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活动教案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游戏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婴班幼儿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乐于通过唱歌、律动、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但由于年龄太小,对乐曲的整体感知不深。为了给以后幼儿感受和表现乐曲节奏与节拍打好基础,结合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较多的日常现象设计此次活动。我希望通过参与音乐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发大胆的进行表现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手耳、手眼的协调,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中特定拍的节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目标:乐于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中特定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蚊子长什么样
2、物质准备:
(1)蚊子图片四张粘在吸管上;
(2)《拍蚊子》音乐;
(3)蚊子的声音片段;
(4)打蚊子的PPT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出示蚊子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蚊子图片,引出话题“怎样赶蚊子”。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了?(出示蚊子图片)
师:真是讨厌的家伙,它还有好多小伙伴呢。(依次出示其他三张蚊子图片)师:看见讨厌的蚊子,我们要怎么做呢?
幼: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回答)
2.初步感受音乐片段,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打蚊子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一节音乐,在音乐特定拍位置出示蚊子图片,引导小朋友跟着律动)
(环节反思:教师运用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看见过的驱蚊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达,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二、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幼儿在特定拍手眼协调地做动作。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蚊子出现的'时候只拍一次手。
(老师出示蚊子的图片,在幼儿周围“嗡~嗡~嗡~”)
师:真是讨厌的蚊子,我们一起来打它!啪!(拍一次手)
师:哎呀!不好,被它逃走了,我们再来试一试!(嗡~嗡~嗡~)啪!
2.播放音乐片段,重复游戏,与幼儿互动。
师:不好了,不好了!又来了好多好多的蚊子(出示剩余的蚊子图片)
师:咦,我听到蚊子飞到这里来了(进行互动,把蚊子图片放到幼儿身边,让幼儿用手去拍)“嗡~嗡~嗡~”啪!(请配教老师一起,多与幼儿互动几次)
师:我们打了许多蚊子了,一起来数一数还有几只蚊子?(将蚊子图片平铺在地上,手指从幼儿方向的左面往右面依次点数)
幼:1…2…3…4…
师:还有4只小蚊子(同时伸出四只手指示意),我们一起加油把它们都消灭掉!
(环节反思:对于拍蚊子这件事,幼儿是有一定的经验的。采取让幼儿先聆
听音乐片段中特定小节的方式,对特定拍有一个大致体会,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幼儿做出的动作和反应进行指导,为接下来播放完整音乐做好铺垫,积累经验。)
三、播放完整音乐,引导幼儿在特定拍能够手眼协调地拍一次手
1.初步感受完整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特定拍位置做一次拍手动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打蚊子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第一遍播放完整音乐,在音乐特定拍位置出示蚊子图片,引导小朋友跟着拍一次手)
师:你们有没有打到蚊子呢?(幼:有/没有)师:没关系,我们一起再来试试拍蚊子。
2.播放音乐片段,巩固幼儿在音乐特定拍位置只做一次拍手动作。
师:注意哟,听见小蚊子的声音只拍一次手,拍多了小蚊子就提前飞走了。
3.再次播放完整音乐,重复游戏。
师:这次我们一起来打蚊子,一定要消灭掉它们!(再次播放完整音乐,边听边做拍手动作)
4.根据幼儿情况,重复播放音乐做游戏
5.教师小结
师:哇!你们可真厉害,把所有可恶的小蚊子都消灭掉啦!
(环节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引导幼儿通过拍蚊子这样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完整乐曲中的特定拍的印象,帮助幼儿在手眼、手耳协调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特定拍,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手拍蚊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消灭蚊子呢?幼: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回答)
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引导小朋友大胆使用其他动作表示特定拍)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试一试吧。(播放一节音乐,引导幼儿在特定拍时大胆做出与老师不同的动作)
(环节反思:通过帮助幼儿回忆其他可以消灭蚊子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想象,大胆创作,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师小结
老师小结:蚊子都被我们打掉啦!小朋友们,小蚊子都喜欢住在脏脏乱乱的地方,最最喜欢找不洗澡,不爱干净,不讲卫生的小朋友了,夏天来了,咱们小朋友要多多洗澡澡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结合暑期天气炎热、蚊虫较多的日常现象,吸引小朋友们都较为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表示特定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并且过程中围绕拍蚊子这一主题,先让幼儿回忆日常中见过的消灭蚊子的方式引入主题,通过播放音乐重点片段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中的特定拍,再播放完整乐曲让幼儿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从易到难,从单独到整体,层层深入,让幼儿有一个充足的练习过程。活动前半部分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了进来,但到活动后半部分有个别出现了分神或者聊天的情况。通过活动后教师的自我反思分析,本身婴班幼儿的专注力不强,并且整个活动环节中,游戏重复次数太多,没有太多的变化与转换,使幼儿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利用更多种材料与方法,吸引幼儿的目光。且本次活动为音乐游戏活动,在正式开展前教师不但应提前讲明规则,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强调规则,加深幼儿的印象,这样才有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办家家》,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情趣。
2、能大胆地用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根据角色准确地唱出歌曲中接唱和齐唱的部分。
3、与同伴合作表演时,眼睛看着对方交流情感,协调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布置娃娃家情境:娃娃家的门、娃娃家桌子椅子、煤气灶、锅子、铲子。
2、视频:两个哥哥姐姐边唱边表演办家家。
3、娃娃八个,煤气灶、锅子、铲子八副。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娃娃家,想进去看看吗?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来,小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先看 朱 老师怎么炒的?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娃娃,我给你炒了鸡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还没饱,你们愿意给娃娃炒小菜吗?”教师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3)小娃娃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她想跟大家玩办家家的游戏,咦,什么是办家家呀?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爸爸,好吗?谁来做爸爸?男孩回答:我来做爸爸。你会把爸爸神气的样子做出来吗?谁来做妈妈?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妈妈,好吗?谁来做妈妈?女孩回答:我来做妈妈。请你做一做妈妈漂亮的样子。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4)出示图片: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2、学习歌曲《办家家》。
(1)教师:办家家的游戏好玩吗?电视里面也有两位小朋友在玩办家家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看完教师提问: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可清唱小朋友说到的内容。
(2)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可真有趣,想不想再看一遍?如果你觉得有点会了,你可以轻轻地跟着她们唱。
(3)电视里的哥哥姐姐唱得真好听,我们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听,是吗?一起来试一试。(钢琴伴奏)(4)客人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听,你们愿意转过去唱给客人老师听吗?(钢琴伴奏)3、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刚才我们发现电视里的哥哥姐姐一直是一起唱的吗?他们有一个地方是分开来唱的,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我们也来唱一唱,男孩做爸爸,起立。女孩做妈妈,坐着唱。交换再来一次。(放录音)(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电视里的哥哥姐姐那样边唱歌边玩办家家?请妈妈先抱娃娃,爸爸来炒菜给娃娃吃,好吗?跟着琴声表演一次。这一次让爸爸抱娃娃,妈妈来炒菜给娃娃吃,好吗?交换表演一次。
4、结束。
教室里还有很多小娃娃,她们的肚子也饿了,我们去炒小菜给她们吃,好吗?
活动反思:
中班年龄的幼儿,已经开始尝试合作游戏。虽然他们已经过了小班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但对于角色游戏的兴趣,却在中班有新的体现。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玩煮饭烧菜的.游戏…,所以在我选择研究活动时,就选择了这个大家比较熟知的活动《办家家》。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节唱歌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师教的累、孩子学的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把图谱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很快被孩子们接受了,它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表现出来。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指南》指出: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让幼儿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旋律,图谱一张
2、ppt课件活动重点: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
活动难点:
合作完成图片的填充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三、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合作完成图片填充。
四、活动延伸:根据图,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小鱼的梦》是一首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愉悦的儿歌,也是一篇丰富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课开始,我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字:梦,渗透识字教学;我用亲身经验说了自己曾做过的一个梦,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多,顿时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都特别感兴趣。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是比较重要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本课的生字量多,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游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整体感知课文,再抽出词,最后才是生字,无形中减缓了坡度。
3、坚持以读为本,落实语感训练。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比如听录音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同桌读等,展示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这一部分地教学我充分体现多读少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感悟,突破难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和“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的理解。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
4、坚持激励。在课堂上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激励学生,激励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的成长。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激励的眼神,都使学生们兴致昂然。
5、我在引导学生想象“小鱼会梦见什么?”这一问题时,播放了《摇篮曲》,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铺垫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受到了美,也尽情表达着美。可以这样说:“课堂不仅流动着美,也流动着真情。”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初步体验音乐游戏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鸡妈妈头饰、小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好不好?
2.谁来我们小一班了啊?小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叫的啊?你知道小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吗?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小鸡(学小鸡叫、小鸡吃虫子)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学了小小鸡吃东西,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小小鸡,要认真仔细的.听哦。
2.教师演唱歌曲2遍(跟音乐和清唱各一遍)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小小鸡跟着妈妈玩,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啊?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小小鸡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4.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唱歌曲2、3遍)
三、表演歌曲
1.请小朋友扮演小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一边唱一边表演动作。谁发现一只小鸡不见了?这句话应该谁唱?谁劝妈妈不要哭?我们先来试一遍。
2.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结束部分
1.今天鸡妈妈带小小鸡出去玩,猜猜看为什么那只小鸡会不见了?
2.小朋友跟老师出去玩或者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要跟好老师或爸爸妈妈,不能乱跑,不然也会把自己弄丢了。
3.下课后我们一起来寻找小小鸡好吗?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耳朵对音乐开始、和停止进行判别,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在游戏中,幼儿尝试使用指挥身体的运动,训练幼儿的听觉灵敏性、听觉和运动觉协调反应能力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3、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MP3、图形粘贴(红、绿)、方向盘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进场)
二、谈话:
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
1、师:小朋友们都坐过汽车,当司机叔叔看到绿灯时怎么办?看到红灯呢?(强调遇到红灯立刻停止)
2、师:妈妈通常用什么给小朋友洗衣服呢?怎么样才能让洗衣机转起来呢?怎样才能停止呢?
3、师:我们小朋友平时最爱听音乐了(出示录音机),怎样才能听到音乐?当我们按下开始键,录音机就会播放出好听的音乐,我们再按下停止键时,音乐就会马上停下来,让我们来试一下好吗?
4、师:那你还发现生活中有什么能够突然间开始,然后又立刻停下来呢?
幼儿讨论:如电灯、门、洗手的水龙头等。
三、感受音乐
1、听《开始和停止》的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音乐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一会儿我们听音乐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地听,听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同?它有趣再哪里?一会告诉我。
师: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的曲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这首曲子表现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过的,好像司机叔叔开着车遇到红灯停下来,看到绿灯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向前进,这首曲子还可以玩许多游戏,让我们随着音乐先来玩小手伸伸的游戏吧!
四、表现音乐
1、拍拍小手
2、师:我们来把小手洗洗。和老师下厨房做一道好吃的.菜。 音乐开始开煤气,音乐音乐结束关煤气。
(总结评价游戏,品尝好菜)
(强调音乐停止,动作马上停下来)
表演手腕花的游戏 两两编演 围成圆圈表演
3、幼儿创造游戏
4、开车去郊游
我们吃好了。也找到伙伴一起玩了,现在叫上我们的伙伴,好朋友一起座上老师的大巴车去郊游。路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就要停下来拍照了。我们要摆出你喜欢,漂亮的动作poss,在场的老师要帮我们的小朋友拍照哦,但老师要求每次的动作不能重复哦。走喽,我们坐上车去郊游喽。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玩的音乐游戏开心么,我们知道了音乐有开始和停止的特点,我们小朋友也能在音乐中开心的表现自己。刚刚很多老师帮我们拍了很多好看照片,我们欣赏去。
活动反思
中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直观,形象,并没有很多事先的准备和指导。通过老师的一些引导,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活动《开始与停止》旋律欢快、有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参与度很高。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们通过用耳朵仔细听,听音乐的开始、音乐的进行和音乐的停止,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觉反应,再用耳朵听到的去指挥身体运动,从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听音乐信号指挥身体运动的好习惯!这次活动我最注重的是让孩子们真正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尽情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我觉得这个目标我已达到,孩子们很享受。
上完这堂活动课,感触很深,作为老师本身就要有很深的音乐素养,对音乐的节奏要抓准,才能更好用引用音乐带孩子玩游戏。在这次游戏活动中,我本人对音乐的悟性很低,导致这次游戏活动上的不够理想。由于自身对如何去带好一节音乐活动,还没太多的思路和想法,现在要做的是多去听其他老师带教,多听,多去试教,多反思。以后我要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在教学上要有更深的钻研。我想我的音乐带教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手指小肌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
2、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小跳蚤
三、活动过程
1、《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导入活动,变出小跳蚤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1)师:小跳蚤一种很小很小的虫子,这小虫子不会飞,喜欢跳来跳去,爬来爬去。(师用两个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爬了起来)
(2)与幼儿互动,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看,我的小跳蚤还想到宝宝们的身上来爬一爬呢,看它爬到哪了?(师当“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并快乐地和孩子们互动起来)。
“小跳蚤”跳到不同幼儿的'身上,并提问“在XXX的哪里?”教师把“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头顶、肩膀、腰、膝盖和小脚丫上。
3、感受歌曲,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念歌词。
师让“小跳蚤”回到了自己的脚上问“看,小跳蚤又到哪里了?”,(老师脚上!)“哈哈,它现在要爬咯,爬啊爬啊爬啊爬啊,看它爬到哪了?看看。你的小跳蚤是不是也爬到这里了?”
带领幼儿边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幼儿跟念,并在最后一句“最后咬到了小脚丫”时轻轻地捏自己脚趾,并轻轻地发出“啊”的声音。!(每到歌词中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在小跳蚤爬都什么地方了。)
(2)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上行和下行
A、教师唱起歌曲《小跳蚤》,引导幼儿地边听边做起了动作。
B、引导跟着老师边唱边玩
师:“听,我的小跳蚤都快乐地唱起了歌,你的小跳蚤快乐吗?”孩(快乐)“那让你的小跳蚤也快乐地唱起来吧!”
4玩《小跳蚤》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幼互动
师:“哈哈,我的小跳蚤很调皮,它呀还喜欢跳到快乐的宝宝身上,谁唱得最开心,我的小跳蚤就要到他的身上去爬一爬哦!”
(2)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只调皮的小跳蚤?谁想来试试?请到的小跳蚤起立,去找你的好朋友爬一爬吧!小跳蚤爬到你身上时请你快乐地唱起来,好吗
(3)交换角色表演唱。
3、游戏结束:
小朋友当小跳蚤到客人老师和爸爸妈妈身上爬爬。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尝试用动作表现三拍子的音乐,体验强拍的感觉,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二、活动准备
1、感受过春天的美景。
2、三拍子音乐《红蜻蜓》。
三、活动过程
(一)春雷
T:春天来了,春雷声声,你们听春雷是怎么打的? (老师击鼓,幼儿拍出强拍。)
(二)春姑娘
1.初步欣赏音乐
T:春姑娘穿着绿色的长裙来了,她跟着音乐为春天的到来跳舞,听听音乐有什么感觉。(完整欣赏音乐《红蜻蜓》,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
T:春姑娘跳舞很稳当,一步步跨出去,她是在什么时候跨一步的呢?在她跨的时候我们用动作表示。(引导幼儿在强拍上用动作表示。)
3.拍手表示强拍
T:春姑娘请我们用拍手来帮她伴奏,强拍上拍手。
4.春姑娘的舞蹈
(1)脚步表现三拍。
T:春姑娘邀请我们一起来跳舞,跟着音乐跳,强拍上跨步,跳得稳当。(引导幼儿在强拍滑出一步。)
(2)手脚配合表现三拍
T: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引导幼儿说春天的景色用动作表现,例如:春天柳条飘、蝴蝶飞等等。)
T:和春姑娘一起跟着音乐,边跳舞边告诉大家有什么春天的美景。(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动作表现强拍。)
操作提示
整个游戏可以根据自己幼儿的实际音乐经验决定一次活动解决还是分几次活动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老师重视观察幼儿,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给予鼓励与帮助,共同达到目标。例如:在幼儿步伐表现强拍时,走步到点子上,老师可用动作暗示加以帮助,拉一下手、托一下腰、摸一下头,引导他们将听觉和运动觉结合。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启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身体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
2.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
3.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蛀牙的危害。
2.材料准备:音乐《大蛀牙》、鼓、故事图片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等感应每个句末的“蛀牙”次数。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听辨每句末尾木鱼声的次数。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敲击鼓面,幼儿走各种步伐感应拍子。(指导幼儿根据鼓声的快慢变化,走出各种步伐如跑、跳、蹲走、弯腰走等。)
(2)教师敲击鼓边,幼儿原地拍手或两人互拍出教师敲揍的节拍。
2.观察图片,故事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师:你看见了谁?它们在做什么?故事讲述
3.欣赏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风趣。
(2)再次倾听,肢体感应歌曲节拍。(教师按三段歌词,随拍子拍肢体的三个部位,引导幼儿听蛀牙的次数。)
4.进行道具游戏,感应每句末“蛀牙”的次数。
(1)打棒敲击次数。(引导幼儿听辨句末的木鱼声,并用掌声拍出来。)
(2)点手心游戏,感应次数。
玩法:幼儿手一只手摊开,当唱到“有一颗大蛀牙”时用另外一只手在手心点一点,两颗,三颗大蛀牙则依照歌曲节奏快慢点上两点或三点。(注意提醒幼儿边唱边玩。)
5.做肢体造型,感应句末“蛀牙”次数。
(1)教师伴随音乐,在句末木鱼处做肢体造型。(注意提醒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创作,另一个模仿,合拍做造型。)
(2)幼儿两个人合作玩肢体造型游戏。(提醒幼儿随“蛀牙”的次数做肢体造型,之后请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几个幼儿站在中间按歌曲节拍做动作,其余幼儿模仿,每段间奏时换人)
6.小结评价。
提问:怎样保护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护牙齿身体好!
附:
【音乐分析】
1.句式。
前奏(一个八拍)——念词一遍(有一颗大蛀牙)——间奏(一个8拍)——唱歌一遍(有两颗大蛀牙)——间奏(1个8拍)——唱歌一遍(有三颗大蛀牙)。
2.歌词。
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开开啊!
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两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三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活动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乐节奏简明、语词简单有趣的歌曲。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兴趣,第一遍倾听歌曲后,幼儿对语词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随音乐念唱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将大蛀牙出现的次数拍出来,很好的感受了音乐里的蛀牙次数。角色扮演“牙访所"的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但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没有强调好规则,幼儿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现了大家都想演医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现象,仓促的结束了表演,多数幼儿没有把角色扮演出来。认识键盘的游戏中幼儿兴趣非常浓烈,因为在钢琴键上玩游戏的情节非常吸引幼儿,幼儿对小山坡CDE,大山坡FGAB理解较好,能够在琴键上找出来,并能正确的用相应的手指触摸。不足之处就是此环节没有加入音乐,游戏时略显呆板。在造型记忆的环节中,幼儿能够模仿出老师的动作,但在结合音乐做出模仿这块幼儿还是把握不好音乐,需要老师提醒。有个别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动作,随音乐记忆表演。大多数幼儿还需要老师引导,只能模仿。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乐《木偶大聚会》,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互相倾听,协调音色。
活动准备:
乐器、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快乐的音乐响起来了,木偶家族即将进行盛大的聚会,你们看谁来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完整感受。
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好像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3、熟悉图谱
介绍:图谱中的三种颜色的木偶分别代表三种演奏方法,老师是根据乐曲声音的'特点来画的,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些木偶是怎么和音乐舞蹈的?
4、匹配乐曲。
5、请幼儿按图谱打节奏。
6、引导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打节奏。
7、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8、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9、引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活动自然结束。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机会给予孩子。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地创编动作,并且能够边听音乐边做游戏。
2、培养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猫妈妈头饰1个、小猫头饰29个、磁带、三用机;
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找小猫》。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猫小猫》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要带猫宝宝们去秋游,我们出发吧!
二、复习歌曲《找小猫》,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播放歌曲第一段,请幼儿边唱边自由地创编动作。
2、师总结幼儿创编的动作,并请幼儿能跟随音乐表演。
三、音乐游戏《找小猫》。
1、第一段音乐响起时,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自由地表演。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快来找”时,请幼儿找个地方躲起来。
2、第二段音乐,猫妈妈边表演边找小猫,被找到的小猫请到一边休息,不能参加游戏了。
3、第二段音乐结束后,猫妈妈问“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时,小猫一边喵呜喵呜地叫,一边爬到猫妈妈身边。
四、待幼儿对游戏规则有所了解后,可进行多次游戏,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五、活动结束。
师:天黑了,小猫要回家了。
律动出场。
活动反思:
游戏中我通过创设简单的情景,以猫妈妈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能用多中形式让幼儿反复游戏,保持游戏的兴致和积极性。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动画、胸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看朋友引入
二、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幼儿猜猜
三、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
动画演示:和公鸡打招呼!
你们好,我是怎么唱歌的?(幼儿自由模仿)
公鸡,公鸡,喔——喔
依此推出:小羊、小狗、小猫
四、我们听见小动物的叫声,全靠什么呢?
五、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欣赏歌曲
六、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幼儿随意唱唱)
七、老师的两只耳朵听见了,我也来唱唱
八、小朋友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唱歌。
九、小动物,一边唱,一边还做动作呢!师生边唱边表演。
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来唱歌(戴胸饰表演)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
2.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重点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
环境与材料:
1.晚上和家长到户外看星星、数星星。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活动过程:
一次备课
复习儿歌
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和星星打电话》。
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教师弹唱,幼儿跟唱。
学一学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星星,一组扮小朋友,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学一学小
朋友和小星星的对话。然后互换角色。
教师播放歌曲。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跟唱歌曲。
演一演
教师引领幼儿为每一句歌词加上动作,尝试进行表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前两个乐句由两组合唱。从第一个"喂"开始,幼儿分别扮星星和小朋友,分组演唱。
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表情将其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精巧的设计,童化的语言,把幼儿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打电话,生生之间打电话轻松学会了诗歌,同时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幼儿与人交谈的能力以及打电话的基本礼仪。自制的'魔术带、小手机、挂图既规范、实用,又给幼儿带来无穷的快乐。用轻松的音乐、精美的教室布置,很好的处理了课后延伸环节,使幼儿不仅轻松学会了诗歌,而且了解了许多宇宙方面的知识。整节课思路清晰、趣味浓厚、教具精巧。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教师始终是一个玩伴的角色,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想学、争学、会学的宽松氛围,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并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能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一件大斗篷。
2、幼儿已经会随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学过踵趾小跑步、踏并步基本舞步。
活动玩法:
一、“猜娃娃”的游戏引出活动。
教师用神秘的声音一边范唱歌曲一边把玩具洋娃娃放进椅子上的斗篷里,幼儿捂住眼睛倾听歌曲,唱完后教师请幼儿睁开眼睛猜躲在斗篷里的是哪个娃娃。
二、随音乐引导幼儿复习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踏并步)。
提醒幼儿随歌词一小节完成一次踵趾小跑步
三、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玩《披斗篷的小孩》的音乐游戏。
歌曲即将唱完时老师要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幼儿的'身体,待歌曲唱完时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里的小朋友是谁,猜对后继续玩游戏。
教师提醒幼儿积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附:音乐游戏歌词:
“有一个小小孩站在树木中,她披着一件奇妙的小斗蓬,站在树木当中,披着小小的斗篷,你猜那是谁站在树林中?”
课后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5
一、活动来源:
在我园的园本课程中,《我把眼睛藏起来》是小班上学期“认识自己”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歌曲轻快、幽默,乐句重复、简单,歌词是孩子们身体的部位的认知,又加上了一些“藏猫猫”的游戏元素,经过多次实践,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是这学期同一时期在新接手的小班开展了这个活动,却发现有不少孩子参与度不够,有的连玩“藏起来”的游戏环节也兴趣不高。是什么原因呢?执教的人还是我,活动组织也经过多次验证,那么就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原因了。这个新班老人带孩子的多,造成孩子和外界互动相对少,缺少集体游戏的经验和能力,再加上还没有完全融入新环境等因素,活动开展遭遇了“冷场”……
这个“冷场”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玩,不动,但是透过现象,我看到的是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水相对较弱,对外部世界不好奇,没兴趣的本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唱一唱,玩一玩,看起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我决定调整活动目标,针对这个班级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把原来主要定位于歌曲的演唱,身体部位认知的目标调整为倾向于音乐感受、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多元目标。
正当我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对策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在教室角落里的工作毯。我灵机一动,对!借用道具试一试,创新参与度更高的游戏方法,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就拿过工作毯,一边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用工作毯藏住自己。看见我一边随着演唱一边“躲猫猫”,孩子顿时来了兴趣。接着我又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将孩子藏起来,一边将歌词替换成孩子们的姓名进行演唱。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开心地加入进来。我一看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马上让孩子们去拿工作毯,跟着伴奏音乐玩起了藏自己、藏同伴的游戏。最后我又加进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环节。孩子们参与度变得很高,乐此不疲地和同伴游戏,笑声不绝于耳。一个歌唱活动改变了“初衷”,就这样调整成了音乐游戏。在游戏的、开心的气氛中,孩子们愉快、顺利完成了原本的目标之外,还收获了更多元的价值——同伴之间有了主动的身体接触,增加了合作、交流机会的同时感受到同伴的合作的快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并且拓展了创编的维度。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大胆表现“藏起来”、“又出现”,体会躲藏的快乐;
2、能够听辨和大胆用各种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
3、愿意尝试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工作毯人手一块
2、音乐(原唱、伴奏)、播放器
3、幼儿围坐半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幽默,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1、教师清唱原唱《我把眼睛藏起来》,引导幼儿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欣赏后提问:我把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你们能不能藏得起来这些地方呢?(和孩子一起藏一藏歌曲中演唱的身体部位)
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表情伴随小幅度的动作清唱,请幼儿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老师对于歌曲准确的把握和表现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孩子感受、理解、欣赏并爱上音乐的首要素养。
2、继续唱一唱,藏一藏,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和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1)老师继续清唱歌曲,用丰富的表情和轻快的演唱感染和引导孩子,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引导孩子尝试模仿和跟唱。
比如说,在“我把嘴巴藏起来”这一句的表达时,老师双手捂住了嘴巴进行演唱,声音的音色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就有奇怪的效果,配合丰富的表情,就能让歌曲的游戏性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孩子感到有趣并且很快融入,忘记是在学唱歌曲,而是在做一个游戏。
(2)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只在倾听到“藏起来”“XX又出现”的时候跟随动作。
录音使音乐更加完美,立体,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曲风。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对音乐完整的倾听和感受,并且在引导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凸显身体部位的藏和出现,在欣赏的同时,为创编埋下伏笔。
3、跟随录音边唱边玩,大胆用声音、肢体和表情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游戏《我把藏起来》。
1、尝试替换原歌曲中的歌词,继续游戏。
引导语: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藏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能藏起什么地方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教师将孩子找出来的部位替换仿编,带领孩子演唱;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带领孩子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最后请所有的孩子跟随伴奏音乐将自己找到的部位替换仿编。视情况而定)
教师示范喊出“我把藏起来”,双手藏住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孩子模仿。然后引导孩子尝试寻找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替换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身体部位的认知,又让孩子大胆发现身体上任何可以“遮盖”的部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初露萌芽。
游戏激发孩子说的愿望,同时又将歌唱中进行替换词创编的难度前置解决。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说出很多很多的身体部位,甚至奇奇怪怪的想法。
2、创新玩法,将歌词替换成“自己”,借用道具玩“藏自己”的游戏。
(1)教师示范“藏自己”的游戏。
取工作毯一张,教师一边随伴奏歌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哦,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和小朋友玩“藏自己”的游戏。并且在“藏起来”和“又出现”这两个地方着重用动作和语气、表情来强调,突出游戏的玩法和乐趣。
(2)提问:这一回,老师把什么藏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藏起来呢?
(3)幼儿取工作毯,跟随音乐玩“藏自己”的游戏一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藏猫猫”非常感兴趣,物体消失又出现的游戏本身就很吸引孩子,更何况是自己和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一会消失一会出现,这样游戏性增强,更加充满趣味,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自己出现时那种惊喜和满足的表情,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3、合作游戏: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小班幼儿游戏以平行游戏为主,但长期的平行游戏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而音乐游戏中增加互动、合作的环节,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观察、模仿、协商、肢体接触等等,为社会性发展提供机会。
(1)教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互相之间找好朋友进行游戏,歌词替换为“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2)提高游戏中合作的难度,创新游戏玩法。
a、师师合作游戏,请幼儿注意观察游戏玩法。
这个部分着重倾听和掌握前奏和间奏,前奏的时候教师互相眼神交流,中间的部分一名教师藏另一名,间奏的时候交换工作毯,然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b、师幼互动,合作游戏。
请个别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请其余幼儿观察玩法。在进行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突出“藏”、“放”和间奏交换的动作,引导孩子观察合作的要点。(第一段音乐,老师随着音乐“藏孩子”和“放孩子”,间奏时老师把工作毯交给孩子,第二段孩子“藏老师”和“放孩子”。)
c、幼幼互动,合作游戏。
相互合作对于小班孩子们有一定的挑战,需要相互协商,相互交流和配合。但是三岁以后的孩子渴望同伴游戏,只不过同伴游戏的水平较低。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语言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三)工作毯归位,结束活动
(曲谱附后)
五、教学反思:
预设和生成的取舍……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沉浸在喜悦之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生成,让孩子们收获很多,我也同样获得成长。
同样的课程,我开展过很多次,几乎都比较顺利,但是今天的情况,让我思考课程预设是否要考虑更为周全,以及什么样的生成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原本的预设,考虑到了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背景,致使我碰到了预想不到的不少孩子不唱,不玩,不参与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不是着急他们学习不会歌曲,而是担忧这些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性格不活泼,不开朗、大胆,不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和外界互动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弱。
因此,我很快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做出目标的调整。原来只要唱一唱,玩一玩,第二步进行身体部位替换次的创编就完成了这个歌唱活动的目标。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应该把社会性发展作为重点。多让孩子们和老师以及同伴有互动的机会。那么,什么是孩子最爱的方式?——游戏!什么是好的媒介?——道具。我借用了工作毯这个道具,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孩子们灵动起来,积极热情地参与进来。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还完成了前奏、间奏的听辨,和老师、同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不笑的笑了,不唱的唱了,不玩的也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的材料选取的适宜,就如虎添翼,为游戏插上翅膀,载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放松、思维开拓地玩中学,学中玩。与其说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要向儿童学习。我们要学会观察儿童,通过科学的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判断什么是此时此刻教育的价值所在。不要拘泥于原有的预设,敢于判断和选择,敢于创新,真正做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勤于思考和积累。
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活动还要继续。比如,还可以发动孩子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藏起来”的物体,做后续的创新游戏。可以扩大孩子们游戏的范围,在家里和亲人做,到平行班甚至到大班和哥哥姐姐做,开阔孩子思维,同时也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在短板上弥补起来。
另外,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预设可能要考虑更加全面,这样,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很好的“应对”。有好的预设,积累多了,就会有好的生成。善于取舍、判断和反思,久而久之,就是教育的“智慧” ……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6
一、活动目标
在说说、议议、看看、学学、编编等活动中,回忆幼儿园早晨的一幕,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和音乐故事,体会早晨来园时的快乐和动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早晨来园活动的录像。
2.各种乐器若干。
3.人物贴饰、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受,回忆讨论
1.回忆
T:你每天早晨到幼儿园都会干些什么?你喜欢幼儿园的早晨吗?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早晨的哪个活动? (引导幼儿用语言节奏表达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我最喜欢拍皮球。)
2.看录像
T:幼儿园的早晨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7
T:录像里没有声音,你猜猜幼儿园早晨会有哪些声音? (共同讨论,老师可请全体幼儿用动作、声音模仿部分幼儿的创编成果。)
(二)游戏体验,创编节奏:
1、师生共同创编音乐故事
1、老师和幼儿一起挑选道具,幼儿边看边讲故事,创编节奏。
(2)集体一起将创编的节奏进行模仿。
(3)分角色扮演,挑选合适的乐器。
2.幼儿个别创编,老师提出创编要求
T:讲讲自己幼儿园早晨的故事,做了几件事?它们的节奏是怎样的?连起来讲讲试试。
3、个别幼儿挑选乐器,大胆表演。
(三)合作商量,交流展示
1、幼儿分组商量,创编早晨的故事
2、教师观察指导,提供乐器
3、幼儿边试边创编
4、交流展示
操作提示
活动重点是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及在音乐故事中对它的`应用及记忆。老师在指导活动可根据幼儿当时的反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特别注意给幼儿留下可操作的时间,并提供充足的材料,耐心地关注。注意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规范性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完整表达、正确表达。在此活动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变化情景开展“上海的早晨”活动,例如:寻找马二的声音、点心店的声音、公园里的声音并用乐器进行配音。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根据旋律的特点创编歌词及动作,体验身体造型带来的美。
2、初步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在结伴表演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练习肢体动作上的默契配合。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室(两面墙装有大镜子);哈哈镜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关音乐CD及CD播放音响。
3、康加鼓一个;塑料盘(圆形、椭圆形、方形)8个;纸巾筒16个。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进入音乐活动室。
二、节奏游戏"哈哈镜"。
1、请幼儿来到哈哈镜前照一照,并说说哈哈镜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模样,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2、介绍游戏"哈哈镜"的玩法:老师当哈哈镜,幼儿边自由走动边拍手念儿歌:"大镜子、小镜子、圆镜子、方镜子。"接着老师念:"我是一面怪镜子,把你变成大胖子(高个子、怪样子)",幼儿停下来做出相应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师借助康加鼓的节奏和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可自己造型,也可以两人或多人造型,教师还可以变化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体态韵律活动"照镜子"
1、照镜子。
师:"刚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镜,那你们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么镜子呢?"(梳妆镜)。"请小朋友到镜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种表情和动作,看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2、学唱歌曲。
教师当镜子外面的人,边唱边做动作,请个别幼儿做镜子里的人来模仿,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模仿。
3、创编歌曲动作。
(1)当幼儿很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可更换动作再邀请幼儿模仿。然后提问:"谁来帮我想想,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做?"请出个别幼儿当镜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儿当镜子里的人做动作模仿。
(2)请每位幼儿自由找一位伙伴玩"照镜子"游戏,可以和教师教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观察。
(3)分别请出2-3组幼儿上来表演。
4、配合音乐"照镜子"。
(1)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配合音乐做一些柔美、舒展、连贯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其他幼儿模仿。(启发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弯腰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3)幼儿自由组合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
四、节奏游戏"会唱歌的镜子"。
幼儿两人一组,A幼儿拿塑料盘子做镜子,B幼儿手拿纸巾筒。音乐前奏做准备,第一个8拍按节奏自由走步,第二个8拍停下,A幼儿将"镜子"摆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B幼儿用纸巾筒去敲击"镜子",可敲出不同的节奏。(反复数次)
活动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认识五指,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对手指游戏感兴趣,乐意与大家一起表演儿歌。
3、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音乐《摇篮曲》、《鸡鸣》。
【活动过程】
一、起床游戏导入。
1、师:(播放摇篮曲)听了这首音乐感觉怎么样啊?你想做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播放鸡鸣)鸡叫啦,天亮啦,小朋友要做什么了呢?哦,你也起床了,你也起床了,我也起床了,大家都起床了。
2、师:鸡叫声是让小朋友起床,那刚才的音乐是让小朋友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引导幼儿说出是睡觉,播放《摇篮曲》,师带幼儿做睡觉的样子,播放《鸡鸣)做起床的动作)
3、师:小朋友们都起床了,我的手指宝宝也起床了!你们看!我们和手指宝宝打个招呼吧“手指宝宝你们好”——“小朋友你们好!”
4、师:指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你想玩什么游戏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二、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初步认识五指。
1、认识小不点。
师:(师把手藏在身后)我的手指宝宝藏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来啦,出来啦,看,(出示小手指)是谁出来了呀?(幼儿自由说一说)哦,它的名字叫小不点,为什么叫小不点呢?我们来比一比它是不是最小的呀?哦,小不点,小不点(重复加深幼儿印象)你们的`小不点呢?和我的小不点来拉拉勾吧。
2、认识大拇指。
师:这次谁会出来呢?瞧,(出示大拇指)嗯,这是大拇指,大拇指就是谁呀?(指着自己)就是——我,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师幼边说边做)。
3、认识大个子。
师:我的手指宝宝呀真调皮,又躲起来了。猜一猜接着谁会出来呢?(出示中指)哦,它的名字叫大个子,比一比是不是长得最大最高的呀?大个子点点头,点点头。(师幼边说边做)
4、认识二胖子。
师:又要出来啦,又要出来啦,(出示无名指)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二胖子,”是谁呀?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师幼一起说一说)
5、认识食指。
师:还有一个手指宝宝也要跑出来了,是谁呢?(出示食指)(教师与幼儿互动,指着小朋友)就是你,就是你,小朋友和我一起边说边做——就是你,就是你。
6、复习巩固五指的名字。
师:你们真棒!可是呀,我的手指宝宝又躲起来了,(师幼一起把手放在身后)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不点,小不点,你在哪里?”——“我在这里”(一起拿出小手指,其余类似)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儿歌(速度偏慢)。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手指宝宝的名字!可是手指宝宝玩游戏累了,它们都想睡觉了。
2、你们的手指宝宝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啊?(幼儿念儿歌2遍)
3、有的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我们请她来玩这个游戏,好吗?(个别幼儿尝试)
4、手指宝宝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们再来玩一玩吧。(集体朗诵)
5、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拍拍手表扬一下自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叫什么?
四、律动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手指宝宝真能干,它们还会玩什么游戏呢?会变成什么呀?(带幼儿学一学小动物)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变一变吧!(律动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