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中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
挽木琴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生物高考中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
生物高考中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丹阳中学 邱丽明关键词: 生物高考 瓶颈效应 解决对策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潜能,生物高考试题正逐步从知识立意迈向能力立意,在保持必要的基础性时更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对近几年的试卷分析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因知识缺陷或解题技能欠缺导致解题错误。本文拟在分析几种常见思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一、 难题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为了选拔优秀学生,增大区分度,近几年来高考试题难度不断增加。从总体上看,多选题、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增大,多选题考查层次较高,难度较大,学生常因错选、漏选等情况而失分,是学生较为害怕的一种题型。主观题偏重能力测试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其难度在选择题之上,而新题、图表题更难于陈题、文字题,创新性强和文字书写量大的试题(特别是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分析等大型综合性试题)更是学生高考前行的“瓶颈”。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卷和全国高考卷中,探究、验证性实验已经成为必考的题样之一。如广东高考卷99年的第44题,2000年的第42题,2001年的第38题,2002年的第38题,2003年的第42题,2004年的第39题,2005年的第39题等,这些实验试题不单注重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还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曾亲自操作和观察过有关实验的全过程,是否真正弄清了实验设计的科学原理。更反映了目前生物教学中对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针对上述调整,在教学复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通过抓好“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相近知识点进行比较,对同一知识点从多角度理解、应用,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渔”的本领。 2.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上下一番工夫,使其真正做到对基础知识理解运用、融会贯通。3.针对实验性和实践性的习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原理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来构建实验框架、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如何应用题目中试剂和材料的提示作用,实现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结果的正确评价。二、 审题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通过审题获得解题信息,是解题的第一步。信息提取失真是学生常患的错误,即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而落入出卷人所挖的“陷阱”。信息提取失真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1)信息错解学生在参加高考时,常因精神高度焦虑或粗心大意等因素误解题意或歪曲题意。或是不能兼顾信息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一个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AaB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类型是( )。A、4种;B、2种;C、2种或4种;D、1种。此题学生往往一看到基因型AaBb就马上套用2n来计算而选答案A。错误原因就在于他把题意理解为:“一个生物体”,而忘记了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再如: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基因间自由组合)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个体的性状中,重组类型占:A、3/8 B、1/4 C、3/8或5/8 D、5/8 如果学生只考虑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没有考虑到亲本基因型组合的另一种可能性AAbb×aaBB,就会错误地选择A。(2)信息遗失有时学生在理解与记忆题意之后,解题过程中却又常患丢三落四的毛病,造成前后条件不连贯,或是凭想当然的臆造题意增加了新的条件,从而引发解题错误,如:(2003年广东生物科高考题单选题第21题)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物可能是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学生一看到“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因单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马上想到这是多倍体的特点,从而错误地选择C,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兼顾“早熟和籽粒多”这两个非多倍体特征所致。学生患上述毛病的原因有两种:其一,缺乏对条件的精细认知加工。只将它们不清晰地保持在记忆中,加上这些信息抗干扰性差容易被遗忘;这样就使学生在提取前提条件时顾此失彼。其二,短时记忆能力较差,不能把获得的条件信息准确地保持在头脑中,由此引起信息的丢失。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提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 1.训练审题习惯,通过分析评讲错题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2.教会审题方法,例如多强调读题要仔细;重点、关键或难点要多读几遍;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标出,对题目较长和较难理解的要边读边画简图,把文字转换为图形。3.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剔除干扰信息的影响,确定解题大方向。4.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接触缺少信息、信息冗余、信息隐蔽的题目,分析区别形似质异的题目,注重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分解和综合,使学生逐步提高对题目中信息的敏感性。三、 解题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解题过程,包括思维定向(课题类化)和背景知识再现,思维定向是学生解题、进行概括类化的关键步骤。思维定向失误是学生解题常患的错误,即把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错误概括,错误地类化,错误地演绎推理,从而迷失了解题方向,造成解题错误。常见的有思维不完善型、思维定势型和思维负迁移型:(1)思维不完善型:当学生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的原因不够深入时,就不能主动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由于思路不成熟,对问题解决也就一筹莫展。例如:(2003年广东生物科高考题单选题第19题)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本题题目较长,难度系数大,既考查了植物的个体发育,又涉及了种皮和子叶的遗传方式,难以理解记忆,部分学生对母本和F1的关系分不清,没能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而无从下手。(2)思维定势型:指学生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考虑、解析问题。思维定势可使知识快速类化;但也容易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对杂合黑毛豚鼠交配,产生4个子代,它们的表现型可能是( )。A.全部黑毛;B.3黑1白;C.1黑3白;D.以上都有可能。如果学生简单套用分离规律,就会选择B。其原因不在于规律本身,而在于因思维定势套用了一般化规律,没有考虑到规律中3∶1分离比适合大样本;再如(2005年广东生物高考试题第38题第①题)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的 。有的同学首先联想到反射弧中感受器有接受刺激的作用,故答成感受器。(3)思维负迁移型:指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对解题起消极、抑制作用,导致解题方向错误。由于高考试题情境复杂,条件信息的迷惑性不断加强,很容易造成错解。例如:(2005广东生物高考试题第19题)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人工诱变育种 B、细胞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不少学生错选C,这是因为 “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显性品种,必须通过连续自交方法才能获得纯种”的旧知识对此题起了干扰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负迁移到单倍体育种年限短的优点上去。而忽视了本题F1自交即可在F2中筛选出aabb(隐隐)的个体的事实。要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思维定向和课题类化,培养其综合解题能力,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1. 选取针对性题让学生从多方向解析和评价,通过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反复设想、评价,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和途径。2.通过媒介引导知识的迁移,通过概括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比较和梳理使知识条理化、层次化。如通过比较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加速这些知识间的相互迁移。3.利用概念与概念间,知识与知识间的包容性,构建“ 点-线-面-体”结构网络,对知识进行串联,如对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的形成过程可做如下联系: 氨基酸 → 多肽 → 蛋白质(性状)↑翻译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链→ RNA 染色体↑转录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 DNA四、 答题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评价解题过程得出结论,既是学生综合能力应用的结果,又是学生获得分数的最后保障,答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种考验,在高考考试结果分析中由于答题不规范导致的失分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1、不会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对一些生物学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生物学科的名称术语量多繁杂、抽象难记,且词形词义上易混淆的概念特别多,给学生在遣词达意时带来困难。2、不能抓住重心,答非所问,有些同学因不甘交白卷,把能想到的都写上,到头来也不能得分。3、措辞不严密,缺乏科学性。如把“原生质层”等同为“原生质”,把“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表达成“传导”等。4、语言“绝对化”。如把“大多”,“主要”等词替换成“都”,如把“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表达成“都可以运动”,把“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中的“主要”丢失等。5、表达不准确、过分口语化或别字多,如把“下肢”写成“脚”等。“骨胳肌”写成“骨骼肌”等。粗心大意,如把带圈的标号①写成1等。由于高考主观题题量的不断增加,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图表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立足单元测试的评卷工作,严格控制评分标准,不能得分的坚决不给分,从源头上杜绝他们的不良答题习惯,培养规范的答题方法。 2.抓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教学调整。及时收集学生在测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讲评工作,用具体问题做专题,发动学生分析讨论,引导他们自己来回答和解决,使学生熟悉各类试题的解法,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3. 训练答题技巧。对某些试题可套用答题框架。如曲线题采取建立几段论:在表达生长素的两重性时建立三段论:上升段、最高点、下降段,表达O2与离子吸收速率的关系时建立两段论:上升段、水平段。同时套用随…升高而…升高(下降、不变);对文字题和实验题应采取先搭主框架,然后抓答题关键点,最后把几个关键点进行串联。