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

薇糖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原子的构成从书本上来说,内容简单、没有什么好说买的,感觉是上起来很枯燥的,可能会让学生提不起求知欲,而且本节课的知识却是全都需要微观的角度思考去考虑。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1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题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的难点是知识太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知之甚少,为探究活动制造了困难: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引导探究。为此,我选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导出“原子的结构”,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动画,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明了化,帮助学生领略和体验微观世界,使微观抽象的原子变为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还精心准备了学生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寻找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不足之处:本节课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样的纯理论课,如何协调“讲清”和“探究”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同一个内容,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阐述,习惯性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预没的教学情境中,却不敢在原子模型建立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质疑,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经常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质疑能力,才能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2

9月26日,按照学校教学计划,高三各学科备课组组长进行了高三复习课展示。化学学科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了《原子结构》一节的展示,经过授课和组内评价,我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设计方面:

首先,我带领学生分析了20 年的考试纲要和教学大纲对本章知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的。

其次,根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和学生特点,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双基”的落实、典型高考点的理解。通过对原子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复习,使学生回忆相关的内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表达、相关粒子的关系及计算公式、原子质量、相对原子量、相对平均原子量、相对分子量、同位素与核素的关系。

第三,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穿插历年本部分高考题和课后习题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运用和熟悉考试题类型。

第四,适当的`附以习题进行巩固联系。

二、本节课的优点:

能够紧密贴近考试大纲和高考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抓基础为主,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复习内容比较全面,学生掌握较好,课后反馈良好。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知识容量大。教师的语言表达合理,教态自然。

三、存在的不足: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

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高三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间,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3

10月15日那天上午我们在东方市铁路中学听张春笑老师上《原子的构成》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张老师很重视化学史的教学。化学史知识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学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重视化学史的教学,能让学生重视科学家的贡献,能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成果来之不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促进的作用。第二,动画制作很精彩。本课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利用动画很直观,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善于利用图表归纳知识。第四,教学方法新颖。张老师在引出相对原子质量时,先让学生快速记忆数字,从而让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产生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记忆、运算等,合情合理,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还有,张老师在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时,举了这样的例子:+2+0=+2,很容易就把两者的关系说明了。第五,关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张老师让一个同学上黑板画原子的结构,但是她很快又再让另一个同学也上去画。她当时说了一句话:“看你的眼神,好像想试一下。”多细心的老师!课后反思时,张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我们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学生还是有比较好的表现的。由此,我们可见一斑。

总的来讲,张老师的课给人感觉比较实在,她真正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4

刘老师以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导入新课,让学生亲历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然后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微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了解原子中各粒子的质量、带电情况,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点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带领学生认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教学活动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有效的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由于本节涉及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了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从而建构原子结构模型,刘老师开发了一段微视频,此段微视频运用了动画效果,对于达成目标有积极的作用。

但此课中微视频略显粗糙,不够通俗易懂,也不够有吸引力,不能做到完成粘住学生。建议微视频的开发中要适当增加动画,减少静态PPT,同时语言要避免说教痕迹,在做到精炼,科学的前提下,适当风趣幽默,富有时代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微视频尽量要保证完整,要与电子导学单等配套资源共同使用,以达到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5

本节课主要围绕两个知识点来介绍: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对于原子的构成,学生还可以接受,毕竟之前学过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而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完全不了解的知识,理解起来也相对的难度加大了,尤其是在班级整体基础能力不太好的状况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接受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原子的构成》从书本上来说,内容简单、没有什么好说买的,感觉是上起来很枯燥的,可能会让学生提不起求知欲,而且本节课的知识却是全都需要微观的角度思考去考虑。如果是我就不知怎样去上这样课,可是导师却把这样的课说的很好,令学生整节课都有很好的课堂气氛以及求知欲。首先,从导课上来说,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知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介绍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几个理论在化学变化中是成立的。接着说起课外知识: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开始了新课的学习。然后,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表达的机会。以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提问学生原子不显电性,但在其中却有带负电的电子,你能够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由于原子不显电性,但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原子中必然还有其他带正电的粒子。从而让学生都知道原来原子可以再分的。原子分为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在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导师在一旁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的情况下,对于知识点的引导教学做的非常好,很值得借鉴。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抽象性很强,以及其公式的由来,都是以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介绍,是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降低了很多。还有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地方都能够过渡的很好,这也是我需要加强的不足之处。最后,导师在课后阅读收集的资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对于本节内容导师好像少说了一下关于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的单位问题。学生可能会在做题中不知如何去写。

从导师的上课以及我做的听课笔记中学到了很多,像课文内容简单,但又理解难度大这样的备课需要更多的举例、讨论、思考来引导学生如何地学好知识,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尤其是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选取适合的备课方案,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

以上就是我今天听课后的感想。

原子结构听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