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
课题《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周次:第二周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交流资料1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
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材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三、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领悟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走近托尔斯泰:
提起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
2、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依拼音写汉字)
yǒuhei zhìliú yúdùn qìyǔ jìngù xuānáng xīlì zhūrú jiǔsì gāngà
cūzhìlànzào cángwūnàgòu
黝黑滞留愚钝器宇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
yùyùguǎhuān hèlì jīqún
zhèngjīnwēizuò hànshǒudiméi
chénghuángchéngkǒng wúkězhìyí
ànránshīsè guǎngmàowúyín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2、解释词语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这里指不平坦。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犀利:锋利;锐利。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甲胄:盔甲
粲然:鲜明发亮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盎然: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3、区别几个字:
髭(zī)嘴上边的胡子。
鬈(quán)弯曲的头发。
髯(rán)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鬓(bìn)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鬃(zōng)一般指马、猪等畜类颈上的长毛。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4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
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2—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 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 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 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 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
1、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语言赏析:
轻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打上星号,有疑问的语句打上问号,全班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总结。
四、延伸训练:
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二、托尔斯泰简介: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并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三、作者简介:
同样是利用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展示作者茨威格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作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 鬈(qu2n)发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禁锢(ɡù)轩(xu1n)昂 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ɡ1nɡ4) 锃(zènɡ)亮 甲胄(zhu) 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的部分,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3、研读与赏析。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6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
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
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
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
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关键词并板书)
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板书]
这一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
[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
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确:艰辛而美妙]文中有几处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含义。[明确:27和38,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她带来的甜蜜。]
板书: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敬爱与感激海伦凯勒
游戏中教单词兴趣、模仿拼写、自豪
井房中让我感受水恍然大悟、理解奥秘、唤醒灵魂、启发新思想
带我走进大自然感到自然美好和残酷
引导我懂得“爱”艰辛、感觉到爱在穿梭
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并用高超的教育艺术把海伦一步一步从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解救出来。小海伦也是一个好学、聪颖、敏锐、坚强的儿童,她克服自身的困难,不畏艰辛地学习,最终告别了黑暗,获得了心灵的光明。
三、下面还有两道附加的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1.文题“再塑生命”有什么丰富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
(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海伦凯勒用此为题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析课文,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莎莉文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作者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用心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五、作业。
1.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 愚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一方面?
——容貌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他容貌的特点
——长相平平,但是目光犀利
3、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
——两个部分,一、长相平平(1-5)二、目光犀利(6-9)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作业设计
1、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
带( ) 纯( ) 涸( ) 滥(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3( )黑 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si4( ) chi4( )热
can4( )然 长ran2( )han4( )首低眉
广mao4( )无垠 an4( )然失色
3、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八、课后记录
本课词汇量非常大,生词很多,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词语,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比喻与夸张联用的修辞手法,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文采,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理解那些精彩的比喻句之外,还应该设计一个课堂描写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去写他们自己的精彩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写作手法
1、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十大文豪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坛泰斗,作者对他充满敬仰。但他描述托尔斯泰外貌时却大量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其长相的丑陋,其用意是什么?
——用长相的平庸反衬其眼光的犀利,突出其思想与灵魂的高贵
2、这种先贬抑后褒扬的手法叫什么?
——欲扬先抑
3、第五段写客人的失望对表现托尔斯泰有何作用?
——用客人的失望从侧面来烘托托翁的长相平平
4、第五段作者极力强调客人的虔诚、恭敬与惶恐,目的是什么?
——与见面之后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翁长相的平庸
三、重点语句理解
1、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最富情感的眼睛,他能流露出各种各样极为丰富的感情;
托尔斯泰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和社会洞察力,万千现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托尔斯泰不仅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剖析社会、剖析他人,同样也勇于剖析自己。他的自我剖析,苛刻而残酷,不留丝毫情面,像插在自己心窝的刀子。托尔斯泰用这种方式反省自己,我们从中能看出他的理想和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四、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课后记录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较少,对他的思想与主张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对文中部分句子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讲解难点句子之前,先要让学生理解:眼睛——精神、思想——作品,这三者是一体的,这里不仅是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更是写他的思想与灵魂。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 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 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 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 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
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 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
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0
《列夫·托尔斯泰》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课外拓展: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
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
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炙(zhì)热
(2)释义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过程与方法 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教学难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 一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 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 盎(ang4)然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预习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学生了解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3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的刻画,你会怎样绘画?(找生上黑板描绘)点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一: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关键词语: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 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 冷酷锐利 好奇)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从“这对珠宝”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进行刻画。
文中能否看出托尔斯泰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二)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对比阅读
我为你的眼睛写诗/在如诗的春天/用清泉/用弯月/当流星划过天际/当春风拂过耳畔/你的明眸闪动着最美的颜色……”动人的眼睛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我们接触过很多的作品,那有哪些写的如作者一样传神的呢?请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人物肖像,特别是“眼睛”吧!
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红楼梦》
(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罗贯中《三国演义》
(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拓展延伸
找学生阐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写一段话关于班里的任意一位同学,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
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哈利·波特)
布置作业:
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
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1.导语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
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四、精读文本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5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滞(zhì)留 禁锢(gù) 颔(hàn)首低眉 尴尬(gān gà)
锃(zèng)亮 犀(xī)利 广袤(mào)无垠 炙(zhì)热
(2)释义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酒肆:酒馆。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读后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3)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小组交流,互相质疑。
三、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描写面部轮廓结构。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三、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四、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多毛、须发浓密
欲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扬 (平庸甚至丑陋)忧郁、消沉 敬
先 普通大众 赞
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
教后札记: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描写人物的眼睛一定要传神。作者茨威格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要反复诵读,用心感悟。
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献给母亲的歌
教育目的: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学习写人记叙性文章的写作。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教法设计:活动 讨论 创设情景
学法指导:讨论
(一)活动设计:
道不尽的母爱
一、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
5、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二、然后将你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并为它们写上简明的文字说明: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的心?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方面资料搜集展示的同时要求他们能朗读自己写下的文字说明。
例如: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我们先从朗读的各项要求给他进行了点评,然后他再朗读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简短说明:“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母亲曾经打我的经历,当时和事后我一直都在心里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后来我看到这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我仿佛一下子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俗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的母亲也一定如此吧。”我对他这段话的点评是,能由此及彼进行了联系,并真实地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体会到“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深沉母爱,实属不易。
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并通过为你选择的信息写作简短文字说明的练习,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解读、思考、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写作训练的方式。
照片背后的母亲
一、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二、根据采访日记整理你的采访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访记录,要求:第一、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
附:采访记录表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采访人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记录
这一环节是由“剪不断的‘脐带’”中延伸出来的,开展这项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体会母爱。教材中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仅此而已,只是举例,旨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因此我以照片作为突破口,以采访记录作为形式,重在要求学生通过采访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人。
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
一、回忆发生在母亲和我之间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简短地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亲的一次分歧,要求简单说明分歧产生的原因、具体述说分歧双方的表现、简单说说分歧最终的结果,还有你对分歧的看法,比如现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是母亲某一举动对你的影响,具体说说母亲是通过何种方式对你产生影响的,比如语言、行动等,这件事给你今后带来了怎样的触动等)
二、将这件事和你的想法写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或者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
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写到这样一位母亲,她说:“小时候,妈妈为了告诉我注满水后的热水瓶是危险的,她就把我领到热水瓶边,拔下盖子,拿起我的小手在冒热气的瓶口上轻轻一放,然后再对我说:‘热水瓶千万不要单独去碰,你瞧,它冒出来的烟已经这么烫人了,里面的热水更可怕。’从此,我记住了怎样去面对这个对我来说还是危险品的东西。还有一次是在晚饭后,妈妈在匆忙地收拾桌子,我就坐在一旁喝可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故意将装可乐的杯子拿在手上晃来晃去。妈妈好几次提醒我要小心,不要把可乐洒在她刚买来的漂亮桌布上,可我就是不听。终于可乐和杯子一起落在了那块崭新的桌布上。妈妈一下子从厨房冲了出来,看了看桌布,又抬眼看着我。一段暴风骤雨肯定躲不过了,我以为。可妈妈只是用很冷静但却很严肃的口吻问我:‘你说妈妈是会选择桌布还是你?如果我现在很严厉地骂你,你一定会觉得委屈,这个家就剩你和我,我不希望咱们母女再产生什么矛盾,所以妈妈选择了你;但这件事你的确错了,所以惩罚你把这块桌布洗干净。’后来妈妈告诉我,当时她的确是气坏了,但在气头上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读者》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就选择了用这种方式。这就是我的妈妈,她用她包涵母爱的方式教育着我,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怎样去面对和处理我将来遇到的事情。”这个学生的文章很真实很感人,她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并懂得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去回应和体味这份母爱。同时她也能用具体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去传递这份情感。
这个环节是由“多角度看母爱”的延伸。如果说,前两项活动侧重于了解和感受,那么这项活动则侧重于对母爱的理性思考。而且在写作训练上,更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行动描写来写人,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详略处理、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来写人。
报得三春晖
1、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
2、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课外延伸——写作练习
以“母爱”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1、文章可以这样进行组织安排:以“道不尽的母爱”中找到的信息和文字说明作为文章的开头,以“照片背后的母亲”和“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中的事例作为文章的主题部分,注意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和详略的安排来写人物,以“报得三春晖”中“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来完成一篇记人的文章。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过程,需要同学们重新再创作。
2、根据提示1中的内容,可以写作日记、书信等不同的文章格式。
课后练习
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母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博爱的象征,请你想想你所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俗语,与同学们一起赏析。
课后札记:注意指导学生对素材的分类整理。十班同学插入的关于“看电影时是否希望母亲陪伴在你身边”的辩论十分精彩,辩论效果出人意料。所以活动的设计,仅作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可以收获更多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