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高中校园,因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开展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因研究性学习占用课时及耗时过多而对传统教学产生的冲击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年来,我们二十三中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就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展开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和办学形式决定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它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具体作法,必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落实和体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相比,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探究问题的产生,研究问题的发展,预测结果,验证结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可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将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而且使之便于与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使学生看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自主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从学校以外的众多渠道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和教师双双获益。
②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品格。学生收集的素材大都与社会生活有关,且很多是社会热点,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使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必然为基础教育改革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同中学的其它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具有文理交融、情智结合、可拓展性强、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知识与生活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定性与定量互补等特点,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回归的一门终级学科,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人本身既是研究的主体,也可以是被研究的客体,围绕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有很多奥秘值得探究,例如,人为什么会有头皮屑?人为什么会衰老?人为什么会得癌症?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什么?等等。生命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生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出现,这一切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内容,都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因此,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选题广、可操作性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内课外联系紧密等诸多优点。另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诸多生物学家本身的道德示范,使生物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使人产生了美感,生物进化理论隐含了丰富的哲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而众多科学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可贵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更留给中学生们无价的精神财富。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人文品质。
面对教育革新,生物教学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2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我认为简单的问题,只要简单的讲解、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知识了,但是当学生真正做起习题或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给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课堂没能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努力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所有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学生代替完成,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完成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提高
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仅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长时间记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寻找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我所任教的班级达A率、达C率、平均成绩均居全县前列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对于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不无禆益的。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3
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探索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提高解决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能力,在读写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用研究的态度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深度学习、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课题立项,为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公办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总学生数的40%,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在家不知道体谅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举止冲动,安全意识差;语言粗暴,信口开河,不讲诚信;缺乏博爱之心,欺负小朋友现象时有发生;不会交友,不懂得亲近老师;不爱学习,读书无法。鉴于以上问题,紧密结合学校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我校于20xx年10月申报了课题《农村小学生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研究》,通过践行弟子规促使童蒙养正,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课题获立项批后,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分工开展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积极研讨,协助主持人撰写开题报告。大家一起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课题立项的成功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平时的闲聊不见了,代替的是查阅资料、撰写材料的忙碌,开启了由教书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学校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全体教师阅读课题相关图书:《弟子规》《爱心与教育》《好老师都是干出来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课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学校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全体教师阅读课题相关图书:《弟子规》《爱心与教育》《好老师都是干出来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课题组成员还要另外学习课题专业书籍《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指南》、《实用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同时,主要课题组成员还要上网查阅、搜集弟子规育人资料,了解该课题相关文献综述,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小学生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研究”细分为孝悌品格培养、谨信品格培养、博爱品格培养、亲仁品格培养、阅读品格培养五个方面的品格素养进行研究。制定五个实验班实施计划,依托弟子规,进行童蒙养正教育,各实验班负责人分别拟出了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理论水平,课题组经过研讨,一致通过,决定在每个周末开展半小时的“周末课题沙龙活动”,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周末课题沙龙”活动,采取“参与试式讨论”的方式,由课题主持人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话题,或则组织课题知识培训,其他成员参与研讨。充分利用微信群的分享功能,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任何地点,一句一句的在微信群里研讨。这种方式灵活方便,不占用教师太多的工作时间,效果很好。下面是我们一次课题研讨的片段: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研讨的就是“什么是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我们的课题来共同学习,成员A和B回答。”
教师A:对象是农村小学生,目标是童蒙养正,内容是践行弟子规。教师B:本研究探究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存在的根源,以及践行弟子规促使童蒙养正的具体实施内容和策略,构建在农村小学生中通过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教育模式,提高农村小学生孝悌、谨信、博爱、亲仁、阅读五大品格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洒扫进退应对等好习惯。
主持人:A成员三个问题都回答了,但是问题找的简单,工作中无法找到切入点。B成员只回答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回答的具体,但是另外两个问题未回答。
主持人:课题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我们的课题用了四种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请问大家,课题研究时查阅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撰写文献综述,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成员C和D回答。”
成员C:文献研究法成员
D:文献研究法
……
这种参与式网络研讨活动,方便、灵活,研究问题深入,深得老师们喜爱,大家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升了自己课题研究理论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在课题研究中反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在反思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一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能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凝练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种活动、记录、计划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且行且思,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大家经常把写好的材料放一放,当再次读材料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一个活动开展下来,大家聚到一起谈这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反思不断的迭代,每次迭代都是一次提升,如此循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在课题研究中读写,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在课题研究中,需要查阅很多课题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撰写各种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计划、方案、总结、分析、研究结论、论文等,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从被迫阅读写作,走向爱好阅读写作,迈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大步。阅读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针对一百个问题去读一百本书,你还是你;针对一个问题,读十本书,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课题研究,恰恰就是要求课题组的教师们,针对研究的一个问题,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个个课题专家,一个个优秀教师。
综观无数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喜欢书籍,近乎痴迷,阅读已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到:曾读过福建青年名师何捷老师的《名师的共性》一文,他讲述了自己在外出讲学或上综观无数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喜欢书籍,近乎痴迷,阅读已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到:曾读过福建青年名师何捷老师的《名师的共性》一文,他讲述了自己在外出讲学或上课时与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王崧舟、吴琳、吉春亚、管建刚、林莘等名师相处的短暂时间,发现名师们的共性就是阅读,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吉春亚老师在机场候机时,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坐定,手捧一书入迷而读,不管身前晃过多少人影,不论周遭高谈阔论者几何。真是入情读书处,闹市即深山。管建刚老师在火车上,正襟危坐,手捧书卷,目不斜视,如关羽夜读《春秋》般执迷沉浸。几次遇到王崧舟老师,他总是一人独处一室,手不释卷,所阅书目中不乏《新批评》《迦陵诗词稿》《存在与时间》等文化经典。而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等老师总是教诲他要多读书。
不可否认,名师们取得成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成就与阅读息息相关,是阅读的习惯成就了他们。可以这样说,一名教师不好读书、善读书,没有阅读的习惯,是不会有出息的,更不可能成为名师。教育工作者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我们与书籍为伍,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我们的精神就永远不会枯竭,思想的源头活水必将源源不断,自身的学养和底气渐渐丰厚起来,那么我们距名师又近了一步。
当今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用笔思考,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思考。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在一次报告会上说:“其实,我和很多教师做的工作一样,他们甚至比我还做得好。我比他们多一点就是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诚然,这也许是李镇西老师的谦虚之词,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写作,表面看来,只是教师随时随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更可贵的生活状态、更诗意的人生追求。
课题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写作,这些写作属于专业写作。完成课题研究中各种报告、计划和总结的写作,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是专业的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
记得我们课题组在编辑校本教材《学弟子规做五星少年》中,主要成员们为了完成编写任务,经常加班到深夜。她们查阅弟子规相关文献,深悟弟子规每一句话的含义,查找每一句话蕴含的美德故事,学习文字编辑,学习插图,学习设计、学习写编后语......正如董海霞老师说的:“编完一章校本教材,真不容易,学会了很多的电脑知识,看了好几本书,还学会了页面编辑,学会了制作图片......”做一个课题下来,课题组成员们,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从一开始的害怕课题,甚至讨厌课题,到爱上课题。遇到教学上的问题,以前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做完课题后,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自己教学富有智慧。
课题研究,把我们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也许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名师,但至少我们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向着期待的彼岸前进。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4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回顾本次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是我这次最大的体会。
一、注重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中过程,这我的感受,我努力的研究,体味到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的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热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是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的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轻松、预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切实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认真按时的完成我课题研究的各项人为。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分层分类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布置;其次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导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再次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但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且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对这些学生我投出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你先坐下,我们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真正的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对待作业练习时必须进行精选,少做题,摆脱题海战术,注重练习作业与中考的联系,注重质量而并不追求数量。我真切的感受到课题研究必须实施崽子啊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通过本次研究,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调到了我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我积极的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寻求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更认真的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得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节课,充分的利用好教学案,努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总之,我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努力推进课题研究的进行,通过这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实施,也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本次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热情,我一定要将本次课题研究开展的更好,更扎实。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一课题的提出源于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一方面“作文难教”已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多年来,作文课的程序一般是都是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点,向同学介绍写作技巧,写作格局,提供优秀范文,学生开始自己作文,最后教师批改,讲评作文。作文的方式大多为命题作文。从形式看,这样的作文课的重点过程是“写作技巧”,目的是“展示优秀习作”。可现实中常常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作文上朱砂点点,可是学生却“启而不发”。另一方面,学生也总是觉得“作文难写”,一写作文就“头疼”。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这样,教与学都陷入了僵局。其实中高年级的习作“症结”如果从低年级下手“治疗”,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提出“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
1 / 7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写话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关于“写作”这个方面的提法又略有不同。第一学段(1—2年级)中的“写作”又被称为“写话”。
本课题“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聚焦于课堂,主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写话教学,促进低年级学生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乐说,乐写,敢写,会写的能力。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
①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接受和再现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主体变革客体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写话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②现代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课堂上教授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并且吸收内化,这样的教学才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只有在情境中进行,才能从根本上
2 / 7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2)实践意义
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促进低年级学生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方面的增长。教师在课题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积累教学案例,从而不断进步。
3、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及文献综述。
在国外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柏拉图的“对话模式”被认为是情境教学的萌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里也有情境教学的思想。书中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中,更是十分重视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国内,提到情境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吉林老师。她的情境教学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先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3 / 7改革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李老师的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运用感官感知形象,获取表象,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知、理、情、趣、志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全过程,尤其表现出对于情感因素的重视。
以上国内国外的研究对我做好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1、研究依据
①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低年级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来获取的。在此阶段如果大量的创设情境就会培养学生的形象,直观思维,为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具体建议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第一学段可从写话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研究假设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会写自
4 / 7己想说的话。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写话习惯。
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水平。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该课题研究对象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现在二(2)班50名同学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②、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活动,反思、总结教师情境写话教学的组织策略,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③、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
④、个案研究法:对班级学困生进行跟踪分析,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 / 7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上网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
2、根据现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开展具体研究操作。(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层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听课调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写话教学中学生的现有能力状况,找准突破口。
(2)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情境写话教学的参照标准和实施策略。
(3)通过撰写专题案例分析和科研论文的形式,总结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成果,为今后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与推广作好准备。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申报课题,撰写研究方案,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
(2)研究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系统研究课题,记录研究资料。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及时分析,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6 / 7(3)结题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深刻反思课题研究过程,整理过程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书面申请结题。
五、保证措施
我校科研氛围浓厚,各级领导都大力支持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我研究课题提供了浓郁的研究氛围。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将一直担任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能及时得到详实的课题资料。
六、成果形成
《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案例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6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
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7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作为国家课题“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子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课题实验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学会自己选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寻找具体问题。
1.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爱好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2.在反思中提炼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径,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3.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二、教师素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1.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
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就其名称分析,我作为一名参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丰富语汇。在口语交际课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灵活应对,顺畅表达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语表达训练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8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
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
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9
如何绽开课题讨论,这是始终困扰着我们一线老师的难题。如何确立课题,确立了课题又该如何开展?在讲座中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探究出的以素养(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的教学及课题讨论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以“三小”、“三大”的新熟悉和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三小”、“三大”即是:把目前的学校教育看成是“学校校”,把同学将来生活的社会看成是他们的“高校校”把现在同学(语文学习)的课堂看成是“小课堂”,把当地宽阔的农村社会看成是“大课堂”;把同学在校学习的课本看成是“小课本”把他们现在的和将来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看成是“大课本”。“学校校”是为了同学以后在“高校校”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服务的;“小课堂”是同学进入“大课堂”前的基础训练;同学学习“小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读懂无字的'“大课本”。李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同学由“三小”向“三大”过渡,向“三大”方向进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中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前者主要体现讨论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体现讨论的理论价值,两类课题都离不开教育的实践,因而都具有现实意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的详细问题是教育科学讨论的基本任务,对广阔教育工来说,更是讨论的重点。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一线老师讨论的主要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教育某一详细方面或者肯定范围内的问题。对教育工来说,这些往往是选题的直接来源。对这类课题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管理讨论。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理体制、同学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讨论课题。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查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区,可以连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讨论,也可以对前人理论发出怀疑,经过讨论提出新的见解和主见,还可以参加学术上的争鸣、争论。
总之,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详细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假如很值得讨论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讨论所解决的详细实践问题,往往又有肯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进展了理论。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0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的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鼓励我们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学习的主导者,我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要理论意义的指导,这就给了我们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第三在运用理论指导中,使我们一次比一次的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辨认知识的真伪,实用性是在这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利用自己的所获所得,不抄袭,认真对待知识利用权。
研究性学习既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要会学以致用,它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样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1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调查的活动。这一次,我们进行了生物研究性学习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血型和职业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有很多的感想。
1、通过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同学们在调查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投入的参加活动,按照分工,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在街上随机调查时遭到拒绝,在网络上的调查无人问津时,我们都感到很沮丧,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收获。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此次学习课题的重大意义,如果能通过研究、调查得到相关的结论,那么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次时代研究,从此,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我们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让我们的调查继续了下去。当我们拿到一份份详细的调查问卷,统计着复杂却隐隐有些规律的数据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增进了小组组员之间的感情,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さ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特别是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要从容易的实验开始,要确保实验基本能顺利进行,要避免实验难度过大、实验失败过多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2、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实验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出现混乱和无目的的实验、达不到要求是在所难免的,但经过交流、总结经验,学生会找到原因并迅速提高。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仅以重复、再现课本的实验步骤来验证生命现象,多不能理解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试验,试验结束后,也忘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实验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难以提高。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学生自主观察又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观察,要让学生先思考怎样去观察、试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验才有实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会通过小组、班级交流或自主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更强,因此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多动脑、注意观察、多问为什么;其次实验后要交流成败优劣的原因和经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和交流中不断分析判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归纳、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不要仅仅追求实验达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作出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过多的情况下都会萎蔫,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解决才合理等,这样让学生多分析、讨论常见的一些现象,养成爱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验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除了得到教师的部分提示和指导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组合作、讨论开动脑筋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甚至自己找实验器材,并在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和错误。因此,自主实验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出找出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较、去尝试、去创新,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再次实验直到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并分析得出结论,从实验中体会出知识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时,教师提示学生做实验前思考可用什么器具代替酒精灯、用什么替代稀盐酸、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不当或错误之原因,然后再试一试。学生在家自主实验时有的用煤气火焰煅烧鱼骨头,有的用蜡烛或煤油灯煅烧骨头,有的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有的用醋精脱钙,有的用米醋脱钙。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有差异,但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在家里可用煤气代替酒精灯煅烧鱼骨、可用酸醋代替盐酸的结论。显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并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6、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自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有限指的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而不是由教师规定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再由学生去做验证式的实验,因此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为了计划实验或解决实验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会通过看课本、找资料、交流、合作等各种方式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可前课后自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实验的作用,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动后的检查、交流,避免流于形式。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2
今天王小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让我知道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点滴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通过王老师的讲座,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课题研究的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能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其次有做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总结等等了。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去做、用心积累,一定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2
昨天参加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演讲课,我觉得两位教师讲得非常棒,今天上午又来了一堂耳目一新的课堂,由临高县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王小女演讲的“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有领导的支持,积极参加搭建平台,收集资料,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研究成果,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把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去研究,不仅需要一种精神,还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制定好研究的方案,提出研究的步骤,然后认真的及时的去研究,否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忘了,可能已经没有研究的动力了,因此,这次的培训也许是个契机,让我们的这份热度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3
听了临高一小王小女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到教师搞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自己工作的品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许多名师,像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科研型教师。可以说,课题研究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抓住“五点”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1、抓住困惑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课题。
2、挖掘闪光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
3、寻找空白点。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的研究,民办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研究等。
4、拓展实践点。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又如:尝试教学法,开始在小学数学学科研究。
5、关注最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研究方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会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
当今教育的热点有很多。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反思是教师从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走向科研的一条自我成长之路。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为其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典型案例中研究与反思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以教研反思促进课题研究,相得益彰两相长。通过开展组织课例研究反思,使得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不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寻求好的研究方法,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 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
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
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 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4
一、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有些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二、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教师角色:
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
老师教导了我们,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四、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从单一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多样的学习形式,总的来说,还是收获的挺多的。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5
参与了微型课题讨论,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讨论”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老师专业成长、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老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详细问题为讨论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讨论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有用价值,老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讨论解决的方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讨论,共同争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讨论,有了肯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讨论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讨论以前曾经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同学,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讨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同学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讨论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的讨论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同学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具有肯定的教研价值,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沟通或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方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擅长积累还应当准时把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觉科研课题的力量。
通过课题讨论我熟悉到教育讨论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由于教育讨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讨论方向,并制约着整个讨论工作的进行及讨论的价值。
通过课题讨论活动,我加强了课题讨论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讨论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查找,到图书馆收集、共享沟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讨论的理解和熟悉。在整个课题讨论活动中,我由开头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慢慢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讨论提高了我的科研力量,从熟识课题、理解课题,到老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预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讨论带来的胜利欢乐。
二、在课题讨论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力量
微型课题讨论实际上是一种行动讨论,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讨论。行动讨论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索。
通过对微型课题讨论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讨论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加”。在方案——行动——观看——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老师的声音。行动讨论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老师“参加”讨论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老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讨论转变老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老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老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讨论将成为老师专业进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同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缘由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同学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缘由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掌握同学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学问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把握了微型课题的讨论的方法
1、课题讨论需要甘于孤独、踏实工作、悄悄奉献的精神。
课题讨论不行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殊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加课题讨论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孤独、淡泊名利、悄悄奉献,假如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讨论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意。
2、细心选题是课题讨论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肯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同学,与同事争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讨论。
3、自我管理是课讨论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试验讨论对象,制定讨论方案,对试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准时了解同学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讨论有的放矢。通过设计、争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力量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擅长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讨论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假如不准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特别留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留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讨论留下轨迹。记录自己讨论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阅历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讨论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意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给同学制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把握在同学手里。初步培育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培育同学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进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讨论,老师的素养得到了肯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力量加强了,实现了老师与同学共同进步。
课题讨论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索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讨论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觉——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进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实地体验到“经受着的讨论者”的充实与拘束,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欢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动,我将布满热忱,布满信念,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