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心灵的童年永存——《我们看海去》赏析

心灵的童年永存——《我们看海去》赏析

争端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心灵的童年永存——《我们看海去》赏析

在童年的小英子眼中,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梦幻,她喜欢读《我们看海去》这首散文诗,其实她没见过海,但总觉得自己见过;这些童年往事穿越岁月的迷雾,在舒缓的音乐声和娓娓道来的画外音中清晰起来、鲜活起来;每一个 镜头都是那么幽远明净、每一个片段都是那么趣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情调。下面是《城南旧事》中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作者介绍: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 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原文选摘】

还是那个老地方,我看见了他。

“是你!”他蹲在那里,嘴里咬着一根青草。他又向我身后张望了一下,然后招手叫我也蹲下来。我一蹲下来,书包就落在地上了。他小声地说:

“放学啦?”

“嗯。”

“怎么不回家?”

“我猜你在这里。”

“你怎么就能猜出来呢?”他斜起头看我。我看他的脸,很眼熟。

“我呀!”我笑笑。我只是心里觉得这样,就来了,并不真的会猜什么事,“你该来了!”

“我该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惊奇地问。

“没有什么意思呀!”我也惊奇地回答,“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哪!不是吗?”

“对对对,咱们得讲信用。”他点点头笑了。他靠坐在墙角,身旁有一大包东西,用油布包着。他就倚着这大包袱,好像宋妈坐在她的炕头上靠着被褥那样。

“你要听什么故事儿?”

“你弟弟的,你的。”

“好。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

“英子,英子,”他轻轻地念着,“名儿好听。在学堂考第几?”

“第十二名。

“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呀!准是贪玩分了你的心。”

我笑了,他怎么知道我贪玩?我怎么能够不玩呢!

他又接着说:

“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飘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仨,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他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

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

“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改邪归正做小买卖,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

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

“不是好人?”他瞪起眼,指着自己的鼻子。

我还是摇摇头。

“不是坏人?”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

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会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高兴得又念起来。

“对,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还有什么太阳来着?”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我一句句教他念,他也很喜欢这课书了。他说:

“小妹妹,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心事跟别人没说过,就连我兄弟算上。”

什么是他的心事呢?刚才他所说的话,都叫做心事吗?但是我并不完全懂,也懒得问。只是他的弟弟不知要好久才会坐轮船到外国去?不管怎么样,我们总算订了约会,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会。

【赏析】

林海音在她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写道: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写的就是这么一个“心灵的童年”。它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是作者独特经历的一种个性化反映。它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北京城南的种种风俗景貌,也叙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和事件。当然,它的中心还是展现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人们的童年生活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有一些,应该是共有的,比如心灵的纯真,比如快乐的游戏,比如对世界的疑惑、好奇……在《城南旧事》中,我们既能看到作者特殊经历的印记,更能感受到一种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童年“共性”,如本文中小英子的种种心态、行为,会引得多少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么纯真稚气,这么活泼可爱……

人们常说快乐是因为单纯。如果说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或许有人会表示反对,但如果说童年时候的快乐最为纯粹,那么还会有人提出异议吗?童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片净土。当我们回首童年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那时的阳光是如此灿烂,那时的花儿是如此鲜艳,那时的天空,又是如此湛蓝——以至于我们分不清什么是天空,什么是大海。在《我们看海去》这个作品里,作者反反复复地引用《我们看海去》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给全文,或者说给童年定下的一个基调——“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童年的世界就是如此明亮与纯净,孩子们最大的心愿似乎就是“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中与孩子这种明亮而纯净的世界对应的,是一个阴暗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小英子遇到的那个小偷,以收破烂来掩饰自己,又时常躲藏在草丛里。他的世界无疑是缺少光明的。他做小偷是为了养家糊口,供自己的弟弟上学,又让人难以区分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小英子通过与小偷的接触,无疑感觉到了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在《我们看海去》的前一篇《惠安馆》里,小英子便已通过一个疯子的行为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在《我们看海去》的后面几篇作品里,小英子对成人世界的认识则进一步加深)。随着年龄、阅历的渐长,童年的世界必将逐渐被另一个世界所吞噬,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保留下自己“心灵的童年”——它将永远明亮纯净,就如文末小英子所说: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决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

城南旧事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

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寻找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