穿衣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这名学生自己说出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小结,再引到本课主题上。)

二、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值得你回忆的记忆?(美好回忆)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已知,引导到说出自立的含义。学生可以回忆幼儿园、小学阶段的生活,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回忆父母的谆谆教诲,甚至是一个曾经听过的童话故事。)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学生举例:(请几位同学列举一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例子,这既为讲解自立的表现及其分类做了准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的信心。)

教师归纳: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自立的表现进行一下分类?提问3—4 名同学,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并板书。

2、自立的表现:(板书)

(1)、生活自立(板书)

(2)、学习自立(板书)

(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板书)

(把重点放在讲解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方面,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家庭问题和学校问题,家庭问题更为重要一些。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去感恩。这个地方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纽带,当父母出现矛盾是要善于调节;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感谢父母,不仅用成绩回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

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讨论,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最后由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最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3、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板书)

(二)、自我检测:究竟会做多少事?

(学生打开课文35 页,做自测题,在会的项目上打勾,自己还有什么表现补在下面空白处;并判断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这个练习设计力图让学生了解,现在的“ 自立”“ 自己的事” 已经扩大了范围,它的意义更深了。

教师提问: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你还能做到哪些?(学生交流时教师尽量从鼓励角度出发,及时点拨,发现闪光点。)

(三)、故事新编。

给下面一个故事续编。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学生可能编出:男生编了男同学进浴室,洗洁精当沐浴露,还忘记带内裤等;女生可有意思拉,还编了干净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脏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门,其实好多都是他们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教师顺势提问:这位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他会怎样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改正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后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跟学生一起大声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四)、自己动手,实践体验。

1、自查课桌椅内物品整理整洁情况,给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

3、花五分钟给自己的课桌椅进行大扫除。

4、说一说看着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心情。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学会寄宿生活中关键的一个本领—— 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后是快乐的,心情是轻松的。)

(五)、总结

教师:劳动是快乐的,自立是自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证明自己“ 我能行!” 通过这堂课,你对自立有哪些认识呢?说说你的凡人小语。

学生:思考后交流。

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大作:

不下蛋的`母鸡,不是好鸡;不自立的人,不是好人。

自立乃生也。

望闻问切靠自己,衣食住行靠自立。

长在温室中的花,不一定好看;

长在悬崖上的树,不一定柔软;

要使自己的生命闪光,需要自立。

学会自立,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同学生融为一体的感觉。

1、我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学一年级就有一堂思品课,但主要着力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减少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所以当学生们回忆到小学老师教的歌《劳动最光荣》时,大家唱了起来:“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仿佛是学生的一员,感受着童年的快乐。

2、设计的活动内容不落俗套,饶有兴趣。最精彩和有价值的活动有两个:一是故事新编,二是凡人小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第二个活动也符合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点,通过活动,说说启发。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3、设计学案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每一个环节能考虑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教师该引导什么。所以,整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发言,只是精练的几句点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跟学生同乐同忧。再有感受到课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师也向学生学习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初中政治教案 3

教学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结合基本事实理解下列观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在理解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本框题的中心观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在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基础上,使学生理解第一节的中心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主要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概念。教育学生树立“人们发展生产力和选择生产关系不能随心所欲”的观念

教学重点: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

物质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提纲: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3)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讲授新课:

1、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的原因

与自然界相比,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活动,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又总是抱有某种愿望、追求某种目的、受一定思想动机支配的。总之,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唯心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间的祸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的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

人类社会产生(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分析,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同样不能由人的主观意识来随意选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就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决定的。

总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初中政治教案 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

(问题提示:

(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

(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

(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

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

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

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

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

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

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_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31训练一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友情(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与友同行善交益友

慧眼识人,慎重交友

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注意事项】

1、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鼓励每一个同学主动结合自己的交友实际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体验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故事和感受。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友情的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往中、在交流中学会交友,在交流中感受友情,获得友情。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出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弓I导学生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按照“创设情景一感悟体验一引导探究一理性概括一思想升华”的途径,设置若干教学环节,重点放在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上。

2、小品剧结束后,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气氛。教师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3、如果时间不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不讲。如果讲解,也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争论的,不要绝对化。

4、课前准备:

师:

(1)准备几首有关以“友谊、朋友”为主题的歌曲(磁带或者做好多媒体课件)。如周华健《朋友》,谭咏麟《朋友》,臧天朔《朋友》,童谣《找朋友》等。

(2)准备一个因为友情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和一个因为缺乏友情而导致心理失调的故事。

(3)准备马斯洛“需要金字塔”图(或课件)

生: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自己交友的小故事。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小故事。

初中政治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是让青少年了解闭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从而克服这种有害的心理,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新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对“好伙伴”标准的共识

教学难点:如何克服闭锁心理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渴望成长,渴望尊重,渴望交往,授课方式主要采取讨论和交流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特点,充分应用网络调查、网络论坛等工具,把网络上的课外的资源(如影象、动画、图片、文章等)有效的整合到教学中。

四、教学设计

1、上课准备

让学生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一张卡片《我的名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样式,配合自己的突出特点,然后上传教师机上,把自己的名字隐藏起来。

教师事先找一些有关朋友的歌曲,文章,最好有《朋友》这首歌的 FLASH。

2、讲授新课

同学们每天有没有做过统计,你一天与谁的话说的最多,一天中与谁相处的.时间最长。

师:根据同学调查结果,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尤其到了一个新环境,更需要结识新朋友。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生有三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可以看出古人对朋友的重视程度。我们初中阶段结识的朋友也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最要好的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敞开心扉,相互认识呢?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活动:猜猜我是谁

同学事先准备好的名片相互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同学相互更加了解了,同时也能够看出一些同学制作的名片能够很快的被我们认出,而另一些同学则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生:交流讨论

师:一些同学已经很好的融进了新集体中,所以很快的就被认出来了,此外这些同学应该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才能很好的与同学相处这是什么呢?

生:是一些好的品质

什么是我们一致认同的好品质

结果公布:诚实、爱心、开朗等

师:好品质是交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平时交往过程中

要做到: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样不仅有利于交友,还有有利于今后同学的成长。现在很多公司招聘人员更看中这个人的品质。培养好的品质对我们一生是受益无穷的。

《我心目中的好伙伴》《我是这样与同学相处的》

《我在交友中遇到了困难》

通过网上论坛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一些心得体会及困难都讲出来。

师:对好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点评

总结:阅读《一路上有你》这篇文章,同时可以欣赏《朋友》FLASH

初中政治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与竞争中合作;

2.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二、教学重点: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四、教学过程:

1、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①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②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

③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④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在竞争中合作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板书)

团的精神使团的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它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的利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3、课堂小结: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走上社会,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共享,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初中政治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真正理解意志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因为: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懂得能够应对困难是对一个人心理、道德上的考验。

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我们身边的事例、熟悉的人物与故事中,感受到坚强意志是与战胜困难和挫折相连的。

2、在回顾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体验什么是成功、成功的取得主要与何种心理品质相关,进一步理解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尽可能地从学生自己身上,从同学、父母等较为熟知的人物的成功经历中体验、感受意志坚强对人成长中的影响。增强培养、锻炼坚强意志的自觉性和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①只有认清培养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才有可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所以,“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是本框的重点。

②对坚强意志的作用,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否能真的接受,并落实在行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框的难点,是在--上,如何贴近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

教法建议:

①在本课教学的导入上,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学生熟知的一些俗语引入;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事例,开展分析。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为学生接受。

②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比如,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铁杵成针》等的录像;或者一个相关的Flash动画。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展示三句名人名言:

教师给予思考提示:

a、上述几句话寓意是什么?

b、意志品质对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c、一个人的成功是靠高智商,还是其他?

学生活动:

每个人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邻桌的同学间可相互交换看法,开展小型的讨论。(2-3分钟)

学生归纳:意志能助我们走向成功,给我们力量。

新课:

播放录像:《卧薪尝胆》(或由学生讲成语故事的形式)

教师:身为一国之君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学生思考、归纳:因为想报仇,要复国。

教师:大家说的没错。同学们的话令我想起一个人,一首诗。李煜的《虞美人》

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都对亡国之耻悲愤不已。但一个复国成功,一个却落下了凄惨的结局。为什么越王勾践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

学生归纳:靠的是坚强的意志。

1、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板书)

教师:从越王勾践要"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意志总是与人的自觉性相联系的。

(投影)

(拥有)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哪些行为是符合正确目的的;哪些是不符合要求的行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归纳:小组代表发言

贪玩、抄袭作业、游荡、懒惰、吸烟、喝酒等对学业都是有害的,属于不符合要求的行动,能够制止这些行为,或者拒绝不良诱惑,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好学上进,勤奋苦读,属于正确目的的行动,能自觉做到这些,当然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卧薪尝胆》中的越王勾践,他是为了复国。想复国为什么要?quot;卧薪"、"尝胆"呢?每天卧薪尝胆,同复国大志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每天卧薪尝胆是为了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师: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复国的计划?

学生讲解:历史背景介绍(由一位喜爱历史知识的学生简要讲整个事件的时间、过程)

学生思考、归纳:整个事件做起来不是很容易,会遇到很多困难。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议一议:怎样才能战胜、克服困难?通常,会在哪几个阶段是最困难、最易使人灰心的时候?

思考提示:(教师给出几句俗语供学生参考)

a、万事开头难

b、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c、行百里者,半九十

学生活动:分析老师给出的几句话,思考在实际行动中遇到困难时,应怎么办?同时,与你的邻桌谈谈,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

学生归纳:(略)

(结合板书)

教师:正如我们分析的这样,做任何事情,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想成功,就同能不能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可见……

3、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板书)

……(可利用成功人士的实例来说明此知识点,特别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成功所做的评价或分析。)

板书设计:

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

2、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

3、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初中政治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意义

2、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含义和中国人“家”的内涵,孝亲敬长的原因和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三、教学准备

课前要了解学情,在上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一些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在家孝亲敬长的情况;

课前要充分挖掘本课课程资源,一方面,收集相关视频、图片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收集一些古代和现代孝亲敬长的故事,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课前要做好活动设计,对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要提前布置。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讨论为主,课前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四、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归家之路》,导入课题。

老:回家之路如此艰难,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家?

学: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里有亲情之爱,有父母无私的爱。正是因为这种无私的.爱,这种亲情之爱,让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路多艰难,都渴望回家。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视频中的这种亲情之爱,来学习第七课有关家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题目,学生对照题目进行自主学习。

探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家是地域,是住所,是一群人,是生命的居所。

初中政治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弘扬好家风、继承与孝亲敬长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孝亲敬长

2.难点:为什么孝亲敬长

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启发式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准备上课所用的音视频资料及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学生活动:听歌曲,谈谈感受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没有家的人都渴望有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家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味,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大国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来感受“家的意味”。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

(一)家庭的含义及功能

学生活动: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教师总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过渡:家庭关系已确立,那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大家想想有哪些功能呢?

活动一:快速抢答 《家庭的功能》

学生活动:思考,快速作答。

教师总结:家庭功能有: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扶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过渡:了解家庭含义和功能后,想想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二)家的重要性

活动二:心灵感悟 看一则独白,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活动:思考,谈谈体会。

教师总结:家庭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心灵有所依靠。

过渡:家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家中有父母的关爱,有父母的教诲。

看看平时父母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看看我们家的家风家规家训

(三)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活动三:寻根问底 你的家规家训

(1)说说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规家训

(2)大家收集到家风家规家训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风家规家训。

教师活动: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过渡:那么我们如何孝亲敬长呢?

(四)如何孝亲敬长

活动四:感悟生活 播放歌曲《当你老了》

(1)说说你做过哪些让父母难过的事?

(2)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 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五)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四个内容,知道了家庭的含义及功能;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也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去孝亲敬长。作为青少年,我们在物质上满足不了父母,可周末回到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多陪伴父母;当我们工作了,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

结束: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六、板书设计

初中政治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朋友圈,及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谊的力量,感受到友谊的真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欢快活泼的儿歌导入——《找朋友》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

出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

学习目标

1、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P、38)

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选择的是谁?请把你的选择涂在上面对应的符号里(可以多选)

1、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

2、心理的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

3、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

4、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

(二)讲授新课

一、我的朋友圈

探究与分享

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下图的相应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生1:自己的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交往的内容更丰富了。

生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更加密切。

进入中学,你对朋友的哪些期待?你交到新的朋友了吗?

同学的感悟

生1:比以前更难了。

生2:交到不好的朋友还会带来烦恼。

师: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友谊的力量

(一)朋友的影响力

完成了“朋友的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的真诚友善的朋友。

①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

②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

③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回忆起你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结合文中的话,此刻,让我想起我和好朋友的故事,我想说……

(二)经典解读: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正直、诚信、宽容、博学是孔子看重的。

(三)播放视频——伟人的友谊

你有哪些感悟?

师总结:马克思与恩格斯是相互深刻影响的,成就了彼此的事业,他们近40年的友谊一起见证着那段富有生命力的历程,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友谊,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光辉。

初中政治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掌握在网络交往中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懂得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网络交往具有利弊共存的特点,学会正确进行网络交友!

2、教学难点:网络交友不能代替现实交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日常生活中的.微信抢红包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微信,从学生熟悉而又非常关心的网络交往工具、热词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遐想的空间,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一:发起网上交友小调查,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方式、以及对待交往的态度。 网络交友有着很多的好处,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网络交往,做到理性结交网友。再次点题 。

活动二:展示关于网络交往的一段材料,设疑并由小组讨论:1.你觉得网上交友越来越火的原因是什么?2.网络交友又有哪些坏处呢?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 通过网络的利弊分析,自然地过渡到慎重交友问题的思考。

活动三:小梅故事新编,层层设问。

设疑:

1.找找小梅在网络交友过程中有哪些错误的地方?

2.谈谈网络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慎重交友,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主人公在网络交往中的错误情形,用群体的价值判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问题2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同学达成共识,结合学生实际引出结交网友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学会保护自己。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明确了网上要慎重交友;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在网络交往中,做一个合格公民,既遵守道德要求,还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教学评价】

本课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认识状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积极,学习效果良好。教学双边活动比较好。但是,由于需要拓展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显得时间不足,还需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初中政治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

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难点: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之前的课上,谈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我们懂得了自己生命的独特,也学会了如何去更好地呵护自己的生命。但是就对生命的理解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生:回答听过或没听过。

师: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究竟是是什么呢?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感受生命的意义。

生:打开课本至111页。

新课讲授:

师:本课我们主要思考三个主要问题。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3、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粗略阅读课本。

师: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目框题:生命的追问

这里,老师需要一位同学自告奋勇来担当本环节的小记者,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上来?

生:举手上讲台

师:你需要去采访下面的同学,通过你的采访,让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而被采访到的同学,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你需要回答至少三点的真实想法。

生:小记者去采访同学,同学回答采访问题。

师:同学们都非常配合,让我们给他们鼓个掌。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三位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了学习、为了帮助他人、为了金钱等等,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足够了。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活着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所以才会探索下去。

那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谁活?这里有两种观点,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种观点来阐述一下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活着要为了自己,先努力将自己变得优秀,才有资格谈其他的;我觉得活着要为了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学会为他们付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我觉得活着要两者兼顾,在为自己而努力的时候,当遇到别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

师:同学们都答得非常棒,我们要知道,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他人而活,更要为社会为国家而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而我们接下来看到的.三位人物就很好的诠释了他们人生的价值。

播放视频:我们先来看一则视频,思考一下,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为什么?

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值得过,因为对于文中的杰森来说,开封城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苦学英语,最终为开封城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而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师:展示图片: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雷锋。

师:展示材料:这是雷锋日记中的节选片段。思考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值得过!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雷锋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人,对于别人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会去承担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师:展示图片:那这个人大家认识吗?

生:屠呦呦。

师:展示材料:思考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吗?

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她的人生的追求是建立在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师:同学们都讲的非常好,我们刚刚讲的就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生命进行探讨,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探索。

展示材料: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书本113-114页来进行小组间的探究。

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探究并发表看法。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是非常棒,进行总结。

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时间里多去发现、多去创造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

初中政治教案 1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

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

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

(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

教师总结: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②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③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初中政治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效率的含义。

2.掌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3.理解当前我国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通过学习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5.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7.正确认识兼顾效率与公平,学会树立效率优先的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如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三个和尚》的音乐片段。

思考:音乐中这个故事情节简单,短小精悍,但却十分有名,流传至今。故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哪位同学发现了?

学生回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一奇怪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一个和尚到两个和尚再到三个和尚,人力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产出却越来越少。换句话说,是什么在降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效率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解释过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当然,这只是对效率的一种形容,还算不上定义。那么,什么是效率?什么是“讲效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讲效率”也就是提高效率,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让我们回到《三个和尚》的故事当中,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和尚多了反倒没水喝了?

(2)如果让你来做长老,改变这一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大家挑水的积极性呢?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规律。如果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分配方式,把劳动报酬与贡献的多少挂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三个和尚不仅不会没水喝,而且会有水喝不完。当然,如果分配方式不合理,不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就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不干,少干)。可见,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效率和公平是有密切关系的。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过渡: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蛋糕做大,并且把蛋糕分配合理。其实这就涉及到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下面大家来看多媒体展示的“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把蛋糕做大,体现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分什么?”所以说,如果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把蛋糕分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去做蛋糕”。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那么,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学生总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互动: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效率的含义已经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课下请同学们做一项小调查:调查自己家里近几年的收入情况的变化,并探究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初中政治教案 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班所感受到的一些温暖。

师问: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温暖呢?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集体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

二、讲授新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阅读P19材料之后思考

为什么毕业20年后小懂的爸爸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改变班级的这种状况?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的实现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阅读P20材料之后思考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生答: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生答:因为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请一位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所以我们应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教学设计反思:

本框教学设计,我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通过我的引导,再加上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学生懂得了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同时从理论上知道如何关爱集体。通过本框的教与学,我发现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适应我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同学主要表现在说这一环节上,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而没有认识到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引导。

初中政治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尊重他人。

3.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难点】

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叔本华的名言: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运用这句话导入今天的新课《尊重从我做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活动一:看图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想一想: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人与人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2.缺乏尊重的危害

活动二:故事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故事:

有一天,王丽去上学,在学校的楼梯上,她遇到了她们班的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于是她就走上前,说:“我扶你吧。”“谢谢你。”当她们走进教室时,看到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位同学伤心地哭了。王丽非常生气,上前阻止他们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尊重别人了。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残疾,还受到这样的嘲弄,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两个男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想一想:结合上述案例,思考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彼此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正确引导。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

(1)尊重的人说:

请原谅

对不起

这是个有趣的见解

谢谢

冒犯了,真抱歉

我明白你的感受不同

我并不是有意要打断的

我并不想侵犯你的隐私

借用一下,行吗?

(2)尊重的人做:

等别人说完后再开口

为女士或老人开门

不顶嘴、不发牢骚、不说无理的话

爱护环境

听话时,不打断别人说话

真心诚意倾听别人意见

注意到别人需要隐私

小心爱护别人的物品

能耐心体贴得对待老人和残疾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地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播放《爱的奉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缺乏尊重的危害;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课下写一篇小论文《如何尊重他人》。

五、板书设计

尊重从我做起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2.缺乏尊重的危害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