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
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24小时记时法,行吗?”“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是一位称职的播音员吗?”老师宽松的语言和语气,轻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就这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生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在这堂课中,也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面对我的学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师,而做能够帮助与关心他们的好朋友,用激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努力后获取成功。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该从欣赏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个孩子做起。学生做好事,有进步要鼓励,学生做错了,退步了,更应鼓励,鼓励其找出问题根源,重新迈进。我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3.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编教材备课,上课。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点:
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24时记时法的实际用处。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
今天的课堂,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堂非常顺利。
上课了,我先讲解昨日的节节清试卷。本来不准备这一节开始就讲练习。可是,不讲,没有办法对年月日中的平年闰年做以了结,于是,那就讲吧!在讲的过程中,有5个男生不听讲,我让他们搬着凳子坐到讲台前,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题讲完了,我准备再让学生做一遍,一会第3节,原题再来一遍,看有多少100分的。这是第一次节节清,我给了基础分86分,明确告诉学生这是给你认真上课积极发言的奖励,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卷子上的14分得到,你就是100分。学生很受鼓舞。都表示下一次一定可以得100分的,一会第三节课就做,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高分的感觉!学生才可能对数学感兴趣!
正式开始上课了。我先出示数学书上的图,让学生写时间。大部分学生认识时间,认识钟表,完成的很快。我转了一圈,指导了几个。小组内互相帮忙对对答案。接着,了解时分秒的换算进率。又引出24时是一天。接着我指出8幅图中有3个表示12点,如果不说清楚,就搞不清是什么时间的12点,由此引出24时计时法。
学生看自己的钟表模型,用手指出钟表时针走两圈才过一天,第一圈是0时到12时,第2圈如何表示呢?学生指出下午1时是13点,下午2时是14点……以此类推,知道了加上12就是24时的表示法。那么给出24时计时法怎么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几点呢?学生想到用这个时间减去12,就可以知道了。
掌握了这个方法,重新去填写8幅图的.时间,学生经过了自己换算的过程,小组内交流后确定全部都会了。高潮来了,一个小组挑一名学生上台,请其他小组的人给他出题。出题的人我不叫他的名字,直接叫他王老师,刘老师,周老师。这一称呼老师不打紧,学生的热情顿时就起来了,纷纷要给台上的学生出题。不用维持纪律,也不用招呼学生向前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空前集中。台上的学生大都是学困生,上台时还有点紧张,可是因为掌握住了方法,很快放松下来。即使有不会的,也请老师教一教,再出题就能完成了,我也给他们组记上了10分,他们也都高高兴兴的下台去了。到最后一组,我出题,我说请指出28点在哪里,台上的学生一愣,说没有28点呀?台下有人说有28点,不就是4点吗?台上的学生就指着4说是4点。我笑了,说一天有24小时,有28小时吗?人家问的这道题就有问题,你要大胆的说没有!这个学生也笑了,我又问他,25点在哪里?他说:没有。全班一阵掌声。
这一轮过后,学生对换算已经没有疑问了。做练习题一,还是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订正,全班交流。
这一节课,完成的很好。下一节要能根据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是个难题,还得好好备课。
上了4节数学课了,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了。我每天都领着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实际上就是对昨天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学生写起来非常简单。比如昨天写的是“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句话的意思是 ”。今天写的是“平年有 天, 年是平年,因为 。闰年有 天, 年是闰年,因为 。”下一周还要领着写。我主要是利用经典诵读的时间完成。经典诵读时间背5遍古诗,接下来再用5分钟就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3
事先再细致的设计,没有实践终究难发现不足。先谈谈我上完研讨课的总体感受吧: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特别担心学生不思考只等着老师告诉他答案,课堂上又是“安静得很”,好像只有我在演“独角戏”。因为孩子们一看见有众多人来听课就不发表意见或是一让探究就静静地等着,这些一贯表现让我有些忐忑。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呢?我灵机一动就利用了本班学生的显著弱点:爱挑毛病、发现错了才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上我采取了 设疑——观察——总结——练习中纠错——强调易错点——再练习 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评课的过程中,有教师认为总结性的环节不太完整,没有加上前提条件,比如:板书“时针转动到第二圈后,用原来的时数+12”,不能讲了一个例题后就总结出“原来的.时数+12”的不完整规律。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把“早上6:30”转化成“18:30”。可我却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