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生物教案 >7年级的生物教案

7年级的生物教案

冷瞳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年级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1、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

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奥秘。同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

【知识准备】预习课本资料

【学习内容】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回答: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和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

2、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回答:3、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里才能被吸收利用。人

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左右。

4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参与体内代谢活动。例如,儿童缺钙会患病,(成人患症)钙的来源主要是,深绿色和等食物;缺钙会造成,补铁的食物主

要有、、和等食物。

5、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糖类主要包括没甜味的

等。糖类主要来自和食物。

6、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供。成人缺少蛋白质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蛋白质主要从和豆类中获得。

7、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的物质是。、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

脂肪。

8、维生素可分为维生素两大类,常见的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的有和;

属于水溶性的有和。

9、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素可维持人体,是其他营养成分不可替代的,人体缺维生素A时易患缺维生素D时

【学习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达标检测】

10、课后思考与练习P81-5

11、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等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牛肉、动物的,各种的外皮中;维生素C存在于新鲜的和中;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中。

12、李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不仅给她开了药,而且还要求她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物质中,请你帮她选择,她最需要的食物是:A鸡蛋B牛奶C带鱼D猪肝()

1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是、、和。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14、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水B无机盐C糖类D蛋白质

15、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病.A消化不良B坏血病C佝偻病D夜盲症

16、晓明刷牙时,经常会出现牙龈出血,你应建议他多吃()

A肉类和蛋类B奶类和蔬菜C豆类和水果D蔬菜和水果

1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肪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雨探究实验,其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难点:设计酸雨探究实验的方案,掌握实验的注意要点,进一步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探究提示、练习设置、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变化情况)。

(3)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需要,准备投影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培养、观察、记录等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些“温室效应”与“酸雨”带给环境危害的图片和没污染环境图片,以对比的形式展现,呈现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之大,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共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北极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白雪茫茫,北极熊、、、、、、

教师:冰天雪地,就像图片这样对吧?但是啊,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雪地融化掉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想象中的森林应该是这样子的,茂密葱郁,但是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在欧洲的建筑上他们经常会采用一些雕塑使到建筑更加华丽美观,大家看一下这些雕塑,经过了60年的变迁,已经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还有我国著名景点乐山大佛,非常雄伟、壮观,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它从当初的炯炯有神变得千疮百孔。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吧”,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有时候却牺牲了环境作为代价,同样环境也将反作用于我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图片就是“温室效应”和“酸雨”带给我们危害。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采用小组竞赛的课堂形式,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一题倒扣一分。让学生阅读实验探究和PPT图片上的信息,完成给出的两道填空题。

教师:讲解PH值(酸碱度)的相关知识,并对两种溶液作酸碱判断。结合图片描述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过程,普及我国酸雨类型以及分布地区。分析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原理。适当提问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原理。再让学生了解完整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有兴趣可以回家去做实验。提问“如果将实验中的20颗绿豆改为5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不好,因为5颗绿豆实验结果有随机性。

教师:结合实验数据表格,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酸雨对植物有抑制作用。讲解酸雨的危害以及控制酸雨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学生:

1、成分有差别,真实酸雨由水、硫酸、硝酸所构成。模拟酸雨由水和食醋构成。

2、不一定,那些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到其他地区形成酸雨。

教师:点评答案,再用两道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析回答。

教师:讲解废旧电池给环境带来什么危害,还有如何控制废旧电池污染的措施。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普及两个废旧电池危害的例子(水俣病、痛痛病)。教育学生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给予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全球性污染问题“酸雨”和“废旧电池污染”,还有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其导致的危害。再给予同学两个思考讨论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答完之后点评答案。讲解“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和它导致的危害,再给出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从表格填空中重新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播放“保护环境公益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整个课堂的表现给予点评,赞扬第一的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

课堂结束,布置作业。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了解玻片标本的种类。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训练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

情感目标:

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对学生进行遵守实验室纪律的教育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体系图解

本节教学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观察细胞的用具》这部分内容,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实验教学打下基。'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课本从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到收镜,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叙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认真组织并上好起始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对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法建议

这节实验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实验课,因此,开始实验操作前,应进行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施的教育,注意将实验过程组织好。

这一节课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上。这一节课不要求观察载有实验材料的玻片标本(只要求观察诸如贴有“上”字薄纸的代用玻片标本)。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对照显微镜实物,自己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训练,然后经过学生的归纳、概括,课后通过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进行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应强调的是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内容,并及时表扬在操作和纪律上表现好的学生。通过这种“纲要化”处理,提高学生记忆的选择性,有利于记住最关键的东西;

(2)尽量的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反复多次练习,以提高学生记忆的牢固性;并把学与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性。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观察细胞的用具

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第一次实验课的组织

教学手段:以学生个人及小组活动为主

教学设计思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在教材中用图表示得很清楚,教师不需要讲的过多或过细,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为1课时。

导入:显微镜是一种可将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活动一: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

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9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利用实物观察并记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用途。

(观察前,教师需先讲解显微镜的提取、安放。即: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靠在胸前,平稳的置于桌面。)

2、同组同学相互考查记忆结果。

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利用挂图或实物讲解。

教师总结(重点介绍反光镜、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活动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10的图片和相关文字,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上”字装片。

2、由于对显微镜使用还不够熟练,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显微镜。

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并急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提问: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数的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得出结论:1、物像与实像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活动3:学习玻片标本的类型

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感受在显微镜中的视野状况。

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不到图像?如何才能在显微镜下到树叶的微观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教师总结:显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的种类

(1)永久性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

(2)临时性玻片标本:不用长期保存。

组织学生阅读P10玻片标本的类型,并在给出的永久玻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切片、涂片、装片。

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观察细胞的用具

一、 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整理

二、玻片标本:

切片

涂片

装片

探究活动

自制简易显微镜

目的:通过自制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材料: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鞋盒也可)一张;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小镜片一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小木条。

制作方法:

1、取长15~20厘米马粪纸,宽以花镜片周长为准,宽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状。

2、用透明胶条将花镜片分别固定在纸筒两端。

3、取10厘米X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中央开直径为1厘米孔一个。

4、在三合板一边的中点和相对的两角处各粘一个高5~8厘米的木条腿。

5、在三合板(相当于载物台)的上面两后腿的中间位置竖直粘一个高20厘米的小木条。

6、用铁丝(10号铅丝)弯成一镜筒支架。一端套住镜筒,另一端固定竖直木条上(手动其一端可使镜筒上下移动)。

7、在三合板下面,用铁丝弯一个反光镜支架,将小镜片装片上,固定在通光孔下。

8、使用时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动镜筒时要轻慢和稳(放大倍数依花镜的度数而定)。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5

预习提示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 和 。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设计 个变量。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你知道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 探究的一般过程

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 实验探究

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 结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空气

温度

水分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7年级的生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开花:

出示录像:展示花开的时期。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提问: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4、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一直到死亡。

3、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有的植物需高温暗光下才能开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传粉:

讲解:“花开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来,就要完成传粉的过程。那么传粉是指什么呢?花的传粉方式都一样吗?”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录像: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开花和传粉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探究活动

人工辅助授粉

实验目的:

1、认识人工辅助授粉在增产上的重要意义。

2、学会人工辅助授粉的基本操作方法。

材料用品:田间开花的向日葵、剪刀、纱布或绒布、厚马粪纸、棉花。

实验准备:

把马粪纸剪成大小与向日葵花盘相仿的圆形,在马粪纸上铺垫4~5厘米厚的棉花,中央铺得厚些,四周可铺得薄些,在棉絮上蒙纱布或绒布,缝制成凸形扑子,扑子后面再缝一个顶子,以便手握,也可用毛巾叠起代替扑子。

方法步骤:

1、当向日葵开花时,挑选晴朗的早晨(8-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前必须摘去分出的花枝,只留下主干上的花盘,以免营养分散。

2、左手托住花盘,右手持粉扑。把扑子紧贴在花盘上,象扑粉似的轻轻扑几下,让花粉落到柱头上。也可以两手将邻近的两个花盘拉拢,面对面扑粉似地进行授粉。

3、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进行2-3次,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实验结果:

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经过人工辅助授粉的植株比没有授粉的植株果实饱满、产量高。

不同的向日葵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同一株向日葵,花盘周围的花先开,中央的花迟开。因此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连续进行2-3次。

标签:教案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