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及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韵律有节奏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二、教师播放PPT,请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的意境。
1.幼儿欣赏第一幅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天气?清明都会下雨吗?
教师小结“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
2.幼儿欣赏第二幅图片
提问:小朋友,看看路上行走的人要干什么去?心情怎么样?诗人杜牧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
3.幼儿欣赏第三幅、第四幅图片
提问:这位诗人会对小牧童说什么?小牧童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借问酒家何处有”和“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
4.提醒幼儿:心里难受就喝酒,容易对身体不好。小朋友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说出来,跟好朋友说、跟大人说,都行。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1.教师告知幼儿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的心情很低落,因此朗诵古诗的时候声音是低沉的。
2.师幼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四、教师演示ppt,幼儿根据图片有节奏地吟诵相应的诗句。
五、全体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古诗。
活动延伸:
这首古诗《清明》还被谱了曲子,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一听。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与清明节的关系。
3.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故事《寒食节的由来》视频;
2.ppt插柳、放风筝、踏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荡秋千、植树、拔河、蹴鞠等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上面画有四幅图:风筝、柳树、汤圆、月饼。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与清明节的关系
1.引出故事。
2.幼儿欣赏《寒食节的由来》视频;
3.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清明与寒食节的关系。
寒食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禁火冷食、祭扫坟墓)
现在人们怎样过清明节?(祭扫坟墓)
寒食节和清明节很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
二、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
引导幼儿讨论与清明节相关的活动。
2.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播放ppt中相应的内容(插柳、放风筝、踏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秋千、植树、拔河等)。
3.教师小结。
三、幼儿完成操作材料,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把跟清明节有关的图片打上勾。
2.幼儿操作。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的:
1.尝试用捆扎大小珠子扎染T恤。
2.欣赏各种扎染作品,了解民族工艺,了解古代扎染的过程。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扎染的奇妙,体会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古代扎染的图片或视频
2、已经扎染好的T恤和各种扎染作品或作品图片(花布、衣服、围巾、包等)。
3、纯棉浅色t恤,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线,染料、剪刀、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已经扎染好的T恤、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这件T恤好看吗?
——T恤上都有些什么颜色?
——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扎染上去的吗?
二、学习扎染:
1、欣赏扎染。
(1)播放古代扎染的图片或视频,了解扎染过程。
(2)欣赏各种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讨论花布上有哪些图案?花布上图案的颜色特点。欣赏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图案的奇特。
2、教师示范扎染的材料与操作过程。
(1)示范扎染的过程,浸泡——晾干——捆扎——浸泡——晾干——烫平,知道用不同的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学习扎染。
3、尝试在T恤上进行扎染,布置图案。
(1)鼓励幼儿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进行扎染,设置图案。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并给予指导。
三、教师指导: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4、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5、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结束部分:
幼儿把扎染的作品晾干,欣赏同伴作品,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活动延伸:幼儿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的:穿越古时旧期,体验一场古代职业之旅,幼儿变身米铺学徒,豆浆学徒,私塾小学童,活字印刷工……,让孩子们在趣味角色扮演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准备:(可参考场景图,搭建部分场景)
1.搭建“米铺”:投放大米、米袋、称(秤杆、秤砣和托盘)等
2.搭建“豆浆铺”:投放自制石磨,黄豆等材料
3.搭建“私塾”:利用国学教室开展活动,投放笔墨纸砚、桌子、蒲团等材料。
4.搭建“当铺”:投放算盘、账本等材料
5.搭建“茶庄”:投放茶桌、蒲团,茶杯、茶壶等茶具
6.搭建“绸缎庄”:投放布料布匹等
7.服装:店老板、店小二、私塾学童等角色服装
活动地点:幼儿园操场、多功能室
活动人员安排:自拟
活动过程:
一、入场、热场
1.背景音乐:教师提前将幼儿分好组,提前10分钟引导孩子入场,安排好座位并协助主持人组织好现场秩序。分组以方便之后分批次到指定场景参与体验活动。
2.教师引导全体幼儿用轻快的律动热场。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穿插节目的表演。
3.主持人开场白: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向来参加此次劳动节体验活动的家长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时下已至草长莺飞的暮春,属于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也即将到来,这是值得全世界劳动者共同欢庆的伟大节日。
本次劳动节体验活动能让孩子穿越古时旧期,体验一场古代职业之旅,孩子们能变身米铺学徒,豆浆学徒,私塾小学童,活字印刷工,让孩子们在趣味角色扮演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也希望借这次活动能让孩子切身的体会劳动的快乐,并且能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下面我宣布__幼儿园“古代职业之旅”劳动节体验活动现在开始。
4.第一站:三味书屋里面传出远古时代郎朗读书声,聊史记诵诗经,教书先生带你轻嗅墨香,挥毫落纸,教你学习古人的思想精华,用毛笔书写对父母的感恩。
5.第二站:穿越在柴米油盐间,你可以是“米铺掌柜”,也可以是“米铺小二”,体验用古法称量米的重量,体验经商之道。
6.第三站:体验制作豆浆的过程,磨出来的是香醇的豆浆,喝出的是吉祥如意。豆浆小学徒用原始的石磨为自己研磨醇香的豆浆,喝上一杯,滋味无穷!
7.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到“茶庄”泡茶、品茶,体验古人的悠闲雅致;到“钱庄”变身钱庄掌柜,拿起算盘账本,体验古代理财;到“绸缎庄”挑选自己喜欢的布匹……
活动延伸:
总结现场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验家务活动,实际操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5
一、活动主题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宗旨
1、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新生的校园生活。
2、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
3、培养同学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表现同学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5、进一步提高广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同学们道德建设的发展。
6、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
7、加强同学负责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活动要求
1、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
2、设计形式自由,不可铺张浪费,避免一次性装饰。每个小活动要有自己独特之处,吸引同学们的目光。
3、要能够让同学们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4、主题鲜明,文化气氛浓郁。
5、遵守制度,互帮互助,举止文明,勤俭节约,遵守学校的管理条例,有序展开活动。
6、整个过程的环节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从而真正实现此次活动的目的。
7、多以自主制作为主,尽量避免直接商业化的装饰。
四、活动时间
_月_日,29日
五、活动地点
学九前主干道
六、活动对象
__学院全体学生
七、活动宣传
1、召开部门例会,下发通知。
2、在学三楼前挂传统文化活动宣传海报(提前一周)
3、在学生宿舍楼下张贴传统文化活动的小海报
4、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宣传。(提前一周)
八、活动内容策划
1、名句知多少(编辑部1-3人)
自制一些树枝制成小树之类,然后将部门人员自制的手写卡片名句挂在树上,由同学们来猜下一句,或者是做事先准备好的趣味小题,答对即可以获得小礼物。
2、绚烂中华(编辑部1-3人)
由主办方提供纸笔,供同学们涂鸦,画好后可以夹在主干道的绳子上面,合影,并且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好的作品发送到微信平台上。与此同时还可以猜民族服饰,猜对即可以获得精美小礼品。
3、传统文化展板(设计部1-3人)
二十四孝,诗词曲赋,以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文化为主题,由各系提供,在主干道进行投票活动。
4、书法展示(设计部1-3人)
宣传工作室与法协会携手,由书法协会提供书法作品供同学们欣赏。
5、奖项兑换(网宣部1-3人)
参加活动兑换得小礼品,让参与者扫描二维码。
九、活动流程
6:30外联部悬挂海报
8:00网宣部全体男生班桌椅
8:30布置现场
9:00-9:30活动开始
12:30各活动内部安排人员吃饭
16:00活动结束
十、奖项设置
参加活动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十一、人员安排
现场总负责:闫可、何伟进
前期宣传:设计部、网宣部、编辑部
会场布置负责:外联部
秩序负责:部门干事
计分负责:部门干事
现场拍摄:设计组
十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不到位。
2、音响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3、主干道人多杂,容易造成现场混乱。
十三、活动预算
气球、彩笔、彩带、纸、书夹、小礼品绳子、海报、彩印图片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宣传工作室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6
设计意图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关于传统食品饺子、粽子、月饼的知识。
2、萌发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热爱之情。
3、懂得谦让、分享,能注意餐饮礼仪。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视频《除夕的来历》、《粽子的来历》、《月饼的来历》
2、食品:饺子、月饼、粽子3、饺子粽子月饼图片、外国传统美食图片若干4、盘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除夕》
1、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你们知道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吃团圆饭吗?
2、放视频:介绍除夕吃饺子的来历3、小结:原来吃饺子是表达我们中国人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们幼儿园在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会包饺子,回忆一下我们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时光吧。
4、出示图片(2015年迎新年包饺子的图片)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吃”的文化
1、师: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知道什么叫做传统食品吗?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仍旧保留下来的食品为传统食品。
2、师: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呢?请看:出示“粽子”图片
3、师:你们喜欢吃吗?你们知道哪个节日会吃这个食品?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4、播放视频《粽子的来历》
5、小结:原来粽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食品,它不仅只是用来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种含义。
6、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两种传统食品了,那么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食品?(幼儿纷纷发言)引出月饼。
7、师:你们知道月饼的来历吗?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8、播放视频《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9、小结:看完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看来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还意义深刻。
(三)中国传统食物品尝和分享
1、师: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食品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2、出示食品,请配教老师把食品端过来,师: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现场,要和你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请幼儿自主选择食品并尝一尝,并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客人老师分享食品,也要注意卫生,吃之前用湿毛巾擦手。
4、小结:刚才我发现你们过去拿食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礼貌,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也很爱卫生,吃东西前后都会擦手吃完也会擦嘴巴,这都值得老师表扬。
结束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外国传统食品文化。
2、师: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几种传统食品,而且还品尝了,平时,我也看见你们带了外国传统食品来幼儿园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你们有关外国传统美食的故事。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9
活动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元旦期间
3、能力因素:大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教学反思
1、对大班幼儿的反思:大班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第一,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要注重孩子的个体教育;第二,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增长,借此时机向幼儿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第三,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也懂得好东西和同伴分享,比如在排演联欢会的节目时就能协调合作,带来的菜肴也会和大家分享;第四,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幼儿探索、创造的兴趣。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这不仅是一堂简单的教学活动课,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素材课程,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又多了一份生活体验和学习心得,他们也许在活动中动作不够敏捷、反应不过迅速,但是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爱父母、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体会了在家不曾有过的过大年的乐趣,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当然,活动可能更多的偏重于娱乐部分,应该注意加重活动主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比重。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__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1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 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 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
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一) 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 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有“印板糕 ”、“ 剪纸”“ 打年糕” “ 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 棉花糖”、“ 冰糖葫芦”、“ 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 “ 拔河”、“ 捏泥人”、“ 穿项链”、“搓稻草”、“ 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3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4
活动意图:
中国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如年画、花灯、剪纸什么的。让孩子接触这些,感受这些,萌发他们的民族情感。选用这些内容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喜庆氛围。
2、了解传统节日,增强民族感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过年的故事、图片。视频展示台。传统年画、花灯、剪纸、对联、灯笼、贺年卡。幼儿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过年主题。
(1)小朋友都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吗?
(2)导入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可是一天,来了一头怪兽,它头上长着尖尖的粗粗的大角,眼睛非常大,像会喷火。嘴巴张开了比大狮子嘴巴还要大。这头怪兽的:就叫做“年”。自从“年”来了以后,村子里的猪、牛、马、羊都被吃了,后来它还要吃人,大家都非常害怕。这时候不知道谁发现一个秘密,于是大家都在门上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在门口放鞭炮。原来“年”害怕红色和爆竹的声音,吓得逃走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快快乐乐的生活,人们为了一直过幸福的生活,每到这个时候,总要在门上贴上红纸,而且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对联、再放爆竹,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就是过年。”“过年也叫过春节,因为那一天是我们中国农历的第一天,它象征着希望春天赶快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讲一讲过年曾自己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①对联。出示红纸、毛笔。请学毛笔字的小朋友写对联。
②包馄钝。出示馄饨皮、菜馅,请小朋友包馄钝。
③挂红灯笼。为什么挂红灯笼就有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呢?
出示大红蜡光纸,金纸,动手做灯笼。
④互相拜年。远方亲朋无法见面,怎么办?发贺年卡。(制作贺年卡)
⑤放鞭炮。你放过鞭炮吗?好玩吗?
⑥介绍年画。年画有许多种。
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只有中国有。
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表达什么意思?
⑦介绍花灯。舞龙灯,舞狮子。(图片)
“龙和狮子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含喜庆和吉祥。
⑧剪纸:(展示窗花)
2、师生动手操作。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背景音乐《金蛇狂舞》)
①剪纸;②做灯笼;③包馄饨;④写对联;⑤做贺卡;⑥画年画。
(2)教师动手参与其中。
3、共同布置教室。
将师幼共同操作自制的作品装饰教室。
请食堂师傅下好馄饨,幼儿共同分享。
活动延伸:
制作贺年卡。
活动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____。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5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 2022年端午节传统文化的活动方案10篇
★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
★ 大班端午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 2022幼儿园大班清明节主题活动方案精选5篇
★ 幼儿园大班特色活动方案
★ 幼儿园大班重阳节活动方案范文2021
★ 最新幼儿园教研活动方案
★ 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大班
★ 2022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0篇
★ 2022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