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音乐教案1
教学内容:
一、聆听欣赏温州民歌《月光光》学唱并创编新歌词
二、延伸欣赏《叮叮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演唱《月光光》,体会歌曲中的“静”“动”结合,能综合表演歌曲。
2.感受温州的风土人情,体验民歌魅力,创编《月光光》新歌词,尝试用方言演唱。
过程与方法:
1.聆听《月光光》感受歌曲“静”的意境,体会歌曲的静中有闹,并能用不同音色、情绪表演。
2.在游戏中体会乐曲风格,全班分工合作综合表演《月光光》,体验合作与创新的快乐。
3.聆听温州民歌《叮叮当》,感受温州民歌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热爱温州民歌,热爱家乡温州,热爱祖国。
2.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温州民歌,学唱《月光光》并用对比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知道“唱支歌儿夸夸家乡山水美,一片(呀)好风光好风(呀)光”的换气点,正确演唱“一片(呀)好风光好风(呀)光”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
2.创编新歌词
教学准备:
课件、快板、蒲扇、钢琴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听《星光恰恰恰》律动进教室
2.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跳的这段音乐给你什么的感受?
生1:欢快、高兴
生2:热闹
师:老师也用一个字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那就是“闹”,你能给闹找一个反义词吗?
生:静
师:小朋友的反映真快!请同学仔细听接下来的这段音乐是“静”还是“闹”?
3.聆听《月光光》伴奏音乐
听后交流
生:静静的
过渡:静静的音乐让老师想起夏天布满星空的夜晚,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到夏天夜晚,看看庭院里乘凉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
在律动动进入教室,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教师设计“闹”让学生找出它的反义词,直接感受《月光光》静静的意境。在静静的音乐中启发学生想象夏日月夜乘凉图,进入意境。
二、寓教于乐
聆听歌曲,体验意境
1.初听范唱,想象意境
听后交流
生1: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哄宝宝入睡
生2:小朋友正在月光底下捉迷藏、做游戏
生3:我好象听见孩子们正在听大人讲故事
……
2.听音乐表现情境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把乘凉时人们的动作模仿出来吗?
生做动作,师猜,生互猜
师:小朋友们的表演真形象,你看,我把自己小时侯乘凉时用的蒲扇都带来了。我现在要随着音乐摇一摇,请小朋友自己观察老师的动作,看看老师是怎么摇的。如果你发现规律就跟老师一起来。
3.三听音乐,感受歌曲节奏
师随音乐,用扇子×-︱×-‖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观察并能随音乐摇扇子
三、创造表现
4.按节奏读歌词
师:小朋友的动作给大家带来了阵阵凉意,你能用轻轻的声音把静静的夜晚按节奏读出来吗?
重点引导:
一片(呀)好风光好风(呀)光
师:括号里的“呀”能不能去掉?应该怎样把语气读出来呢?
快速、惊叹、自豪地
边摇扇子边读歌词
师生对读
5.师范唱,生体验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歌曲里说夸夸家乡山水美,你猜,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温州
师:小朋友们非常善于学习,在曲谱中找到了答案。我们都是温州人,吴老师非常自豪,我们的家乡山水风光这么美,我也想放声歌唱,听一听,老师唱这首歌的时候,情绪(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前面是优美、安静
后部分是热闹的、自豪的
师:为什么原来安静的夜晚会变得热闹了?
生1:小朋友的游戏声
生2:唱歌夸夸家乡……
(体会,原本安静的夜晚,被小朋友的歌声、游戏声打破了,成了“静、动”结合的意境)
师:请同学想想唱后部分时加上什么动作会更加热闹?
拍手、点头……
6.随乐律动,对比动静
师:请同学把自己设计的动作跟着音乐表演出来。
月光光,光亮亮,大树底下 去乘 凉,
× -︱× -︱× - ︱× -︱
摇摇摇摇(点头、指星星)
唱支歌儿 夸夸 家乡 山水 美, 一片呀好风 光 好风呀光。
× × ︱× × ︱× × ︱× × ︱× ×︱× × ︱× ×‖
拍拍 拍拍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明确的目标聆听音乐,丰富学生音乐体验、淡化教学痕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聆听感受、体验音乐。在情境表演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学生的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音乐活动的实践者。这样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歌曲情绪的不同,加深对乐曲的记忆。
三.学唱新歌 综合表演
1.随音乐默唱
2.跟琴唱
引导解决难点:一字多音
3.多种形式演唱:齐唱、接龙……引导学生用对比情绪演唱
4.方言快板赞学生
师:小朋友的表演真精彩,老师用快板夸夸你们,认真听,你们听懂老师在夸你们什么?
小朋友的歌曲真唱好,
老师听后还想听添。
这里的民歌恁有味道,
你们用瑞安话唱就更好!就更好!
生说
过渡:《月光光》是我们温州人创造的`民歌,原来就是用温州话演唱的,你们能不能也用方言唱
6.用方言演唱歌曲
a.师范读
b.生用方言读,有能力全部读出来的就完整用方言,不能完成的第一句“月光光,光亮亮,大树底下去乘凉”用方言,其他的用普通话
c.尝试用方言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多中形式的演唱,预防学生的歌唱疲劳,教师用温州方言说快板夸学生这一环节自然地过渡到温州方言,也体验了温州快板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用方言演唱歌曲就水到渠成了。用温州方言演唱温州民歌,使音乐更加生活化、本土化,让音乐走入孩子们的生活。
四、创编歌词 拓展延伸
1.引导
师:我们的家乡温州是山水名城,你看这么美丽的风景,除了唱支歌夸夸家乡以后,你还能用什么方式夸夸家乡呢?
“月光光,光亮亮,大树底下去乘凉,画幅画夸夸家乡山水美,一片(呀)好风光好风(呀)光。”
2.创编歌词
师巡视引导
跳支舞、讲故事、说快板等等
3.综合表演
尝试用方言演唱自己编的歌词
找伙伴,综合表演赞家乡
4.欣赏《叮叮当》
师:温州民歌丰富多彩,最受小朋友喜欢的民歌是《叮叮当》
出示歌词“你印象最深的歌词是什么?”
“民歌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谈谈感受,体会民歌的独特性
【设计意图】:
温州方言演唱的温州民歌,贴近学生生活,在聆听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歌的独特情趣,激发学生对温州民歌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温州、热爱温州,也能让学生喜欢更多其他地方的民歌。
五.完美结课 寄予希望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月光光》是哪里的民歌?你们觉得好听吗?
我们一起走进了温州,欣赏了温州民歌。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家乡的民歌,并能学一学,唱一唱,下次我们举办民歌会,看谁会唱的民歌最多!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深得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只是用短短的一句话、小小的一个动作或者是话说间变换一个音调就能把创造的种子播入学生幼小的心田。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所不容忽视的价值所在。因此,作为我们音乐教师,更要有意识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大力发展学生的的创新思维。
如我在《月光光》一课中,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步入”歌曲的意境,设计了“月夜、大树、田野、乘凉孩童”的多媒体画面,配以《月光光》的背景音乐,学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歌曲的意境中。唱歌、表演等学习就在极其自然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同此,老师可提出更新奇、诱人的问题。如我此时就提出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你们能为这首曲风独特的歌曲,选择适当的打击乐伴奏吗?学生在掌握了此首歌曲的情况下,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能发出稍弱声音的自制小乐器,如用口香糖盒做成的小沙罐、用废旧的易拉罐罐皮做成的小串铃等就成了学生们的首选。这更强调了本首歌曲的曲风“静”,也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意境。通过此次伴奏的学习,很多学生主动举手说:“王老师,下节课我还能为这首歌曲伴奏吗?”“我回家再做一个能发出声音小点的伴奏乐器,可以吗?”……到第二节课,很多学生做了各式各样的小乐器,有用八宝粥罐子做的,有用薯片盒子做的,有用食品袋子做的,都装着少量的沙子、豆子等,还有的在罐子盒子上贴装饰品,画图画,完全是一个音乐、美术、手工的整合。这让我感叹老师提出的有适当想象思维余地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逆向、发散、求异的思维起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做为音乐老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学习的前沿,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2
教材分析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节奏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词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节奏,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策略
在不同的层面运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遵循音乐的教育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乐的欣赏、创作、演唱、表演、画图、游戏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为《洗手绢》创编动作
2、制作手绢
3、劳动节奏创编活动(感受二声部节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表演《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培养学生即兴创编的能力,提高表演、表现能力。
3、通过游戏、律动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通过学生设计手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
2、二声部节奏合奏。
教学准备
幻灯片、手绢、颜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
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边唱边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听见曲子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
生:小蜜蜂采蜜……
师:你能表演一下小蜜蜂采蜜的动作吗?
生:……
师:你真勇敢!有哪个同学能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生:……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给他鼓鼓掌。
【设计意图】播放《劳动最光荣》创设唱演的情境,能够在课堂伊始,诱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忙进入角色。
二、节奏游戏
师:这些都是爱劳动的小动物,你们在家里、学校都参加过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生:拖地、洗碗……
师:谁能按节奏表演一下拖地的动作呢?
生:……
师:你的动作真形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节奏××│××│)
生:集体表演
师:有谁能来表演一下洗衣服的动作?记住要按节奏哦!
生:表演
师:你真棒!再想想有哪些不一样的动作?
生:表演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出示节奏×× ××│×× ××│)现在请大家一起按节奏来洗衣服吧!
生:表演一遍
师:老师请同学们一边拖地一边洗衣服来演奏一曲《劳动进行曲吧》看看谁表演的最好!
(此环节渗透二声部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肢体动作感受节奏的美,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新课教学
师:好累啊!劳动了这么久流了好多汗!(拿出手绢擦汗)哎呀!手绢脏了,怎么办呢?
生:洗手绢
师:手绢应该怎样洗呢?谁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生:表演
师:真形象!这样就能把手绢洗干净了对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上节课学的《洗手绢》 !
(出示课题《洗手绢》)
生:拍手唱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给歌曲加上动作,应该加什么动作呢?
生:一句一句配上学生喜欢的动作,再集体进行表演唱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学会动脑筋动作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用手绢给大家变个小魔术!请大家猜一猜我变的是什么?
(教师用手绢变糖果、老鼠)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对生活中动作的模仿,创编自己感兴趣的动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表演力。再用手绢变糖果、老鼠的小魔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动全部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制作手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我自己做的手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播放图片并解释折的形状及制作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更美、更好的手绢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手绢,感受劳动的美,激发学生艺术制作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
五、补充环节
师:手绢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还是我们游戏的伙伴,我们可以用手绢做什么游戏呢?
生:丢手绢
师:我们现在就去玩丢手绢的游戏吧!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所喜爱的丢手绢游戏,愉悦孩子们的身心,为学生带走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课堂得到延伸,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案3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在钟表店里》: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4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并表现大象的音乐。
教学难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小象》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1、看图编故事,并能有组织有安排的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戏剧表演;
2、通过表演,学唱《小青蛙找家》,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3、通过戏剧表演,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4、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自信的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图画提示进行戏剧表演;
2、能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将戏剧表演的内容完善,发展学生的创作、想象力;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自制青蛙头饰、磁带、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看图讲故事
1、师板书:故事大王
学生用两分钟进行13页的故事创作。
2、同座位互相指出对方讲故事的`缺点,并互相讲一讲。
3、师奖励,学生踊跃上台,讲故事,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三、戏剧表演
1、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学生画想象中的青蛙,并涂色,师生共同布置一个“青蛙的家”。
2、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商量,并制定出表演过程,看哪一组表演的和别人不一样?
3、将自己画的青蛙贴于身上,代替头饰进行表演,学生根据自己设计表演,生介绍自己的角色,再表演。
4、学生评出表演突出的学生,并说出选他们的理由,师对表演突出的学生奖励,其余学生给予鼓励。
四、歌表演
1、师播放《小青蛙找家》,学生静听。
2、听范唱,师分句弹唱,学生自己填词练习,再完整练习。
3、进行歌表演,根据歌曲的音乐情景进行表演。
4、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5、学生拍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一节戏剧表演课,在一班上时,我按照先学歌、再表演的过程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学会歌曲后,在戏剧表演时就受到了限制,不能放开去表演;因此我在二班上时,就采取了让学生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这个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于是我就把他们分为八人一组,自己商量剧情、角色、自己表演,结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争着进行表演、创编,使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风格,这时我再教学《小青蛙找家》时,学生就能根据表演的内容轻松学唱歌曲了。
小学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带给的情绪,加强学生的审美。
一、导入部分
请见过水车的学生,为大家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
1、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
(1)主题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主题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2、再次完整听赏乐曲。
播放《森林水车》。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
四、课堂小结
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
小学音乐教案7
教 材:沿海版小学《音乐》课本第一册教学内容:音的长短教 具:计算机、CAI、视频演放仪、钢琴等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ta、ti两个节奏的长短,在听、想、唱、做、编中感受节奏的变化组合。
二、在复习中加深印象、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三、为节奏“填词”,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音乐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一、精讲多练新知识,使学生能认得清、看得准、打得稳。
二、知道音的长短,有节奏的说话。为节奏填词要强调词组的相互连接,为创作歌曲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音的长短”是一节带有“创编”性质的综合课。通过音的长短复习与巩固、感受与模仿、变化与组合、练习与游戏、填词与演唱,加深对音的长短了解与掌握。通过第一课《开学了》歌曲的学习,能分辨出一拍ta和半拍ti的长短(两个半拍组成的一拍“titi”),并把它贯穿到全课的始终。为了掌握音的长短,锻炼学生为节奏填词。由单字到词组、由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变为学生有节奏的填一句完整的词,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创作的词即兴演唱,也请小朋友们跟着学唱,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认一认、读一读、拍一拍、打一打ta、titi这两种节奏的.学习、复习与巩固,能把节奏进行变化组合,锻炼学生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节奏的说话就是为节奏填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学习方法。通过对乐曲内在的理解用外在的表情加以表现,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策略
动画入手,激发兴趣。把音的长短引入各教学环节中,由感受到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由表现到创编,由浅入深,打好基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学生动脑筋,在电脑上亲手来操作。教师出题学生答、学生出题学生答。以学生为主体,集体参与。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意境,用音乐画面激发兴趣,用多变页面帮助理解,达到寓教与乐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组织教学学生伴随着节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做各式各样的表演动作,或拍打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步入教室,感受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的节奏韵律感。
二、节奏模仿,感受音乐师生问好,用节奏说话。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的节奏音响加以模仿,在模仿中感受音的长短。
三、节奏知识,加深印象学生知道音的长短,初步了解什么叫节奏。知道ta和titi的名称及长短划拍规律。认一认、读一读、拍一拍、打一打,复习巩固,打好基础。
四、节奏感受,外在表现通过复习第一课《开学了》,了解音有长短。知道节奏长短,听出节奏长短,表现节奏长短。在表演中感受节奏速度的快慢及情绪的变化。
五、节奏练习,变化组合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画面多变的特殊效果,把学到的音的长短节奏知识反复变化练习,使学生能更快地熟悉、掌握和运用。
六、节奏互练,集体参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ta和titi制成活动卡片变化练习。学生出题,学生答题,面向全体,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名学生在课上都有锻炼的机会。
七、节奏游戏,增强记忆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好方法。为了使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变为形象有趣的音乐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电脑上做“辨别节奏拖汽球”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竟争意识。
八、节奏填词,激发灵感用ta和titi进行节奏的变化组合。用这种节奏说话就是为节奏填词。由单字到词组,由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变为学生有节奏地填一句完整的词。学生可随意即兴演唱自己的作品,大家也可学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课堂小结: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或表演动作随音乐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示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发明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同学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同学感受旋律,考虑“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同学创编自身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同学说说自身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局部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同学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身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身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同学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扮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身呢?用什么资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同学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身变成美人鱼,有的同学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身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沛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小朋友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扮演。小朋友们穿上各种扮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扮演,你看那有的扮演憨态可鞠,有的扮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扮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假如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假如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随同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同学解决呼吸、句法和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同学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扮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小学音乐教案9
教材:人音版第二册
教学设想:
“音的高低”是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五课“跳起舞”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课通过“学一学”、“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发挥自主学习,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变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激发他们的探究、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究,通过多种方式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学一学
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汽车、轮船、敲大鼓、敲三角铁、鸟叫、牛叫等,请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出示图片,请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讨论一下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相互交流。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你能说说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模仿听。
高音低音
例:拍手――――跺脚
雨声――――雷声
猫叫――――虎叫
马蹄声―――象的脚步声
高跟鞋声――平底鞋声
老爷爷说话――小朋友说话
活动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寻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和家人朋友一起讨论
(从自然界的声音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使学生对音有了一个基本的高低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唱一唱
出示两只猫的图片,一只小猫,一只老猫。说说他们的叫声有什么不同的。
学读儿歌《两只猫》。
学唱歌曲《两只猫》。
附:歌词
有只老花猫,喵呜喵呜叫。
有只小花猫,喵呜喵呜叫。
喵呜喵呜叫,喵呜喵呜叫。
喵呜喵呜老鼠吓跑了,喵呜喵呜老鼠吓跑了。
分组扮演两只猫表演动作、形象。
(歌曲中老猫叫为43432―,小猫叫为17176―,由自然界中的声音过渡到音乐中的高低音,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投入到音乐中来。)
三、敲一敲
教师在桌子上放上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里分别倒入不同容量的水(敲击时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准备一根筷子,告诉学生音乐可以在这七个杯子里找,今天我们来找音乐。
请个别学生用筷子敲击杯子,听一听音高不同的七个音。小组讨论:给这些音起名字。告诉学生七个音的唱名,在琴上弹一遍音阶,从低到高唱一唱。鼓励学生自己来创造音乐,用筷子按不同的顺序敲击杯子,变换不同的旋律。
评奖激励:比一比谁的创作最优美,评出小小作曲家。教师作记录,全体学生来唱一唱。
四、跳一跳
教师在琴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儿歌《秋天来到了》,要求学生用不同位置的体态动作模仿树叶飘动,表示自己听到的是哪个音区的音乐。
1、集体听辨模仿
2、个别学生听辨模仿
3、随音乐“飘”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10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整体把握音乐情绪。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2)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2、教材分析
歌曲《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X.X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歌唱发声训练,基础较薄弱,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基本了解、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能够整体把握音乐情绪,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歌曲《柳树姑娘》的内容,能较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柳树姑娘》这首歌。认识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认识顿音记号。
过程与方法:
认识和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绪自信、准确地演唱歌曲。通过自主律动创编、绘画、诗篇等多种艺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二声部加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热情地讴歌水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在演唱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愉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并自主律动创编与表演。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简单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顿音,并感受其作用,正确唱出附点四分音符、顿音的效果。
评价设计
1、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检测同学们是否已经会唱歌曲。
2、节奏游戏与竞赛,了解学生节奏型的掌握情况。
3、训练二声部的演唱,分小组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猜谜语: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你们开动小脑筋猜一猜。
头上长着千条辫,迎风摆舞在岸边。
待到冬尽春天来,长出辫子长又细。
二、初步感受歌曲
播放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踏浪》和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柳树姑娘》的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自由律动。通过聆听对比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从而加深对《柳树姑娘》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
三、采用游戏活动掌握知识
1.采用击鼓说名字的游戏,学习附点节奏型
通过围成圆交替介绍自己的两个字的名字(三个字的名字直接说自己的小名即可),引导学生一定按照附点四分节奏来互问互答,在学生掌握熟练后,组与组之间进行问答接龙游戏。
2.顿音教学
师:我们音乐书上最后一小节上面是什么啊?(生答)为了音符唱得更好听,我给她戴上了一顶顿音帽子,戴上帽子的柳树既活泼又调皮。怎样唱才活泼呢?(轻快并跳跃)(生说或师示范)
3.利用掌握的音乐知识,进行分小组比赛,在游戏中调动积极性,同时达到复习巩固。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小声跟着哼唱。
2、师弹琴,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唱简谱并小声哼唱,再次熟悉乐句旋律。
3、用“la”来代唱,分乐句练习,随机组合搭配。老师在学生的歌声中发现难点,及时纠正。
4、男女划分乐句,老师弹琴,要求听旋律唱出。
5、在班里分两个小组演唱两个声部。
学唱第二声部:
A:在曲谱中找到第二声部的位置。听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B:1.学生谈一谈二声部“啦!啦!啦!”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用我们顿音练习时的方法演唱。2.试唱一唱第二声部,再分声部随着音乐哼唱歌曲。3.学生需要注意音准和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6、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通过歌词,旋律创编舞蹈,要求舞蹈动作随乐句变化,并要有呼吸感。小组进行创编表演。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咱们听到优美的旋律与舞蹈,能否发挥自己的知识,想一想,有什么诗篇描写柳树。下面老师就带来一首大家听一听。比一比,谁知道的诗篇最多,说的最准确。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跟着伴奏,学生诵读诗篇。在诗篇中发现柳树姑娘的美。
六、寻找赞颂柳树的古诗
音乐作业:
师:课后请小朋友找找,还有那些古诗中也有柳树姑娘的身影!我们在聆听与欣赏的时候,要好好爱护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让柳树姑娘在我身边茂盛生长,今天我们音乐之旅到此结束!
小学音乐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首动听的土家族儿歌。歌词“乃呦乃”是“来吧”的意思。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1、唱乃呦乃,感受少数民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的风格和韵味,热爱少数民族文化。
2、通过唱、听、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走进土家族,感受音乐带来的文化。
3、掌握do mi sol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do mi sol”柯尔文手势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钢琴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音乐热身运动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一首歌曲,名字叫《七个小兄弟》,大家还记的吗?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想再唱一唱吗?下面我们分为7个小组,带上你们各组的头饰,一起再来唱一唱,好吗?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七个小兄弟》
师总结:瞧,我们的歌声多美阿!我们演唱或聆听到的这些好听的歌曲和音乐,其实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把我们的音乐连接起来。你们知道音乐中的这些小精灵,主要由哪几个音符组成吗?(请生举手回答)1一、12说明:引导学生抓住每句结束的
2.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有什么歌曲
第一单元妈妈·老师第一课时欣赏《我爱米兰》
①朗读《鲜花爱雨露》歌词。
②演唱《鲜花爱雨露》
③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沙锤①歌表演②语言、动作第二课时音的高低复习《鲜花爱雨露》 ①按角色配音表演②即兴创编表演①有关配音常识②人物、动物及其他各种声音的现象第三课时《我的好妈妈》 ①朗读《小乌鸦爱爱妈妈》②学唱《小乌鸦爱妈妈》③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表演第四课时①跟着录音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②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1.本单元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象力。
(二)具体要求1.通过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
2.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感受、听辨音的高低。
3.通过欣赏《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加深对妈妈与老师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案12
主要教学领域:音乐领域
内容分析: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分析: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设计思路: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
(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音进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刮--刮)进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仿(咚--咚--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并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哪个乐器可以表现故事中的声音。例如:大象的声音用鼓、蚊子的声音用串铃、刮得声音用蛙鸣桶等。
(3)尝试为故事进行配乐:教师讲故事幼儿尝试用乐器对故事内容的声音进行乐器模仿。
(4)为幼儿分组,教师指挥进行故事配乐。
小学音乐教案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及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到歌曲师一首活泼、轻快的歌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它的歌词。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播放录音
3、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想想课文有几节?
4、出示生字词。
双浆白塔四周环绕红墙轻轻洒在悄悄愉快安排
A各自拼读,指名读,在去掉拼音读。
B相互交流各自读懂得词。
5、小组内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三指导写字
1、环上窄下宽
塔墙左窄右宽。
桨上下结构。上部要写的扁写。木成方势,以托住上面。
2、学生习字描红。
四、学生自由朗读,说说每小节的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双浆白塔四周环绕红墙轻轻洒在悄悄愉快安排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小节
(1)反复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2)读了这节,你懂得了什么?
(3)图上同学们荡起双桨,海面和四周有什么(结合图理解环绕)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读了小鱼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导拟人句的了解)
(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
(3)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是什么意思?
(2)谁该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
(3)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4)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4、欣赏读课文,配乐激情。
5、看板书,指导背诵。
三、作业
1、学写生字
小组讨论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集体学习:洒悄愉排左窄又宽记住这几个字用熟字加偏旁
2、正确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看海面倒映白塔
四周绿树红墙
感我们愉快歌唱
问幸福生活谁安排
课后反思:
在上第一课时时,学生比较积极,抢着读,抢着举手,我想那是因为读字词句,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在重点感悟课文时,学生明显的积极性降低了许多。总的来说,学生不适应三年级对段与篇的重视。“语基的重点要因课而练”(教研员话),于是,今天给学生讲了一个新的句式--拟人句,很想让他们拓展一下,但是考虑到学生刚接触,还没有消化,就没有拓展。在回答“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父母”“国家”“老师”“自己”“太阳”“地球”“宇宙”“科学家”……面对这样的回答,我了解学生的差异使答案有着差异,但“课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更改”(教研员话)于是,我说:“幸福不是靠谁安排的,是靠我们的劳动换来的,是靠强盛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创造的。”
小学音乐教案14
教学内容: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 、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 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六、下课礼式 :
师生音乐再见!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15
教学目标:
1、欣赏唢呐独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听辨大小唢呐的音色区别。
一、导入部分
播放乐曲《打枣》引子部分,请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二、欣赏乐曲《打枣》
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感受唢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对比吗?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
2、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3、完整听赏乐曲。
完整聆听乐曲《打枣》音频,学生认真聆听并随音乐的.进行展开想象。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打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