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应用与素质教育
折枝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应用与素质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应用与素质教育文/陈培辉摘 要:随着计算机为硬件基础的网络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并已渗透在工业、金融、医疗、教育、物流等各行各业,遍布于每一个领域,分布于每一个角落,势必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深远影响,必然引起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最终引起整个教育思想的变革。关键词:网络模块;网络应用;网络素质;创新素养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但在网络及其应用的高速发展中,也渐渐地暴露出其弊端,成为违法犯罪的平台,不良信息的虚拟载体,这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对信息慎重筛选,对网络环境教学进行深层探讨。信息技术课不乏网络内容的模块,与Internet应用紧密相连。课程中的定义概念、专有名词、外文语词较多,具有技术发展快、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规范程度较弱等特点。为此,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模块教学,注意实施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安全和社会意识,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素质能力和涵养。一、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1研究型学习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2.实践教学法网络应用课程的实验部分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二、培养学生信息的学习、处理与沟通能力1.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网络模块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并对协议的组成与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www.ixbw.com)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2.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网络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时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让学生设计网络系统,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辅助应用的目的。3.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邮件提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发布、接收作业、解答疑问等。网络通讯手段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三、利用网络环境,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技术教师理应从自身做起,利用、善用网络环境,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要利用信息反馈,善用评价,增强创新激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积极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信息的反馈,又存在于学生利用邮件、空间、博客等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反馈。四、强化学生网络素质意识强化网络法治意识,在网络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强化网络社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网络社会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网上各种垃圾信息也在泛滥,网络中带有病毒的文件、BBS中肆意的辱骂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抵制的。总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给现今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信息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隐忧;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的问题也尤为突出;为现今学生的智商、情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好的引导与疏导。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网络应用的素质教育,也将成为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必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营造清新自然的氛围。参考文献:[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张红薇。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